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就對我們耳提面命,“人啊,一定要出去見世面?!比欢?,什么是世面、到哪里去見世面,卻沒有人告訴我們。
因為大人們說要“出去”見世面,所以在我的認(rèn)知里,走出如意庵大街(我們家),離了紅橋區(qū)(我出生的地區(qū)),到了天津市(我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就叫見世面。于是,為了見世面,我可沒少往外跑。我媽出差,我寧可翹課也要跟著去,見世面嘛!我爸采風(fēng),又哭又鬧也得讓他帶上我,見世面嘛!剛上大學(xué),即便和同學(xué)們還不太熟悉,我也能攢一場不算遠也不太近的旅游,見世面嘛!后來工作,見過的世面就更多了,走過中國香港的星光大道,吹過俄羅斯10 月份的寒風(fēng),聽過巴黎圣母院的鐘聲,在多瑙河的游船上被施特勞斯的音樂整得涕淚漣漣……這世面,見得還不夠嗎?!
見過的世面在不知不覺中都潛移默化成了我的優(yōu)越感,從物質(zhì)的,到精神的,走起路來都像是腳底生風(fēng),抬頭挺胸一溜煙,仿佛見過世面以后,我便與眾不同了。
直到有一天,幾個人心血來潮地在西青區(qū)包了一片菜地,每次去摘菜,都得被一個六七歲的小子“掃盲”,韭菜要割不能拔,土豆先晾后儲存,紅薯曬了才會甜,上凍以后的青蘿卜水分才會大……
直到有一天,記者們報上來的新聞線索,我需要查閱百度才能看得懂,什么新質(zhì)生產(chǎn)力,什么數(shù)字游民,什么AI 技術(shù),什么感統(tǒng)失調(diào),什么大語言模型,什么情緒價值……
直到有一天,再讀金庸的小說,突然就懂了令狐沖滿天下打聽華山派的實力,卻被華山腳下的店小二反問“什么是華山派”時的心境……
我們自以為闖蕩過江湖、見過了世面,但其實,我們熟悉的世界、我們重視的生活方式、我們追求的物質(zhì)與精神,在他人眼里根本無足輕重,他人不理解,他人不屑于,他人無所謂。因為那是你自以為的認(rèn)知,有點窄;因為那是你自以為的世面,有點片面。
世面,漢語詞典上的名詞解釋是“社會上各方面的情況”。見世面,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深度體驗和認(rèn)知。世面是世界上的很多面,我們的見世面就是走很多路去看世界??词裁茨兀恐惺兰o(jì)的建筑、異地的文化、不熟悉的理念、不知道的一切……這些都是,也不全是!
走更多的路去看世界,是為了見識世界的廣闊;走更多的路去見世面,是為了認(rèn)識自己的渺?。蛔吒嗟穆啡ソY(jié)識新知,是為了尊重與你不同的其他面。
原來,見過世面的與眾不同,是表現(xiàn)在認(rèn)知的高度、包容的寬度、理解的維度和思考的深度上的。見過了世面的我們,將不再用簡單粗暴的結(jié)論對待復(fù)雜多變的生活,將以和待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