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微噴灌施肥對三七土壤氮素運移轉化試驗研究

2023-02-21 03:08王倩脫云飛王飛沈方圓鄭陽杜文娟向萍楊啟良
排灌機械工程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銨態(tài)氮硝態(tài)全氮

王倩,脫云飛*,王飛,沈方圓,鄭陽,杜文娟,向萍,楊啟良

(1. 西南林業(yè)大學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 昆明理工大學現代農業(yè)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農業(yè)生產氮素為植物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元素,在土壤中運移轉化除了受土壤理化性質影響外,還受灌溉施肥方式、氮素形態(tài)等多種因素影響[1].微噴灌可有效控制灌水頻率和施肥量,適宜水肥用量對提高作物水肥利用率、減少養(yǎng)分流失、降低發(fā)病率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學者對不同灌溉施肥土壤氮素運移轉化進行大量研究.室內土箱入滲試驗表明土壤氮素質量比與肥液濃度呈正相關,不同水肥配比影響氮素運移和轉化[2].試驗表明土壤氮素變化與灌溉方式關系緊密,黨建友等[3]發(fā)現微噴灌可有效控制硝態(tài)氮深層滲漏損失.ASSOULINE[4]研究表明滴灌對玉米地土壤氮素運移影響顯著.試驗表明土壤氮素變化與灌水施肥水平、灌溉頻率及灌溉模式關系緊密,低灌水頻率明顯降低三七根腐病,提高三七產量和皂苷質量比[5].ACUTIS等[6]利用LEACHM模型研究玉米不同灌水施肥模式氮素淋失發(fā)現,施肥和灌水量增加使氮素淋失量增大.SADRAS等[7]研究發(fā)現氮肥降低小麥生長旺盛期葉面積指數,增加土壤蒸發(fā)蒸騰比.土層深度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對氮素具有一定影響,研究表明,硝態(tài)氮呈“氮隨水走”運移轉化特性,銨態(tài)氮不易隨水分運移[8].ADRIAN等[9]認為土層深度對全氮空間分布影響最大,土壤深度0~40 cm氮素積累量最大.

目前針對灌溉施肥土壤氮素運移轉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灌水施肥方式、土壤養(yǎng)分、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質地等單因素方面,缺乏對微噴灌施肥不同灌溉施肥對酸性紅壤土氮素運移轉化研究,對最佳灌溉施肥用量還處在探索階段.文中以2 a生三七為對象,研究微噴灌施肥三七土壤全氮、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隨生育時間和土壤深度運移轉化規(guī)律,旨在明確灌溉施肥調控酸性紅壤土氮素運移轉化特性,有助于改善農田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抑制病蟲害,為該地區(qū)三七高產優(yōu)質種植提供最佳水肥組合模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區(qū)位于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境內(103°30′E, 24°15′N),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夏季多雨,冬季干旱,每年雨季集中在6—10月.年均降雨量850.0 mm,年均日照2 122 h,無霜期272.7 d.土壤類型為紅壤,pH為4.81~6.85.

1.2 試驗設計和指標測定

試驗于2017—2020年在瀘西縣大栗樹村三七種植基地進行,試驗設置4個施肥水平,即3.20(F1),4.80(F2),6.20(F3)和120.00 kg/ha(F4);3個灌水水平,即0.4FC(W1),0.6FC(W2)和0.8FC(W3),FC為田間持水率,為42.28%(體積含水率,下同),CK為對照(不進行灌溉施肥).試驗采用完全區(qū)組設計,共13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設39個試驗小區(qū).

試驗區(qū)面積為20 hm2,每個小區(qū)長16.70 m,寬1.50 m.試驗區(qū)采用雙層遮陽網遮蓋,灌溉方式為倒掛微噴灌,每月灌水施肥2次,肥料隨灌溉水以肥液形式均勻噴灑,用塑料薄膜進行遮雨處理,多余水分通過鼠道排出試驗區(qū).每隔15 d灌水施肥1次并定期鋤草.種植前開溝起壟,溝深30 cm,溝底寬40 cm,以確保不漏水和不漫溝.采樣時間為每年6,7,8,9和10月.在每個小區(qū)上部、中部和下部設置3個1 m×1 m取樣點,去除取樣點周邊土壤表面枯落物和石礫,分別在10,20,30,40,50,60 cm處取樣.將土樣自然風干后去除根莖葉及石礫并研磨過篩.土壤全氮質量比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質量比采用流動分析儀測定[10].施肥肥料選用德美水溶性有機肥,主要成分WN≥21%,WP2O5≥21%,WK2O≥21%,W腐殖酸≥6%,WFe螯合態(tài)≥0.05%,WZn螯合態(tài)≥0.05%,WCu螯合態(tài)≥0.017%,WMn螯合態(tài)≥0.05%,WB≥0.1%,WMo≥0.007%,WHg≤10 mg/kg,WCd≤10 mg/kg,WCr≤50 mg/kg,WPb≤50 mg/kg.

