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顆馨,陳瀅竹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中醫(yī)骨傷科學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療諸多骨傷疾病的首選方法。近幾十年來,以骨傷治療手法為代表的手法醫(yī)學得到很大發(fā)展,其世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不過,雖然近年來中醫(yī)手法醫(yī)學對外交流日益廣泛,相關的英文書籍發(fā)行增多,但國內外譯者對治療手法術語的翻譯卻少有研究[1]。面對言簡意賅的中醫(yī)手法術語,如何翻譯和研究是當今中醫(yī)骨傷科學走出去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經查閱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出版的《中醫(y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2]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出版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傳統(tǒng)醫(yī)學術語國際標準》(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3],手法相關的術語有75個,其中包含了中醫(yī)推拿手法的基礎詞匯。然而,由于手法術語標準化進程及推廣應用較為緩慢,當前相關英譯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一詞多譯,缺乏系統(tǒng)性,復合型組合手法術語也基本沒有相關研究[4]。中醫(yī)骨傷治療手法名稱繁多,在手法術語英譯方面還存在不足,給國內外研究人員和學者的學習交流帶來了一定困難,也嚴重影響了中醫(yī)骨傷科學的國際化發(fā)展與國際交流。
截至2022年5月,在CNKI搜集到的手法術語英譯文章有10篇左右,李金學等[5]提出了正骨推拿手法英譯,葉曉等[6-7]提出了小兒推拿的穴位英譯,還有李經蘊等[8]提出了常用推拿手法英譯等。已有研究大多注重于某一特定領域的手法英譯,而對于中醫(yī)手法術語英譯缺乏系統(tǒng)性研究和全景式探討[9]。由于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因而不能為骨傷手法其他領域的英譯提供參考和借鑒,這對于推進骨傷英譯標準化的進程,其作用相對有限。對此,本研究嘗試從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通過對骨傷治療手法術語的英譯策略進行相對完整和較全面的研究,探析手法術語的英譯規(guī)律,旨在提高手法術語的英譯質量,進一步完善生態(tài)翻譯理論的研究。
生態(tài)翻譯學在跨學科翻譯研究和生態(tài)文化思想發(fā)展中產生,并在胡庚申教授的翻譯適應性選擇理論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和豐富。胡庚申教授基于達爾文的生物進化“適應/選擇理論”,將生態(tài)翻譯活動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10]。翻譯生態(tài)是“由原文、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組成的世界,即作者、讀者和客戶在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綜合互動”[11]。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決定譯者進行最佳適應和選擇活動的基礎,也是多維適應選擇的前提。因此,在翻譯中醫(yī)專業(yè)文本時,譯者受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局限性和影響,會對翻譯方法做出適應性選擇[12]。
生態(tài)翻譯理論強調,翻譯工作必須從源語言固有的生態(tài)結構,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等方面,通過深入研究文本生態(tài)結構及其交互關聯(lián),實現(xiàn)對翻譯生態(tài)整體結構與文本內容進行優(yōu)化的選擇,從而得出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這種觀念正好與中醫(yī)里面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不謀而合,故運用生態(tài)翻譯理論對中醫(yī)手法術語進行英譯研究非常合適。再者,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來研究中醫(yī)手法術語的英譯,會對譯者在翻譯時所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分析,以找出譯者如何選出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13]。因此,本研究借助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根據(jù)《脊柱相關疾病》英譯本中的代表性例句[14],對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換過程進行具體分析,研究譯者在翻譯中醫(yī)類文本時,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所作的相應適應性選擇,探討如何增強手法術語的英譯能力和水平。
