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印斌
奢華的中小學運動會又上了熱搜。“神舟飛船”道具、宇航服、嫦娥仙子,還有威亞等,校園運動會開幕式成了班級比拼的“秀場”。道具邊上,一個個本該熱情、活潑、生動的孩子,卻顯得木訥、生疏、僵硬。何苦呢,運動會的主角難道不是小臉漲紅非??蓯鄣暮⒆觽儐幔啃_\會淪為道具的“軍備競賽”,沒必要,也膚淺。
我查了查相關(guān)花費,有點吃驚。有家長算賬:服裝、道具打底一兩千元,衣服有租、買兩種,但至少40—50元/套,如果買好一點,一兩百元一套,一個班50余人,僅衣服費用就輕松過萬元。這還不包括租道具的費用。
尤其讓人焦慮的是,很多校園運動會背后的操持者,其實是學生家長。買、租及花費一應事宜,都是一個叫做“家委會”的機構(gòu)在張羅,家長在掏錢。家長們誰都不愿落入下風,因此,類似比拼愈演愈烈。
此事也并非新鮮事。目前網(wǎng)上還能查到2004年沈陽某媒體的一篇報道,“數(shù)十個大大小小的充氣拱門、上百個下垂條幅的彩色氣球……您別以為這是哪里的商業(yè)慶典,這是一所普通中學的秋季運動會!”
這么多年來校園里的“軍備競賽”難以禁絕,有人指出,這與一些家長“好面子”“攀比”有關(guān),不管咋樣,咱不能被比下去?。≡谶@樣的心理驅(qū)使下,家長介入越深,校園運動會就越是不可控。而對于學校而言,當然也喜歡搞得熱鬧一些,何況,這與學校無關(guān),具體是家長在操持呀。
對此,家長們當然要反思,不要一味地覺得花錢就安心。然而,校園運動會成了“秀場”,似乎也不能只怪家長攀比,而與某種風氣有關(guān)。從根本上看,家長相“卷”成風的背后,仍是當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的模糊。說得直白一點,若是沒有學校在后面默許乃至支持,各色道具怎么能進得了校門?
這涉及對競爭的認知。很多學校并不認為校運會上的開幕式比拼不合適,在班主任老師看來,只要能給班級爭得榮譽,只要能夠“鎮(zhèn)”住其他班,就是勝利。換言之,在競爭的語境下,校園內(nèi)已經(jīng)不再是一塊平和、安靜的地方。只要存在比較的可能,都可能被拿來作為刺激學生以及家長的由頭。這也意味著,當下很多學校的競爭,已經(jīng)不僅僅是在學習成績上的,而是方方面面的。特別是,當這種競爭一旦“全面發(fā)展”接上電,并全面賦權(quán)給學生家長時,就會變得無孔不入、無遠弗屆。
以前大家重視語數(shù)外,現(xiàn)在各科都要全面發(fā)展,道法、生物、歷史、地理、體育、音樂……以前每學期只考一兩次,現(xiàn)在每周有測試、每天有小測,就連作業(yè)也要評優(yōu)。功課之外,校服穿不對付要扣分,上網(wǎng)課不看攝像頭要扣分,頭發(fā)長了一點要扣分……全方位的競爭壓力下,一個夸張、俗氣的校運會開幕式,或許倒是難得的一次放松了。
因此,若想治理越來越貴、越來越變異的校運會,除了教育主管部門明確一些基本的規(guī)定要求外,還有必要審視一下當下愈演愈烈的相“卷”之風。我從來都不反對競爭,但任何競爭都不能背離教育的本質(zhì)。好的教育,給予人心的,是溫暖和力量,是浸潤與滲透,是精神的升華而非各種緊張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