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 世紀90 年代,就有人感嘆文學的衰落,可是30 年過去了,文學仍然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前赴后繼,因為文學是人類精神的本源,是我們的日常,是生命本身。所以,我們不能避而不談;所以,對文學的梳理就變得重要,這種梳理能使我們清醒;所以,也就有了“21 世紀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的全面啟動。我們將集結(jié)理論與批評的智者,對21 世紀以來有創(chuàng)作實績和文學追求的中原作家、詩人、評論家進行研究,展現(xiàn)中原作家、詩人、評論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提升、改善我們的精神面貌。
這項工程由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河南省小說研究會、河南文藝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以“河南小說二十家”“河南散文二十家”“河南詩歌二十家”“河南評論二十家”“河南小小說二十家”等專題的形式,在國內(nèi)文學、學術(shù)期刊陸續(xù)推出,研究成果將在適當時機結(jié)集出版。
本刊從2023 年第一期起,開設(shè)“21 世紀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中的“河南散文二十家”欄目,每期一位作家,由創(chuàng)作談、作家簡介、生活照、主要作品一覽及相關(guān)研究論文構(gòu)成“研究小輯”。
“21世紀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項目主持(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達、孫先科、孫保營、墨白;
“21世紀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專家團隊(以姓氏筆畫為序):
衛(wèi)紹生、王小朋、劉進才、劉海燕、李偉昉、李勇、李勇軍、李大旭、張延文、張曉林、張曉雪、鄭積梅、饒丹華;
“河南散文二十家”欄目主持:李勇、王小朋。
賈志紅,女,筆名楚歌。生長于湖北武漢,就職于河南洛陽,以會計師身份在非洲工作多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駐會作家,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駐校作家。作品見于《人民文學》《散文》《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選刊版》《文藝報》《草原》《黃河》《湖南文學》《星火》《中國校園文學》等文學報刊,入選多版本散文年選及精選。散文《歌謠》獲第24 屆全國孫犁散文獎;散文《粥》獲第三屆大地文學獎;散文《沿河而行,去芹苴》獲第二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散文集《芒果雨》獲第27 屆全國孫犁散文獎、第六屆中華寶石文學獎。
我的成長環(huán)境是地質(zhì)大院,我從小就見慣了父輩地質(zhì)郎們跋山涉水、頻繁遷徙的生活,看慣了他們腳穿登山鞋、肩背登山包的模樣。父親攝于崇山峻嶺間的照片令我癡迷,我為父親的攝影作品命名,每一個名字都寄托著一個孩子對遠方的向往。或許這就是一粒種子吧,蟄伏在我對一種漂泊不定的生活帶來的無限想象中。陌生的地方對一個向往者的誘惑就像愛情誘惑女人、像夜空誘惑星星,而機會總是偏向于有準備的頭腦。成年后,我也開始了一種處于漂泊狀態(tài)的工作和生活,比如遠涉重洋,去西非工作。而寫作似乎一直是和漂泊的狀態(tài)緊密相關(guān)的。
我從2010 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十幾年中貫穿我散文寫作主題的就是漂泊。我在我的散文集《芒果雨》中曾經(jīng)寫過一個標題叫《我想要的生活》的后記,這個生活就是指漂泊的狀態(tài)。異鄉(xiāng)人在路上易生蒼涼之感,甚至產(chǎn)生恐懼之心,因為遠離了熟悉的環(huán)境,人會變得敏感,外界一些輕微的變動都會使人顫動,繼而內(nèi)心會充滿疑問、充滿探尋自身存在意義的追問,而人類所有的認知、情感、精神世界,難道不都是因為這些追問而起的嗎?一路行走,一路凝望,向微小之物灌注感情,無論是內(nèi)心深處的表白還是某個追憶、經(jīng)驗或者一個故事,都促使我去注視那些細微的傷口、注視鋒利的時間雕刻出的傷感,并以我的筆觸撫慰它們的存在。平等精神和對生命的憐憫始終是我生活和寫作的宗旨。
比如在非洲,我選擇去最偏遠的地方。我和我的同事們建造農(nóng)田大壩、修道路、筑橋梁。他們都是男人,我是唯一的女性。我的同事們送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是為我建了一間女廁所。四面漏風的廁所,燈繩上常常吊著一條無毒的蛇,我猜那小家伙喜歡打秋千。我養(yǎng)了幾只狗,都是憨厚得犯傻的土狗,它們忠心耿耿,公狗和母狗戀愛生子。我拎著相機游走在村莊之間,方圓一百里的老鄉(xiāng)都認識我,人人都熟稔地喊我Madam 賈。我口袋里裝著廉價的糖,這使我成為孩子們的王。
我住土坯的房子,經(jīng)常有蛇蝎從我的門口爬過;我沿著尼日爾河行走一千九百公里,與無時不在的芒果花的香味熱戀;我面朝驕陽,沒有什么霜和蜜隔離我和太陽,我面龐黝黑、皮膚粗糙,不過我自己并不知道,因為沒有鏡子告訴我。
