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琴
天氣一日比一日涼,草木也不似盛夏繁茂,我園子里的蔬菜也疏減了一些,有些是被拔下來吃掉了,有些還在秋風(fēng)里頑強生長著。而我搭建的豇豆棚并沒有在幾場冷雨里倒塌,藤架上的豇豆忘記及時采摘,又粗又密地垂掛在莖稈上,生命力依舊旺盛。
走入略顯蕭瑟的菜園,凝視豆莢直長的身條,豇豆開過花,從短短的豆莢結(jié)成粗壯的長條,從稚嫩變衰老,在一株豇豆上就能看到時間的流動,生命的欣喜盡在其中?!熬G畦過驟雨,細束小虹霓。錦帶千條結(jié),銀刀一寸齊。貧家隨飯熟,餉客借糕題。五色南山豆,幾成桃李溪?!边@首古人寫的豇豆詩里,隱藏著農(nóng)家對它的欣賞和喜愛。
用豇豆烹飪一桌粗茶淡飯,飽腹之余也能拿來待客。豇豆最好是老豇豆,宜用溫火慢煮,等出鍋的時間里,似乎時光也變得緩慢,藏著歲月靜安的美好。老的器物,老的食材,都是經(jīng)過了煎熬,經(jīng)過了風(fēng)霜,經(jīng)過了守候,時間賦予它們含蓄沉靜的魅力,即便是一盤豇豆,淺放油鹽,也能嘗到鮮美豐厚的滋味。只可惜不是所有的人對待老的食材都有耐心,大多數(shù)老豇豆面臨的還是被曬干、腌制的命運。
曬干豇豆不難,但腌制是一門學(xué)問,不同的人用同一種方法腌制出的味道各有千秋。腌豇豆的方法和腌制辣椒大白菜差不多,加鹽加佐料加酒,封壇保存。曬干的豇豆可以紅燒豬肉,可以燉湯,滲入豬油的豇豆滋味相當(dāng)不錯,堪比雪里蕻(hóng)?;剜l(xiāng),和家里人團坐,桌上擺滿菜園里即摘即炒的新鮮蔬菜,加上一盤老豇豆紅燒肉,一碟醋澆腌豇豆,沒有誰不稱贊的。
“禾穗累累豆角稠,崧前村落太平秋。熙熙多少豐年意,都在農(nóng)家社案頭。”這老豆莢裹藏的豆粒,也是累累果實,沒有光華外表卻蘊藉深厚的果實。豇豆雖為植物,但我相信它們對自身的成長是有期待的,空氣和土壤提供了它們養(yǎng)分,農(nóng)人的精心打理免除它們被害蟲侵蝕的危險。一切看似自然生長的菜蔬,其實又不那么自然,還是要付出人工和心力。所以,農(nóng)村人對老了的豇豆,真的有感情,哪怕老得不能腌制也不會丟棄,而是把它們切碎了喂雞,或者剝出結(jié)實的豆粒兒與粥飯同煮。
秋風(fēng)至,豇豆老,是提醒我該回老家看看了,嘗嘗祖母做的豇豆燉肉,聽聽她裝著假牙的嘴里說的嘮叨話。有些話過了時,有些話蘊含智慧。
祖母說:“豇豆稀,豇豆稀,豇豆地里臥不下雞,還嫌豇豆稀。豇豆稠,豇豆稠,豇豆地里臥不下牛,還嫌豇豆稠?!币馑际钦f,降雨量稠,豇豆長勢好就會分蘗(niè),種稀不缺苗;相反,降雨量少,豇豆種稀了就會缺苗,單株占地面積也小。雨量多少與否,全看天氣變化,這首農(nóng)諺充滿收獲的不確定性。如今,豇豆大棚種植技術(shù)多產(chǎn)而穩(wěn)產(chǎn),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綠色豇豆,祖母的擔(dān)心早成多余,但農(nóng)諺留存在人們心中,飽含了一代代農(nóng)人積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