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鵬
唐朝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西域“乏水草,多熱風”“沙則流漫,聚散隨風”“風起則人畜昏迷”“時聞歌嘯,或聞號哭”“蓋鬼魅之所致也”。古時候,絲綢之路上的行商客旅也聽說西域有一個魔鬼城,那里山丘陡峭,奇形怪狀,有的大頭細脖,猶如鬼怪,有的巍然聳立,宛若古堡,城中一年四季狂風不斷,飛沙走石,混沌一片,山丘時隱時現(xiàn),鬼哭狼嚎之聲不絕于耳,來到此間,仿佛身處魔鬼之城。因為魔鬼城過于恐怖,所以行人避之唯恐不及。
西域果真有鬼魅,魔鬼城真的有魔鬼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西域多風沙,唐代詩人岑參有詩云:“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這首詩形象地描寫了西域風沙之大。魔鬼城又名烏爾禾風城,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氣候干旱,植被覆蓋率低,常年風沙肆虐。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魔鬼城中各種奇形怪狀的山丘是風塑造的,而所謂的鬼哭狼嚎其實就是風聲。
風是一種因太陽輻射而引起的自然現(xiàn)象。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導致地表溫度升高,接近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上升,較冷的空氣快速填補熱空氣留下的空白,地表較高的溫度又使冷空氣受熱上升,而上升的熱空氣又逐漸變冷下降,空氣如此流動,就形成了風。
陰晴雨雪時,我們能感受到風的力量。在塑造地形地貌方面,風的力量也同樣不可忽視。和地震、火山、洪水等迅速改變地形地貌不同,風改變地形地貌的速度緩慢。它更像一位耐心而執(zhí)著的雕刻師,用細沙做刻刀,千萬年來不停地雕琢著大地。
在一些干旱地區(qū),風吹走細沙塵土,留下礫石,形成戈壁。當風裹著細沙從地表經(jīng)過時,細沙對地表進行沖擊、摩擦,把陡峭的山崖磨蝕成大小不等的坑洞,把孤立凸起的巖石磨蝕成柱狀或蘑菇狀,從而造就不同的地形地貌。這就是風蝕。
在給我們帶來魔鬼城之類視聽震撼的同時,風蝕也會造成荒漠化等災害,導致巨大的生命和財產(chǎn)損失。
1934年,一場風暴從美國西海岸一直吹到東海岸,橫掠美國三分之二的國土,天昏地暗持續(xù)數(shù)天,吹走三億多噸土壤,嚴重影響了美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類似的情況在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等國家也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過。
據(jù)統(tǒng)計,當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達3600萬平方公里,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25%。截至2021年,我國荒漠化土地約占國土面積的27.2%,主要由風蝕導致?;哪某霈F(xiàn),既有洋流及大氣運動變化、水資源分布不平衡等自然因素,又有粗放利用土地、超載放牧等人為因素。
如何降低風蝕的危害,防止土地荒漠化呢?一方面,要保護現(xiàn)有的森林和草地,防止出現(xiàn)新的荒漠化狀況;另一方面,要逐步治理已經(jīng)荒漠化的土地。
為了防治風沙,我國實行了“三北”防護林工程,該工程從1978年開始,規(guī)劃期限為73年,工程建設總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42.4%,目前正在進行第六期工程建設。有關部門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建立了荒漠化監(jiān)測評價體系,采用生物防風固沙技術,改善土壤環(huán)境,大力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探索適合荒漠化地帶的生態(tài)保護機制,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調(diào)配水資源,保障生態(tài)用水,減少地表沙塵;在牧區(qū),因地制宜探索養(yǎng)殖模式,核定合理的載畜量。
如今,保護生態(tài)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減少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水電、節(jié)約紙張,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蓖ㄟ^一系列的科學舉措,在防沙治沙這場持久戰(zhàn)中,我國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成果顯著。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約四分之一來自我國,我國此項貢獻率居全球之首;2017年至2021年,我國荒漠化土地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許多曾經(jīng)的荒漠化地區(qū)綠進沙退,重現(xiàn)“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