我經(jīng)歷著并書寫著這樣的生活,如一個隱姓埋名者變換身份進入陌生環(huán)境,以新的視角去觀察蒼茫大地、風土人情,重新審視并思考人與世界、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關(guān)系。在這個過程中,萬事萬物以更細膩也更豐富的面貌呈現(xiàn),我從中獲取在安定狀態(tài)無法獲得的生命體驗。
我以日記的方式記下我經(jīng)歷的一切,太陽升起又落下的軌跡,芒果樹開花結(jié)果的周期,雨季的第一場雨什么時候落下、最后一朵云又是什么時候不告而別的,飛過原野的椋鳥、半夜舞蹈的飛螞蟻、鄰居家的琴聲、化驗員蕾拉姑娘的夢想……這些事物被同事們說成是小事,在他們眼里,紅土、瀝青、挖掘機、平地機等等和工程相關(guān)的事才是大事,當然我也記下了那些大事,我們是為大事而來的,怎么能不記下呢?一條新嶄嶄的路在我們手里誕生,那是能引起這個國家一方百姓歡呼的大事情,記下它是一個親歷者的本能或者說職責。但是,與此同時,我是多么迷戀那些微小的事物啊,細腰蜂筑巢了,螞蟻城堡的大樓正蓋得轟轟烈烈,送水工老莫的驢被非洲樹蛇咬死在乳油樹下,而廚娘阿娃的孩子用驚天的一哭祭奠了這場雨季的悲劇,也迎來西非原野旱季最熾烈的陽光,美廚娘卓麗巴踩著這束陽光告別尼埃納小鎮(zhèn)……我調(diào)動我所有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捕捉那些能被我捕捉到的微小之物,它們細弱而強大、飽滿而堅韌。它們無時不在,它們的存在事關(guān)文學的重大主題:愛。
如此陳述,我其實是想表達,豐富的經(jīng)歷以及對寫作的敏感本身就是創(chuàng)作的契機,我以片段或是整篇的形式在表達著我的發(fā)現(xiàn)。而以連載的形式發(fā)表這些作品,我則要謝謝《黃河》的主編黃風先生?!饵S河》雜志從2020年3 期起至2021 年6 期,用整整10 期、近2 年的時間連載了我的非洲系列紀實散文,《黃河》雜志連載的文本構(gòu)成《人在非洲》這本書的基本??梢哉f,《黃河》雜志的連載促成了《人在非洲》這本書的誕生?!度嗽诜侵蕖分械钠渌路謩e發(fā)表于《人民文學》《散文》《散文選刊·選刊版》《散文海外版》《中國校園文學》等刊物。
若是說創(chuàng)作目的,我想引用一下馬爾克斯在他的自傳《活著為了講述》中說的那段名言:“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是我們?yōu)榱酥v述而在記憶中重現(xiàn)的日子?!?/p>
這大概就是一個寫作者不放過生活中每一個日子的原因吧。的確,記住每一個日子,活著為了講述。
(羅茹丹 鄭州大學文學院)
賈志紅以一個行走者的身份觀察著這個世界,并用文學的方式,將旅途的動蕩和新奇,心中的敏感和追問,往事的溫存和感動娓娓道來。讀者通過她的文字,從她獨特的視野中了解從未經(jīng)歷過的遠方,品讀她的往事。
一、“低到塵埃里”
“每天,只有到了夜晚,才能走向書桌,閱讀或者寫作,開始去另一個天地里尋找自己?!盵2017 年在魯迅文學院國土資源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班開學典禮上的發(fā)言。]由于會計師的工作性質(zhì),賈志紅只有忙完一天的工作,才能去盡情地享受閱讀和創(chuàng)作。她在《芒果雨》創(chuàng)作后記中寫道:我借工作之便到處旅行,過著一種漂泊生活。作為女性,這樣看似辛苦動蕩,但其實那正是我想要的生活。但作者并非一開始就這么想。她也是經(jīng)歷過思想的轉(zhuǎn)變,她也曾感到疲憊,也曾懷疑,甚至厭倦漂泊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覺得動蕩不定的生活和勞累的工作擠占了她熱愛的文學時間。但隨著年歲增長,在不斷地和人生、和自我的抗爭中,她逐漸與生活和解。寫作成為她對抗焦慮和孤獨的出路。成熟的寫作者不會回避生活的曲折、艱苦,也直面生活和枯燥乏味。她在生活和寫作的通道里行走,深度思考,審視細節(jié),發(fā)現(xiàn)蒼茫人世間的情義。在她的身上,多少有些羅素所說的“看清生活后仍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意味了。
賈志紅有一種溫潤柔美的氣質(zhì),但她的生命體驗卻豐富厚重。少時遭遇至親的離世,成長后又四處奔波。她的作品是生命經(jīng)歷后的情感沉淀,沒有大悲大喜,常常在流暢舒緩的敘述中展開。讀者在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她的情懷來。這種閱讀效果和她的寫作姿態(tài)是分不開的?!暗偷綁m埃里,在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的這句話是談愛情,而對賈志紅來說,是一種狀態(tài),“一種讓自己沉下去,一直沉到最沒有掩飾的狀態(tài),沉到憂傷里,甚至沉到卑微里去”。[賈志紅:《芒果雨》,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6 年版,第221頁。]在旅途中,模糊的恐懼讓她變得敏感,視野不由得沉下去,接著心靈也沉下去。用沉下去的視角觀察生活,她便可于茫茫塵世中“見微”。通過敏感的心靈過濾,她便可于細微中“知著”,在小事中尋味生活的情趣和理趣。非洲的乳油樹,領(lǐng)隊老何的狗子小虎,甚至是一碗簡單的粥都能寫入她的文章中。她的作品是個人化的敘事,大多是自己生活工作上的體驗。雖無宏大的題材,但作品并不顯得單薄。因為她能在凡俗中參透人生,在生活的表象中尋找本質(zhì),從而使作品有了思想的分量。在《芭蕾》這篇文章中,“我”通過學習芭蕾這件小事,領(lǐng)悟到人生就如這芭蕾一樣:“要緊繃每一塊肌肉,但是要看起來毫不費力?!苯Y(jié)尾寫道“這就是芭蕾。也是人生。”這短短的一句話便讓讀者便猛然從她故事講述中清醒,細細咂摸這人生的況味。