1.3 相關指標計算

土壤含氮質量比計算公式為

式中:WN為含氮質量比,g/kg;V為滴定樣品用去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V0為滴定試劑空白試驗用去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c為鹽酸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0.014為氮原子的摩爾質量,g/mmol;K2為將風干土樣換算成烘干土樣的水分換算系數;m1為風干土質量,g.

數據采用Excel 2018和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相關性分析和方差分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氮素隨時間運移轉化

圖1為土壤全氮隨時間運移轉化情況.由圖可知,不同灌水施肥土壤全氮質量比WTN隨時間增加先增加后減小.在同一施肥水平,全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呈下降趨勢,8月全氮質量比達到峰值.處理W2F2在8月比6,7,9和10月全氮質量比分別增加20.19%,6.84%,4.17%和31.96%.各月份全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逐漸減小,8月處理W1F2,W2F2,W3F2分別比CK增加63.29%,58.23%和54.43%.原因為隨著灌水量增大,氮素流失風險加大,提高氮素水解速率,全氮質量比呈減少趨勢.在同一灌水水平,隨著施肥量增加,全氮質量比逐漸增大,8月全氮質量比最大,處理W2F3全氮質量比最大.處理W2F3在8月比6,7,9和10月分別增加19.38%,6.21%,1.99%和11.59%.各月全氮質量比隨施肥量增加而增大,8月處理W2F1,W2F2,W2F3和W2F4比CK分別增加55.70%,58.23%,64.94%和55.95%.處理W2F3全氮質量比最大,全氮隨施肥量增大而增大.綜上所述,同一灌溉水平和同一施肥水平全氮質量比均在8月達到峰值.

圖1 土壤全氮隨時間運移轉化

圖2為土壤硝態(tài)氮隨時間的運移轉化情況.由圖可知,不同灌水施肥土壤硝態(tài)氮質量比WNN隨時間增加先減小后增大.在同一施肥水平隨灌水量增加,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降低,9月硝態(tài)氮質量比達到峰值.處理W2F2 9月比6,7,8和10月硝態(tài)氮質量比分別增加4.49%,5.30%,29.36%和19.87%.各月份同一施肥水平隨灌水量增加,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減少,9月處理W1F2,W2F2,W3F2比CK分別增加41.86%,42.19%和36.42%.隨灌水量增加硝態(tài)氮質量比減少,原因為硝態(tài)氮帶負電荷,不易被土壤顆粒吸附,隨灌水量增大,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降低,W1F2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同一灌水水平隨施肥量增加,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9月質量比最大.處理W2F4 9月比6,7,8和10月分別增加21.27%,23.97%,17.63%和9.52%.各月份同一灌水水平隨施肥量增加,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9月處理W2F1,W2F2,W2F3和W2F4比CK分別增加41.16%,42.19%,50.37%和55.81%,W2F4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綜上所述,同一灌溉水平和同一施肥水平硝態(tài)氮質量比均在9月達到峰值.

圖2 土壤硝態(tài)氮隨時間的運移轉化

圖3為土壤銨態(tài)氮隨時間的運移轉化情況.由圖可知,不同灌水施肥條件下土壤銨態(tài)氮質量比WAN隨時間增加逐漸減少.在同一施肥水平隨灌水量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呈上升趨勢,6月銨態(tài)氮質量比達到峰值.處理W2F2 6月比7,8,9和10月銨態(tài)氮質量比分別增加18.96%,27.01%,64.14%和68.88%.各月份隨灌水量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6月W1F2,W2F2,W3F2分別比CK增加46.32%,52.16%和54.66%.隨月份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加.原因為灌水量增加導致土壤通氣性變差、氧氣質量比降低,硝化作用變慢,因此銨態(tài)氮質量比增加.同一灌水水平隨施肥量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6月質量比最大,其中6月處理W2F1,W2F2,W2F3和W2F4比CK分別增加32.02%,52.68%,60.67%和75.83%,W2F4銨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綜上所述,同一灌溉水平和同一施肥水平銨態(tài)氮質量比均在6月達到峰值.

