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徐家匯書院外景。
早春二月,申城玉蘭梔子尚未開。但,誰說尋芳只在枝頭上?
花香是香,書香,也是香。
2023年1月1日,暌違近3年之久的徐匯區(qū)圖書館,以“徐家匯書院(ZIKAWEI LIBRARY)”的全新IP形象重新與公眾見面,一時吸粉無數(shù)。好像海上一道光,輕盈又不留余地地柔柔灑在讀者身上,讓他們向光而行,樂不思返,醉飲蜜酒般沉溺淪陷。
圖書館也好,書院也罷,無論名稱如何變化,總都是看書、借書的地方,是“有愛”的地方?!肚闀防锏拿郎倌暝谛@圖書館飄動的白窗紗后埋首閱讀,身影忽隱忽現(xiàn),勾得觀眾的心弦亦隨之起伏不定?!秶恰分械内w辛楣則稱,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一男一女兩次接觸的借口,而且不著痕跡;一借書,問題就大了。《梁?!返膫髡f緣起書院,在那個朱門對朱門、竹門對竹門的年代,偏有人撕碎教條,義無反顧,準擬亂紅深處,化一雙蝴蝶。
根據(jù)開館月余的成績單來看,阿拉的徐家匯書院,沒有辜負上述美好意象與理想的“附加值”,堪稱一路高歌、人氣爆熱:到館讀者102128人,最多一天接待7558人,辦理讀者證2443張,借還書22241人次,借還圖書82033冊,書院導覽2000+人次,展覽導覽10000+人次,小程序訪問量77萬人次,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1586.2萬次,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85萬次,小紅書收藏和點贊量55萬次,抖音話題播放量52.9萬次,B站相關視頻播放量22萬次……
海上這道光,真的很亮。
《新民周刊》記者走進了這道光。
總面積1865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設有近800個閱覽座席的徐家匯書院,是一座集文獻閱讀、展覽講座、藝術鑒賞、文創(chuàng)集市、旅游導覽等服務為一體的全媒體時代復合型圖書館。書院由西岸美術館設計師、英國著名建筑大師大衛(wèi)·奇普菲爾德?lián)V設計,內(nèi)部則由知名建筑設計師俞挺團隊操刀完成,顏值之高,毋須贅言描述。
美妙的“光盒”。
踱步入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宏偉開闊、巴西利卡風格的中庭空間及氣派莊重、足足20米的“海上長桌”。長桌盡頭,基于土山灣中國牌樓形象進行藝術化再造、以3D技術打印的“光啟之門”晶瑩剔透,與長桌共同鋪陳出一條海派文化的記憶通道,成為書院最具辨識度的標志。
為了保證書籍的質量、讀者與書籍的互動率,書院人可謂絞盡腦汁、苦心孤詣。
中庭兩側,書院以平層與夾層的空間布局方式,巧妙開辟了八個主題不同的“光盒空間”,即開放的圖書陳列空間。在徐家匯書院采編部工作人員韓東的引導下,記者將光盒一一“打開”:
左側四個,聚焦“徐匯海派文脈”?!肮鈫ⅰ敝夂?,顧名思義,皆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啟的譯著,另講述了Paul老師在數(shù)學、農(nóng)業(yè)、天文歷法等方面的卓越貢獻;“教思”之光盒,展出了馬相伯、盛宣懷、蔡元培等為徐匯、上海乃至中國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的教育家傳記及文集;“文脈”之光盒,收集了薈萃于徐匯的文學大家們的原創(chuàng)或翻譯作品;“傳藏”之光盒,追溯了上方花園老住戶、原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締造的出版帝國,還有巴金、鄭振鐸、任鴻雋等人發(fā)揚光大的文藝雜志傳播事業(yè)。
右側四個,圍繞“建筑可閱讀”展開。從城市發(fā)展進程的視角,以百年建筑、百年音樂、百年電影、百年工業(yè)等區(qū)域特色文化為內(nèi)核,展現(xiàn)了上海城區(qū)史、徐匯衡復風貌區(qū)保護史、西岸開發(fā)史的變遷。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大型成套叢書,還有各類方志,以及由徐文定公主持測繪的《赤道南北兩總星圖》高清電子素材等,都是書院的“鎮(zhèn)館之寶”。此外,除了索書號沒有按照圖書館常規(guī)的做法來編排,圖書分類“主題先行”,書院人的玲瓏匠心“十面埋伏”,也令記者印象頗深。比如“偽裝”成書籍的小機關,輕輕一按彈出,正反面是那一列圖書的導讀、簡介。比如顯示屏嵌在書架內(nèi),悄悄播放著懷舊經(jīng)典老片。比如一些在徐匯取景過的電影的畫報,裱框后做成小冊子的樣式,可像書頁般靈活翻動。比如“會通之地”前的廊道,特別安置了象征徐匯的“X”形的電子地圖,一面的資料片追憶往昔風云歲月,另一面的呈現(xiàn)今朝蓬勃生機,令人有瞬間穿越之感,嘆滄海桑田,嘆徐匯、上海日新月異。
