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一詞,源自一套由美國人杰克·坎菲爾德和馬克·漢森創(chuàng)作的同名世界級暢銷書。它是一系列哲理小故事的合集,鼓勵人積極向上。心靈雞湯種類繁多,適用于生活中的各個場景。
后來,網(wǎng)友們以微博為陣地,掀起了“反雞湯”風潮。大量負能量段子快速涌現(xiàn),它們以“雞湯體”呈現(xiàn),卻完全消解其中的勵志因素,用揶揄的姿態(tài),靠潑冷水達到反向刺激的效果。比如那句著名的“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么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偽雞湯混雜在碎片化的、信息過載的流量池里,但認真探究還是有跡可循的。我們試著總結一些“偽雞湯”的元素,以便讓更有價值的哲學信條走進生活。
1.繪聲繪色的名人童年故事
《天才基本法》里講到一個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他以前是個傻瓜,數(shù)學才考1分,但這不妨礙他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其實,按照德國的考分制度,1分是最高分。
2.以假亂真的名校傳聞
據(jù)報道,一名中國網(wǎng)友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官網(wǎng)留言:“我聽說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墻上可以看到校訓,請問在哪里可以看到?”這是盛傳已久的系列勵志格言“哈佛大學圖書館墻上的二十條校訓”帶來的影響。圖書管理員回復留言表示:“關于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wǎng)上早已盛傳,尤其是在中國,但我可以證明,哈佛任何墻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p>
跟校訓傳聞齊名的還有“哈佛凌晨4點半”,說的是凌晨4點半的哈佛圖書館依然座無虛席,學生們都在廢寢忘食地看書、學習。雖然很多中國留學生現(xiàn)身說法,證明哈佛圖書館系統(tǒng)中的80多家圖書館幾乎都在零點前閉館,但是,中國的偽雞湯作者似乎有對“凌晨4點半”的執(zhí)念,傳聞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有更多城市的挑燈夜讀神話被炮制出來。
3.錯位的古詩與名人名言
有一首題為《暮年》、署名杜甫的詩極為流行,最后一句“愿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被稱作“愛情至美的最高境界”。其實馮唐已經(jīng)是很有影響力的暢銷書作家了,他的句子依然會被安在風格迥異的杜甫頭上,足見古詩與名人名言的曖昧形象。魯迅顯然是其中“被雞湯”最多的作家,即便真是他說的話,如今也要小心查閱一番。跟他勢均力敵的還有盧梭、傅雷和???。
4.結果決定過程
有這樣一個職場故事:老板對面試者說,不要推開房間的門,隨后離開了現(xiàn)場。多數(shù)面試者乖乖坐在座位上等待,只有一名年輕人推開了門。結局是年輕人被錄用,原因是他不循規(guī)蹈矩。在故事的另一個版本中,年輕人想推開門,一位長者勸他不要這樣做。年輕人依然被錄用,原因是他遵守規(guī)則,不魯莽,善于聽從他人的建議。偽雞湯中,無論過程如何,結局都是好的。由于“雞精”加得太多,其間斷裂的邏輯也就不易顯現(xiàn)了。
5.被斷章取義的哲學信條
哲學信條被斷章取義的情況大體有兩種:一是經(jīng)過傳播,語義產(chǎn)生歧義。比如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里人盡皆知的“存在即合理”,它實際的意思是一切存在都有原因,而不是偽雞湯描述寬容時說的“正確”。另一種是取一句完整句子里的一部分,導致整體語義相反。比如盧梭的“人生而自由”,但后面還有半句:“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6.觀點混亂的敘述
這類偽雞湯,人人都能從里面找到適合自己的觀點。有一篇文章寫道:“人生必須至少有兩次沖動,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蹦阌X得太文藝、太任性?沒關系,作者接著說:“有多少錢就去多少錢的地方,只要你有夢想,想去實現(xiàn),就不能把這當作借口,沒有錢也要去旅行?!笔遣皇且幌戮屠嚯x了?但你也許并不想旅行,作者也考慮到了:“旅行其實沒那么浪漫,那些看到的美景也許根本沒有意義,拍下的照片可能就放在角落里了。真正重要的是,旅行能讓我們認識自己?!闭J識自己,總夠誘惑了吧?他又說:“其實,只要心中有夢,在哪里都是修行?!蹦敲磫栴}來了:我的人生還要不要“必須至少兩次的沖動”呢?
7.遮蔽部分事實的騙局
偽雞湯故事總是順理成章,它告訴我們,逆境是正常的,結局都會是好的。由于事件中存在部分不利敘述的事實,作者通常會把它們隱藏起來。于是貝多芬僅憑努力就成為偉大的音樂家,老奶奶靠偶爾撿起的一個西紅柿獲得了莊園的所有權,不夠聰明的小明每天做瑣碎的日常工作就當上了總裁。
(選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