賈志紅在非洲學會的第一句法語是“我愛你”的意思,她覺得這是“這是停留在人類唇上最美麗也最持久的一句話”,如果說“低到塵埃里”是賈志紅的寫作姿態(tài),那么“愛”就是賈志紅創(chuàng)作的底色。低下去的姿態(tài)加上心中洶涌的愛意,使她的作品有種平靜下的激情,舒緩后的回味。她的愛是具體可感的,她愛生活,愛自然,愛萬物,愛這個塵世中的具體的人。她由愛生出善,生出關(guān)懷和憐憫?!捌降染窈蛯ι膽z憫始終是我生存和寫作的宗旨?!盵2020 年9 月在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文學創(chuàng)作沙龍活動——駐會作家賈志紅作品分享會上的發(fā)言。]每每讀到她的作品,除了驚嘆于她對生活細膩的感知之外,還會被她溫柔的善意打動?!秷嚎凇分袑懙搅诵℃?zhèn)上的一個女瘋子,孩子們都怕她笑她,沒人想接近她。但“我”不經(jīng)意地觀察著她,得知她的孩子前些年意外身亡,丈夫也背棄她后,“我”覺得沉重起來,仿佛宿命和她相連。于是出走,走向海拔4600 米的埡口,這次行走艱苦卓絕,“我”好幾次都瀕臨崩潰,但還是堅持下來,收獲到了好風景。過了很久“我”心中仍惦念著小鎮(zhèn)上那個女瘋子,想通過自己攀爬埡口的經(jīng)歷告訴她:人人都有迷失的時候,振作起來,跨過人生的埡口,便是一片絕美的風景,是可以重新開始的征途。賈志紅有著刻在骨子里的細致和溫柔,對他人的處境有很強的共情力,她駐足凝望著這個世界,想給像“女瘋子”這樣迷失的人們以勸慰,幫他們找回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或許賈志紅的人生態(tài)度就像她在《對話尼日爾河》中表達的那樣:“也許一個渺小的人永遠也讀不懂一條博大的河流,但是,我,正在最大限度地接近你?!蹦崛諣柡邮且粭l怎樣的河流呢?它舍棄了直接流入大西洋的捷徑,而是北上,深入非洲最大最荒涼的沙漠,冒著干涸的危險也要給那一方土地上的人們帶來滋潤。這也是賈志紅內(nèi)心的映射,她懷揣著對生命的熱愛,選擇了一條難而正確的道路,在游走中感知人生,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給予生命最大的善意,用文學的方式去探尋少有人問冿的領(lǐng)域。
二、遠游與往事
賈志紅的創(chuàng)作題材大抵可以分為“遠游”和“往事”兩個部分。賈志紅對兩個題材的把控都十分嫻熟。因為是自己親歷的生活,所以有種真誠的魅力在。“遠游”中大部分講的是非洲的故事,收錄在散文集《芒果雨》的“非洲記憶”部分和散文集《人在非洲》中。作者四年的非洲援建生涯給了她豐富的創(chuàng)作養(yǎng)料,她的“在場”給我們認識非洲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另外就是她悠游四方的經(jīng)歷,記錄在旅途中的種種心跡。此外,她的有關(guān)往事的書寫也十分動人。經(jīng)過時間的發(fā)酵和沉淀,作者對從前的經(jīng)歷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認知。在她的情懷深處,有著很多的追問和思考,她常常在這些追問和思考中尋找人生的答案。
談到賈志紅的遠游題材,就不得不說到她筆下的非洲,她遠離故鄉(xiāng),跟隨工程隊去到非洲參與一帶一路建設(shè)。她就地取材,記錄下建設(shè)公路中發(fā)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從中展現(xiàn)工程隊的生活和非洲的風貌世俗。她發(fā)現(xiàn)非洲雨季和旱季不同的美,知道巴郎桑這樹種在雨季生根、旱季不倒的品性。駐地上的工人們喜歡用右手領(lǐng)自己的工資,因為他們信仰右手接好運。司機不小心將蛇打死,會向上天乞求饒恕他的罪過。工程的進度問題讓曾經(jīng)愛寫詩的老何變得和板結(jié)的土地一樣,再也沒工夫去管那些風花雪月。湖南廚師老陳風風火火培訓雇傭工的廚藝,但總是水土不服,?;集懠?。非洲工人老穆的兒子穆穆就因這種疾病死去了,這是非洲人?;嫉牟 YZ志紅還關(guān)注著孩子們的教育狀況,盡管有些志愿組織來非洲教書,但這遠遠不夠,真正阻礙他們上學的,除了錢,還有生存問題。疾病和戰(zhàn)爭是非洲人民的痛,在建造公路時,因為戰(zhàn)爭使得物資運輸困難。在經(jīng)歷四個雨季和旱季的建造后,一條美麗蜿蜒的似黑金緞帶的公路建成了,這是領(lǐng)隊老何的驕傲,也是整個工程隊的心血,但這條公路最后卻因為局部的戰(zhàn)爭變得面目全非。她真實地深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生活的痛楚和歡欣,文中不帶有刻意的評價,只是平淡的敘述,敘述之中自有力量。
賈志紅愛寫非洲的姑娘。作為女性,她更能發(fā)現(xiàn)女性身上獨特的韻味。她喜歡看她們的發(fā)飾,漂亮的衣裙以及顯露出的性感體態(tài)。她覺得她們勞動的姿勢極美,腰能彎至180度,臀部高高聳起,她常站在田邊,看著非洲姑娘們勞動的舞蹈,那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對美的欣賞。在賈志紅的精神氣質(zhì)里,有著浪漫的少女情懷,她會給廚娘卓麗芭買一條美麗的白裙子,看她在月光下穿著它來一支動人的舞;她曾想給阿蘭夫人買一身粉色的上衣和草帽,看她雙眸被點燃的絢麗。對于愛情,她遵從女孩們的內(nèi)心,支持勇敢的愛意。她能發(fā)現(xiàn)每一個徜徉在愛情里的女孩,看她們和愛人打電話的神情,感受甜蜜。她也體諒她們被情人拋棄的痛苦。當非洲姑娘嘎佳和水車司機在一起時,她對阿芙說“不要勸說一個陷在愛情中的女人,愛情是一道迎面而來的強光,雪亮雪亮的,讓你什么也看不見”。賈志紅也同樣關(guān)注著非洲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她關(guān)心著勤雜工杰內(nèi)芭和她的五個孩子的生活,當杰內(nèi)芭賺了足夠的錢能為家里買鐵皮瓦的時候,她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樣,她支持每個女性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蒂亞妮想當黑奴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法蒂娜想去成為矚目的明星。她覺得每一朵花兒都可以在新鮮的陽光下開放,爭艷。
