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同學(xué)們正在朗讀課文《海上日出》,于洋讀道:“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饼R國琳問道:“初升的太陽為什么那么紅?”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宋楠槐沉思了一會兒說:“因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氣,太陽透過水蒸氣折射出七色光,而紅色的穿透力最強,所以才那么紅?!饼R國琳接著問道:“為什么沒有光亮呢?”宋楠槐想了想,繼續(xù)說:“太陽剛升起半邊臉,說明陽光還沒有直射到這里,同時天空還有水汽,所以只看到紅卻看不到光亮。”聽了宋楠槐的解釋,同學(xué)們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譚老師走到教室中間說:“看來,宋楠槐同學(xué)結(jié)合科學(xué)課的知識解決了語文課文中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你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呢?”同學(xué)們一個個陷入了沉思。
“老師,還有一句話我覺得寫得很好?!睆垑粜滥闷鹫n本,指著課文說道,“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很好。這句描寫好在哪里呢?”譚老師問。張夢欣回答道:“這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讓讀者有了太陽拼盡全力沖出海面的動態(tài)感?!睆埥饘毥又f:“從‘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中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太陽的喜愛?!?/p>
“‘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突然發(fā)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這句描寫也抓住了日出的特點?!崩钛笈e手說道。譚老師點頭:“這句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太陽已經(jīng)完全跳出海面,陽光燦爛的景象。而深紅的圓東西,再一次提到太陽的顏色,說明作者對日出顏色變化觀察細致?!?/p>
雷舒涵站起來說:“‘……替黑云鑲了一道發(fā)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xiàn)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弊T老師問道:“這句描寫好在哪里?”雷舒涵接著說:“作者用鑲、沖、染等動詞,描寫出日出的奇特景象,更讓讀者感受到不同角度的云,被陽光照射時呈現(xiàn)出的不同顏色?!?/p>
王佳盈指著課文說:“你們看,海上日出的不同階段,顏色會有不同變化?!{天,出現(xiàn)‘紅霞,‘藍中有‘紅,煞是好看;有‘黑云鑲‘金邊,后來又成了‘紫云、‘紅云等,作者將海上日出的景色完美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非常壯觀。”
“海上日出真讓人向往。”李洋說。
雷舒涵聽后說道:“咱們這里沒有大海,到處是大山。等能看到太陽時,天已經(jīng)大亮了?!?/p>
譚老師在一旁微笑著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我們看不到海上日出,但我們可以看到大山里的日出啊!或許會有另一番景象?!蓖瑢W(xué)們高興地點頭。
體會“日出”的時間順序
第二天,同學(xué)們一早起來觀看大山里的日出,回到教室后紛紛開始進行描述。
于洋:早上五點的天空呈淺藍色。
安佳琪:我看到太陽在山間露出小半邊臉,紅紅的,并且發(fā)出溫和的亮光。
徐靜涵:太陽升起時也像負荷著重擔(dān)似的,一步一步向上爬,當(dāng)跳出山頭時,光芒萬丈,紅得發(fā)黃,周圍的一切都被染成了橘紅色。我感覺自己也被染成了橘紅色。
譚老師:你們能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觀察日出的形狀和顏色變化,非常棒!
宋楠槐:早上起來的時候,山里有霧。
譚老師:有霧的時候,日出是什么樣子的?
徐靜涵:太陽像披著一層銀紗,陽光在霧里被分割成一個個斑點。
譚老師:對!同學(xué)們要注意,有霧和沒霧時的日出各有特色,我們在描述的時候要抓住其特點,才能生動地描寫出一幅日出美景。
“承上啟下”寫游記
課堂上,于洋朗讀著:“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p>
譚老師:大家讀到這些數(shù)字時有什么感受呢?
徐靜涵:具體數(shù)據(jù)能讓人感受到長廊的“長”。課文中,我進入頤和園的大門,先看到了長廊,穿過長廊來到萬壽山,登上萬壽山又看到了佛香閣,走下萬壽山最后觀賞昆明湖。
譚老師:這種寫作手法叫“移步換景”,我們之前學(xué)過。如何將這些零碎的景點串聯(lián)起來呢?
于洋:用過渡句。
譚老師:過渡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銜接自然。在課文《頤和園》中,作者是如何用過渡句進行銜接的?
徐靜涵:“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薄白咄觊L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譚老師: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徐靜涵:這些過渡句像一張地圖,讓讀者清楚地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順序。
譚老師:過渡句可以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完整,邏輯合理,有層次。
于洋:老師,我發(fā)現(xiàn)《七月的天山》和《頤和園》有很多相同之處。
譚老師:你來說說有哪些地方相同?
侯新穎:結(jié)構(gòu)都是“總——分——總”;都運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景順序;都有過渡句。
譚老師:那不同之處呢?
田欣:《頤和園》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寫出了景物的具體情況?!镀咴碌奶焐健酚昧吮扔骱团疟鹊男揶o手法,讓我們感受到了天山的美。
譚老師:是的。寫景時,先確定結(jié)構(gòu),然后按照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再用過渡句將從遠及近,從上至下的景物進行銜接,并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的形狀、顏色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樣讀者就有身臨其境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