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軍
模擬押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Ι的材料二中提到的“所有藝術品,都來自對多余物的有效剔除”的觀點,也適用于當代青少年的成長。青少年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及時有效地剔除“多余物”。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本題從“所有藝術品,都來自對多余物的有效剔除”引申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一話題。從關鍵詞句來分析,“青少年健康成長”“不斷地”“及時有效地”“剔除多余物”等連在一起即可構成觀點。寫作時,主要思考“多余物”是什么、為什么要剔除、需要怎么做(怎樣保持及時性、有效性、持久性)三個問題。
實戰(zhàn)佳作1
摒棄蕪雜,鋒芒始出
河北省定州市開元學校 王思佳
在化學用語中,有一個詞叫“除雜”,當人們把一切蕪雜之物摒棄之時,就是此物盡顯鋒芒之日,更是人們所渴望的最本質的純凈物的現(xiàn)身之期。
在雕刻領域中,有一個詞叫“剔除”,當?shù)袼艽髱煂⒃嘉矬w多余部分剔除后,剩下的就是藝術品,就是美的享受,就是真正有效的雕塑成果。
青少年的健康成才亦是如此。
在我看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包含身、心兩面,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心理健康更是成為當下青少年成長必須正視的關鍵所在。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也必然需要在成長階段去除“多余物”——那些不利于成長的價值觀和行為。
就像東京奧運賽場上,為全體中國人注入強心劑、獲得首金的楊倩。她的教練就曾夸獎她:“楊倩這個孩子就是心態(tài)穩(wěn),能頂住這個位置的壓力,是個靠得住的人?!边@是我們看到的鋒芒始出的楊倩!而她耀眼成績的背后,也有“摒棄蕪雜”的成長階段。剛剛進入國家隊、步入清華大學的她曾一度放縱自我,不去上課,不去訓練,變得貪玩。幸虧有教練的勸解,更有自我的覺醒,楊倩終于摒棄了影響成長的“多余物”——懶散、放縱、懈怠,去全力以赴,終再次迎來人生的閃光時刻。
一個人內心堅定了,心理健康了,成長中無論處在怎樣來勢洶洶的外部信息中,也能清晰辨別,有效剔除。尤其是網(wǎng)絡水軍一哄而上的惡意評論等這些無用物、多余物,對我們百害而無一益,我們不僅要及時有效剔除,還要保持持久的清醒。
還記得少年方仲永嗎?他的父親就是太在意周圍人的看法和帶來的名利等一些“蕪雜之物”,讓方仲永在成長中錯過了最重要的學習時機,最終“泯然眾人矣”。而當下這個時代,外在的無用內耗信息更多,對于青少年來說,如果深陷于大量的外在評論和精神內耗中,只能拘囿于泥潭無法自拔,所以我們更應該明白外在的多余物不應該左右我們的精神和靈魂,剔除它們才能讓我們趨向更加健康的道路。
青少年本該是一個簡單純凈、充滿活力的群體。所以,摒棄蕪雜,健康成長吧!
當然,摒棄蕪雜,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在成長的關鍵時期,能夠成為一個“沉著、勇猛、有辨識、不自私”的人,快速識別,勇敢剔除,讓青春之花開在最美的土地上,綻放耀眼的鋒芒!
模擬實戰(zhàn)2
青年欲有為,多余必剔除
河北省定州市開元學校 賈天奕
“所有藝術品,都來自對多余物的有效剔除?!笔前。袼?、文學、音樂、繪畫等作品的面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有效剔除后才讓人們看到其完美的一面。
而青年欲健康成長,有所作為,不也需要剔除對自身有害的“多余物”嗎?譬如,那些懶散、拖延、放縱的習慣;譬如,那些不堅定、不專注、無主見的弱點;譬如,那些自暴自棄、脆弱易怒、躺平擺爛的情緒……
因為,這些“多余物”會將我們帶入深淵,讓我們陷入萬劫不復的泥淖,漸漸地迷失了自己,無法找尋到美好與光明——可我們恰恰是需要健康成長的年輕人??!倘若能夠及時有效地剔除掉這些“多余物”,我們不就如同藝術品一般,能堅定昂揚、散發(fā)光芒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了嗎?這才是屬于我們青年的價值選擇??!
你看,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當他還在鄉(xiāng)村任教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解決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并積極地深入稻田研究試驗,渴望實現(xiàn)他的“禾下乘涼夢”。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因環(huán)境不好而抱怨、因屢次失敗而放棄、因面對權威而退縮等人生的“多余物”嗎?看不到!因為他知道想要達成夢想就必須剔除這些令人無法前進的東西。
你看,《只此青綠》的表演者們,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令人嘆為觀止。在她們的身上,你能看到因受傷而請假逃避、因被導演批評而選擇放棄、因夜以繼日排練而叫苦叫累等人生的“多余物”嗎?看不到!因為她們知道想要成就輝煌就必須剔除這些令人踟躕不前的東西。
你再看,被稱為“亞洲飛人”“紅色閃電”“圓月彎刀”的令國人驕傲的田徑運動員蘇炳添,他每天緊鑼密鼓地訓練,不畏傷痛地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國際賽事上的中國田徑人。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因高強度訓練而脆弱、因病痛而懶散、因有缺點而停滯不前等人生的“多余物”嗎?看不到!因為他知道想要不斷超越自我就必須剔除這些令人毫無斗志的東西。
而我們,恰逢新時代,身為新青年,本該志存高遠,心似驕陽發(fā)出萬丈光芒,身似山河挺起國家脊梁,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熱愛。可是,有一些人恰恰被那些有害的“多余物”糾纏,自稱為“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不上學,不上進,只上香”,“躺平、擺爛”等,沉溺在悲觀情緒中,被這些“多余物”折磨得毫無斗志,遍體鱗傷。
所以,還是醒醒吧,和我們一起及時地、有效地、持久地剔除這些“多余物”,讓自己的人生敢為、有為吧!
評析
本文邏輯清晰合理,層層深入。開頭先指出需要剔除的“多余物”是什么,然后從正反兩面分析剔除的原因,并列舉三個事例進行論證,最后辯證分析現(xiàn)實中的問題,呼吁青年人剔除“多余物”,做敢為、有為的青年。
致作者
根據(jù)《著作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wǎng)絡的刊載權、出版權,以及稿件的編輯、復制、發(fā)行等權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fā)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lián)絡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fā)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lián)系。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