身處異鄉(xiāng)的賈志紅,難免會有些孤獨的心緒。由于工作性質(zhì),工程隊總是在最偏遠的地方,白天他們都出去開工建設(shè),留賈志紅一人留守。她總歸是寂寞的,“獨處久了的人,慢慢就拙于言語的表達了,我寂寞得偷窺鳥兒的戀愛?!辟Z志紅也總有那些想家的時刻,芒果雨的氣味,讓她想到小時候在北方媽媽蒸的饅頭的香氣。站在巴尼河的河邊,她想起了她的長江,她的漢水。但她的想念并不狹隘,她在更寬闊處放置自己的感念,“這個星球上,所有流動的水都是相連相通的,它們在一個遐想者眼里,哪有異域本土之分呢?”她偶爾會遇見一個機靈又英俊的小男孩,她拿出口袋的糖給他吃,看著他赤腳奔跑,看他拉著用木棍和塑料瓶子做的琴。雖然他倆語言不通,什么也不能說,但在他們心中,早已有超越語言障礙的東西,“只需相視一笑,便知道,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而他們,在自己的天空下,都是快樂的吧。就如同兩種文化,雖然有諸多差異,雖然有些許的理解障礙,但是不妨礙各自的快樂和燦爛,兩種文化也只需“相視一笑”,便也心領(lǐng)神會。
賈志紅閑時也喜歡悠游四方,那成了她的一種生活方式。她的旅行不受限制,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看日落,在元陽實現(xiàn)睡在云朵里的夢想。她在旅途中想到歲月,想到歷史,想到人生種種。她曾去到王昌齡的貶謫之地,去到居延海、野長城、磧口,在遺跡中與古人來場穿越時空的精神交流。賈志紅同樣也關(guān)注現(xiàn)世眾生,她在小背溝里替苦難的人們哀傷,勸向?qū)Ю现x對自己的“容貌”負責。她不在乎紀念品的真或假,她在乎的是那一刻對美的心動。她擺脫狹隘和世俗,追求的是心底的舒適和感動。
從他鄉(xiāng)說回故鄉(xiāng)吧,那里有著賈志紅埋在心底的往事。賈志紅出生成長于武漢,長大后在洛陽生活。她寫到她的故鄉(xiāng):武漢一個小村落。賈志紅對故鄉(xiāng)有種特殊的情感,陌生又熟悉。雖不在這長大,但血緣總讓她有些牽掛。《歌謠》中她回到故鄉(xiāng),懷念過去為數(shù)不多在村里的日子。她懷念潺潺的水聲,鄉(xiāng)音絮語,如歌謠般的故地。賈志紅寫往事,寫的是站在現(xiàn)在對過往的理解,有種“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領(lǐng)悟。小時候她不理解父親為何讓她和祖母相依為命,不懂祖母總翻自己的舊衣的原因,不懂那中藥和粥的意義。到她成長到為人母的年紀,她逐漸懂得了世間情愛的復(fù)雜多義,也遺憾小時候?qū)胰说恼`解。她在理解這些難以言說的情感后,也不禁承繼著長輩的儀式。原來,她從小覺得無趣的事,也承載著人們的情意。長大后,她也會翻著自己的舊衣服懷念青春,會帶著孩子回故鄉(xiāng)看看,在節(jié)日里給逝去的親人燒紙。在賈志紅的往事書寫里,有錯怪祖母的遺憾,有和故友一起玩耍的歡樂,有親人的體貼溫情等等??础堕L成一座島嶼》時,我不由得想到朱自清的《背影》,龍應(yīng)臺的《目送》,講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那難舍的親情。賈志紅對此也深有體會。與在異國上學的孩子道別時,她悟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都是一塊漂移的泥土,在一個時點遇到,結(jié)緣,又注定要分開,注定孤獨。但彼此站在時空的兩岸,都是對方的島嶼。”賈志紅在濃厚的情感中含有理性的判斷,縱有萬般不舍,但她也懂得孩子總歸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造化和天地。
三、言說的藝術(shù)
對生活的感知力只是成為作家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講故事需要一種運用語言表達對生命中的微妙音色的感受、突破生活的表征言語的能力。賈志紅恰好就有這種駕馭文字的功力。她的作品有獨特的韻味,感性和理性交織,輕盈舒緩又暗含著力量。
從語言風格來說,她的散文語言像詩般優(yōu)美,也像歌謠般輕快。她形容非洲的雨時,不單單寫雨,還寫天上“步履沉重地從天際而來”的云,寫“白鷺鳥踏水而來,灌木叢瘋長成林”的生機;她形容戀愛中的女孩是“乳油樹的葉子間藏有羞澀的花朵”;她刻畫家鄉(xiāng)的風景,“四面的山上,風正走過竹林”,在河邊的原野上有著“小塊的稻田,茵茵的秧苗,慢條斯理的老水牛”。故鄉(xiāng)在她的筆下如同一幅田園山水畫。她用簡單幾筆,便寫出愜意悠然的韻味來了。另外,她的語言有著濃厚的智性色彩,體現(xiàn)著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領(lǐng)悟?!惰駱淞帧返慕Y(jié)尾寫道“一如這光陰,深處、淺處,抹滅什么又滋生什么,都由不得你我”。因為工作而沒能完成和朋友每年看桃花的約定時,作者表達她的遺憾:“當初放棄整個春天為之奔波的事情,也許早已因為歲月之河的吞噬而毫無意義了”(《那些桃花開了嗎》)。
在作品中使用問句是賈志紅的一大特色。作者認為人類所有的認知、情感、精神世界都是因追問而起。在《芒果雨》散文集中,幾乎每一篇散文都帶著追問。故事在追問中展開,也在追問中得到升華。作者在《最后的溫暖》這一篇中,運用了大量的問句,是追問,也像是反問,更像是情到深處難自抑的訴說:“我愿意祖母再踏上那一條她灑滿了傷心的淚水的鄉(xiāng)村小道嗎?我愿意祖母再站在故鄉(xiāng)吱吱作響的小木橋上,回憶祖父八年的杳無音信帶給她的痛苦嗎?我愿意祖母為了那一口棺材,去成全一個傷她最深的人的靈魂的自我救贖嗎?還有,還有,還有隨后五十年的孤苦無依,五十年的既不能走進又不愿遠離的無望的守望……我能嗎?能嗎?”
