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風向晚
寫作 小紙條
中學時代的青春回憶不僅關(guān)于校內(nèi)生活,校門口的各種小商鋪也串聯(lián)起我們放學后的快樂瞬間——墻上貼滿便利貼的奶茶店、售賣各種雜志的舊書店、零食鋪、文具店……這次選擇了一家我經(jīng)常逛的禮品店,在那里我收獲了關(guān)于“潮”“精致”“少女心”這些詞的最初認知,也與熱心腸的老板娘產(chǎn)生了溫馨的連結(jié)??v使時過境遷,禮品店可能倒閉了,我心中的美好回憶也從未褪色。
1
我的初中坐落在一條名為“國師街”的巷子里。巷子并不寬敞,卻充滿活潑溫馨的煙火氣。學校對面是各式各樣的小商鋪,而我們最愛逛的非禮品店莫屬了。許是當初“韓潮”興盛,禮品店叫“韓國禮品”。
店主是位熱情健談的中年女人,體型微胖,嗓門洪亮,說話自帶二倍速音效。她不會因客人無心購買而吝于推薦,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禮品,形成了我對“潮”“精致”“少女心”這類詞的最初認知。
“小姑娘,來阿姨家吃糖?!彼龑γ恳粋€站在門前張望的少女熱情呼喊。
店里除了禮品外還售賣糖果,我們的零花錢未必夠買禮品,可一旦來了,總會揣一把糖果再走。清甜的氣味在我踏入店門的一瞬漫上鼻尖,讓我產(chǎn)生這本是一家糖果店的錯覺。老板慷慨地默許我們試吃,即便不購買,只要夸一聲“好吃”,她就會綻放出親昵而滿意的笑容。
2
高中時,我離開了國師街。有一次陪閨蜜給她暗戀的男生挑生日禮物,又來到這里。
“小姑娘,來阿姨家吃糖?!眲傋叩介T口就聽到老板熟悉的呼喚。我們進門,閨蜜挑禮物,而我挑糖果。
“送女生,還是男生?”老板招呼閨蜜。
“男生?!遍|蜜有些害羞,欲蓋彌彰地解釋道,“只是朋友。”
我沒忍住笑出了聲,畢竟她漲紅的雙頰已出賣了她的小心思。老板從容自然地推薦起了適合男生的禮品,想來早已見得多了。
大一假期回家,我又路過這家店。
“小姑娘,來阿姨家吃糖。”又是熟悉的聲音和語調(diào)。我笑了笑,沒有進去。許是因當時有事正趕時間,許是因沒有了買糖的欲望。我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好像無論過了多久,老板都叫我“小姑娘”,自稱“阿姨”,這句話早已成了她的習慣。畢業(yè)季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可她永遠面對著花季少女的純真面龐。
3
再后來,國師街校區(qū)的學生逐漸搬到了新校區(qū)。每逢寒暑假,我都會去巷子轉(zhuǎn)轉(zhuǎn)。遺憾的是,由于新校區(qū)不斷分流,老校區(qū)周邊愈發(fā)冷清——曾經(jīng)有各種雜志的書店如今只賣教輔資料,曾經(jīng)墻上粘滿便利貼的奶茶店已經(jīng)關(guān)門,我也再未遇上禮品店營業(yè)。
“一定是因為放假才不開門的?!蔽铱傔@樣想。畢竟很多店鋪早已轉(zhuǎn)讓,而禮品店緊閉的鐵皮門上始終打著“韓國禮品”的招牌。
我沒有去打聽求證,只一廂情愿地對此深信不疑,似乎能以此守住心中的秘密領(lǐng)地,相信這片獨屬于我的青春年代的領(lǐng)地既沒有被新一代的少年“刷新”,也不會在時間的洪流中悄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