韋貴康教授,第三屆國醫(yī)大師,著名骨傷科專家,目前是世界中醫(yī)骨傷聯(lián)合會常務副主席、世界手法醫(yī)學聯(lián)合會主席。韋貴康教授在中醫(yī)骨傷科領域有五十多年的臨床、教學與研究經驗,以手法治療骨傷科疾病而聞名。《脊柱相關疾病》一書是他根據(jù)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所作,是對治療脊柱、四肢軟組織損傷及脊柱相關疾病的經驗總結,是一本實用全面、信息豐富、不可或缺的骨科手法專業(yè)著作。本研究基于《脊柱相關疾病》一書英譯本《Spine-Related Diseases》[15]進行研究,將書中有關骨傷治療手法的術語進行整理與對比,選取有代表性的譯例,從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探討書中關于手法術語所采取的英譯策略,具體分析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換的適應性選擇問題,并提出相關翻譯建議和思考,旨在為中醫(yī)骨傷特色術語的翻譯活動提供參考,為相關英譯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2.2.1 語言維度 生態(tài)翻譯學摒棄了單一的研究范式,也不再把翻譯過程看作單純的語言轉變流程,轉而更重視源語言與目標語言之間的選擇與適應。生態(tài)翻譯學以“多維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為指導,把翻譯過程和翻譯實踐相結合,在翻譯中創(chuàng)建與源語生態(tài)相適應的譯語生態(tài),把翻譯過程融合成為一種多維復雜的、更宏大、更系統(tǒng)的整體[16]。對中醫(yī)專業(yè)書籍,譯者在進行語言轉化時,應當充分考慮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語言差別。鑒于中英文在詞語、句子、文章布局和文體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所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盡量體現(xiàn)源語言的語言風貌。不但要最大限度地把原文移植到目的語中,而且還要保證譯文遵循目的語的表達慣例,更容易被接受。在這方面,我們還可從漢英詞匯與句子的視角,來探討語言維度的適應性選擇[17]。
“適應性”是溝通源語言與目標語言之間的橋梁。翻譯“必須像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適應和成長,只有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變化才能生存”。在翻譯帶有中醫(yī)文化特色詞匯的過程中,也可以選擇直譯、意譯、音譯等翻譯方法。而生態(tài)翻譯學在完成對漢語信息適應性轉換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源語文化特色和交際等方面,也進行信息傳遞。
在《脊柱相關疾病》一書中,出現(xiàn)了三大類主要脊柱整治手法:整復手法、牽引手法及理筋手法。世中聯(lián)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出版的兩套標準,涵蓋了中醫(yī)骨傷治療手法的基礎詞匯,也收納了整復手法、牽引手法、理筋手法的英譯。不過,有關中醫(yī)具體手法的英譯,仍較為缺乏。接下來本研究將探討《脊柱相關疾病》中譯者如何處理相關具體手法術語英譯,從而實現(xiàn)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
(1)手法。關于“手法”,最多的譯法是manual treatment,總共有80次,其次是manipulation,總共出現(xiàn)76次?!爸委熓址ā庇⒆g既可以是manipulation,也可以是manual treatment,作為小標題常用manual treatment來指代“治療手法”,字面上看較為整齊對應,而manipulation則較為凝練,因此在譯文正文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主要指代某種具體手法。其中,還使用了少量其他術語,如出現(xiàn)了3次treatment、3次massage、1次manual techniques、1次style、1次skill,用來代指手法。
Manual treatment在文中既指具體的某種手法,又指手法治療。如手法治療:以手法糾正胸椎小關節(jié)錯位為主,配合理順法緩解局部肌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炎癥消退,避免對脊神經的刺激或壓迫(Manual treatment:Manual treatment is applied to reduce the displaced thoracic small joints,relax the local muscular spasm,promote the blood circulation,alleviate the inflammation,and avoid the compression and irritation to the spinal nerves)。在本句話中,第一個出現(xiàn)的“Manual treatment”指的是采用手法治療,是對治療手法的一個總的概括,而緊接著出現(xiàn)的第二個“Manual treatment”則是指具體操作方法,即“糾正胸椎小關節(jié)錯位”。