另外,她的作品結(jié)構(gòu)非常精妙。她的有些散文敘事性強,可當小說來閱讀。在一些篇目中,她用蒙太奇的手法,像電影鏡頭般將不同的故事分別展開?!栋爬佟分写┎鍞⑹?,首先回憶小時候媽媽說她的腳適合跳舞,再想到父親伴奏母親跳舞的歡樂時光。畫面一轉(zhuǎn),幾十年后她去到新西蘭,和老師學芭蕾,讓兒子看她笨拙的舞姿。然后又回到北京,和朋友去看芭蕾舞劇。在劇場中想到新西蘭,想到小時候的母親,敘述在此圓融起來?!陡柚{》中,講述“我”從夢里回到故鄉(xiāng)。夢里回憶起小時候祖母帶我回村子里,看著萍表姑結(jié)婚,蘭姑娘出嫁,之后祖母追隨父親去北方。最后在現(xiàn)實中我?guī)鹤踊毓枢l(xiāng)看親人埋葬的地方。現(xiàn)實和夢交織,牽扯出往事種種,但總歸離不開故鄉(xiāng)。另外,她的敘事還有多義性,《藍羽鳥》講了個神奇的故事,一只藍羽鳥在一個早晨命運般地帶“我”找到了修公路急缺的紅土。它不僅是一只鳥,更是人們心中善意的化身,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得到它的指引?!度タㄒ?,去卡伊》中,“去卡伊”不僅是說工程隊的遷徙,也是一首歌謠的名字。廚娘蒂亞妮唱它,是懷念她從前黑奴貿(mào)易市場紀念館的工作,憂傷那段血腥殘酷的歷史。穆薩也唱它,是嘆息無奈的生活。兒子得病永遠離開了他,他的聲調(diào)逐漸憂傷了起來。一個文本中有多重的意蘊,但相互之間并不沖突,從中可見作者的寫作功力。
非科班出身的賈志紅,在文學世界中開辟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創(chuàng)作十多年來,她的生活經(jīng)驗更加豐富,思想更為成熟,創(chuàng)作也日漸精進。賈志紅的創(chuàng)作仍在繼續(xù),期待她能為讀者帶來更多更優(yōu)秀的作品。希望她能用她的筆觸,來拓展散文敘述的更多可能。
(付婧婧 鄭州大學文學院)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家以微末之筆展現(xiàn)萬千世界。賈志紅的散文創(chuàng)作以自然風貌、故鄉(xiāng)往事以及非洲經(jīng)歷為主要內(nèi)容。她的散文語言優(yōu)美靈動,如同山間緩緩流動的小溪,輕叩著河邊木石,繞過了尋常人家,流入了讀者的心田。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她散文中的生命抒寫,從山川河流到花草樹木,從故鄉(xiāng)家人到西非人民,無不蘊藏著生命的力量。賈志紅的生命意識從自我生命歷程的關(guān)照出發(fā),追尋故鄉(xiāng)的腳步,獲取精神的力量。再到對大自然生命的抒寫,山川河流歷史厚重,樹木花草蓬勃生長,動物可愛神秘。再到對西非人民生活的描寫,他們淡漠苦難,在貧瘠的土地上舒展著生命。賈志紅以平靜溫和之筆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生命圖景。正如在《人在非洲》的序中所寫的那樣——“平等精神和對生命的憐憫始終是我生活和寫作的宗旨?!盵賈志紅:《人在非洲》,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2022年版,第3頁。]
一、自我生命體驗
賈志紅的父輩來自湘鄂贛交匯的一個山村,這里也是被賈志紅稱作“故鄉(xiāng)”的地方。她出生于武漢,曾隨母親下放到北方鄉(xiāng)村,后又跟祖母在武漢生活到上高中之前。高中后,她又來到洛陽與父母相聚,之后長期生活在洛陽。賈志紅在不同地方中確認著故鄉(xiāng)的身影,又在各地的親人身上獲得精神力量。
對故鄉(xiāng)的追尋與思念。父親的家鄉(xiāng)和母親的家鄉(xiāng)都曾出現(xiàn)在賈志紅的筆下。賈志紅在散文中寫到自己是“一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賈志紅:《芒果雨》,現(xiàn)代出版社,2016 年版,第112頁。]因為她沒有長期定居的地方。幼年跟隨父親回到湘鄂贛的小山村后,父親晶瑩的淚光使她認定“這個詩意一樣的靜謐鄉(xiāng)村,就是我的故鄉(xiāng)”。這里山清水秀,飄著桂花的香氣,也有祖母長達八年的等待,還有祖父組建的新家庭。祖輩的恩恩怨怨都在這里生長,也在這里消散。賈志紅采取一種溫和的方式敘述著祖母、祖父和蘭姑姑的母親的故事,同情他們命運的悲涼之處。賈志紅曾送父親的骨灰回到小山村,也曾送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祖母回到小山村。因這里埋葬著至親之人,她更覺得自己與這片土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筆名“楚歌”也體現(xiàn)出她對故鄉(xiāng)的眷戀。賈志紅曾隨母親下放到洛陽的一個鄉(xiāng)村。在這個窮苦的地方,毫無種地天分的外公侍弄了一輩子的土地,神秘的外婆為魂靈指路。在這里,“我”學習到如何在貧苦的環(huán)境中生存。但是,“我”卻無法融入這里,一口南方口音時時刻刻提醒著“我”的異鄉(xiāng)人身份。在尋找故鄉(xiāng)之路上,父親的家鄉(xiāng)成為“我”心中的故鄉(xiāng)。等到多年之后“我”來到非洲工作,巴尼河使“我”想到長江、漢水和黃河,古斯古斯粥的香氣喚起了對小米粥的記憶,芒果花的香氣又使“我”想到北方農(nóng)村小麥種植區(qū)收獲時節(jié)家家戶戶籠屜中散發(fā)出的味道。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祖國的山水植物都成了可供懷念的對象,洛陽也成為賈志紅筆下的一個重要的坐標。生活過的每一個地方最終都成為自我生命里無法消除的部分。
