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山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 寧峰
填石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當中的常用技術,對于公路施工質量效果有著直接影響,相應技術措施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確公路工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要點。對此,以實際山區(qū)公路工程為例,簡要介紹了工程情況特點,并結合實際施工流程,針對施工準備、施工測量、攤鋪、壓實施工等技術要點展開詳細探討,最后總結提出了相應技術質量控制措施,對于提升填石路基施工水平有著積極作用。
由于不同公路實際情況、地質特點等各不相同,應用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的過程中,相應技術措施、流程細節(jié)以及技術操作要點也存在一定差異。尤其是山區(qū)公路,其本身地形地勢較為復雜,環(huán)境影響因素較多,而且施工難度較大,對于填石路基質量要求更高。因此,加強實際施工過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以黃山地區(qū)某山區(qū)公路建設項目為例,該公路全長38.46km,計劃建設為雙向兩車道,建設標準為二級公路,設計車速為60km/h,路基寬度為12m,最大縱坡6%,路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經過前期地質勘查,施工單位明確了該山區(qū)公路工程區(qū)域內,主要包括素填土、淤泥、粉質黏土以及中粗砂,表層填土以及淤泥層的流動性以及可壓縮性都相對較大,公路路基穩(wěn)定性較差,可承受荷載相對較小,普通公路路基施工方案難以有效保障路基承載力,可能會出現(xiàn)路基失穩(wěn)或者沉降不均勻等情況,進而引發(fā)安全事故,為保障公路施工質量效果,決定采用填石路基技術措施,以此提高路基的穩(wěn)定性以及承載力。
結合案例工程實際情況和特點,施工準備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案例項目位于山區(qū),整體施工環(huán)境相對較為復雜,為保障施工質量效果,確保方案設計的合理性,需要事先對施工區(qū)進行全面勘查,充分了解現(xiàn)場地質情況、特點以及常見災害等,并明確施工區(qū)周圍山區(qū)通信基站等的建設情況,若要進行拆遷或者變更設計路線,需提前進行溝通。
第二,在項目施工前,應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清理,保障施工區(qū)域表面清潔,無渣土、廢土等雜物,影響施工的順利開展,并在填石施工前,對路基承載力以及穩(wěn)定性情況進行檢查,若無法滿足相應工程要求,需采取相應處理措施,提高路基承載力。
第三,加強對于路基排水方面的重視,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設計相應排水系統(tǒng),合理選擇邊溝排水、碎石墊層等排水措施,以此保障路基施工質量,避免由于排水不良,導致路基穩(wěn)定性下降。
第四,為確保填石路基質量效果,需要在施工前,進行路段試驗,明確相應技術參數(shù),在施工時,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參數(shù)調整,如石料粒徑大小、材質等。
第五,需要先對填石路基的面積以及深度進行測量,保障測量結果的精準性,并以此為基礎,計算填石材料的需求,明確填石的密實程度。
第六,在完成基礎填石之后,為保障路基的平整度,還需要選擇小粒徑石料對縫隙位置進行填平處理,因此需要至少兩種不同粒徑的石塊,以此保障路基表面的平整度。
加強對于邊坡碼砌的重視,是保障路基強度以及穩(wěn)定性的重要措施。對此,在實際進行邊坡碼砌施工的過程中,應結合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以及路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要求,科學選擇碼砌形式。填方厚度在2m~6m之間的路基,邊坡碼砌厚度應在6.5m以上;填方厚度在2m以下的路基,邊坡碼砌厚度應至少為1m。若填石厚度比設計范圍大,還應采用伸縮縫處理方式進行邊坡碼砌施工,案例工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每隔20m設置一個伸縮縫,強度應為30MPa,為保障碼砌質量,要求使用堅硬的無縫隙石料進行施工,碼砌灰縫厚度約為30mm。最后,為保障碼砌效果,可采用砂漿對石塊縫隙進行填筑。
攤鋪施工是填石路基施工過程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對于路基施工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對此,應加強對于攤鋪施工技術的控制,首先,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測量放樣,并做好掛線處理,案例工程以22m為一標段,做好攤鋪面積的劃分,幫助施工人員確定卸料位置,為攤鋪施工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進行填料攤鋪時,應加強對于攤鋪距離的控制,每次攤鋪距離約為3m,以此保障攤鋪的穩(wěn)定性,避免攤鋪距離過長,影響攤鋪效果。再次,合理選擇攤鋪后的填補材料,優(yōu)選石屑、石渣等,以此提升攤鋪面的平整度。最后,在攤鋪完成之后,需要進行人工找平,以免大粒徑石料影響施工質量效果。
