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義龍新區(qū)德臥鎮(zhèn)中心幼兒園 王婷
“打工致使農村一代人富有,而留守致使幾代人貧窮。”一直以來,父母外出經商或者是務工已成為廣大偏遠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而家庭教育問題作為中國留守孩子中較為棘手的問題,處理好這一問題就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共同努力。文章首先介紹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所面臨的基本現狀,然后剖析了當下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普遍問題,最后再詳細地分析了如何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能力。
(一)生活方式不良,日常行為失范。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而年幼的子女則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們一起生活,由此便為孩子的懶散行為產生了催化劑的影響。部分留守兒童每天是人在教室心在外,經常做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經常使小性子打斷老師講話,甚至上課期間假裝聽不見老師說話,私自交頭接耳,無視課堂紀律。
(二)心理問題突出,產生心理障礙。家長的關懷和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是兒童良好心理養(yǎng)成的重要條件,不可缺失。農村的留守孩子往往缺乏家長的關懷與照顧,這使得他們容易產生心靈饑渴,在親子之間形成心靈隔膜,甚至會嚴重影響孩子完善人格的建立。據研究表明,農村留守孩子更容易形成敏感無助的心靈,性情上趨于內向、淡漠,也容易產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容易產生暴怒、沒有安全感等不良心理現象。在思想上也比較偏執(zhí),容易反應強烈,如果稍微有不順心的行為,就和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大打出手。
(三)隔代教育困難,傳統(tǒng)方法局限。農村祖輩們往往缺少對家庭相關教育理論和相關價值觀的了解,從家庭教育內容上來說,他們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往往缺乏合理性,對家庭教育問題了解得不夠深入,在對待教育兒童的方式上存在著缺陷。而且長期以來,他們僅僅想著希望兒童老實一些少闖禍就行了,或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如穿衣吃飯方面的幫助,又或者誤以為給他們所需要的物質支持便是最好的照顧方式。綜上所述,這也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一)缺乏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滯后。農村家教方法簡單粗暴、教育內容片面,這種落后的家庭觀念意識無疑限制了留守孩子在生理與心靈方面的全面發(fā)展。留守兒童家庭,爺爺奶奶承擔著主要的教育任務,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意識往往僅停留在金錢等單一物質層次上,可想而知這一家庭教育模式對于孩子的學業(yè)與日常生活勢必會形成不良影響。且隔代家庭教育也具有二級分化現象,在祖輩教導下極易發(fā)生過分溺愛孩子和家庭教育方法單一粗暴的情形。此外,長期外出工作的家長由于固有認識框架的局限,在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還缺乏相應的成功經驗和實用技巧,與親子溝通的方式以電話溝通方式居多,但實際交流頻次較少,父母也只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從而忽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fā)展。
(二)缺乏親子溝通交流,情感問題突出。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父輩教育重物質滿足而輕精神教育,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于是父母便盡可能地讓留守兒童在金錢、物質上得到滿足,并盡可能滿足留守兒童的一切物質需求,卻忽視對孩子心靈和精神的關注。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留守兒童又處于叛逆敏感期,長輩稍微有點指責就易激怒他們,有的甚至是離家出走,嚴重的甚至會染上一些社會惡習。
(三)缺乏父母責任監(jiān)管,失范行為頻現。調查研究發(fā)現,大部分的農村家庭把“教育”與“學校”這兩個概念是畫等號,覺得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與家庭和家長無關,認為學校教育就是萬能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學校,有老師負責教育,孩子就會成人成才。在家庭教育上,監(jiān)護人并沒有給予過多關注和關心,只為兒童提供來自生活上的看護,卻難以為兒童發(fā)展進行全面教育。
(一)提高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關于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社區(qū)都各抒己見,當父母們成了留守兒童教育的主陣地,對于如何教育和管好留守孩子問題,父母們又遇到了一次全新的問題。目前農村不少父母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家教成效不好。所以家長在重視子女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也要重視兒童心靈的成長,擴大與兒童溝通的途徑,盡量采取不同途徑實現兒童對親情的追求。除此之外,父母還要為子女提供一種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在和子女溝通的過程中應當以鼓勵性的語氣為主,不要看到子女們存在問題時就一味地批評,而應掌握良好的交流方法,并經常拿出一些業(yè)余時間來陪留守在家中的子女們,當然這也是在為老師的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學校要擔當起農村教育重任。教育屬于農村整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的發(fā)展越是先進就越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完善教育相關政策,形成農村地區(qū)師資人才的培養(yǎng)激勵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村地區(qū)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通過提高待遇、地位等方法來吸引先進的、年輕的高素質人才扎根農村,并從待遇和晉升通道等方面給予教師更大的政策傾斜和充分保障,實現從被動安排支教任務到主動要求支教的良性轉變。此外,對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教師也應與時俱進,不落后于時代的步伐,牢牢站在鄉(xiāng)村振興這一新興的背景之下,采用先進有效的方法對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進行定點、定時的跟蹤,定期開展家訪,用實際行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老師們的關心,學校的關愛。
(三)村級組織及時采取干預策略。截至目前,有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因為家庭基礎條件的問題,連基本的九年義務教育都難以保證,在幫助和關注留守兒童過程中,村級組織也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階段,我國正在進行鄉(xiāng)村振興建設,在此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重視程度。因此要求縣、鎮(zhèn)、村三級組織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精準篩選關愛家庭、精準制定關愛方案、精準鏈接政策資源、精準開展關愛服務;要廣泛發(fā)動社會力量,凝聚多方資源,用心用情用力為困難家庭提供良好的保障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九年義務教育能夠實現全覆蓋,才能落實好九年義務教育的根本目標。
家庭教育是一種啟蒙性質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只有在家的時間,而是貫穿兒童成長發(fā)展的一生。過去由于社會發(fā)展速度加快,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日益顯現。隨著國家“十四五”發(fā)展計劃的實施,以及農村振興政策的有效落實,社會各界已經開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予以越來越高的重視,農村留守孩子教育工作重在引導,法制建設是基礎保證,多措并舉的協調發(fā)展是關鍵舉措。所以在推進農村振興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緊密關心留守孩子,研究農村教育特點,為父母、教師與社會之間搭建一個溝通的渠道,共同為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