精神力量的獲取。故鄉(xiāng)的草木帶給“我”獨一無二的記憶,而身邊的親人則提供給“我”精神力量。首先是親人的愛意。賈志紅從生活的細節(jié)之處著筆,展現(xiàn)出家庭的愛意與溫暖。剛生下來的“我”由于母親奶水不夠,得靠著祖母和母親精心熬制的粥以及父親寄來的紅棗補充營養(yǎng)。惦記著父親來信的祖母,日復(fù)一日為患病父親細心煎藥熬粥的母親,燃起火堆與先輩魂靈“對話”的外婆都讓我感受到親情的可貴。其次是親人的生活方式。賈志紅通過觀察親人的生活態(tài)度,獲取生命的真諦。和母親下放到農(nóng)村后,“我”的外婆采用一種粗糙的生活觀?!巴馄虐筒坏迷鹤永锸裁礀|西都是粗賤的。粗賤的糧食產(chǎn)量高、粗賤的花朵開得稠密、粗賤的孩子好養(yǎng)活?!盵賈志紅:《芒果雨》,現(xiàn)代出版社,2016年版,第193 頁。]外婆用一種隨性的方式消解生活的苦難,并用種花、繡花增添生活樂趣。而母親仍舊保留了她曾在城市生活的那一份精細,她熱愛生活,將院落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給“我”和弟弟洗腳洗澡,給我們念《小婦人》。她認真對待生活每一處細節(jié),使艱苦的生活也能開出花來。在貧苦的日子里,保持一份對生活的熱愛,無論是粗賤還是細致,都能生出渡過難關(guān)的勇氣。父親則教會“我”如何享受孤獨。小時候的“我”喜歡去暗房看父親洗照片,入迷的父親有時會忘記“我”還站在房間的角落。直到成年之后“我”才理解父親并非有意冷落我,而是在享受那樣一份獨處的時光。賈志紅不僅寫到自己如何從父輩身上獲取精神力量,也寫到自己孩子身上這種精神的傳承。就像“我”當年尊重母親的芭蕾夢一樣,兒子也守護著“我”的芭蕾夢,鼓勵“我”去學芭蕾舞。當“我”徜徉山水之間,享受孤獨之時,突然發(fā)現(xiàn)兒子也在逐漸長成一座“孤島”。
賈志紅筆下的自我生命體驗以家庭敘述為核心,講述自我的尋鄉(xiāng)之路,講述祖輩的故事,也講述親人與她之間濃濃的親情。她以包容溫厚的態(tài)度講述故鄉(xiāng)往事,同情著北方和南方的親人,深深地懷念著他們。她也從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學會如何生活,如何成長。通過對自我生命體驗的抒寫,賈志紅傳達出自我對生命以及生活的思索。
二、大自然生命抒寫
賈志紅自幼受到地質(zhì)學家父親的影響,喜愛大自然。她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駐會作家,中國地質(zhì)大學特聘作家,曾獲中國作協(xié)和中國國土資源作協(xié)共同主辦的“中華寶石文學獎”。除從事散文寫作外,她還就職于還就職于河南省地勘三院,曾作為會計赴西非國家馬里加入公路修建工程。賈志紅的散文中有著山川江河,也有著樹木花草,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生命圖景。在她的筆下,山川河流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樹木花草承載著美好的記憶與堅韌的生命力,動物們則是調(diào)皮可愛的精靈。
賈志紅筆下的山川河流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能以優(yōu)美的景色治愈人心。首先是厚重的歷史。靜臥在戈壁深處的居延海既是傳說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愛情之地,也是霍去病率兵馬馳騁的戰(zhàn)爭之地;黃河既是見證多個王朝興衰的歷史之河,也是傳聞中宓妃和后羿相戀的愛情之河;位于西非的尼日爾河則見證了西非被殖民的悲痛歷史……賈志紅筆下的河流湖泊,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自然風貌,而且是一條時間之河,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悲歡,見證著朝代的興旺更替。其次,為兩岸百姓帶來福澤。彎曲綿長的河水是慈悲的象征,灌溉農(nóng)田、造福百姓。在賈志紅的筆下,這些河流具有一種奉獻精神。尼日爾河被稱為西非的“母親河”,在西非的土地上呈圓弧狀綿延了四千二百公里。賈志紅寫到尼日爾河是“出人意料地舍棄捷徑,義無反顧地北上了”。[賈志紅:《芒果雨》,現(xiàn)代出版社,2016 年版,第30 頁。]舍近求遠的尼日爾河正是以自己的蜿蜒之姿為兩岸的百姓帶來了生存的水源。東亞的湄公河也是如此,即使在旱季時,也如同一位忍辱負重的母親,負載著河面上的航運和兩岸的水稻種植。最后,山川河流的美景也有治愈人心的功能。埡口是山的天然通道,海拔低,可以翻越。作者將埡口比作希望的缺口,翻越這里,便可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賈志紅筆下的樹木花草生機勃勃,以蓬勃的姿態(tài)顯示出生命的力量。她的筆下不僅有在季風氣候里綻放花朵的桂樹和泡桐樹,還有生長在非洲的芒果樹、阿育王樹、巴郎桑和九重葛。賈志紅不僅描繪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還將植物與人相連,賦予植物更多象征意義。桂樹是祖母的生命樹。祖母幼時被賣作童養(yǎng)媳,婚后又被丈夫拋棄,年老時又隨兒子定居他鄉(xiāng)。一生歷經(jīng)苦難的祖母正如漫山遍野的桂花般,頑強又熱烈地盛開著。泡桐樹是外婆的生命樹。外婆的一生較為安逸,正如院落里開著淡紫色的花朵的泡桐樹般靜靜生長。炎熱干旱的西非,也有植物在生長、綻放。芒果樹在雨季離開之后冒芽生長,散發(fā)香氣。傳聞中的“芒果雨”使其更具神秘色彩。阿育王樹從印度移植到非洲。因種姓制度來到非洲的印度人就像阿育王樹般,在異國的土地扎根生長。巴郎桑是塞古平原上一種獨特的樹木。與其他樹木不同的是,它在雨季扎根吸取水分,直到旱季才生長。在非洲工擔任翻譯十幾年的龍老師就像巴郎桑般忍受著長久的孤寂,散發(fā)著自我的生命光彩。熱烈開放的三角梅,喻指像花兒一樣熱情綻放生命的非洲姑娘法杜娜。
