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化君
電視劇《徐悲鴻》里有這樣一個鏡頭:寫生課上,先生走動著查看學生作品,停在一幅畫作前。那學生離開畫架兩步,望著畫布上的人物說,先生,您看哪個部位畫得最好?先生答,膝蓋。學生愕然,老師,膝蓋我還沒有畫。
這場景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情。
那時,大多數(shù)人家是沒有閑錢給小孩子買玩具的,我家也在“大多數(shù)人家”之列,可我的玩具卻隨處可見,雞、狗、貓、兔、蝴蝶、飛鳥,還有小紅帽、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還有能吹得嗚嗚響的小哨子,都是母親用膠泥捏制的,我想要什么母親就給我捏什么。
一天,小伙伴找我玩兒,看著桌子上一溜兒玩具,羨慕地說,真好看。我說讓你媽媽給你捏呀,她說她媽媽不會捏,我便讓她撿喜歡的挑選一個。
小伙伴激動不已,目光在玩具間掃來掃去,難為情地說,你幫我選一個吧。
母親說過,送人東西要挑選最好的,可我和小伙伴一樣,盯著玩具看了大半天,到底看不出哪個是最好的。跑去問母親,母親說,再捏出來的最好。我把母親的話說給小伙伴,她說,好吧。企盼的聲音里夾雜著些微失落。
母親終于有了空閑,捏出一批新的小動物、小人兒、小物件……我問她哪個最好,母親仍然說,再捏出來的最好。之后又捏出來一批,又捏出來一批,母親每次都說,再捏出來的最好。當小伙伴偷偷問我“你媽媽是不是舍不得把玩具送給我呀”時,我心里也起了疑惑??赡赣H知道小伙伴喜歡她捏的玩具后,幾乎把各樣玩具捏了個遍,都送給了小伙伴。
母親沒有徐悲鴻先生的學識,對“最好作品”的定義卻和先生如出一轍——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個,或者如先生所說,最好的永遠是還沒有畫出的那一筆。
這樣的答案于學生,無論驕傲或自卑都是有益的,是一種警醒或鼓勵。同時理解了母親,為什么能把艱難歲月里泥巴一樣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