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博宇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蔽顼埡螅吹降沟舻娘埐?,我常常感到可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經(jīng)過多年的辛苦付出和研究,解決了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我們應該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聽著校級德育廣播站對同學們發(fā)布的倡議書,我陷入沉思:雖然陸地上可以種植農(nóng)作物,但農(nóng)民伯伯風吹日曬,很辛苦。那在太空空間站里是否也能種出糧食?這樣一來,農(nóng)民伯伯也不用擔心糧食的產(chǎn)量了。
這個想法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當晚,我夢見自己成為了一粒小小的種子,通過載人航天飛船來到太空,我被那里的科學家、宇航員們放進了一個特質(zhì)的密封培養(yǎng)箱,這個箱子上貼有透氣膜,以此保障我的生存。同時,透氣膜可以保存生存必需的水分,讓我健康成長。借助實時成像技術,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在微重力條件下的我,從萌發(fā)、幼苗生長到開花發(fā)育的全過程。
太空中,我最主要的生存光源不是太陽光,而是LED 紅色光,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快速生長,還可以調(diào)節(jié)我開花的時間!在這里,因為我生存所需的水會漂浮在空中,導致根部窒息,所以聰明的科學家為解決這些問題,在培養(yǎng)箱中放入了特別的栽培根基和肥料。之后,我的根部就可以更充分地吸收水分了。
聽地球的小伙伴說,我在太空中生長出的果實會比在地球長出的大很多。我很自豪,因為這樣就能讓更多人嘗到美味的食物!后來,經(jīng)我觀察,事實的確如此。
“叮叮?!扁徛曧懫?,我從夢中醒來,回憶這段奇妙的“經(jīng)歷”,不禁感嘆科學家們的智慧。隨著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建成運行,大量空間植物栽培實驗將有序展開,我也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做事情敢于嘗試與實踐,不斷錘煉自己,勇于創(chuàng)新。說不定未來的我,也可以走進太空站,為人們的餐桌上增添一份來自太空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