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華
名家引路
老木匠的竹笛
◎何 為
聽,笛聲又響起來了。
那個快樂的老木匠就住在聶守信(即聶耳)家的隔壁——“成春堂”藥號貼鄰的木工作場里。那可贊美的好鄰居!他不只善于用笨重的木料制作種種精巧的桌子、椅子或是其他生活用具,使孩子高興的是,他還能吹一口婉轉(zhuǎn)動聽的好笛子!木工和竹笛,這兩者之間只要一種本領(lǐng)就足以使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感到迷惑和羨慕,何況這個老木匠一人兼有這樣兩種驚人的本領(lǐng)!
笛聲嘹亮,悠揚,激越——小小的笛孔里飛出一串串迷人的笛韻——圈圈笛韻的漣漪就在這條靜靜的甬道街蕩漾,消滅在染滿胭脂色夕陽的街道盡頭。
聶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這個時候,老人做完了一天工作,就坐在工場一角,用他那一雙全是厚繭的粗糙的手——可又是那么靈巧的手啊——拿起笛子嗚嗚地吹響。
啊,笛聲為什么這樣優(yōu)美?老師傅,你為什么吹得這樣動人心弦?笛聲如同一只無形的大手向孩子招引。只要聽見笛子清越的聲音,聶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聲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作場門口,就會出現(xiàn)一個小小的臉龐,滿臉渴慕的神氣,一雙聰穎的發(fā)亮的眼睛,像是要尋找什么童話中的秘密。
灰暗的塵埃浮動的小作場。孩子看見,在堆積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間,淡淡的落日余輝照亮一個滿頭霜雪的老人,照亮他那一支因為年長日久變了色的笛子。就是這一支細細的、毫不顯眼的笛子,當它在老木匠手里響起來的時候,忽然變成了魔笛一般,那幾乎是神奇的。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愛的一支笛子??!簡直就是一只有靈性的小鳥,一只能歌唱的小鳥——歌唱太陽、微風(fēng)和清晨——它時而像在無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囀;時而又像在春天的林木深處喧噪;時而又變?yōu)槌扇壶B雀的啁啾聲。是的,鳥兒怎樣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怎樣歌唱。聶守信心想,要是他也能學(xué)會吹奏笛子該有多好!對,一定要學(xué)會吹笛子!
有一天,聶守信在“成春堂”樓上做完了當天的學(xué)校作業(yè)呆呆出神。因為沒有聽到老木匠的笛聲,他茫然若有所失。難道老師傅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出門去了嗎?還是自己剛才忙著做功課沒有聽到笛聲呢?可愛的小鳥怎么今天不唱歌了?
孩子急急下樓,到了隔壁的工場間,原來老師傅正忙著趕做一件大家活,照例工作不告一段落,他是不愿中途歇下來的。老人全神貫注,仿佛在專心致志地創(chuàng)造一樣貴重的產(chǎn)品,以致當有人在門口帶著詢問的眼光定定地凝視著他,他也絲毫沒有覺察到。
孩子沒有吭聲??匆娎蠋煾得Φ脻M頭大汗,他也從旁眼快手靈地幫著做些零活,把一件件工具遞給他。老木匠是個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嚴厲的,然而在稍長時間的共同勞動里,這兩個年齡相差幾乎達半個世紀的鄰居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莫逆的友誼。
老人和孩子的友誼很快發(fā)展了。友誼的媒介是勞動和音樂。不久,聶守信從老木匠那里學(xué)會了笛子的吹奏法,自己也購置了一支蘇笛,不但可以跟老師傅的笛聲媲美,而且還學(xué)會了怎樣咪起一只眼睛,諦視剛剛刨過的木條側(cè)面的垂直線是否平直。這兩種本領(lǐng)原來是可以同時學(xué)會的!
謝謝你——第一個老師!
◆技法提煉
《老木匠的竹笛》就成功地運用了襯托的寫法刻畫人物。本文主要描寫了兩個人物——老木匠和聶守信(即聶耳)。無論是從標題還是從敘述的篇幅來看,好像都是著意刻畫老木匠。其實,細細描摩不難發(fā)現(xiàn),本文主要是寫著名音樂家聶耳小時候是怎樣受到他的第一個啟蒙老師——老木匠的影響,從而愛上了那神奇的竹笛,愛上了音樂,以此表現(xiàn)聶耳的聰慧好學(xué)和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文中著力寫老木匠吹笛技藝高超,普通的竹笛在老木匠手中“變成了魔笛一般”“鳥兒怎樣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怎樣歌唱”,正是這動人心弦的笛聲吸引著聶耳,使他“情不自禁地循聲走向老木匠那里”,顯出“滿臉渴慕的神情”,從而襯托出聶耳從小就產(chǎn)生的對音樂的癡情和熱愛,后來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友誼的媒介是勞動和音樂”,最終,聶耳從老木匠那里學(xué)會了笛子的吹奏法。那么他的笛子吹得如何呢?文章沒有直接描寫,只說“可以跟老師傅的笛聲媲美”,至此可謂水到渠成,因為前面已有老木匠的笛聲作為鋪墊襯托,僅此一句,就足以表現(xiàn)出聶耳的吹笛技藝已非同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