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兆貴
有位記者在家寫稿,四歲的兒子吵著要陪他玩。記者無奈,順手拿起一本雜志,見封底是世界地圖,就把它撕成若干碎片,然后對兒子說,你將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了不到五分鐘,兒子說已拼好了。記者不相信兒子這么快就能拼好地圖,以為他在說謊。可轉(zhuǎn)過身去一看,還真拼好了。原來,地圖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兒子把頭像拼好了,地圖也就完整了。
于是有人說,做事要先做人,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完美了。這當然是很睿智的聯(lián)想,也虧他想得出,思維的彈性這么強,能從微末小事跳躍到人生境界??蛇@件事本身卻沒有那么復雜,要說有什么哲理,不過是看事的眼光、做事的方法問題。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世界上,通向目標的路徑有多種,成功的法門也并非都是前人試過的。有時候,曲幽小道恰恰能夠逼近目標。因此,凡事不能囿于常規(guī)思維、習慣做法,一條道走到黑。就像那個小孩子一樣,換個方向試試,說不定事情就容易得多。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了一個“河中石獸”的逸聞。故事說,滄州南面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山門坍塌于河中,門前的兩個石獸也一起沉入河底。十多年后,和尚募資重修山門,到臨近的河段中沒有打撈到石獸,就以為它們被河水沖到下游了。于是便搖著小船、拉著鐵耙順流找了十多里,還是沒有蹤跡。
一位在廟里設帳授徒的塾師聽了這件事后笑了,他說,你們這些人不善于推究事物的道理。這又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又硬又重,河沙又松又輕,石獸落在河沙上,越沉越深,沿著河邊找它們,不是很荒唐嗎?眾人認為他說的確有道理。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又笑了,他說,凡是落到河中的石頭,應該到上游去尋找。石頭又硬又重,河沙又松又輕,河水沖不動石頭,其反作用力就會將石頭下面的沙子沖出坑穴,且越?jīng)_越深,待那坑穴超過石頭的一半時,石頭必定會向前傾倒。照這樣一直沖下去,石頭就會不斷地向前轉(zhuǎn),久而久之便逆流而上了。到下游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挖它們豈不更荒唐嗎?
按照他的話,果然在上游數(shù)里外找到了石獸。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又不像是天方夜譚,憑空杜撰,因為河水、石頭與沙子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的特殊規(guī)律,確有科學道理,也只有長期從事河工的人才有這樣的經(jīng)驗。老河兵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有些問題的答案,不見得都在常規(guī)思維之中,如果正向無解,不妨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