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如何規(guī)范?詳解來了
自2021年7月“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強力統籌推進,取得了階段性工作進展。學科類培訓機構得以壓減治理的同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問題凸顯。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作出系統部署,讓我們一起關注并作重點解讀。
Q1關于培訓時間和培訓價格,《意見》有何標準?
A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司負責人介紹稱,目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問題凸顯,一些機構資質欠缺、質量難以保證;一些機構過度營銷、搶占市場,無端制造焦慮;一些機構過于牟利、趁機抬價,擾亂了行業(yè)發(fā)展秩序。在堅決鞏固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的同時,必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期待,使非學科類培訓盡快回歸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定位上來。
本次《意見》首先對培訓時間和培訓價格提出了明確標準?!兑庖姟窂娬{,要規(guī)范非學科類培訓日常運營。非學科類的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不得晚于21:00。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屬性,實行明碼標價和信息公開。培訓收費實行指定銀行、專用賬戶、??罟芾?,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鼓勵采取先提供培訓服務后收費方式運營。在收費方面,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Q2如何解決從業(yè)人員缺乏資質的問題?
A培訓機構的從業(yè)人員是否具有相應資質,是衡量一個機構是否正規(guī)的重要標準。對于非學科培訓的培訓師資,《意見》強調,非學科類培訓的從業(yè)人員必須具備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yè)(專業(yè))能力資質。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非學科類機構須依法取得有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后,再依法進行法人登記。此外,在目前教育、公安、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正在開展的藝考培訓機構專項治理中,也將核查從業(yè)人員資質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對不符合要求的從業(yè)人員將依法清退。
Q3非學科類培訓任務是否都交給了社會,學校應發(fā)揮什么作用?
A不管是學科類學習還是非學科類學習,學校始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校外培訓的定位始終是有益補充,《意見》也提出要做好非學科類培訓規(guī)范治理的配套改革。明確要統籌校內與校外,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堅持減輕負擔與提質增效并重,增加非學科類學習供給,加強音樂、體育、美術等緊缺學科教師配備補充,著力解決教師隊伍學科結構性矛盾,開齊開足上好音體美課程;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各方面社會資源,積極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等參與支持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