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錄片《潮人家風家訓傳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潮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以講好中國故事為目標,對潮人家風家訓的歷史演變、發(fā)展創(chuàng)新等內(nèi)容進行整理研究,通過訪談家風家訓的研究學者,還原潮人家風家訓的歷史原貌和變遷過程。文章探討紀錄片中潮人家風家訓對潮州文化的影響,研究潮人家風家訓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內(nèi)涵。影片在制作上采用了文獻收集、采訪紀實、人文影像記錄相結合的方法,重點通過深入挖掘潮人家訓館所展示的家訓故事,以人文記錄的創(chuàng)作方式,探索潮人各宗族歷史溯源,剖析其家訓家風文化。通過文章的討論,展示《潮人家風家訓傳承》的創(chuàng)作思路與文化意蘊,為人文影像的研究者以及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潮人;家風家訓;紀錄片;創(chuàng)作思路;文化意蘊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1-0082-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委托項目(潮州文化研究)“潮州文化產(chǎn)業(yè)集聚和‘走出去’傳播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批準號:GD21TW04—04;2021年度潮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項目“粵港澳大灣區(qū)戰(zhàn)略背景下‘潮’文創(chuàng)IP打造與傳播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1-A-07;2021年度韓山師范學院國家級培育項目“華文媒體建構海外華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xiàn)狀與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XPY202101;2020年度韓山師范學院文科重點項目“粵港澳‘人文灣區(qū)’建設背景下‘潮’文創(chuàng)品牌傳播與發(fā)展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XS202006;2021年度韓山師范學院第四輪校級研究平臺“地方政府形象修辭建構與傳播智庫”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PSB2104;2021年度韓山師范學院第五輪校級研究平臺“潮文化智慧媒體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PSB211203
家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組成部分,秉承了儒家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潮州人的祖先多是從中原地區(qū)南遷的官宦世家,自古便重視家教與家風,因此潮州人的先祖留下了許多教育后代子孫的治家格言?!冻比思绎L家訓傳承》為首部以潮州家訓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紀錄片,該片由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潮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潮州市婦女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出品,由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共同制作,于2022年3月5日在廣東電視臺移動頻道首播。
文章以《潮人家風家訓傳承》的創(chuàng)作思路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運用影視手法,對潮人家訓館所展示的潮人家風家訓歷史變遷、傳承發(fā)展等內(nèi)容進行整理研究,揭示潮人家風家訓的深刻內(nèi)涵。