韓東對記者表示,為了保證書籍的質量、讀者與書籍的互動率,書院人可謂絞盡腦汁、苦心孤詣?!肮馐恰I祥L桌’兩側應該擺放哪些書,應該怎么‘鎮(zhèn)住場子’,方案就改了三四版?,F(xiàn)在你看到的,一邊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向光線一樣發(fā)散出去的民國以降的漢譯名著、海外研究中國叢書等,突出中西交流;一邊是我們的館藏特色,晚清至民國時期上海著名報紙、雜志的全套影印本,包括《匯報》《申報》《新青年》《東方雜志》等。而剛剛我介紹到的‘你為什么會買一本書’主題書架,收錄了很多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提及的作品,能吸引更多年輕讀者去翻閱。以前,圖書館的諸多典籍可能都是放在庫房的,有人借閱,我們再幫忙拿出來。但現(xiàn)在通過光盒空間的方式,大大提升了讀者對那些不是特別了解的圖書的興趣,走過來,他自然就會翻一翻、看一看。我們粗略統(tǒng)計過,單靠借閱的話,館里每年借閱次數(shù)排前100名的書,平均每本的借閱次數(shù)也就三四次??赡惚M量把所有的好書大大方方全放到光盒里,每天那么多市民游客瀏覽,想想一本書一年被翻看了多少次吧!通過圖書的損耗率,我們能獲知讀者的閱讀趣味、偏好,根據(jù)讀者的需求以及我們對讀者群體的考察,書院也會適當調整、更新書目,提供更好的服務?!?/p>
基于土山灣中國牌樓形象進行藝術化再造、以3D技術打印的“光啟之門”晶瑩剔透。
書院氛圍極佳。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徐匯區(qū)圖書館館長房蕓芳笑道:“乍一聽,書院是古老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機構。說‘老’,‘徐家匯書院’招牌上的字體,取自徐光啟手跡,400多歲了。書院的英文名ZIKAWEI,則系上海方言中‘徐家匯’音譯的法語注音,亦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徐家匯書院的確又是‘新’的——新的建筑,新的引流嘗試,新的服務理念。所以,我喜歡講,這里是一個年輕的老地方。”
“年輕的老地方”,最近可謂人山人海、潽進潽出。據(jù)悉,書院目前采取預約制(70歲以上老人可直接入館),每天開放4000余名額,仍被熱情的市民游客“一掃而光”,供不應求。而與老館相比,20—40歲年齡段市民游客的入門比率,存在顯著提升。其中,年輕父母帶著孩子“闔家悅讀”的,又占據(jù)了半壁江山。“一樓少兒區(qū),設有低幼、幼兒、小學和中學等四大分類板塊,延續(xù)了徐匯區(qū)圖書館20多年來對少兒和青少年閱讀的關注。里面有地毯、懶人沙發(fā),把鞋脫了,隨意一靠,環(huán)境很舒適、放松。我們還布置了三毛主題的張樂平作品展,布置了會下象棋的機器人,很受小朋友們歡迎?!狈渴|芳表示,少兒區(qū)可容納16000冊圖書,且寒假以來,書院已緊急補充了兩批次熱門新書,但現(xiàn)在“又差不多都借空了”?!昂脦状?,我看到角角落落坐滿,孩子們認真看書,真的很開心?!?/p>
外界不乏質疑:打卡、拍照的人群熙熙攘攘,會否折損了“靜靜閱讀”這件事本身?對此,房蕓芳坦率作答:“我們的確注意到,書院開館以來,游客/偶發(fā)性讀者大量增加。人類都有對美好空間的向往,他們過來打卡、拍照,倒不是什么‘矛盾問題’。首先,環(huán)境影響人,一到閱讀空間,大家會自動放低聲音、輕輕走動。其次,眼下辦讀者證的人數(shù),相當于過去老館一年的總和,可見,偶發(fā)性讀者具有培養(yǎng)成忠實讀者的潛質,說明書院的模式是成功的,這讓我們感到欣慰?!薄拔磥?,我們設想根據(jù)讀者閱讀的喜好、參加活動的喜好,組織不同類別的粉絲俱樂部,讓志同道合的人多交流、結好友?!?/p>