其他具體的治療手法還有:
掌推法manipulation of palm-pushing;
膝頂法manipulation of knee-propping、manipulation of knee-pushing;
斜搬法manipulation of slant-pulling、manipulation of slant pushing;
搬法manipulation of oblique pulling。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同樣的骨傷治療手法術語,如果術語英譯前后不一致,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讀者的閱讀。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術語英譯應保持一致,以避免歧義[18]。如斜搬法就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譯法,若手法術語英譯能做到統(tǒng)一,翻譯效果應該會更好。另外,由于在英譯時,翻譯對語言形式做出了適應性選擇與轉換,因此對于“手法”的翻譯,譯者基本上都采用直譯法,其優(yōu)點是能更好地保留原文中的中醫(yī)特色,避免在翻譯時出現(xiàn)因中西文化差異而導致的理解偏差。
(2)整復手法。對復位的主要譯法為reduction和reposition,其中reduction頻次最高,為58次,其次為reposition,總共有15次。關于整復手法,還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譯法:手法整復manual reposition 2次、手法復正manual reposition 1次、復位手法reposition skills 1次、手法復位manipulative reduction 1次、正骨手法manual reduction 1次、手法復正和牽引治療reposition and traction 1次、整復手法technique 1次。
具體的整復手法有:
旋轉復位法manipulation of rotary reposition;
頸椎旋轉復位法manipulation of reduction by rotating the cervical vertebrae;
腰椎旋轉復位法manipulation of reduction by rotating the lumbar vertebrae;
單髖過伸復位法manipulation of reduction by over extending the unilateral hip;
單髖過屈復位法manipulation of reduction by over flexing the unilateral hip。
譯者在翻譯具體的整復類手法術語時采用了直譯法,正確闡述了原術語的含義,有助于外國讀者理解。此外,譯者采取的都是“manipulation of +…”的結構,使句子看起來較為整齊,同時也符合英語注重形合的特點,在邏輯關系上也更多運用了連詞、介詞,比較貼近原文,適合目的語讀者閱讀,提高了譯文的可讀性。從此處我們能夠看出譯者在翻譯時的適應性選擇以及對語言層面做出的轉換。
(3)牽引手法。在英譯過程中,譯者要注意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和轉化,這就需要在完成語言信息和文化內容的傳達之外,還要重視交際問題,并使原文中的交際目標在譯文中有所反映。因此,關于牽引類手法,雖然譯者基本仍是采取直譯法,但是譯法卻更加靈活多變。
書中提到的“牽引”(traction)出現(xiàn)了74次,其中牽引治療(traction therapy)16次,其他具體牽引療法共10次,具體如下:枕頜布帶牽引(traction with the occipitomandible cloth belt)1次、枕頜布牽引(traction with the occipitomandible belt)1次、布帶牽引(tape traction)1次、顱骨牽引(skull traction)1次、骨盆對抗牽引法(axil-pelvic-opposition traction)1次、單骨盆牽引法(simple pelvic traction)1次、骨盆布帶牽引(pelvis-strap traction)1次、盆骨牽引(pelvic traction)3次。
(4)理筋手法。具體的理筋手法如下:
推散法pushing manipulation for dissolving the mass;
松解法relaxing manipulation;
理順法smoothing-out manipulation;
調理法recuperation method;
局部調理法manipulation of local massage;
分筋理筋法manipulation of regulating-tendon、regulating-tendon manipulation;
鳴天鼓法massage of “beating a drum” style。
