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云,楊明,盧瓊
新時代學校文化建設必須突出愛黨愛國、仁愛奉獻、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基本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五育”并舉,切實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承擔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和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把高品質學校建設的發(fā)力點放在了學校文化建設的認知重構、策略探索、效能發(fā)揮上。充分利用學校文化源于歷史、基于現(xiàn)實、引領未來的氣質稟賦和核心力量,對原有學校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雕琢淬煉,將文化育人的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的作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彰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從而達到學校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推動學校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高位發(fā)展,體現(xiàn)學校綜合辦學水平。
尋根溯源,不忘來時路。一所好學校,首先應當有一條清晰發(fā)展路徑,知道從何處來、到何處去,貫穿這條路徑的主軸,就是這所學校的文化核心。1944年,800萬四川青壯年投身抗日烽火。在戰(zhàn)火中成立的龍泉初級中學,由時任四川省教育廳廳長郭有守親筆題詞“三育并重,文武合一”,勉勵學校培養(yǎng)“智”“仁”“勇”并重,既能文又能武的“健全之人才,以衛(wèi)家邦,報效社會”?!叭⒅兀奈浜弦弧彼斐蔀辇埲袑W的校訓。
時至今日校訓依然醒目,但是我們豐富了思想內涵,增添了時代特征。2021年9月,學校提出要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高品質學校文化建設策略,重塑與歷史相銜接、與現(xiàn)實相協(xié)調、與未來相適應的具有個性特色的學校文化。尋根溯源,凝心鑄魂,打好學校文化底色就成了學校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為達到內在的統(tǒng)一,學校挖掘歷史蘊含,以歷史文化作底蘊,弘揚時代精神,強基固本,守正創(chuàng)新,順勢而為,營造厚重品位校園,促進學生深度發(fā)展。
學校以“三育并重、文武合一”校訓為學校文化核心,以“知行合一、和諧發(fā)展”為教育理念,從關注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角度,提出了龍泉中學“和合”文化理念。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理性認識、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行為。這一理念與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轉變里要求的“全面育人、和諧發(fā)展”形成完美對接,具有主體思想的一致性,“和合”理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支配學校辦學的綱領,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是行為文化、視覺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的統(tǒng)領,打好學校文化底色,也就容易形成特色,增加亮色,不忘本色。
教育是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yè),教育是有方向的事業(yè)。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人民的宗旨意識,是學校文化堅守的本色。構建學校文化既要舉旗導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促進黨建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又要傳承深挖學校文化內涵,增進共識、凝聚人心。堅守正確的辦學方向,守住文化本色,也就有了“為幸福奠基、為生命添彩”的價值取向。
學校辦學的終極價值追求就是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負責,為師生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成長添彩。由此凝聚包含了“學校+教師+學生”于一體的發(fā)展愿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愿景是:崇尚學術,關注共同進步,建設學習型組織,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以達到師師、生生、師生間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成長樣態(tài);崇尚和諧,關注身心健康,追求人文環(huán)境的和諧、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教育資源的和諧、教育理念的和諧、身心情感的和諧,以促成師生追求智趣、身心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崇尚自然,建設關注生命成長的現(xiàn)代、人文、生態(tài)學校,尊重差異,遵循生命成長規(guī)律。把教育融入生活,讓生活成為教育,以達成師生勤奮耕耘、同生共長、靜待花開的育人生態(tài)。
追光逐影,舉旗導向,堅守學校文化本色,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教育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現(xiàn)在,更要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未來幸福。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善性和長處并且使其發(fā)新芽、抽新枝、拔新節(jié)、綻新花,使學生的生命處于充盈狀態(tài),自然而又充滿活力。讓生命得到自由舒展,幫助學生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做學生生命的擺渡人,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這是龍泉中學學校文化的不變初心。
