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玉溪供電局 劉祺
2019年2月17日18 時07 分許,某地市局管轄110kV 某線路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此線路220kV 側JC 變電站側跳閘、重合閘動作,110kV 側QL 變電站側只跳閘,未重合閘。110kV QL 變電站內(nèi)110kV 備自投裝置動作,聯(lián)切小水電1、3、4,未聯(lián)切小水電2,未合110kV分段112斷路器。110kV 備自投裝置放電31s 后,小水電2 跳閘。事件發(fā)生前接線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事件發(fā)生前系統(tǒng)接線方式
對事件發(fā)生過程進行梳理,有4 處地方不符合動作邏輯,分別如下。一是線路發(fā)生故障后,220kV 側線路跳閘。重合閘,110kV 側只有跳閘,未能夠重合閘。二是在110kVⅡ段母線未失壓的情況下,110kV備自投裝置為何動作。三是110kV備自投為何未聯(lián)切小電源2,導致邏輯放電。四是小電源2 為何在110kV 備自投裝置放電31s 后跳閘,只自身保護動作跳閘還是由其他裝置跳閘。
查詢定值單,110kV QL 變電站故障線路保護裝置重合閘方式為“檢母線無壓線路有壓”。查詢說明書,檢無壓重合時“檢母線無壓線路有壓”和“檢線路無壓母線有壓”可組合使用,兩者是“或”的關系。線路和母線均有壓時重合閘方式自動轉為檢同期,同期合閘角為30°,重合閘時間1.2S。故障線路跳閘后110kV Ⅱ段母線電壓波形如圖2所示。
圖2 故障線路跳閘后110kVⅡ段母線電壓波形
從故障錄波裝置(中元華電ZH-5)提取的故障線路跳閘時刻及跳閘后波形可以看出,因掛有小電源2,在故障線路跳閘后110kVⅡ段母線電壓持續(xù)升高,不滿足檢無壓條件,重合閘方式自動轉為檢同期。對故障發(fā)生前波形分析,雖然進線1 和進線2(故障線路)來自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但波形基本一致(有效值,頻率,角度),因此可以將110kVⅠ段母線A 相電壓看作進線2(故障線路)的線路電壓。對進線2 跳閘后的波形進一步分析,直至小電源2跳閘10kVⅡ段母線失壓,無任何一個1.2s區(qū)間滿足母線電壓和線路電壓(110kVⅠ段母線A相)角度差為30°。
至此,進線2(故障線路)未重合閘原因查清,110kVⅡ段母線掛有小電源2,所以不滿足無壓條件,又因無任何一個1.2s 區(qū)間內(nèi)母線電壓和線路電壓角度小于30°,所以不滿足同期條件。
由圖2可知,進線2(故障線路)跳閘后110kVⅡ段母線并未失壓,但110kV備自投裝置(國電南自PSP-643U)依然動作,不符合常規(guī)備自投啟動邏輯。查詢裝置說明書,當充電完成后,檢線路電壓控制器投入時,進線1或進線2跳閘且相應線路無流,備自投亦可動作。
至此,110kV備自投裝置在110kVⅡ段母線未失壓情況下動作原因確定為110kV備自投裝置只需有進線1或進線2跳位且相應線路無流就可啟動。此啟動條件與常規(guī)邏輯不同。
按照裝置邏輯,110kV 備自投動作后需要再次跳進線2 并聯(lián)切4 條小電源。但110kV 備自投動作后只收到進線2 和小電源1、3、4 跳位反饋,直至放電31 秒后才收到小電源2 跳位反饋,此時間和故障錄波裝置錄到的小電源2跳閘時間一致。
因小電源2 已經(jīng)由合位跳閘為分位,所以可以確定由保護裝置(操作箱)到斷路器段控制回路完好,故障范圍可以縮小到110kV備自投裝置到小電源2段回路。
110kV 備自投裝置跳小電源2 跳閘回路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110kV備自投裝置跳小電源2回路圖
小電源2 保護裝置(國電南自,PSL621D)于2008年投運,屏柜內(nèi)端子設計緊湊,接線排列緊密,只設計了STJ(手跳繼電器)及保護跳閘繼電器,無TJR永跳繼電器。測量110kV備自投裝置跳小電源2 回路發(fā)現(xiàn),1CD7 帶正電,1KD7 不帶電。小電源2 保護裝置STJ 接入的4D38 與4D39 端子短接,4D38 端子外側接入110kV 備自投裝置跳183斷路器回路(BT-134E/133)和110kV 母線差動保護跳183斷路器回路(NZ-121/35)兩根電纜芯線,內(nèi)側端子接1n11×4(測控裝置遙分接點),4D39 端子外側接入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跳183 斷路器回路芯線,端子內(nèi)側接入測控裝置手動跳閘回路芯線(1-6D23)?,F(xiàn)場檢查發(fā)現(xiàn)4D38 端子外側接入的110kV 備自投裝置跳183 斷路器回路(BT-134E/133)芯線松動,與端子呈脫離狀態(tài)。小電源2 手跳端子(4D38、4D39)現(xiàn)場端子接線照片如圖4所示。110kV 備自投裝置未聯(lián)切小電源2 原因確定為110kV備自投裝置聯(lián)切小電源2回路接線松動。
圖4 現(xiàn)場端子接線照片
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變化如圖5所示。
