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飛(河北)
石頭無言,但藏著真相。
叔叔上山,石頭砸斷他的腿,沒流一點血。叔叔用它磨刀,凹滑處留著叔叔的血。奶奶的臉石頭一樣凹下去,不堪入目的血色,磨著爺爺一起一伏的煙斗。
興安嶺的木房里,土炕的溫度烙干我的自尊。
兩棵榆樹間的黃麻繩,嬸嬸在上面晾過倭瓜條、茄子干、兔子皮、羊皮,晾過四季和手工……唯獨沒晾過我尿濕的被子。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杯茶。在興安嶺咕嘟著別致的味道。
三杯玉米小燒后,一碗飛龍湯后,男人們踩著熱氣霧氣仙氣上山。一米八的父親爬上松樹,穿梭其間。在我的仰望里,大不過眼前疾馳而過的松鼠。打落松塔,滿地松子香。
我的母親,聽別人故事,流自己的眼淚。
母親的公式里,我流她的眼淚,聽著父親的千秋大業(yè):我的一段求學(xué)路等于父親扛下山的1000袋松塔。
興安嶺的溝壑和姑母的溝壑燉在鐵鍋里。
榛蘑、榆黃蘑、元蘑、猴頭蘑……木叢中的美麗堆滿姐姐的柳條籃子。姐姐頭上的野花,香過所有關(guān)于蘑菇的童話。
美麗的東西常常是有毒的:碗內(nèi)山珍美味,盛不下姐姐盈盈淚水。姑母說,是她把姐姐和蘑菇,一起摁在鍋里的。
姐姐和溝壑里的蘑菇埋在一起。秋雨過后,滿山溝壑的蘑菇都是姐姐。
那道溝壑,始終難以跨越。
這一年,就是許多年。
鍋碗瓢盆里盛滿了祖母的眼淚。泥濘一路。興安嶺的厚雪,蓋不住呼吸的長度和腳印的深度。炊煙趔趄肥沃的饑餓和季節(jié)的省略。
我和弟弟跟在父母的后面,風(fēng)雪跟在我和弟弟的后面,細(xì)瘦的大灰狗搖搖晃晃地跟在風(fēng)雪的后面。
一壟,又一壟。用釘耙,翻開泥土。父親和母親,在尋找遺漏的土豆……
一個,又一個。用鐵鍬,打開洞穴。我和弟弟,在清剿田鼠的糧倉……
許多年,就是這一年。
掉在地上的窩頭,美麗地冒著香氣和溫飽。窩頭上的土,被祖父的兩根手指輕輕撣去。輕輕撣去的還有:窗戶紙明暗的塵,地窨外繞繚的霧,衣服和眼里森森的霜……
那年的風(fēng),也撣去了大千世界身份的標(biāo)簽——
我們狼吞虎咽從鼠洞里清剿的糧食。田鼠從容不迫地從地窨子里探出頭,有滋有味分享桌角的飯粒……
這一年,就是許多年。輕輕撣去,愿你諒我:年輕時節(jié),我眉梢上掛著失眠的淺薄。
許多年,就是這一年。輕輕撣去,請你懂我:此時此刻,我煙葉里卷著幸福的深刻。
一切到此為止。
大地把傷疤藏在呼嘯的雪中,白云把自己的潰敗隱藏在風(fēng)中,紅松把疼痛隱藏在挺立中。
棕熊在冬眠。樹洞口無人叨擾。
木刻楞里的油燈,唯一的花朵。盛開。
寒冷和空白圍困興安嶺,男人女人把一切都倒進(jìn)杯里。
大小、輕重、長短,推杯換盞之后交換了標(biāo)準(zhǔn);悲喜、愛恨、恩仇,一飲而盡之后握手言和。制造和顛覆同時發(fā)生。
天地很近,中間的過道是人間。一片圣潔、干凈在過道中呼吸。
一切到此知悉。
昨天和味道捆扎在一袋袋山貨里,明天和工具一起掛在墻上,今天和秘密凝結(jié)在長長的冰凌里。
母親在添柴。木頭子溫度爆表。
泥坯火炕邊的火墻,把潮濕和自尊一遍遍烤干,把褶皺和不合時宜一遍遍熨燙。八仙桌角落里的壇壇罐罐,裝著溫飽、念想,裝著禱詞、祝福和不可救藥的樂觀。母親用抹布和雞毛撣子,一遍遍擦拭。忘卻和記住一起凍在窗外的雪堆。
明早太陽升起。這一切,和謊話、豪言、碎語同樣美麗。
大山里,難分上下東西。有溫暖和熱愛就夠了,在興安嶺,它們是北斗。
夕陽,落下去。興安嶺曠野之上,陷入漆黑。
密密的松林。我走向樹,樹也走向我。
踩瘦松明的暗香。我什么都想,又什么都不想;我什么都怕,又什么都不怕。我和樹互相扶靠。
母親的咳嗽,一起一伏。與灶坑里的火苗相應(yīng)相和,明明滅滅。
生活的滋味,母親拜托給人間煙火?;蛄⒒虻?,或泣或笑。樹的影子,從土里從沙里從水里從巖石里,前赴后繼而來……姿態(tài)不一的軀干肉身,燃燒責(zé)任和使命。
母親拾掇這樣的夜晚,每一個都靜得讓人心跳。黑暗里光明的部分,光明里黑暗的部分:一邊深藏不露,一邊毫無保留。
忽閃忽閃,我羞愧萬分。一只鳥飛過母親的頭頂,我身體里的冰神隕形銷。
風(fēng),吹過來。 興安嶺遍地起伏。
凜冽之中。父親的沉默,一落再落。枝條上的晶瑩和他的疼痛過往,凜冽消遁或愈合。
俯首以曲,仰面以直,立身以正……樹的影子,一片一片地整齊擺動,變換線條,漩渦生命的年輪,書寫魂魄。
對風(fēng)的雕琢和檢閱,樹是虔誠的感恩者:一筆一畫的精妙——
寧折不彎或俯仰天地,標(biāo)準(zhǔn)活著。
對樹的肝膽和歌聲,風(fēng)是清醒的見證者:一搖一晃的入眼——
向下穩(wěn)扎根,向上入云天。
擁抱天地。樹在我的呼吸里過濾清潔和熱愛。興安嶺肌膚如雪,一只鷹挺身而出,啄下溫暖和安慰。
舟行水上,河流不說話;鮮花盛開,泥土不說話;一片稻花香,星星不說話。
母親納著鞋底,父親修補(bǔ)漁網(wǎng),燈下的兄弟在寫作業(yè)。林中小屋不說話。
遙望興安嶺。明月和醒著的我爬上樹梢,興安嶺不說話。
回憶,就是最后的那根稻草,在今夜把我徹底壓垮:
爺爺醒得早,板橋上的霜說了話;
哥哥磨菜刀,菜刀說了話;
奶奶買食鹽,雞蛋說了話;
我在山外的課堂,描寫興安嶺,啃過的饅頭和咸菜,有滋有味地說了話……
手里拿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閃耀的火花在說話。
我這枚小小的釘子,在父親的錘打下,挺直腰身遠(yuǎn)走天涯。
燈下,我看著車票。我裝滿的行囊,能否向大山的靜默和等待交代?那些煙酒糖茶,該如何跟母親的傷疤和白發(fā)搭話?
欲返興安嶺。疼痛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