賈志紅還善于描繪大自然中的動物,她筆下的動物或是與人親近,或是充滿神秘?;氐姆侵薰坊⒆右云浜B(tài)可掬的模樣惹人喜愛。但作者并不著力把虎子塑造成一只乖巧的寵物,而是將它寫成一個有著愛情和野蠻天性的獨立生命。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厭棄的動物,賈志紅也能觀察到它們的可愛之處。在《鼠鼠鼠》一篇中,“我”和屋頂上跑來跑去的老鼠斗智斗勇,饒有趣味。在非洲這片廣闊的土地上,還有許多神秘的動物。比如有曾指引我們找到筑路用的紅土,象征著好運、吉祥的藍羽鳥。還有傳聞中拼命護住肩章,奮力游動以期解除咒語的上尉魚。還有蟒蛇,像亞古的父親這樣的老人虔誠地認為蟒蛇身上附有神秘的靈性。“我”真誠地喜愛著這些動物,會因為不得已拋棄胖胖而感到難過,也會在知道上尉魚和蟒蛇的故事之后不再食用它們。在可愛的動物背后,一個認真傾聽萬物聲音的作者形象也躍然紙上。
賈志紅對自然萬物的抒寫具有生態(tài)文學的特點。在她的筆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萬物皆有靈性。她由衷地贊美著大自然,賦予山川河流、植物花草美好的品格,傳達著對大自然中微小生命的喜愛。潺潺流動的河流、開滿小花的樹木、可愛神秘的動物使她的文字充盈著生命的氣息。
三、西非人民的命運
賈志紅在散文集《芒果雨》中就記載了她的非洲經(jīng)歷。那個飄著芒果香氣的院子和那些熱情快樂的非洲雇工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22 年出版的散文集《人在非洲》中,賈志紅對這段非洲經(jīng)歷進行了更為詳盡地描寫。與《芒果雨》不同的是,《人在非洲》中收錄的散文敘述性更強,講述了更多非洲人的故事。在她的筆下,既有將非洲人作為整體敘述的非洲殖民地歷史,也有作為個體的非洲人民故事,還有中非之間的友好交往。她以平視的目光投向這片土地的人們,以包容的態(tài)度傳遞他們的故事。
馬里是位于非洲西部的內(nèi)陸國家,歷史上曾是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qū),1895 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 年獨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賈志紅的散文中多次提及馬里的殖民地歷史。在《對話尼日爾河》一篇中,作者寫到背對著尼日爾河的法國軍人路易阿奇納的雕像,并稱其為“狂妄自大的殖民者”。在《去卡伊,去卡伊》中提到“卡伊有著黑奴貿(mào)易市場的遺跡、有法國殖民者的炮臺和瞭望塔、有關(guān)押黑奴的牢房”。[ 賈志紅:《人在非洲》,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2022 年版,第93 頁。]馬里悲痛的殖民地歷史的令人嘆惋。作者所目睹到的馬里是一個極其不發(fā)達的國家?;刂車拇迕翊蠖嘧≡谕僚鞣孔?,鐵皮屋頂對窮困的家庭來說也是非常奢侈的。邊境局勢動蕩不安導(dǎo)致筑路物資的無法正常運送。瘧疾、艾滋病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在這樣一個貧窮、戰(zhàn)亂頻發(fā)、疾病肆虐、工業(yè)基礎(chǔ)差、教育匱乏的國家,人們越發(fā)需要以堅韌的生命力應(yīng)對生活的磨難。
賈志紅散文中所描寫的非洲人大多都是因為208公路的修筑而結(jié)識的,也有的是基地附近的村民。盡管貧窮和苦難始終像烏云一樣驅(qū)之不散,他們依舊堅韌頑強地生活著。尼埃納駐地的勤雜工杰內(nèi)芭是一名單親媽媽,獨自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生活在兩間破舊的茅草屋。她盡最大能力改善孩子們的生活環(huán)境,趁著閑暇時間給茅草屋夯土坯院墻,甚至想攢錢購買下基地的鐵皮屋頂。非洲人樂觀開朗的性格也感染著作者。美麗的廚娘卓麗芭總是夜晚中的乳油樹下跳舞,翻飛的裙擺展現(xiàn)出她熱烈奔放的性格。還有特拉奧雷,那個賣布時使勁按著自行車鈴鐺,吹著歡樂口哨的非洲小伙。他總是有著許多奇妙的想法,比如組建一支足球隊,比如在寄往中國的明信片上寫上他的名字。一旦心愿被滿足,他就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起來。他們身上還有著自由的天性,不喜拘束。烏斯曼曾是油罐車司機,他喜歡隨著收音機自由自在地唱歌。但成為王總的司機后,不得不按照王總的要求變得穩(wěn)重沉默,不僅不再唱歌,甚至也不怎么說話了。一個自由歡樂的靈魂就這樣被禁錮住了。再貧苦的環(huán)境中也能綻放出希望之花。賈志紅敏銳地觀察到了非洲人民身上夢想的火苗。賣巴拉豐木琴的老穆熱愛唱歌,年輕時是一名游走歌手。他的兒子穆穆也受他的影響喜愛唱歌,甚至做了一把簡陋的琴。當父子兩人的歌聲在嘈雜的市場響起,怎能不為之動容呢?還有實驗室技術(shù)員蕾拉,這位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姑娘的夢想是去國外留學。而靠她自己攢夠出國費用是非常艱難的,最終,在一筆意外資助的幫助下她的留學夢想才得以實現(xiàn)。
