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辰
一件橙黃色的背心,一頂麥色的草帽,一把不起眼的掃帚,這是老張的全部裝備。一張破舊的木桌上擺放著一盞昏黃的燈,和一本紙頁早已褶皺的筆記本,木桌的旁邊是一張舊床。這就是老張的家。
老張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可以說,北京城是他靈魂的棲息之所。
自小時候拽著母親的大紅棉襖逛鬧市,到青年時代爬上屋頂眺望瓦浪一片,再到如今“征戰(zhàn)胡同四方”,都飽含著他對這座五朝帝都最濃烈的情感。
“今兒比昨兒早了幾分鐘,提前巡邏去???”“今兒起得早,不出來不得勁兒??!”老張不是警察,也不是負責維持治安的居民代表。他啊,不過是拿著竹子編成的掃把,穿梭于胡同之間,充當著北京城的守護者。每次出門前,老張總會整理一番他那染了土色的衣領,對著鏡子挺挺胸,意氣風發(fā),眉宇間充斥著堅毅,有股壯士出征的豪邁氣兒。據他自己說,傍晚回家更有衣錦還鄉(xiāng)的快感,至于為什么,大概都寫在他嘴角泛出的自得里。
夜晚,走在狹窄的胡同里,老張的背影被燈光拉得很長很長,不瞞您說,還真有身披鎧甲、收刀入鞘的將軍范兒。
老張見過北京城的春燕秋鵲、夏荷冬雪。四季的北京城有著不同的風韻,但無論如何更替,老張每天都做著相同的工作。在絡繹不絕的游客看來,老張的工作辛苦又枯燥,可他竟樂此不疲。每晚睡覺前,老張都會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記下北京城的自然變化、人情風味,換句話說,老張不僅是這座城的守護者、見證者,甚至稱他為記錄者、傳承者都不為過。筆記本的扉頁上是他畫的他每天要走的巷子,封底是自家小院的白描,至于中間的內容,想必不用我說,您也能了解一二。
胡同里的人們都叫他張大哥,就連孩子們也這么叫。老張的臉上刻下了歲月的印記,但他的心仍舊炙熱。孩子們在家門口結伴游戲,老張經常會加入他們的行列,教他們滾鐵圈、抖空竹。孩子們被這些新鮮的玩具所吸引,一來二去,逐漸與他以“兄弟”相稱。
他還帶孩子們爬上自家的屋頂,或是改造之后的陽臺,對著氣勢恢宏的古建筑群,或林立的高樓大廈,久久凝視。
那片兒的人都說,老張是胡同的“守護神”,他給胡同帶來了活力與溫度。老張端詳著捧在手中的關二爺雕像,回想起贈與他雕像的小男孩純凈的眼眸,嘴角微微上揚。
老張莊重地在筆記本上寫了幾行字,隨后放下筆,爬上屋頂,看向遠方,自言自語道:“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他養(yǎng)我,我守他。”
【北京市十一學?!?/p>
◆點評
開頭通過工作服與勞動工具,交代了老張的職業(yè)。平凡的老張從事著普通的工作,但他保持熱情,充滿豪邁。老張幾十年生活在北京城,感受著北京城的風土人情、發(fā)展變化,是見證者、守護者,也是記錄者、傳承者;老張?zhí)嵐ぷ?,與鄰居友好相處,教孩子游戲,“給胡同帶來了活力與溫度”。作文以小見大,表現老張這一個人與北京這一座城的密切聯系,耐人尋味。
(指導老師:雷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