圖5 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變化
進線2(故障線路)跳閘后,小電源2帶110kVⅡ段母線、110kV#2主變及主變中、低壓側負荷孤島運行。因所掛負荷與小電源2 的輸出功率相差懸殊,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持續(xù)上升,最高升至67.78Hz。
110kV QL 變電站頻率電壓緊急制動裝置運行頻率范圍為45~55Hz,大于55Hz 或小于45Hz 裝置不動作,高頻第Ⅰ輪動作切小電源1、小電源2,定值為52Hz、0.5s。由故障錄波圖可以看出,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由52Hz 上升到55Hz,閉鎖了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上升過程用時0.4s,小于定值0.5s,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不動作。經(jīng)過5.7366s 后,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達到最大值68.745Hz,之后頻率開始下降,經(jīng)過15.950s 后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再次回到52.007Hz(母線電壓頻率由高到低不會啟動高頻功能),經(jīng)過2.602s后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降低為51.252Hz。由下一個錄波圖可以看出,110kVⅡ母線電壓頻率再次上升為52.309Hz,基本無變化,滿足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高頻第I 輪定值52Hz,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動作跳開先電源2 斷路器。由于事件發(fā)生后,裝置死機,重啟后無動作報文,不能直接確定小電源2 為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切除。但是,裝置面板“頻率動作燈燃亮”“第一輪動作燈燃亮”,可間接證明小電源2 為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切除。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現(xiàn)場照片如圖6所示。
圖6 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現(xiàn)場照片
至此,整個事件的過程已經(jīng)梳理清晰。進線2發(fā)生故障后,因110kVⅡ段母線掛有小電源2 導致不滿足檢無壓和檢同期條件,重合閘未成功;因110kV 備自投裝置只要有進線跳位且無流即可動作,110kV 備自投裝置在母線未失壓的情況下動作;因聯(lián)切小電源2 跳閘回路接線松動導致本間隔未切除,110kV 備自投裝置動作失敗放電;孤島運行情況下,110kVⅡ段母線電壓頻率開始升高,達到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高頻第一輪動作定值而被切除。
對新建、改擴建工程(特別是新老裝置交替的工作)從設計、施工、驗收各個環(huán)節(jié)把關,嚴格執(zhí)行《南方電網(wǎng)繼電保護通用技術規(guī)范》5.3.3.4 條款“對外每個端子的每個端口只允許接一根線,不允許兩根線壓接在一起”,對不滿足要求、接線工藝差的堅決予以整改[1]。對新增備自投裝置,嚴把入網(wǎng)關,對不符合《南方電網(wǎng)備自投裝置配置與技術功能規(guī)范》相關技術標準的禁止入網(wǎng)。
對于運行設備,若二次接線不滿要求,存在一個端子內(nèi)壓接兩根芯線或接線工藝差存在持久拉力的情況,可以結合定檢進行整改。對于重要的設備,如備自投等安自裝置,若存在上述問題可單獨制定停電計劃進行相應整改,防患于未然。對110kV備自投裝置進行升級,按照《南方電網(wǎng)備自投裝置配置與技術功能規(guī)范》5.9.4 條款“對于帶有小電源的站點,若主供電源跳閘后母線仍在無壓定值之上,則備自投裝置不應放電,待母線無壓后,備自投應可立即啟動”要求,啟動邏輯取消跳位啟動判據(jù),改為母線失壓判據(jù),動作邏輯增加有選擇性聯(lián)切小電源判據(jù),110kVⅠ母失壓只需聯(lián)切小電源1、3、4,110kVⅡ母失壓只需聯(lián)切小電源2、3、4。
備自投裝置是變電站中重要的安自裝置,但因其回路、邏輯復雜,不正確動作事件時有發(fā)生。技術人員必須從設計、施工、驗收各環(huán)節(jié)嚴格把關,對不符合接線標準、接線工藝差的堅決予以整改,對不滿足技術標準的裝置堅決不予入網(wǎng),從源頭將隱患消除。對于存量設備,根據(jù)輕重緩急,可結合定檢作業(yè),亦可制定專門作業(yè)計劃,對不滿足技術標準及時予以整改、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