讓目的語讀者能夠運用已有的醫(yī)學知識儲備,至少從字面意思能夠理解《脊柱相關疾病》及相關的中醫(yī)基本概念,并認識到該書最重要的是其中豐富的臨床經驗、病因病機、治療方法和指導意義,這有助于中醫(yī)在西方世界的傳播與發(fā)展。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正確使用歸化和異化顯得尤為重要。直譯雖然保持了中醫(yī)特色,但會產生歧義,從而加大讀者的閱讀困難。因此意譯對讀者而言更易于掌握,但保持原文的準確度取決于譯者對原文的理解。直譯和意譯取決于譯者的適應性選擇,附加上解釋是非??扇〉?如推散法pushing manipulation for dissolving the mass。
2.2.2 文化維度 語言源于社會文化生活,承載了一定的文化。源語文化生態(tài)與目的語文化生態(tài)有一定的差異,尤其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體現(xiàn)在思維模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翻譯是各種文化之間相互對比、交叉融合的活動,特別是在中醫(yī)專業(yè)領域,面對各種社會文化背景的讀者,譯者需要兼顧中西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內涵,注意原文概念的正確性和讀者的接受度,并將中醫(yī)術語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用目標語言進行傳遞。由于《脊柱相關疾病》包含了中醫(yī)文化的諸多特色詞匯,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注意對文化內容的解讀,這樣才能準確運用詞語進行文化傳遞。此節(jié)側重于文化維度的選擇性適應問題。
例1:一指禪推法:胸椎小關節(jié)錯位整復后,用拇指指腹滑胸椎兩旁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按推,重復4~5次[14]。
譯:Manipulation of one finger pushing:After the reduction of the small joints of the thoracic vertebrae,the operator presses and pushes from upward to downward along the urinary bladder channel with the thumb four to five times.[15]
分析:“一指禪推法”是指用拇指尖或偏峰聚力于某一定位或經絡穴位,沉肩落肘,腕關節(jié)懸垂,利用手腕之間的擺動引導拇指關節(jié)的屈伸,使產生的能量不斷交替作用于經絡穴位。在此,一指禪雖屬于中醫(yī)特有詞匯,但翻譯時還是要忠實翻譯手法的動作要領,表達出其動作精髓?!秷D解中醫(yī)推拿技法》[19]中試圖以Meditation 一詞表示“禪”,此詞含義為沉思、深思、冥想;Dhyana 表示(印度教、佛教中的)禪,該手法名稱雖提到了禪,但與冥想、禪修并無關系,如果一味尋找與目標文化相應的概念,刻意去譯出禪的意思,反而會給讀者帶來錯誤的信息,造成誤解,導致中醫(yī)文化不能有效傳遞。因此,這就要求翻譯工作者在進行翻譯活動時,要注意對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達和詮釋,避免從譯語文化角度誤解原文。譯者將“一指禪推法”譯為Manipulation of one finger pushing,關注到了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的差異,又簡潔易懂,使譯文與原文中的手法術語具有等值意義,實現(xiàn)了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例2: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尤其對于長期低頭工作者更應注意頸部鍛煉,一般每隔1h左右活動一下頸部,緩解頸肌痙攣,并做“米”字和“犀牛望月”式鍛煉[14]。
譯:Proper dirig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Patients who have to work at the desk for long time should do some cervical exercises such as “Mi(米)” style and “rhinoceros looking up at the moon” style to relax the joints and muscle of neck after every one hour of working.[15]
分析:原文的 “米字鍛煉”這類詞匯,在英文中并沒有完全對應的詞語。翻譯過程中,譯者把“米”譯為“米”style,正是通過將中醫(yī)概念依托于目的語生態(tài),作出了合適的選擇?!跋M隆背鲎浴蛾P尹子·五鑒》,形容長久盼望,在此處指抬頭做“犀牛望月”這一姿勢治療頸椎病。原文中引用中國四字成語,漢語簡潔易懂,但中英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如果只是直接翻譯每個字的意思,就達不到原文想要的表達效果。因此,這就要求譯者在理解文化隱藏特征的同時,采用文化適應理論來研究文字更深的含義。為了幫助讀者用中醫(yī)概念理解這些高度濃縮的詞語,譯者采用了文化注釋法來翻譯,更有利于閱讀。即譯為:do some cervical exercises such as “rhinoceros looking up at the moon” style。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在原文中保留中醫(yī)的特點,更能適應語言的文化生態(tài)。換句話說,在翻譯實踐中,從目的語言的生態(tài)出發(fā),做出相應的適應性選擇和適當?shù)奈幕⑨?讓目的語國家讀者了解中醫(yī)語境中的基本概念、特色詞匯和專業(yè)術語,告訴世界中醫(yī)治療手法的有效性,可以彌補他們對中醫(yī)認識的誤區(qū),防止目的語國家讀者的誤解。