圖3 土壤銨態(tài)氮隨時間的運移轉化

2.2 土壤氮素隨土層深度運移轉化

圖4為土壤全氮隨土層深度的運移轉化情況.由圖可知,不同灌水施肥土壤全氮質量比隨土層深度增加逐漸減少.同一施肥水平隨灌水量增加全氮質量比逐漸減少,主要聚集0~10 cm.處理W2F2 0~10 cm比10~20,20~30,30~40,40~50,50~60 cm全氮質量比分別增加2.22%,6.15%,10.40%,15.00%和25.45%.各土層全氮質量比隨灌水水平增加逐漸增大,0~10 cm土層W1F2,W2F2,W3F2分別比CK增加63.75%,72.5%和62.5%.同一灌水水平隨施肥量增加全氮質量比逐漸增大,聚集土層0~10 cm.W2F3全氮質量比最大,土層0~10 cm比10~20,20~30,30~40,40~50,50~60 cm全氮分別增加4.70%,6.85%,9.09%,11.42%和18.18%.各土層全氮質量比隨施肥水平增加而增大,0~10 cm土層W2F1,W2F2,W2F3和W2F4比CK分別增加71.25%,72.50,95.00%和68.75%.0~60 cm土層W2F3全氮質量比最大,分別為處理W2F1,W2F2和W2F4的 1.21倍、1.15倍和1.32倍,全氮隨施肥量增大而增大.

圖4 土壤全氮隨土層深度的運移轉化

圖5為土壤硝態(tài)氮隨土層深度的運移轉化情況.由圖可知,不同灌水施肥土壤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土層深度增加先減小后增大.W3F2硝態(tài)氮質量比累積在40~50 cm.處理W2F2 0~10 cm比10~20,20~30,30~40,40~50,50~60 cm硝態(tài)氮質量比分別增加12.90%,31.88%,3.49%,44.51%和57.23%.灌水量增加硝態(tài)氮向土壤深度垂直向下運移,40~50 cm硝態(tài)氮質量比增加,不利于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存在氮素流失風險.各土層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而減小,20~30 cm土層W1F2,W2F2,W3F2比CK分別增加87.49%,49.61%和37.43%.灌水量增加硝態(tài)氮向深層淋洗,導致硝態(tài)氮質量比減小.同一灌水水平隨施肥量增加,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累積在0~10 cm,處理W2F3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處理W2F3 0~10 cm比10~20,20~30,30~40,40~50,50~60 cm硝態(tài)氮質量比分別增加15.76%,37.23%,23.07%,65.18%和77.25%.20~30 cm土層W2F1,W2F2,W2F3和W2F4比CK分別增加43.86%,49.61%,79.26%和59.41%.各土層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土層深度增加逐漸減小,W2F3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灌水水平相同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施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肥量過高不易提高硝態(tài)氮質量比.

圖5 土壤硝態(tài)氮隨土層深度的運移轉化

圖6為土壤銨態(tài)氮隨土層深度的運移轉化情況.由圖可知,不同灌水施肥土壤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土層深度增加呈下降趨勢.同一施肥水平隨灌水量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聚集在0~10 cm.處理W2F2 0~10 cm比10~20,20~30,30~40,40~50,50~60 cm銨態(tài)氮分別增加10.74%,18.06%,28.99%,29.26%和46.25%.各土層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逐漸增加,0~10 cm土層W1F2,W2F2,W3F2比CK分別增加39.58%,70.43%和86.02%.0~10 cm土層W3F2比W1F2和W2F2分別增加1.41倍和1.09倍,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水平隨施肥量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增大,聚集土層0~10 cm.W2F4銨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土層0~10 cm比10~20,20~30,30~40,40~50,50~60 cm銨態(tài)氮分別增加18.95%,20.53%,22.75%,26.93%和46.25%.各土層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施肥量增加逐漸增大,0~10 cm土層W2F1,W2F2,W2F3和W2F4比CK分別增加55.38%,63.44%,70.43%和77.69%,W2F1,W2F2,W2F3和W2F4在土層40~50 cm和50~60 cm銨態(tài)氮質量比相近,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施肥量增加而增大,施肥量對40~60 cm土層影響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圖6 土壤銨態(tài)氮隨土層深度的運移轉化

2.3 不同灌水施肥三七土壤氮素相關性分析

通過對灌溉施肥三七土壤水氮運移轉化數據分析,得出不同灌水施肥全氮、硝態(tài)氮、銨態(tài)氮的相關性,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灌水處理土壤水氮的相關性