潮人家訓館自2017年9月籌建,設置于潮州古城區(qū)海陽儒學宮內(nèi),并向潮州市內(nèi)外各界征集家訓。由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文明辦和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建設,于2019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潮人家訓館內(nèi)將潮人家訓精神概括為八個核心板塊,每個板塊展示一到兩個潮州宗族家訓典故。副館則以潮商家訓、僑批文化為主題,集中體現(xiàn)潮商遠渡重洋到海外拓展的奮發(fā)精神。
(一)主館:潮人精神內(nèi)核之八個板塊
1.第一個板塊——“仁義忠恕”
“仁義忠恕”即仁愛、正義、忠誠、寬恕。潮州翁氏、金石辜氏、浮洋林氏、鳳塘蘇氏的家訓都有相關內(nèi)容,族內(nèi)子孫秉承家規(guī)家訓,作出突出貢獻。
如翁氏家訓要求族人“忠孝傳家,永志不忘”,潮州翁氏突出人物翁萬達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嶺南第一名臣”。另一個突出人物是庵埠的林熙春。林熙春是明朝萬歷年間進士,去世后被追賜“三世尚書”、謚“忠宣”。林熙春在族訓的熏陶下,為官期間以忠貞正直、敢于直言著稱于朝野。
2.第二板塊——“安分守禮”
“安分守禮”即安于本分、遵守禮教制度。在林大欽所寫的家訓、湘橋鐘氏家訓、饒平所城劉氏家規(guī)、林泉村西塘公祠祠訓中,都有這方面的內(nèi)容。這個板塊的典型人物是林大欽和劉允。林大欽給族親寫下了這樣的訓言:“學必用精,藝必用精,安貧樂道度終身?!眲⒃适翘扑巍俺敝莅速t”之一,為官期間恪守祖上“忠于職守、遵章守法”的訓示。
3.第三板塊——“慈孝和睦”
“慈孝和睦”即慈愛孝悌、上下和睦。此板塊選取了楓溪區(qū)長美丘氏、湘橋風采樓余氏、江東獨樹莊氏、潮安彩塘沈氏的相關家訓來展示。潮安鳳塘鶴隴有一座“資淑女祠”,祭祀的是明朝人蘇資淑。她孝親攜弟的事跡幾百年來代代相傳。
另外,清朝年間,潮安彩塘沈以成父子皆是在海外經(jīng)商并報效家鄉(xiāng)的杰出商人。他們謹記“事親不可不孝”的家訓,廣施善財眷顧家族、榮親顯親。因為眾多善舉,沈氏父子獲得了朝廷封贈。沈以成的兒子沈紹遠兄弟秉承父志,為祖父興建“孟洞公祠”,又在賑濟中聲明是恪守祖訓所為,要求朝廷表彰祖父母,奏請朝廷批準他為其公祖建“急公好義”坊和“樂善好施”坊,以示旌表。
4.第四板塊——“揚善濟世”
“揚善濟世”即勸誡后人宣揚善良、救濟世人。在湘橋鐘氏、潮安鸛巢李氏、鳳塘淇園鄭氏等宗族的家訓以及庵埠家富公祠的祠訓中都有相關內(nèi)容。
5.第五板塊——“廉儉勤耕”
這一板塊圍繞潮人清廉節(jié)儉、辛勤勞作的精神來展示,摘錄了饒平謝氏和丘氏、潮安李氏和翁氏的相關家訓展示于此?!冻敝葩植簵钍霞矣枴酚小扒诔旨?,施善德”的訓示,族內(nèi)代表人物、曾任監(jiān)察御史的楊琠便是一生清正、兩袖清風之典范。還有清代武狀元黃仁勇,他是潮安古巷人,在他高中武狀元后,鄉(xiāng)親想按官制為他建造狀元府以顯門風,他覺得有違廉儉祖訓,勸阻了家人,改用一間房屋重新修繕后作為狀元府。
6.第六板塊——“誠信立業(yè)”
“誠信立業(yè)”即為人真誠,做事講信譽,一諾千金。在潮州郡南謝氏、江東蔡氏、潮州翁氏等家族家訓以及庵埠家富公祠的祠訓中有相關內(nèi)容。這個板塊的典型人物是明代義士、布衣鄉(xiāng)賢謝紀和現(xiàn)代潮商僑領莊靜庵、莊世平。
7.第七板塊——“正心修身”
“正心修身”即端正心性、陶冶身心。此板塊選取了盧侗家訓、唐伯元家訓、古巷陳氏家訓和潮州吳氏家訓中的相關內(nèi)容。唐伯元撰寫《山居五戒》,訓示族人要“戒講學,戒預外事,戒酬應詩文,戒赴席,對客戒談時政”。宋代盧侗家訓“慎言宜守三緘訓,處事常懸百忍圖”,為潮州家訓名篇名句。
8.第八板塊——“治學齊家”
這個板塊強調(diào)的是讀書學習做學問,并學以致用,操持家庭或管理國家。在湘橋義井巷汝南世家、陳橋盧氏、江東蔡氏、古巷陳氏的家訓中都有相關內(nèi)容。這個板塊的典型人物是明朝大儒薛侃和現(xiàn)代國學大師饒宗頤。
(二)副館:潮商海外創(chuàng)業(yè)精神
潮人向海外移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大規(guī)模的潮人出海移居則在明朝之后,或為躲避戰(zhàn)亂求生存,或為養(yǎng)家糊口謀生計,借著靠海的優(yōu)勢,帶著先人的訓導、家人的期望,搭乘“紅頭船”向東南亞各國進發(fā)。在南洋的血淚創(chuàng)業(yè)史,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眷顧和回饋,是潮人秉承“勤儉奮發(fā)”“敦睦親鄰”家訓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在紀錄片拍攝之前,需先擬訂一個完整的調(diào)研計劃,然后從調(diào)研中取得影像資料,進行歸納整合,才能形成一部紀錄片。調(diào)研計劃包括:一是對潮人家訓館主館和副館中收藏的文獻資料進行影像整理;二是對館內(nèi)收藏記錄的資料來源,開展文獻收集和相關人物實地訪談。