2.2.3 交際維度 在譯文處理過程中,譯者要注重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和轉化。這種交際上的適應性選擇需要譯者重視交際層面,不但要重視漢語信息的交換與文化內容的傳達,還要注意原文的交際意圖如何在翻譯中得以表達[20]?!都怪嚓P疾病》為骨傷臨床實踐介紹了一般治療理論與方法,因此,該書的交際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交流和臨床指導上。
例3:掌推法:以大、小魚際肌部推擦背部兩側的心俞、肺俞區(qū)域,以透熱為度[14]。
譯:Manipulation of palm-pushing:This manipulation is to push and rub the areas of Xin Shu(UB 15)and Fei Shu(UB 13)with muscle of the thenar and hypothenar until the heat infiltrates the point.[15]
分析:《脊柱相關疾病》的英文譯本主要是為學習、研究中醫(yī)骨傷知識的外國學者及留學生而作,因此譯者必須在中醫(yī)和西醫(yī)的概念之間找出共通點,方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處理中醫(yī)中的“大、小魚際”這些中醫(yī)詞匯時,譯者采用了西醫(yī)概念進行翻譯。雖然這些詞與漢語并不完全一致對應,但它們的含義基本相同。因此,在翻譯中可以直接使用“thenar”“hypothenar”等解剖學詞匯,便于讀者理解?!靶挠?、肺俞”等中醫(yī)詞匯也選用了國際標準的針灸經穴定位“Xin Shu(UB 15)”“Fei Shu(UB 13)”,方便了中西文化的交際。
例4:手法治療:采用頸椎定點復位法及分筋理筋法,糾正偏移的頸椎,松解肌肉韌帶,解除痙攣,恢復頸椎的內外平衡[14]。
譯:Manual Treatment:Reduction by rotating the cervical vertebrae at a fixed point and manipulation of regulating-tendon are used to reduce the deviated cervical vertebras,relax the muscle,relieve spasm and resto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15]
分析:如果這里對“頸椎定點復位法”“分筋理筋”進行直譯,大概會使外國讀者難以理解?!邦i椎定點復位”是指醫(yī)生用拇指抵住患者脊椎的偏移棘突,并用力將其推按到另一側,以糾正偏歪的棘突,恢復移位脊柱到正常解剖位置?!胺纸罾斫睢眲t指的是醫(yī)生將拇指指端沿著筋結的邊緣或壓痛點深按,然后平穩(wěn)緩慢地摩按,有助于緩解筋結或減少軟組織粘連。在翻譯時,譯者不能完全彌補 “缺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只能在交際方面做出適應性選擇,向讀者傳達原文概念的基本含義,即把這兩個詞分別翻譯成“reduction by rotating the cervical vertebrae at a fixed point”與“manipulation of regulating-tendon”。努力減少源語文化生態(tài)與目標語文化生態(tài)的差異,提高讀者的中醫(yī)文化知識,從而讓讀者逐漸理解和接受我們傳播的中醫(yī)信息,并在翻譯中體現(xiàn)原文的交際意圖,以實現(xiàn)和諧的交際生態(tài)。
關于具體療法,譯者大部分都采用直譯,主要為“manipulation of +…”的形式,例如:分筋理筋法:manipulation of regulating-tendon;正骨手法:manipulation of bone setting等。其他直譯形式如小針刀療法:therapy of small knife needle,將小針刀直譯為small knife needle;調節(jié)法:regulation manipulation。譯者采用直譯法將這些術語進行英譯時,雖然比較忠實于原文,但其所表示的中醫(yī)手法概念較為抽象,不利于外國讀者進行理解。因此從生態(tài)翻譯理論視角下“語言維度”層面來看,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直譯+注釋的策略,即在直譯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解釋,有利于讀者更好理解中醫(yī)特色術語,減少閱讀上的不便,以成功實現(xiàn)三維轉換。此外,進行相應的手法術語英譯時,建議盡量采用“manipulation of + 部位-v-ing”的形式,如前面提到的分筋理筋法與正骨手法可分別修改為manipulation of tendon-regulating、manipulation of bone-setting,以實現(xiàn)格式上的整齊統(tǒng)一,促進英譯質量的提升,也能將手法治療的操作更加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讀者明白這些術語的概念。