同時,作為徐匯區(qū)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總館,徐家匯書院還將繼續(xù)銜接全區(qū)13個街鎮(zhèn)的分館,徐匯轄區(qū)內(nèi)的書店、出版社、“書香行者”以及“燈塔書房”等,并不斷完善、解鎖自身智能書庫、虛擬圖書館、碳普惠等新功能,讓市民朋友能就近、就便閱讀?!坝浀梦倚r候,老師會幫助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在少年宮辦一張借書證,因為少年宮的圖書數(shù)量大、品類豐富。工作之后,尤其是入了這行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不少市民朋友不了解公共圖書館,甚至發(fā)問:‘這里的書能借出去的啊?’‘借書要錢嗎’?這也是對我們從業(yè)人員的啟示——圖書館人應該花更多心血去推廣、普及全民閱讀。事實上,上海的公共圖書館早已實現(xiàn)了‘一卡通’的概念,即在任意館點辦證后,可在任意館點借/還書。總之,我的終極愿景是,圖書館人要充分利用政府投入的資源,讓書香無所不至、無時不在,好像空氣和水一樣,與日常生活零距離?!?/p>
莫太太和女兒在看書。攝影/阿順
付出是值得的,情感是雙向的。房蕓芳向記者分享了“把徐圖帶回家”活動的故事。原來,徐圖2019年啟動搬遷工作,照理,幾十萬冊圖書是要打包進倉庫的。然此舉保證了穩(wěn)妥、安全,卻有幾分“珠玉蒙塵,不見天日”的遺憾。于是,徐圖人計上心頭,大膽拍板:干脆,讓每個讀者最多認領100冊圖書,帶回家慢慢品讀,待新館建成再返還便是?!罢鏇]料到,除了徐匯本區(qū)的讀者,很多外區(qū)讀者也特意趕來支持我們了!有對來自浦東的父子,老先生和兒子每人各借了100本,把份額用足。他們說,會把借好的書安排到小區(qū)閱覽室,讓鄰居們一道看看。今年元旦,書院總服務臺旁邊曾設立了一座書的燈塔,就是由‘把徐圖帶回家’的還書搭起來的。在我看來,我們閉館期間,這些書籍照亮了很多市民朋友的閱讀生活吧?!?/p>
書籍照亮生活。徐家匯書院的有緣人、攝影師“阿順”和妻子“莫太太”對這句話深有同感。
阿順告訴記者,從前,書院的位置是他就讀的小學,對面是上海電影制片廠,而他家住在上影廠后頭一爿住宅區(qū)。上學、放學,來來回回,“附近區(qū)域我太熟悉了,畢竟就是我的童年啊”。莫太太呢,也是土生土長的徐匯人,還在徐匯區(qū)文旅局實習過。因此,當夫妻倆得知徐家匯書院開館的消息,第一時間就過來“先睹為快”了。
阿順和莫太太是高中同學,從小都喜愛閱讀,都擁有挺可愛的文青體質。當年博客風行之時,他們寫的文字,只有對方能懂,其他同學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約會的時候,兩人也會興之所至,選擇一家新書店或圖書館逛逛,安靜地感受讀書的氛圍。阿順喜歡科幻作品,喜歡馬克·吐溫和村上春樹;莫太太在學生時代癡迷漫畫,“《機器貓》哪一頁具體畫了什么可以背出來”,“還讀了好多秦文君的小說”,后來愛上了文化散文,鐘情于展現(xiàn)各地歷史、藝術、風土人情的作品。平時,兩人常在茶余飯后聊聊自己的讀書心得,而自從有了寶寶,“家庭讀書會”再添新成員。
“生了女兒后,我特別喜歡陪著她一起看繪本。其實,家里已經(jīng)買了很多書了,但家里的閱讀環(huán)境終歸比不上圖書館。徐家匯書院開闊、敞亮,4歲的女兒一到少兒區(qū),領會到看書是自娛自樂的事情,也不黏我了,會催我們走,不讓我們‘妨礙’她——‘爸爸媽媽快去選你們的書吧,我一個人坐在這里看就可以啦’?!蹦f,陽光灑進書院,是寧靜的幸福,更讓她回想起去芬蘭留學時泡在當?shù)貓D書館的那種感覺——無憂無慮,完全沉浸。“很多書店、圖書館的硬件已經(jīng)很好了,但我始終覺得少了點什么。徐家匯書院的特色是,以讀者為中心,大量的空間、大量的座位,你可以隨時隨地坐下看書,沒有局限。二樓的露臺最得我心,因為我喜歡接觸大自然,喜歡這種開放式閱讀場景。站在露臺上的時候,我特別自豪:不愧是徐匯,不愧是上海?!?/p>
阿順也感慨:“小學時期,我就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當年性格還比較內(nèi)向,最喜歡和書對話,在書中游遍千山萬水。徐家匯這塊大大小小的書店,我?guī)缀跞溥^;一開始每周都去南丹東路的那家新華書店,之后美羅城的大眾書局開了,我也經(jīng)常光顧。如今,新開館的徐家匯書院,讓我重拾小時候在書店看書的迷人感覺,就是一種孩子般純粹、找到心靈港灣的快樂吧,暫時擺脫了成人世界的煩惱?!?/p>
