陳鄧新
人多了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
據(jù)公開信息顯示,編程語言的數(shù)量繁多,僅GitHub上托管的就超過300種,但主流也就幾十來種。
這其中,Java被譽為“常青樹”,歷經(jīng)風雨而不倒。
想當年,C語言以及其一脈相承的C++,成為桌面時代的技術底座,無論操作系統(tǒng),或是游戲引擎,還是桌面應用,背后都有它們的身影。
用一統(tǒng)江湖來形容,也不為過。
然而,江湖人才輩出,不服“武林盟主”的大有人在,Java就是其中一個。
1995年,初出茅廬的Java抓住網(wǎng)頁粗糙的痛點,從而一鳴驚人,成為江湖上冉冉升起的新星,甚至進入了微軟的視線。
一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電腦報:“服務器端原本是C/C++的地盤,風刮不進雨水透不過,但當網(wǎng)頁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之后,就應付不過來了,而Java在后臺響應復雜的網(wǎng)站表現(xiàn)得更好?!?/p>
一言以蔽之,Java趕上了好時代。
如若不是Web大潮到來,網(wǎng)站如雨后春筍般冒出,Java就沒有那么大的用武之地,也談不上后來與C/C++分庭抗禮。
盡管如此,Java登上神壇還要等到移動時代。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起勢,逐漸成為人們的“剛需”,Java也跟著扶搖直上九萬里,借助Android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關于此,TIOBE的排名可為佐證。
TIOBE排行榜反映的是某個編程語言的熱門程度,2001年至2019年,Java一直是TOP1的???,中間偶有失落,但很快就回歸“王座”。
這之后,Java的統(tǒng)治力大不如前,各路勢力躍躍欲試。
事實上,Java多年以來不乏挑戰(zhàn)者,C/C++一直虎視眈眈,Python、JavaScript、PHP等老牌玩家針鋒相對,Go、Ruby等新銳力量“野心勃勃”。
萬萬沒想到,最后的“新王”竟然是Python。
對于Java的“衰敗”,張文策深有體會。
畢業(yè)于2008年的張文策,并非計算機專業(yè)出身,而是與幾個要好的同學一道參加了Java培訓班,才半途入行。
然而想再進一步,就勢必進階為高級Java工程師,但這個進階頗為不易,除非是真的熱愛代碼,否則僅沖著工資去,難上加難。
對此,張文策也心知肚明:“Java都卷成麻花了,大多干的都不是RocketScience,頂多算合格的螺絲釘。”
更為糟糕的是,甲骨文“作死”。
2009年,甲骨文收購Sun,擁有了Java版權,次年與谷歌開啟了曠日持久的訴訟,直到2021年才塵埃落定。
甲骨文法務總管DorianDaley曾聲明:“谷歌偷走了Java技術,并且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以一個壟斷者的姿態(tài)訴諸法律?!?/p>
張文策沒有等待甲骨文敗訴,心中就有了一個判斷:“誰敢用Java,誰就可能招惹甲骨文,那可是出了名的專利流氓,逮誰咬誰,去Java化是大勢所趨?!?/p>
因而,2018年之后,張文策選擇擁抱Python,投身炙手可熱的AI賽道。
Forrester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JeffHammond曾表示:“Python已被證明對從事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類型的人非常有用!”
譬如,當下紅得發(fā)紫的AI繪畫,從涂鴉走向了藝術創(chuàng)作,上演了一出AI與人類同臺競技的好戲,令相關從業(yè)者倍感憂慮。
此背景下,Python超越Java,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Java是被互聯(lián)網(wǎng)炒起來的,Python是被AI炒起來的,要永遠站到勝利者這一邊。”張文策稱。
與張文策不同,魏世杰對Java仍有信心。
作為大齡一線coder,魏世杰對唱衰Java之聲已感到疲憊:“說真的,有沒有點新詞,翻來覆去還是那一套,早就聽膩了?!?/p>
魏世杰告訴電腦報,TIOBE排名指的是熱度而非市場份額,Java的基本盤依然很扎實,擁躉者依然很壯觀。
總而言之,桌面時代成就了C/C++,移動時代成就了Java,AI時代成就了Python,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
唯一不變的是,程序員永遠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