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正月里,總忘不了趕在正月十九以前,去一趟白云觀。不是為會神仙,不是為打橋底下那個金錢眼,也不是為看那幾個打坐的高齡老道,只是為了騎小驢兒,出西便門跑一趟。
騎術(shù)并不佳,膽也不大,比起宋媽跟她當(dāng)家兒的回牛郎山騎小驢兒的派頭兒,差多了;她盤腿兒坐在驢背上,四平八穩(wěn)的,驢脖子上的鈴串兒,在雪地里響得清脆可聽,驢蹄子嘚嘚嘚嘚的,踏著雪地遠(yuǎn)去了。我不是那樣,我騎的這頭小黑驢兒,它也有一串鈴鐺,為了是大正月,趕驢的還愛給他的“驢頭馬面”打扮打扮系上紅綠繩。我告訴趕驢的,可別離開我太遠(yuǎn)。小驢兒稍微跑快幾步,我四顧無人,就急得吱吱叫。從宣武門騎上驢,出西便門一里多就到了白云觀。
白云觀雖然是很熱鬧,但給我的印象卻是很破舊,也許看了很多大廟宇的關(guān)系,如果不是為了要騎驢,還真是沒興致來呢!記得白云觀門前墻上鑲著的那個石猴嗎?大家進(jìn)去都要伸手摸一摸,無非是取其吉祥。石猴被摸得黑污油亮,實(shí)在不可愛。進(jìn)來以后,你就花錢吧。石橋洞里,盤坐著一位老道,無數(shù)的銅子兒向他拋去。能拋中老道的,當(dāng)然又是吉利,這叫“打金錢眼”。這樣有去無回的擲錢法,實(shí)在也是老道的斂錢的好法子。后來幣制改了,鈔票取代了銅板,可就慘了老道們了。
打過金錢眼,再向里去,就跟護(hù)國寺的廟會一樣,除了吃的就是耍的,總是千篇一律的那種套圈兒的玩意兒,不要說十圈九不中,你就是套上一百回,也未必能贏回一個小泥狗!再到后院去看房里那幾個在炕頭上打坐的老道士吧,說他們有九十啦,一百啦,究竟是多大歲數(shù),也說不清。
白云觀不過如此。趕緊再出來找小驢,風(fēng)塵滾滾地騎回宣武門來。一年一度的騎小驢兒逛白云觀的目的,就算達(dá)到了。
春天和秋天,我總還有兩次騎小驢兒上西山的機(jī)會。
西山的范圍可廣了,往大里說,是:西山內(nèi)接太行,外屬諸邊,磅礴數(shù)千里。我騎小驢兒可沒有這么大本事!西山可說是京西諸山之總名,玉泉山也是西山,碧云寺也是西山,臥佛寺也是西山,八大處也是西山,香山也是西山。古人游西山,常說“西山寺三百”,甚至說“西山寺五百”,數(shù)字雖不準(zhǔn)確,但廟宇之多是無疑的。
騎小驢兒上八大處,卻是我的難忘的經(jīng)歷。小驢兒上山有本事,可是它專愛走那山徑小道的邊沿,如果它一失足,不就滾下高山深澗了嗎?可是它沒有,只是使我心驚不已,就緊緊拉住韁繩,“吁——吁——”地喊它。我想小驢兒也是會捉弄人的,誰教你騎了它,使它負(fù)擔(dān)沉重呢!
八大處有名的是秘魔崖,神秘的佛教的故事是很美的。那故事是說:
當(dāng)年名僧盧師從江南乘船北來,船到了崖下便止而不行,于是盧師就留在崖居。有一天,兩個小沙彌來拜見盧師,他們說:“師傅,我們愿意永遠(yuǎn)地侍候您。”盧師便留下了他們,一個名大青,一個名小青。這樣過了幾年,忽然有一年久旱不雨,大青和小青向盧師說:“我們可以使雨及時而下的。”說著,他們倆就投身在潭水里,變成兩條青龍。過不久,果然甘霖解旱。
許多詩人寫了游秘魔崖的詩,我偏愛一首七言絕句:
秘魔崖仄蘚文斑,千載盧師去不還。遺有澄潭二童子,日斜歸處雨連山。
騎小驢騎到香山的雙清別墅看金魚,也是難忘的事。小驢在別墅門外等著,我們進(jìn)來休息,游客向池里扔下面包,看尺長的金魚游來,一扭腰一張嘴,一塊面包就吃進(jìn)去了!我們也談?wù)搫e墅的一位慈善家,他有怎樣一個殘廢的兒子的故事。那些故事,那別墅是怎樣的走法,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金魚美麗的游姿和小毛驢的丑怪的嘶鳴。
從碧云寺騎小驢到臥佛寺,倒不是一條難行的路,也不遠(yuǎn)。一丈多長的臥佛,總是那么悠閑地斜臥在大殿里,“接見”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這位小客人,當(dāng)她還是小小姑娘的時候,就喜歡這個臥佛,她知道臥佛是用五十萬斤銅鑄成的,前清的皇帝都向他獻(xiàn)了鞋子。那個擺鞋的玻璃柜里,三雙的尺寸盡不相同,無論哪一雙,臥佛都穿不進(jìn),但是供獻(xiàn)是一種敬意。后來那小游客長大了,有一年她同親愛的男友同游,仍然忘不了去看一看她所惦念的臥佛和佛的大鞋子。這一次的西山之游,對她的意義是重大的,春風(fēng)如輕紗拂面的這個季節(jié),一次騎小驢兒上西山的郊游,增進(jìn)了她和他彼此的愛慕。難忘的西山啊!
逝去的日子,我不傷感,只是懷念,我讀前人的西山詩句,像:
自別燕臺白日徂,華陽碣石總荒蕪。獨(dú)留一片西山月,猶照當(dāng)年舊酒壚。
又讀:
人生百歲幾日春,休將黑發(fā)戀風(fēng)塵。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見蔦花待故人。
總是給我對北方無限的懷念。記得最后一年逛西山是秋天,對滿山紅葉,有無限山川的離情,知道要走了,要離開依賴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鄉(xiāng),心情真是沉重。
騎小驢兒,上西山,已經(jīng)是十四年前的事兒了!
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
(摘自海豚出版社《我的童玩》,愛曦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