案例工程中存在淤泥路段,對此,在實際應用填石路基技術的過程中,應采取拋石方式排出地基淤泥,提升地基穩(wěn)定性。為保障淤泥排出效果,需要從路堤的中部逐漸向兩側進行拋石,以此保障淤泥能夠被有效擠出,當大石塊露出之后,需要選擇小粒徑石料進行填縫處理,并使用重型碾壓設備進行碾壓,鋪設反濾層,以此避免底部水分侵蝕地基。在完成底部積淤路基的處理之后,需要設置緩沖層,通過砂墊層、土工格柵以及級配碎石實現(xiàn)對于路面行車荷載的有效緩沖,以防淤泥區(qū)域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情況,保障地基穩(wěn)定性。
對于路基而言,若水分過多會使得路基軟化,導致承載力以及穩(wěn)定性有所下降,尤其是在山區(qū)公路當中,山區(qū)地形、地質相對較為復雜,若排水不良,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邊坡滑塌、路基坍塌等不良情況,引發(fā)安全事故。因此,應加強對于路基排水施工的重視。對此,可結合周圍橋梁、涵洞等,設計排水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于路基地表水、邊坡雨水等的有效排出。通常可選擇設置邊溝、水簸箕的方式進行地基排水。應結合橋涵實際距離,合理確定邊溝長度,對于降雨較多的地區(qū),還應設置出水口。地下排水的系統(tǒng),可通過暗溝、滲井等實現(xiàn)。為避免地下水對路基產生不良影響,應定期對地下水情況以及排水設施功能進行檢查,并及時展開維修,保障公路地基排水良好。
壓實施工是填石路基施工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路基施工整體質量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壓實施工的技術要求是確保表面平整度達到通車要求,同時提升整體建設質量。結合以往壓實施工經驗,碾壓的速度、次數(shù)等對于碾壓質量均有影響,通常碾壓速度越慢,需要進行碾壓的次數(shù)越多,相應碾壓質量也就越高。因此,在進行碾壓施工時,相關施工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壓實度需求,采取低速、多次碾壓方式,相應碾壓速度應不高于20km/h,碾壓次數(shù)應至少為5次,先振動壓實,后靜壓,并加強對于石料含水量的控制,全面保障碾壓施工質量。
除此之外,在進行碾壓施工時,還需要對路基壓實質量進行檢測,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應及時進行整改和施工調整。案例工程中,要以每25m為一個檢測區(qū)間,通過鋼球法進行壓實檢測。要在路基當中埋設鋼球,使鋼球高出松鋪面2cm,然后進行壓實施工。在壓實施工之后,要對鋼球高度的變化情況進行測量,對于壓實質量不達標的情況,應再次進行壓實處理,確保壓實質量效果。
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技術質量控制要點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路基承載力的測量和控制。為保障路基施工質量,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不同地基深度承載力性能的測試和控制,若承載力無法滿足相應深度要求,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調整,保障地基質量。如當路基填筑高度不足10m時,需要確保其承載力高于150KPa,當填筑高度在10~20m之間時,承載力應至少為200KPa。另一方面,在施工完畢之后,應對路基承載力進行測試,確保其承載力以及強度等均能夠滿足通車要求,全面保障路基施工質量。
第二,重視地基處理,加強細節(jié)把控,加強地基雜質、土坑、間隙、雜草、樹根等的清理,保障地基處理效果,避免雜草、樹根遺留影響填石路基施工質量。
第三,做好技術交底以及施工人員技術培訓工作,確保其具備實操能力,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要求進行施工作業(yè),保障技術應用效果。
第四,加強對于性能檢測、控制的重視,保障測量分析的精準性,以此為路基施工提供可靠參考和指導,實現(xiàn)施工方案的合理優(yōu)化,強化填石路基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在實際進行公路填石路基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合理對填石路基技術進行調整和控制,尤其是在進行山區(qū)公路路基施工時,為保障路基質量,應事先做好現(xiàn)場環(huán)境情況的勘測工作,明確施工方案,并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清理,還需要通過試驗路段,優(yōu)化路基填筑施工技術參數(shù)等,同時強化對于邊坡碼砌的重視,嚴格按照相應攤鋪、壓實技術標準要求進行施工,根據現(xiàn)場情況,設計路基排水系統(tǒng),避免影響路基穩(wěn)定性。此外,還需要通過承載力測量、細節(jié)管控等方式,保障技術應用質量。相信隨著對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公路施工質量水平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