(一)調(diào)研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廣泛查閱潮人家風家訓研究相關材料,包括調(diào)查報告和學術論著等,對潮人家訓館目前的展示形成初步了解;其次,通過文獻對比整理,對潮人家訓館展現(xiàn)的文化發(fā)展過程進行理論上的歸因梳理。
2.實地調(diào)查法
參與潮人家風家訓的調(diào)查,了解潮人家訓館從籌建到布展的情形,包含建筑、器物、現(xiàn)狀等,訪談潮州市委宣傳部、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海陽縣儒學宮等相關人士,獲取第一手調(diào)查資料。
3.人文影像記錄法
人文影像記錄是以影像的方式,搶救性且開發(fā)性地記錄、保存、傳播、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潮人家風家訓發(fā)展過程與潮人家訓館現(xiàn)狀進行完整的記錄。
(二)進度規(guī)劃
此紀錄片創(chuàng)作前期調(diào)研,采用文獻收集、采訪紀實、人文影像記錄相結合的方法,重點著眼于潮人家風家訓的觀察和記述,了解和整理其歷史變遷的全過程,最終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xiàn)。前期調(diào)研時間是2021年1月到3月,紀錄片進度計劃分為“調(diào)查報告”與“紀錄片制作”兩個部分,同步進行。
1.調(diào)查報告(執(zhí)行時間:2021年1月—8月)
(1)初步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1月)。收集資料與明確訪問對象,為概括性的初步規(guī)劃。
(2)前期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2月—3月)。搜集文獻資料,設計好訪談題目,進行專家學者初訪,整理逐字稿。這個階段完成后,先匯整保存資料。
(3)中期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3月—6月)。對前期成果進行分析,梳理出基本論述方向,進行第二次的正式專家訪談,同步錄像。將訪談影像制作成正式的口述歷史材料與紀錄片訪談素材。
(4)后期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7月—8月)。根據(jù)所搜集的文獻與專家口述歷史材料,撰寫正式的調(diào)查報告。
2.紀錄片制作(執(zhí)行時間:2021年3月—8月)
分為編導組、導演組、制片組,編導組掌握拍攝腳本設計,導演組負責拍攝錄像、錄音以及后期制作,制片組則負責聯(lián)絡、溝通、協(xié)調(diào)等工作。
(1)前期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3月)。完成初步調(diào)查報告的撰寫,做好紀錄片的拍攝企劃,明確影片的結構板塊、拍攝時間、訪談人物等。
(2)中期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3月—6月)。在影片正式拍攝階段,按照規(guī)劃好的拍攝板塊,編導組負責訪談專家學者,導演組負責拍攝,制片組負責聯(lián)絡相關事宜。
(3)后期階段(執(zhí)行時間:2021年7月—9月)。編導組提煉出重要訪談的錄像部分以及解說撰稿、錄音,提供給導演組,制作成完整的影片。
影片的主體訴求是表達主題,畫面則是文化的表現(xiàn)方式,需要與文化本身的氣質(zhì)貼近。相對來說,主題先行的人文紀錄片,更加注重主題所表達出來的效果,試圖在畫面表達中滲透所要表達的文化觀點[1]。《潮人家風家訓傳承》中采訪了北京大學陳平原、中山大學曾憲通、韓山師范學院黃挺三位教授(對曾憲通教授的采訪采用通信方式),并安排韓山師范學院吳榕青教授的《韓山書院史略》講座,通過對潮州學術名家的訪談,增加影片中的歷史文化深度。
