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保存好中蜂能夠使用的舊脾對增產(chǎn)的作用,作者已在多篇文章及著作中闡述過,現(xiàn)再舉一例。潘陳俊,浙江金華人,日常工作是看管鎮(zhèn)上的小水電站,業(yè)余愛好養(yǎng)蜂,自己摸索了6~7年。當?shù)仉m說是山區(qū),山上植被豐富,但沒有特別大的蜜源。據(jù)他觀察,每年7月份,可打1 次山花蜜;下半年若氣候條件適宜,還可再打1 次。一般來說,潘師傅不用白糖喂蜂。因為一用白糖喂蜂,就有造假之嫌,老百姓知道就不來買蜜。再加上他主張“懶養(yǎng)蜂”,喂糖會增加工作量,蜂群就利用當?shù)孛墼?,順其自然繁殖。自然繁殖的特點就是外界流蜜,蜂群就繁殖,否則就會遲緩或停止,蜂群群勢發(fā)展是與外界流蜜期同步進行的。自然繁殖的缺點:容易形成“花開蜂不強,蜂強花已過”的局面,常常是蜂群很強,卻收不上蜜。
潘師傅這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周邊的老百姓也養(yǎng)蜂,同樣的原因,也沒有喂糖的習慣。到缺蜜期會有許多饑餓的逃蜂至此。他自稱,一年收個百把群蜂一點問題沒有。他用塑料桶誘捕逃蜂,將這些“逃荒”而來的蜂群噴空氣清新劑后,采用直接強制合并的方法,并入自己的蜂群中補充群勢,彌補前面的短板。
由于山區(qū)小蜜源,往往流蜜期較短,長的有十來天,短的甚至只有幾天,如果讓蜂群在流蜜期造新脾裝蜜,往往趕不上趟,收不上蜜。他總結出一套保存老巢脾(生石灰法)、大流蜜期將舊脾加入蜂群中貯蜜的方法。他的做法是流蜜期到來之后,將蜂數(shù)壓緊,然后在蜂群兩側分別各加上1 張貯蜜空脾,流蜜期結束后,能得到2 張大的封蓋蜜脾。這樣不但收成穩(wěn)定,遇到好的年份還能夠更高。
湖北京山市李先周師傅說,前年春繁期,發(fā)現(xiàn)有3 群蜂斷蜜,部分工蜂已掉落到箱底。于是趕緊采取急救措施,連續(xù)進行補飼,3 天后發(fā)現(xiàn)這3 群蜂都飛逃了。同樣的問題有其他蜂友問,蜂群斷蜜后,不喂不跑,為什么喂了反而跑了?
蜂群斷蜜后也會斷子,蜂群沒有跑,是因為群內(nèi)無蜜斷食,工蜂沒有足夠的能量,或因天氣原因飛不走。蜂群暫時跑不了,但逃跑的念頭還在(可參考2022年《中國蜂業(yè)》第10 期《論“蜂群情緒”》一文)。當補足飼料后,工蜂吃蜜體力恢復,一旦天氣適宜,它們就會另遷新址,筑巢安家。
處理這種蜂群的辦法:應該在補飼的同時,在巢門口加裝防逃片。有條件最好同時遷場,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消除蜂群逃跑的念頭。待蜂王恢復產(chǎn)卵,蜂群有了一定的子脾后,再取下巢門口的防逃片,這樣蜂群就不會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