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
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qū)場地內有兩座歷史建筑,一座是建于1924年的磚混結構的水塔,位于校園東西向副軸線的西側對景,另一座是兩層的半圍合的紅色屋頂?shù)呐奚崦赖聵恰?/p>
設計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1、場地內的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塔和一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美德樓;2、場地南高北低,中部為陡坡,高差3米;3、地下空間開發(fā)需要滿足《濟南市明泉保護條例》要求,開挖深度不能超過12米;4、動物實驗中心功能、流線、工藝、設備的設計復雜,需要在設計階段與建設單位、使用單位、工藝團隊以及相關專家密切配合。
甘當配角
一般來講,作為建筑師都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建筑作為場所中的主角來對待。然而,這個項目最重要的角色是水塔和美德樓,新建的建筑是做為配角來修補場所,并重新和自然建立連接。
整體策略
塔是保護對象中的首要要素,要盡量遠離它,給它足夠空間予以尊重。延續(xù)水塔作為校園東西方向主要軸線的西側對景,延續(xù)西側城市高架路的對水塔的視廊,形成水塔周邊的建筑高度控制范圍。美德樓是保護對象中的次要要素,建筑以不破壞其建筑基礎為原則盡量靠近它,并采用不高于美德樓的體量。這也是為了爭取建筑和塔的最大空間。最后,建筑是不同建筑控制線交集的剩余部分。
化整為零
從體量關系上,要讓大的建筑在小的文物面前謙虛的存在甚至消失。于是,我們把7500平方米的面積置于地下,5300米面積置于地上。地上部分的建筑體量再被分解成兩組平臺和7個1~3層的小房子,這些小房子越大的離水塔越遠,它們匍匐在塔的周圍,修補、縫合它與場所以及人之間的關系。這些小房子因其小而更加靈活實用、舒適柔和。
平面布局
本項目主要使用功能分成動物中心和解剖中心。其中動物中心建筑面積約 5500 ㎡,主要出入口位于東南側。SPF級大小鼠動物實驗區(qū),采用雙走廊模式。屏障環(huán)境SPF級大小鼠飼養(yǎng)飼養(yǎng)區(qū),由于采用了自帶主機的IVC籠架,采用單走廊模式,以便提高使用效率。
充分利用場所內3米的高差,將建筑設計成雙首層入口形式。此外,由于建筑的一大半的體量位于地下,在建筑北側設計了寬5米,長30米的庭院,這個窄長的庭院解決了地下一層的物流、疏散、采光、通風等一系列問題,此外,還給犬類提供了戶外活動空間。
敬畏生命
在這個建筑實踐中,我們進一步思考關于生與死的問題。實驗動物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人類在生命科學的探索和進步。法國思想家阿爾貝特·施韋澤(Albert Schweitzer)在《敬畏生命》中指出,敬畏生命的人,只是出于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才傷害和毀滅生命,但從來不會由于疏忽而傷害和毀滅生命。我們希望通過設計,激發(fā)實驗動物工作者內心懷著對生命和醫(yī)學的敬畏之心。庭院的草木、苔痕、石階、慰靈碑塑造禪意的、慰籍的場所,讓人尊重和感謝在實驗中奉獻生命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