學校文化是靈與肉、形與神的完美結合。學校踐行“知行合一、和諧發(fā)展”教育理念,重塑校園文化,必須摒棄教育功利,回歸教育本真,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內容,“五育”并舉,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形成鮮明的學校文化特色。
雕琢理念文化,“和合”聚勢成核心。龍泉中學將學校核心文化定性為“和合文化”,宗旨強調育人的結果是和諧發(fā)展、知行合一。
創(chuàng)新制度文化,“和順”管理激活力。龍泉中學制度文化強調“德法兼修,崇和尚禮”,以促進生師積極發(fā)展,達到合聚生境的管理效果。“德法兼修”是學校管理在實施層面的特點,德治是基礎,以道德引領、品德修養(yǎng)作為師生管理的內涵;法治是保障,以制度規(guī)定、行為守則作為師生管理的規(guī)范。前者是隱性的、柔性的,后者是顯性的、剛性的;剛柔并濟,雙線并行?!俺绾蜕卸Y”是管理在價值取向和愿景層面的特點:“崇和”是學校管理在學校整體層面上的價值目標,希望通過德法兼修的管理,達成學校氛圍和諧,師生價值取向一致、目標一致的愿景?!吧卸Y”是學校管理在師生個體層面的期望和要求,師生以禮自持,規(guī)范言行,化解矛盾分歧,維系良好健康的學校秩序。
修煉行為文化,“和雅”舉止顯素養(yǎng)。龍泉中學要求師生修煉“和雅”行為舉止?!昂投煌?,合志為一”成為行為文化的基本要求?!昂蛯嵣?,同則不繼”,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昂汀闭?,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合”者,合志為一,美美與共。強調個性之上的共性,凝聚人的志向和目標,二者并行不悖,相安而生,相得益彰,最終達到和諧統(tǒng)一,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以行為文化為規(guī)范,倡導和雅師生關系,和以待人,雅以修身,百花齊放,各顯神韻,營造禮儀示范校園,合德立身,達成育人效果。
精雕環(huán)境文化,“和美”校園增魅力。環(huán)境文化是學校隱性的教育資源,學校環(huán)境是學校文化的外在體現(xiàn),是思想教育、精神陶冶的依托,是學校理念內涵和文化底蘊的體現(xiàn)。在學校文化建設中,響亮提出建設“和美”校園,必須造就“鐘靈毓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讓我們的校園處處于無聲處教育人、引領人、滋潤人。要追求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大氣與精致相得益彰,呈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和美校園用無聲的言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師生,使每個人的心靈都得到了天地造化的滋潤與滌蕩,清澈而又純凈,身修又兼性養(yǎng),彰顯著道法自然的鐘靈毓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與校園渾然天成,合體為一。
“鐘靈毓秀,天人合一”的環(huán)境文化,孕育獨具內涵的“龍中”人?!叭⒅兀奈浜弦弧闭蔑@“龍中”人的初心與堅守;“桃花故里第一學府”展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自信和愿景;“飲水思源”流水潺潺,魚翔淺底,不止增添了校園的靈動,更在無聲的浸潤中教會學生感恩。自然景色與人文思想相契相合的詩意校園,可以陶冶性情,滋潤心靈,讓師生聰慧、靈動、溫潤、明達,促使師生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與萬事萬物的和諧統(tǒng)一。
新時代新征程,龍泉中學從文化的視角確立學校新時代使命擔當,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立場、使命擔當,用心答好教育“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歷史答卷。
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響應辦高質量基礎教育的時代要求,確立了學生培養(yǎng)目標:全面發(fā)展有特長,知行合一有創(chuàng)新,志存高遠有追求,胸懷天下有擔當。
“全面發(fā)展有特長”就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情況下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得到呵護和發(fā)展,使學生具備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成為智商、情商、趣商俱佳的幸福公民。
“知行合一有創(chuàng)新”就是要使學生學以致用、化知成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在做中學、學中做,在理論與實踐中開拓進取、守正創(chuàng)新。
“志存高遠有追求”就是要使學生的個人追求與家國命運結合起來,讓個人價值在學校高質量發(fā)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浪潮中得以實現(xiàn)。
“胸懷天下有擔當”就是要讓學生心系家國,將個人修為和家國天下聯(lián)系起來,做到心中有祖國、胸中有人類,勇于擔當,成為有識之人、有志之人、有為之人,成為中國的脊梁和世界的擔當者。
文化是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龍泉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經(jīng)歷八十年的歷史積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jīng)歷八十年的艱苦探索,邁出了堅定而又自信的步伐!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把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的功能,通過“四色”疊匯,走高品質學校文化建設的精進之路,為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推進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