紀錄片中,黃挺教授接受訪談時稱,“中國古代儒學是通過書院、鄉(xiāng)約、祠堂三個管道在潮州民間傳播,家訓就是通過祠堂傳播的一種體現(xiàn)”。而曾憲通教授提到,“家訓家風本是名門望族才有的成文要求。同樣,對于潮州村落而言,家規(guī)家訓只有一些不成文的日常教導語句,這些都是口耳相傳,自成規(guī)矩”。因此,《潮人家風家訓傳承》的板塊分為古代名賢、村落文化兩類。此外,潮商、紅色人物與當代人物的家訓文化,也是《潮人家風家訓傳承》的重點。整部紀錄片分為五個部分來拍攝,具體如下。
(一)古代名賢
古代名賢主要講述潮州歷史上對宗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薛氏的薛侃、林氏的林大欽與林熙春、唐氏的唐伯元、王氏的王大寶、翁氏的翁萬達及盧氏的盧侗等,這些潮州古代名賢都是其宗族所尊崇的典范人物,值得作為家訓精神的代表。
(二)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部分,主要是各個宗族自有村落風貌特色的展示。潮州人大部分是由古代中原的士民遷入,遍布潮州各地,形成以宗族為主的村落文化,如鶴隴蘇氏有座祠堂,祀奉女祖蘇資淑,建祠原因是其后人感恩姑母的孝悌睦親。另外,還有庵埠龍吉美村的吳氏,每年過年都會組織開展到各吳姓村落慰問百歲老人的活動。
(三)潮商文化
潮人在海外扎根發(fā)展,積極融入當?shù)厣鐣?,有的甚至成為當?shù)馗簧藤F胄。但不管身份高低、財產(chǎn)多寡,海外潮人始終恪守傳統(tǒng)的家訓精神,愛國、愛家、愛鄉(xiāng)。他們富而行仁,熱心捐助家鄉(xiāng)公益事業(yè),傾力造福桑梓。這部分有陳氏的潮商代表陳偉南與陳旭年、莊氏的潮商代表莊靜庵與莊世平、鄭氏的潮商代表鄭智勇以及謝氏的潮商代表謝慧如等。
(四)紅色人物
《潮人家風家訓傳承》中所展示的紅色人物的家訓精神,以潮安鸛巢李氏為代表。鸛巢是潮州較早發(fā)起農(nóng)民革命運動的地方。一代名醫(yī)李向華有八個孫子,先后有五人走上革命道路。其中進步教師李子俊和進步學生李紹發(fā)領導了鸛巢的紅色革命隊伍,組建了“鸛巢教育促進會”。在鸛巢“同心堂”家訓文化的影響下,李氏一族為革命事業(yè)輸送了很多人才。
(五)當代人物
潮州家訓精神在當代的代表人物,以國際漢學大家饒宗頤作為饒氏家訓人物的代表,以民國初年北京大學張競生教授作為張氏家訓人物的代表。紀錄片中訪問了市饒學館原館長王振澤,講述了饒鍔老先生與饒宗頤先生的父子親情。在張氏家訓部分,攝影組赴饒平浮濱張競生文化園進行拍攝,采訪大榕鋪村原黨支部書記張小寒,了解張競生文化園所蘊含的張氏家訓文化。
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帶給觀眾某種新鮮的感受、心靈的觸動或情感的激蕩,除了主題深刻和人物形象豐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敘事結構別出心裁且恰當?shù)皿w,富有敘述上的層次感、節(jié)奏感和藝術韻味。另一方面,在影片本體結構的層級之上,電影敘事結構還可以用來表達電影整體敘事系統(tǒng)意義上的結構(組合)關系,這是指不屬于某一部影片的,而是作為一種系統(tǒng)概括而來的敘事結構關系,或者組合方式[2]。《潮人家風家訓傳承》的文化意蘊構思如下。
(一)以潮人家訓館開場,傳達影片主旨
在《潮人家風家訓傳承》一開始,展現(xiàn)韓山師范學院的學生參觀潮人家訓館的場景,借由導覽員的臺詞與影片的旁白,傳達影片主旨,目的是讓觀眾在一開始觀看影片時,便能領略該片的基本主張與觀點,這是文教類紀錄片常用的敘事手法。該片主旨是展現(xiàn)潮州家訓文化如何發(fā)揮培養(yǎng)時代新人、涵養(yǎng)文明新風尚、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功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潮州家訓文化相融合。
(二)場景“重現(xiàn)”彰顯宗族特色
“重現(xiàn)”是將某一特定人物有意義的經(jīng)歷,由本人重新演示,并進行拍攝?!爸噩F(xiàn)”的內(nèi)容與整個作品內(nèi)容沒有明顯視覺差異[3],主要是電視紀錄片實務上,都是集中在一段時間內(nèi)拍攝,但有些重要的特色場景只能在特別的時節(jié)出現(xiàn);因此,在紀錄片實務中,適當?shù)膱鼍啊爸噩F(xiàn)”是可以接受的。
《潮人家風家訓傳承》在前期調(diào)研中,將各宗族家訓特色場景列表,提煉出有特殊性的家訓文化活動,安排宗族家訓特色場景“重現(xiàn)”,彰顯姓氏宗族特色。舉例來說,其一,黃氏位于古巷鎮(zhèn)孚中村的武狀元黃仁勇故居,安排一群孚中小學武術班的小朋友在故居內(nèi)習武;其二,拍攝彩塘沈氏大宗祠鑼鼓隊當天,安排華美村青少年鑼鼓現(xiàn)場表演;其三,在寶隴林氏家廟拍攝當天,由寶璇幼兒園教師帶領小朋友,在家廟內(nèi)開展詩詞教學活動;其四,潮州市吳氏文化研究會每到過年,都會在龍吉美村的吳姓祠堂安排慰問百歲老人活動,因此拍攝當天,特別安排一次慰問活動。另外,還專門到潮州淡浮院舉辦漢服活動,拍攝小朋友舉行拜師禮的過程。