城市生活節(jié)奏快,但阿順和莫太太堅定地認為,“書籍洗滌浮躁,我們是一定要擠出時間來看的”。阿順強調:“拿個電子設備,就不叫讀書了,手指接觸紙張的感覺無與倫比,所以一定要看紙質書?!薄澳阋聛?,要思考,才能體驗不一樣的東西。否則,你至多獲取了一點資訊,或許還有遺漏?!薄拔覀兗乙呀?jīng)把徐家匯書院列為‘家庭圖書館’了,只要有空,就過來轉轉呀?!蹦χ{侃:“女兒隔段時間也會‘敦促’我們:爸爸媽媽,我們可以去徐家匯書院了。”
書院有好書、好環(huán)境,不稀奇。書院有“公園”,咦,好白相。
藏在徐家匯書院的“東西公園”,是一處集合海派咖啡茶飲、海派文創(chuàng)零售、海派藝術工坊及快閃展覽等精彩內(nèi)容于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夫“東西”也,既代指“東、西互融”,也向游客傳遞了一個信號,“這里有點東西,等待發(fā)掘”。
走進公園,一條“光的隧道”延伸向前。金屬網(wǎng)格材質以重疊起伏的手法和節(jié)奏,表現(xiàn)中國山水畫的飄渺寫意。與潮流書法家朱敬一聯(lián)合共創(chuàng)的“東西上海”藝術裝置,在東面看是英文字母SHANGHAI,在西面看則是“上?!钡闹形淖煮w。包裝成零食的筆記本、包裝成膠囊的詩歌集、精美的小飾品、幽幽香氛長廊……瘋狂轉圈、瘋狂剁手之余,記者友情提醒諸位看官,東西公園的兩個開幕特展“撲捉上海 CAPTURE THE MOMENT”和“面上有光”,同樣值得注目。
讀海上佳作,賞魔都風情,聽百代唱片,逛潮流展覽。一個書院,三千世界,稱一聲文旅融合的典范,當之無愧。徐匯區(qū)文旅局副局長蔣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徐家匯書院是徐匯、是上海打造的重點文化地標。一方面,它作為一個專業(yè)的圖書館,具有收藏典籍、推廣閱讀、傳播知識的功能;另一方面,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書院不僅僅是一家普通的圖書館,還是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館,甚至是一個旅游景點。我們希望書院能成為市民游客了解徐匯及上海歷史與文脈的窗口,凸顯這座城市開放、包容、求真、務實的精神?!?/p>
藏在徐家匯書院的“東西公園”。
坐落在徐家匯源景區(qū)的徐家匯書院,周圍遍布著徐家匯天主教堂、被譽為“遠東第一氣象臺”的徐家匯觀象臺,以及土山灣博物館、徐光啟紀念館等知名海派特色旅游景點。未來,書院或與更多社會主體合作,共同開發(fā)更多有品質、有內(nèi)涵的閱讀推廣、城市行走活動,為建筑可閱讀、為海派城市考古路線做更多貢獻。
“傳承與影響——紀念土山灣畫館誕生170年藝術文獻展”展出;呼應春節(jié)檔熱映影片薦書;在情人節(jié)提供‘破案線索’,讓讀者順藤摸瓜找到關于“愛”的詩歌專架;可能結合24節(jié)氣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繼續(xù)埋下相關的有趣“彩蛋”……花樣翻新,百般試驗,離不開徐家匯書院、徐匯文旅人的誠懇態(tài)度、不懈努力。蔣艷表示,今后,根據(jù)海派文化、徐匯文脈的特點,展覽、講座不會停?!拔覀冞€會與時俱進,緊貼熱點。比如《狂飆》出圈成爆款,書院可能設立一個主題書架。比如我們可能和‘網(wǎng)紅’600號(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合作舉辦系列關于‘治愈’的心理講座,可能和上海交響樂團做一些主題音樂的分享,等等?!?/p>
網(wǎng)絡時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終端從根本上改變了知識的生產(chǎn)、傳播和管理模式。營造在同一場域集體閱讀的情感紐帶,促進社區(qū)文化活動,積極調動市民參與,是公共圖書館加強凝聚力,應對顛覆性挑戰(zhàn)的有力“回擊”。就這個層面而言,徐家匯書院、徐匯文旅勇敢邁出的創(chuàng)新步伐,值得人們肯定。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由唐玄宗頒詔、位于洛陽明福門外的集賢殿書院(原名麗正書院),是官方最早稱為“書院”的機構,相當于一個國家大型圖書館。而沉迷“風雅宋”至無法自拔的作家吳鉤則聲稱,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源于宋朝?!八纬膱D書館數(shù)目并非少數(shù),而是形成了一個覆蓋面極廣的圖書館網(wǎng)絡,既有國立的藏書機構,也有地方性的公立藏書樓,還有由寺觀、書院建造的圖書館,以及一部分供借閱的私人藏書樓。”相對沒有爭議的是,籌建于1909年的京師圖書館,開了中國近代公共圖書館的先河。