例5:手法治療可作為主要治療手段,手法以頸椎或胸椎病變部位為主,適當作胸部手法[14]。
譯:Manual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main treatment for lesion of the cervical or thoracic spine.[15]
在此句中,譯者對“胸部手法”進行了省譯,但不影響對原文的理解。從文化維度來看,譯者運用了文化適應維理論,實現(xiàn)了對翻譯生態(tài)整體最優(yōu)化的選擇。
例6:若腰臀部軟組織損傷,須充分推拿按摩放松,腰椎棘突側偏移位者采用旋轉復位法,骶髂、髂腰關節(jié)、腰骶關節(jié)前錯位可行屈髖屈膝加壓復位法;后錯位可行伸髖推壓法[14]。
譯:When the soft tissues of the lumbar and buttock are injured,local Tuina and massage are applied to relax the muscles.For the cases with lateral deviation and dislocation of the lumbar spinous processes,manipulation of reduction by rotating the vertebra is conducted.Reduction of pushing the hip-flex and genuflex is performed for the cases with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the lumboiliac joint,and the lumbosacral joint.Reduction of hip stretching and pushing is operated for the cases with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the lumboiliac joint,and the lumbosacral joint.[15]
從交際維度來看,譯者對原文進行了補充,使得譯文能夠更加準確表達術語信息,減少歧義,幫助讀者更好理解,實現(xiàn)了文化交流的有效傳播。
從以上例子我們看到,譯者視具體情況采取了意譯,也就是在完全掌握原文之后,把原文大意重新翻譯過來,而并非字對字、句對句的翻譯。由此可見,譯者選取了合適的翻譯策略,并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了適應性轉換,在意譯的情況下達到了三維轉換的交流目的。
關于手法操作中用到的中醫(yī)具體穴位,如“心俞、肺俞”等可采用音譯,選取國際標準 “Xin Shu(UB 15)”“Fei Shu(UB 13)”,準確描述針灸經穴定位。此外,在英譯時,如果西醫(yī)中有對應的術語,譯者可套用西醫(yī)詞匯,這樣方便目的語讀者理解中醫(yī)相關內容。
本研究在生態(tài)翻譯學的視角下,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三個維度對韋貴康《脊柱相關疾病》的英譯本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譯者在翻譯實踐中更多使用直譯法,在翻譯中醫(yī)骨傷治療手法術語時,譯者非常忠實于原文,譯文能充分反映中醫(yī)文化,有較強的選擇性與適應性。運用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脊柱相關疾病》,不僅豐富了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在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層面上的應用,而且拓寬了中醫(yī)手法術語的英譯研究視角。文中提供的譯例主要從“三維”的某個層面上出發(fā),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同時兼顧這三個維度,對整個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要解釋清楚中醫(yī)骨傷治療手法的基本概念,準確轉換語言方面的內容,然后盡可能傳達詞匯本身的文化含義,最后實現(xiàn)交際目標,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生態(tài)翻譯學對中醫(yī)骨傷手法術語英譯策略的啟示主要有:第一,從語言的維度來看,手法術語應盡可能直譯,必要時可采取注釋,手法術語英譯能直觀地反映出該手法的特點,此外,形式上也應盡量保持統(tǒng)一;第二,從文化和交際的維度來看,譯者應視具體情況對手法術語采取意譯,準確傳達術語信息,以避免歧義;第三,中醫(yī)特色術語難以在英語中找到對應詞匯時,可采用漢語拼音音譯,同樣的,如遇到西醫(yī)中有對應的概念,則可采取西醫(yī)詞匯英譯。
由于本研究僅涉及《脊柱相關疾病》英譯本的手法術語,后續(xù)研究還需擴大文本。此外,本研究可為中醫(yī)手法術語翻譯實踐提供借鑒與解釋,為未來的中醫(yī)英譯研究提供參考,有利于今后中醫(yī)英譯的精準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