結果表明:微噴灌施肥條件下灌水與土壤全氮、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85,-0.207和0.182,其中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與灌水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灌水與全氮呈負相關且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施肥與全氮、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78,0.168和0.113,其中與全氮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施肥與硝態(tài)氮呈正相關且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施肥與銨態(tài)氮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土壤硝態(tài)氮帶負電荷不易被土壤膠體吸附、易隨水分運動向下運移[8].相同施肥水平全氮質量比隨時間增加8月最高,之后逐漸降低,原因為8—10月三七生殖生長高峰期對養(yǎng)分需求量大,受高溫、土壤性質和水熱條件影響有利于氮素運移轉化供三七根系吸收利用[11].同一灌水水平增加施肥量處理W2F3全氮質量比最高,過量施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土壤通氣狀況變差不利于植物吸收利用,這與鄭文生等[12]滴灌控水控肥對土壤氮素運移影響研究結果一致.一定灌水量增加施肥量導致硝態(tài)氮質量比增加,增加灌水量受到水分淋洗向下運移,減少表層質量比累積,增加灌水量促進植物對硝態(tài)氮吸收和反硝化作用,硝態(tài)氮質量比減少,與PREM等[13]研究結果一致.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月份變化呈現遞減趨勢,9月增大,原因為6—8月植物需肥高峰期,土壤溫度高直接影響生物化學過程,促進植物吸收養(yǎng)分導致硝態(tài)氮質量比減小.土壤硝態(tài)氮質量比由大到小順序依次為W1F2,W2F2,W3F2和CK,這與袁念念等[14]研究結果一致,研究控水控肥對旱地土壤氮素運移轉化結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導致硝態(tài)氮向下運移.不同灌水施肥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時間延長逐漸降低,原因為三七在6—8月處于營養(yǎng)生長高峰期,對土壤養(yǎng)分吸收較強,對養(yǎng)分需求量增大,養(yǎng)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一部分土壤內部轉化,一部分被土壤吸附.

土壤氮素主要以硝態(tài)氮形態(tài)存在,銨態(tài)氮較少,灌水和施肥影響氮素土壤中運移[15-17].SUN等[18]研究表明合理灌水施肥使硝態(tài)氮淋失減少15%.文中研究表明同一施肥水平隨灌水量增加,W1F2,W2F2和W3F2硝態(tài)氮質量比逐漸降低,W1F2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0~30 cm土層累積,W3F2硝態(tài)氮質量比30~40 cm土層累積.這與郭鵬飛等[19]研究一致,研究表明相同灌水量提高灌水頻率可以降低氮素淋失風險.硝態(tài)氮帶負電荷隨重力水向土壤下層運移,灌水量過高,減弱土壤對硝態(tài)氮吸附,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隨水分向下淋洗運移脫離土壤表層;土層深度加深通氣狀況差,造成硝態(tài)氮損失.這與嚴富來等[20]研究水氮互作對寧夏沙玉米氮素分布規(guī)律結果相一致.該研究同一施肥銨態(tài)氮隨灌水量增加易聚集0~10 cm,其原因為銨態(tài)氮具有較強吸附作用,不宜在土壤剖面中移動,銨態(tài)氮停留在淺層土壤,三七根系吸收,與張忠學等[21]研究結果一致,研究表明控制灌溉水氮素運移轉化取決于灌水施肥量.該研究同一灌水水平下隨施肥量增加銨態(tài)氮質量比均聚集在土層0~10 cm,W2F4銨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研究微噴灌施肥土壤氮素隨時間和深度變化運移轉化規(guī)律,對不同灌水施肥三七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率、累積和土壤養(yǎng)分變化特征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結 論

1) 不同灌水施肥土壤全氮質量比隨時間增加先增大后減小,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時間增加先減小后增大,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時間增加逐漸減?。蝗拖鯌B(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逐漸減小,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呈上升趨勢.全氮、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施肥量增加而增大,8月W2F3全氮質量比最大,9月W2F4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6月W2F4銨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

2) 不同灌水施肥土壤全氮和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土層深度增加逐漸減小,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土層深度增加先減小后增大,全氮、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逐漸增大,硝態(tài)氮質量比隨灌水量增加而減小,全氮、銨態(tài)氮質量比隨施肥量增加逐漸增大,全氮、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質量比聚集在土層0~10 cm,W2F3全氮質量比最大,W2F3硝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W2F4銨態(tài)氮質量比最大.

3) 不同灌水施肥土壤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與灌水量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灌水量與全氮呈負相關且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施肥量與硝態(tài)氮呈正相關且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施肥量與銨態(tài)氮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猜你喜歡
銨態(tài)氮硝態(tài)全氮
不同質地土壤銨態(tài)氮吸附/解吸特征
不同鹽堿化土壤對NH+4吸附特性研究
豐鎮(zhèn)市農田土壤有機質與全氮含量關系分析
低C/N比污水反硝化過程中亞硝態(tài)氮累積特性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黒壚土有機質和全氮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
有機質對城市污染河道沉積物銨態(tài)氮吸附-解吸的影響*
紅堿淖流域濕地土壤全氮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銨態(tài)氮營養(yǎng)下水稻根系分泌氫離子與細胞膜電位及質子泵的關系
硝態(tài)氮供應下植物側根生長發(fā)育的響應機制
控釋復合肥對冷季型草坪氨揮發(fā)和硝態(tài)氮淋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