再看西方。愷撒向往一個“前所未有的圖書館,可以與托勒密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匹敵”。帝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包括奧古斯都、圖拉真、哈德良大帝等,繼承了前輩的遺志,紛紛造起了自個的圖書館。知識,真相,權力——羅馬王們把圖書館與神廟聯(lián)系起來;中世紀的圖書館,索性被教會把持,常和抄經(jīng)所、神學院合二為一。安伯托·艾柯在寫《玫瑰的名字》前,也許回想起了16歲時的一次經(jīng)歷:“我穿過中世紀的回廊,進入一間圖書室。讀經(jīng)臺上擺放著一本《圣人行述》。在一片深沉的寂靜中,我翻閱著那本大部頭的書,幾線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窗照進來,我當時一定是感受到了一份特別的震撼?!焙髞恚略凇睹倒宓拿帧防锘詫m般的圖書館為宇宙的中心,“一座沒有藏書的修道院,如同一座沒有財富的城市,沒有名望的城堡,沒有炊具的廚房,沒有食物的餐廳,沒有植物的菜園,沒有花草的草坪,沒有樹葉的樹木”。
但是,無論是東方的“書于竹帛”,抑或是西方的紙草質地、外封彩套、收于卷軸,都更像是某種“圣物”,某種隱私的藏品,貧賤庶民一輩子別指望能摸著,恐怕也就頂禮膜拜的份兒。只有當技術發(fā)生了革命,時代發(fā)生了進步,經(jīng)卷演變成小開本,文化知識從秘府走向大眾的書架,自我封閉的書籍才真正流通開來,今人提倡的公共圖書館里的全民閱讀才不是囈語幻想,彌爾頓說的“書不總是死物”、雨果預言的“書籍將殺死建筑”(紙印的書將比石蓋的樓傳播得廣、流傳得久),才那么振聾發(fā)聵。
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在拜訪徐家匯書院之前,記者帶著“也許有拉斐爾《雅典學院》、葉芝《駛向拜占庭》恢弘感覺?”的心理預期。不過,在書院度過大半天的時間后,記者也承認,其實自己并不特別在乎光鮮幕墻、新奇造型和壯麗規(guī)模,作為讀者,我們在乎的是公共圖書館稱職、貼心的設施和服務。徐家匯書院的人文關懷,能夠與市民游客在感情上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化學反應。
畢生都在圖書館工作的博爾赫斯詠道,“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說“我知道我命中注定要閱讀,做夢,哦,也許還有寫作。但這并非我非做不可的事。我總是把樂園想象為一座圖書館,而不是一座花園”。不錯,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吧。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以《銀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作品出名)曾經(jīng)做了個比喻,在Kindle出現(xiàn)的20年前,實體書就像鯊魚一樣了。鯊魚是一種比恐龍都要古老的生物,它們到現(xiàn)在還能存活,是因為它們比其它動物更好、更堅強。實體書同理。實體書屬于圖書館,仍然為閱讀者所需要。即便輕薄的電子書籍日漸受寵,即便斑斕圖片與喧鬧短視頻當?shù)?,我們依舊選擇相信:歲月流轉,樹輪、木漿、紙張的世界,圖書館的明天,不是沒有燦爛希望的。
相信閱讀,相信實體書,相信圖書館。相信從宮廷藏書、士大夫/貴族私人藏書到公共圖書館再到百姓小書房,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返璞歸真,最理想的圖書館就在市民朋友的家里。窗外新月一鉤,屋內(nèi)挑燈一盞,除卻我與書,天地萬物無。
上海是海,書海是海。
讀書人是扁舟一葉,甘愿永遠???,碧海的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