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劉肄輝,李華銘,王宇芳,李春霞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免疫反應是肝臟炎癥發(fā)生的主要機制,與細胞免疫密切相關。近年來,CD4+T輔助性(Th)細胞的幾個主要亞群,如Th1、Th2和Th17細胞,已被證明在HBV誘導的肝臟炎癥的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Th9細胞是CD4+T淋巴細胞亞群新成員,研究認為其在CHB中起促炎作用[2],其在分化與功能上與調節(jié)性T淋巴細胞(Treg細胞)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目前研究認為,Treg細胞在CHB中主要起免疫抑制作用[3],而對Th9/Treg在HBV感染中的變化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觀察Th9、Treg及Th9/Treg在不同程度CHB患者中的變化趨勢,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HBV感染者150例,分為HBV攜帶組、輕度CHB組、中度CHB組、重度CHB組及乙肝肝硬化組,每組各30例。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HBV感染診斷標準[4]。CHB分級標準參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版》[5]:輕度CH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3 ULN,總膽紅素(TBiL)≤2 ULN;中度CHB,ALT>3 ULN,5 ULN>TBiL>2 ULN;重度CHB,ALT>3 ULN,TBiL>5 ULN;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級≥5分,診斷為肝硬化。排除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等感染,排除合并脂肪性、酒精性和遺傳代謝性肝病、失代償性慢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相關的其他疾病,排除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重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所有患者未接受過抗病毒治療或免疫調節(jié)治療。
同時選擇健康志愿者20名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經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記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性別及年齡,完成HBV血清學標志物、血清肝功能、HBV-DNA、外周血Th9及Treg等指標檢測。
HBV血清標志物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定量檢測(美國雅培I-2000全自動免疫發(fā)光分析儀),ALT采用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檢測(日本日立全自動7180生化儀),HBV-DNA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美國ABI公司ABI7000型全自動熒光定量PCR系統)。TBiL參考范圍0~21mol/L,ALT參考范圍0~50 U/L,HBV-DNA最低檢測下限為<30 IU/ml。
流式細胞儀購自美國Thermo Attune,Anti-Human CD3及FITC購自MultiSciences,Anti-Human CD8及PE-Cy7購自MultiSciences,IL-9 Monoclonal Antibody(MH9D1)及PerCP-eFluor 710購自eBioscience,Human Regulatory T CellStaining Kit購自MultiSciences,PMA/Ionomycin mixture(250X)佛波酯/離子霉素混合物購自MultiSciences,BFA/Monensin Mixture(250X)布雷非德菌素A/莫能霉素混合物購自MultiSciences,Fix&Perm Kit固定破膜劑購自MultiSciences。檢測方法及步驟均按常規(guī)流程進行。
1.3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6.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檢驗,多重比較采用LSD-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BV感染組與對照組指標比較 兩組性別比、年齡及Th9/Treg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TBiL、ALT、Th9及Treg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HBV感染組與對照組指標比較
2.2 不同程度CHB患者Th9及Treg細胞水平變化5組性別比、年齡及HBV-DNA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TBiL、ALT、Th9、Treg及Th9/Treg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程度CHB患者中Th9及Treg細胞水平變化
2.3 Th9及Treg水平與TBiL、ALT及HBV-DNA的相關性 Th9與Treg呈負相關(r=-0.485,P=0.000);Th9細胞與ALT呈正相關(r=0.364,P=0.000),與TBIL呈正相關(r=0.407,P=0.000),與HBV-DNA呈負相關(r=-0.076,P=0.353);Treg細胞與ALT呈負相關(r=-0.188,P=0.02),與TBIL呈負相關(r=-0.146,P=0.075),與HBV-DNA呈負相關(r=-0.035,P=0.667)。
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在控制HBV感染中發(fā)揮關鍵作用,但它們也可引起炎癥,并隨后導致肝臟病理。在HBV感染的初始階段,先天免疫被觸發(fā),導致抗病毒細胞因子的產生,隨后適應性免疫系統被激活并在肝內招募,從而成功清除病毒,若免疫系統未能清除病毒則轉為HBV感染。HBV感染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迄今尚未完全闡明,HBV不直接殺傷肝細胞,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它通過破壞病毒感染細胞來抵抗感染,同時引起肝臟炎癥,加重肝臟損傷,是導致肝細胞損傷及炎癥壞死的主要機制[6],HBV特異性(適應性)免疫應答在清除HBV中起主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D4+T細胞亞群在肝臟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CD4+T細胞反應不足可導致持續(xù)性HBV感染及慢性炎癥,CD4+T細胞包括Th1、Th2、Th17、Th9及Treg等。
Th9是以分泌IL-9為特征的CD4+T細胞亞群,諸多研究認為其參與了CHB的發(fā)病機制[2]。魏金剛等[7]認為HBV感染者外周血Th9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Th9細胞與HBV持續(xù)性感染及高復制狀態(tài)有關。本研究發(fā)現外周血Th9在HBV感染者中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與筆者前期研究及多數研究一致[2,7-8],但Cui等[9]的研究認為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h9細胞頻率明顯降低,Yu等[10]研究發(fā)現CHB外周血Th9細胞與健康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入組病例不同及樣本數量有關。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隨著CHB損傷程度的加重,Th9細胞頻率逐步升高,5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相關性分析Th9與TBIL、ALT均呈正相關,提示Th9可能起促炎作用,其與HBV-DNA載量呈負相關,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ui等的研究也認為Th9細胞與HBVDNA載量呈負相關,這說明Th9細胞促炎作用的雙重反應,即炎癥反應同時也促進了病毒的清除。
而另一類CD4+T細胞亞群Treg細胞被認為通過抑制各種類型的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DC)、自然殺傷細胞(NK)、CD4+T和CD8+T細胞,在免疫耐受的發(fā)展和維持中發(fā)揮關鍵作用[11]。在急性HBV感染期間,Treg保護肝臟免受免疫介導的肝損傷,而在慢性HBV感染中,Treg參與了肝硬化的發(fā)展以及進一步向肝癌的轉化和轉移,提示Treg在不同疾病階段發(fā)揮不同的作用[12]。本研究發(fā)現,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與其他研究一致[13-14]。與Th9不同,隨著肝損傷程度的加重,Treg逐漸降低,5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相關性分析提示,Treg與ALT呈負相關,Tre g可能通過抑制Th9細胞起抗炎作用。本研究結果Treg與HBV-DNA無明顯相關性,但詹愛琴等[13]研究認為Treg水平與HBV-DNA載量呈正相關。
有諸多研究認為,Th17/Treg平衡失衡是導致CHB患者持續(xù)病毒感染的重要機制[15]。本研究結果提示,慢性HBV感染者Th9/Treg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筆者前期研究不一致[8],可能與入組樣本不同有關。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Th9/Treg隨著肝臟損傷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與CHB損傷程度有關,Th9及Treg兩者之間可能存在動態(tài)變化,從而出現肝臟的免疫耐受或免疫激活,是否影響預后尚需進一步研究。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郭艷、劉肄輝:實驗操作、論文撰寫;王宇芳、李春霞:數據整理、統計學分析;李華銘:研究指導、論文修改、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