賈志紅還寫到了中非人民之間的交往,寫到相互之間的善意。208 公路的修建為馬里的交通、貨運帶來極大的便利,也給馬里人提供許多工作崗位。作者及她的同事們以友好、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馬里人,自然也能收獲到信任與溫暖。活潑善良的法蒂姆曾為“我”指路,還把剛出生的妹妹起名為“Madam Jia”——這是當?shù)厝藢Α拔摇钡姆Q呼。善良又倔強的庫姆雖然說過不能給女人提洗澡水,但又默默地幫踉蹌著提水的我拿桶。還有郵遞員特拉奧雷,他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證沒有貼上郵票的明信片一定可以順利寄出。
賈志紅筆下的非洲人就如同非洲大地上生長的植物一樣,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韌頑強地生活著。他們熱情、善良、歡樂,有時也懷有夢想。賈志紅也寫到了他們的苦難,以展現(xiàn)他們的痛苦與不幸。比如,杰內(nèi)芭想要購買鐵皮屋頂?shù)脑竿罱K無法實現(xiàn),歡樂的愛唱歌的司機穆薩的兒子因患惡性瘧疾去世。有時,他們甚至麻木地接受承受著苦難,將不幸毫不在意地拋之腦后。比如,古魯?shù)倌吩谥雷约夯加邪滩≈?,將化驗單扔在了地上,仍舊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想象中的未來。賈志紅并沒有將過多的筆墨放置于苦難的抒寫、人性的批判,她總是溫和地同情著故事中的人物。在散文《童話永不落幕》中,賈志紅提到“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說過:每一個人,身上都拖帶著一個世界,由他所見的、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來是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帶著的那個世界去”。[ 賈志紅:《芒果雨》,現(xiàn)代出版社,2016年版,第136 頁。]或許對于賈志紅來說,她也在展現(xiàn)著那個被她以愛的雙眼觀察的世界。
四、結(jié)語
賈志紅以溫暖的文字、悠揚的筆調(diào)展現(xiàn)她的散文中的生命意識。從自我的生命經(jīng)驗到大自然中的生命再到西非人民的命運,賈志紅的生命抒寫真誠動人且引人深思。在她的散文世界中,河水在緩緩流動,樹木花草繁茂生長,美麗的廚娘跳著熱情的舞蹈,故鄉(xiāng)的記憶隨著桂花飄來……一切都生生不息,一切都動人心扉。她敏銳地觀察著這個世界,以一顆溫暖之心向讀者傳遞著她的所思所想。賈志紅的散文中有著瑣碎的生活日常,有著細微的生命變化,也有著無盡的魅力。
附錄:作家主要作品
1、連載:
《奔跑,奔跑》刊發(fā)于《黃河》2020年3期
《恩古哈拉的九重葛》刊發(fā)于《黃河》2020年4期
《嗨,庫姆》刊發(fā)于《黃河》2020年5期
《基塔有條季節(jié)河》刊發(fā)于《黃河》2020年6期
《尼埃納姑娘》刊發(fā)于《黃河》2021 年1期
《去卡伊,去卡伊》刊發(fā)于《黃河》2021年2期
《藍羽鳥》刊發(fā)于《黃河》2021年3期
《特拉奧雷》刊發(fā)于《黃河》2021年4期
《月光之舞》刊發(fā)于《黃河》2021年5期
《歸于原野》刊發(fā)于《黃河》2021年6期
2、專欄:
《洛陽晚報》2018—2022 年開設(shè)《凝望非洲》專欄
3、發(fā)表:
《粥》刊發(fā)于《大地文學》卷四十七(2018年)
《翅膀》刊發(fā)于《散文》2018年9期
《盛宴》刊發(fā)于《滇池》2018年11期
《遷徙的樹》刊發(fā)于《散文》2019年3期
《沿河而行,去芹苴》刊發(fā)于《草原》2019年12期
《美麗的名字》刊發(fā)于《中國校園文學》2020年1期
《鉆石之心》刊發(fā)于《散文》2020年02期
《松蘿之約》刊發(fā)于《湖南文學》2020年4期
《泡桐花》刊發(fā)于《牡丹》2020年8期
《芭蕾》刊發(fā)于《散文》2020年9期
《那極小的部分》刊發(fā)于《星火》2020年6期
《綠松石》刊發(fā)于《散文百家》2020 年08期
《翅膀》轉(zhuǎn)載于《散文選刊·選刊版》2020年08期
《迷途》刊發(fā)于《鹿鳴》2020年11期
《吾斯曼不唱歌了》刊發(fā)于《中國校園文學》2021年1期
《藍羽鳥》轉(zhuǎn)載于《散文海外版》2021年7期
《暖香》刊發(fā)于《當代人》2021年7期
《歸于原野》轉(zhuǎn)載于《散文選刊·選刊版》2022年2期
《巴拉豐木琴》刊發(fā)于《人民文學》2022年3期
《尼日爾河落日》刊發(fā)于《黃河》2022年4期
4、出版:
散文集《芒果雨》現(xiàn)代出版社2016 年11月出版
散文集《人在非洲》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