(三)以年輕人探索的敘事視點,突顯“傳承”要義
“視點”主要從“敘述層”,包括故事外、故事內(nèi)、原故事內(nèi)的人物、人物主觀視點、攝影機主觀視點等基本層次和敘述“焦點”,意指更具體的觀看角度所造成的敘述轉(zhuǎn)換,由這兩個層面來審視敘述方式的角度與結構特征[4]。
傳統(tǒng)純解說式的紀錄片較為枯燥乏味,難以被年輕人接受。因此,《潮人家風家訓傳承》在敘事視角上,以兩個潮州土生土長的女大學生為主線,以一個潮州在地的青年企業(yè)家、一個年長的潮州僑聯(lián)主席為副線,作為整個影片故事的串接者,在影片中呈現(xiàn)出年輕人探索的敘事形式,風格較為活潑,切合年輕人的視點,跳出解說詞式紀錄片的格局,同時展現(xiàn)年輕一輩傳承家風家訓文化的興趣和方式。
(四)解說詞以史實為考證,突顯深厚文化底蘊
優(yōu)秀的人文影像紀錄片解說詞,除了要遵守新聞處理原則,掌握人、事、時、地、物的查證外,史實的呈現(xiàn)也格外重要。史實的考證程度代表這部紀錄片的深度和嚴謹度,因此拍攝人文影像紀錄片,在史實考證上應體現(xiàn)科研工作者的素養(yǎng)。在撰寫《潮人家風家訓傳承》的解說詞時,首先對受訪者身份反復進行確認查證;其次,根據(jù)各宗族家訓文化的歷史背景寫解說詞,多次審稿核查史實,并請教專家學者,避免出現(xiàn)不符合史實的解說詞,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五)以潮州音樂作為配樂,凸顯“潮人”特色
通過配樂交代環(huán)境,是我國絕大多數(shù)電視紀錄片都會使用的配樂手法,這一手法的應用可以使紀錄片的畫面更具真實性與感染性,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之感[5]?!冻比思绎L家訓傳承》以潮州音樂作為配樂,包含潮州音樂人鄭皓丹的音樂以及華美村青少年鑼鼓隊的演奏音樂,營造潮州在地的氛圍感,通過原汁原味的潮州音樂,引起潮人觀眾的共鳴。另外,也希望通過結合潮州流行音樂元素配樂,提升紀錄片的視聽水平。
《潮人家風家訓傳承》以主線人物融入潮人家訓文化場景,傳達出青年對傳統(tǒng)家訓文化從迷惘到探索、從接受到傳承的幾段心路歷程。該紀錄片除了開頭的潮人家訓館場景外,之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來自不同宗族村落的學生,先安排在開場出現(xiàn),為后來的劇情埋下伏筆。影片敘事先從中國儒家思想如何影響潮州古代的家訓思想切入,一開始就安排兩位潮州在地女大學生向?qū)<覍W者請教的情節(jié),一方面交代潮人家訓的歷史文化背景,另一方面營造出年輕人探索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引起觀眾的觀看興趣。
該影片涉及拍攝場景達二十幾處,包含十幾處宗族祠堂(或景點)、歷史場景、專家訪談場景,在影片結構上,進行了合理分配,以體現(xiàn)各宗族的家訓特色。影片中提煉出不同宗族的家訓特色,設定不同特色的拍攝場景,將各宗族家訓文化作了區(qū)別。在敘事視角及配樂風格上構思巧妙,吸引年輕人群,并引起海外潮人共鳴。
綜上,《潮人家風家訓傳承》以當代潮人“家文化”為創(chuàng)作思路,講好中國故事,采用多線交叉敘事手法,將古代名賢、村落文化、潮商精神作為影片的主體結構,同時通過對專家、宗族耆老、族親的訪談,展示潮州崇文重教的儒家傳統(tǒng),體現(xiàn)出源遠流長的家訓文化,最終呈現(xiàn)出了一部具有潮州人文特色以及家庭教育雙重意義的紀錄片。
參考文獻:
[1] 陳霖,鄭文一.論人文紀錄影像文化表達的技術手段[J].中國電視,2011(5):73-77.
[2] 李顯杰.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325.
[3] 朱景和.紀錄片創(chuàng)作[M]. 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116.
[4] 李顯杰.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238.
[5] 柳成蔭.電視紀錄片中配樂和解說詞的重要性探微[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7):167-170.
作者簡介 蘇何誠,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