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智
2023年2月6日清晨,看到新華社發(fā)了一條消息,開山宗長星云大師5日下午,在位于高雄的佛光山傳燈樓開山寮圓寂。聽此訊息那刻,在我心頭涌上的卻是那首大家熟悉的偈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星云大師八十九歲時來湖州開展文化交流,我有緣陪他參加了好幾天的系列活動,其間,我對他還有過一個訪談,他以長期體悟的佛學哲思,給我講解這首偈詩神韻。
也許,我國幾千年佛教界中能成為高僧大師的,親近他們時,反見平實、樸素,以及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有自身的體悟感受。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往往不同于一般從經院里走出的哲人。星云大師對這偈詩是如此認知的:“我認為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鏡臺,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再勞累去向外界求取玄妙的思想?進行自身修行,快樂世界也就在每一個人的眼前啊!”
他如此的解讀,我還真第一次聽到,那些厚厚的哲學書和佛學書上沒有,也印證了星云大師以九十六歲圓寂時不忘告知世人的那句話:“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p>
記得他曾在湖州開展活動,大致有三項大活動:一是“星云大師‘一筆字’書法——2015中國大陸巡回展”,活動在湖州博物館開幕。二是在湖州市大劇院舉辦以“禪與生活”為主題的文化講座交流活動。三是前往參加“中國第一位比丘尼道跡修行之處”的一個寺院的典禮。
這三項星云大師參加的活動,我在銜接活動過程中,一有間隙時間,我總會向他討教,也時作交流。作為大師,他如一個普通人那樣直率、坦誠而慈祥。在星云大師一路交流訪問的過程中,即在湖州那幾天的時光里,我總給他泡上西天目高山產的白茶,同時我聆聽星云大師講起他那起伏跌宕的歲月人生。
他淡然地說起一些簡要生平:他原名為李國深,生逢抗戰(zhàn)時亂的日子里,隨母親前往南京,一路辛苦奔波,為尋找在那里謀生卻失去音訊的父親,但未能找到。卻偶遇棲霞寺的一位僧人,僧人動員他出家,在當時的戰(zhàn)亂之下,又找不到父親,于是在十二歲便出了家,師父賜他法名“悟徹”,號“今覺”,而后來更為“星云”。當然,現(xiàn)在對他法號改為“星云”有各種說法,但從我與他的交談中,他的行為意識里“對人生追求的無邊探索、對所有的眾生的深切關懷,成了他一生堅定踐行的信條”,這應是他改法號的深層原因。星云大師在1985年就自己辭去佛光山主持,這是他“洗去煩心雨后山”的愿望。一個經歷了千辛萬苦的創(chuàng)建者,能毅然這么做,這使我想起一個有名哲學家說的話:“宗教與道德有同一的起源——就是同出于意志對盡善盡美的渴望。但是在道德里是要求,在宗教里就變?yōu)閷嶓w。”這也正是印證了星云大師一生一直在追求的信仰,并為之不停地奮進。
我與星云大師的有緣相敘認知,時間正是星云師精力較好的時期。他開講座時讓聽眾感到他聲音弘亮、高昂。他說:“湖州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出了許多書畫大家的地方。我比不上這些名家,但承蒙大家不嫌棄,也就歡喜以‘一筆字’在這個‘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寶地,跟大家在這個清麗之地結緣,也是我活了八十九年的有福之年。”
星云大師在湖州市大劇院舉辦了主題為“禪與生活”的文化講座。星云大師一行還作為特邀嘉賓來到南太湖之濱,這里正是中國第一位女性總持道跡比丘尼修行坐化之處,星云大師以八十九歲高齡前往參加那里的一個寺院的典禮。在這個活動中,星云大師開示說:“多年前在佛教圣典里得知梁武帝有位公主跟隨達摩祖師出家悟道,卻不知在哪里。今天我第一次來到總持道跡比丘尼真身坐化的地方,感到非常榮幸。尤其在佛教典籍里,她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從我生命的經歷來說,假如說有一點成就,都是觀世音菩薩賜予我的?!?/p>
記得有一個晚上,星云大師與我談起品茶的事(因“禪與生活“主題總離不開茶事),他知識豐富,知道詩僧皎然與“茶圣”陸羽融洽在一起的唐代往事。星云大師對唐“大歷十才子”的歷史很熟悉,我們談聊時,興味很濃。見他喜歡用“一筆字”書寫“茶禪”,我也請他寫了“茶禪”這兩字的條幅,以作紀念。
星云大師在湖州的幾天,我與他飲的大都是西天目產的山茶,我還與他聊到了天目山靈峰寺院里的自種白茶,以及明代末年蕅益大師主持靈峰寺時撰寫的《靈峰宗論》。
而他對我說,他曾經編雜志時便知皎然這位詩僧,我看他對皎然的詩與這里的白茶很有興趣,于是,我們一起分享了皎然等人吟出的唐代詩歌:“霜天半夜芳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賞君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蕩憂栗?!?/p>
詩中皎然推崇飲茶,強調飲茶功效不僅可以除病袪疾,而且可以滌蕩胸中憂慮。對此星云大師似更有同感,對我說到他以往在病痛時就加大飲茶量來祛除他身患疾病的事。特講到他腦傷時動手術回寺院后更是常飲山茶。
那天,又一起喝天目山靈峰寺中的白茶,巧的是,星云大師來這里的時間,也正是天目山靈峰寺產茶季節(jié),大師雖自說文化不高,其實是自謙,他當我面就吟起了皎然的詩:“山僧又是采茶時。繇來慣采無近遠”“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加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p>
聽星云大師吟茶詩,我不知他哼的是何調,總感覺他的調子里體現(xiàn)出一代高僧既接地氣又十分空靈的一面。
在湖州,星云大師“一筆字”書法展覽共展出作品一百件,包括珍貴的手稿和用墨寶制成的精美陶瓷,展期持續(xù)至5月3日。對于“一筆字”的由來,大師娓娓道:“我七十歲以后手顫抖,八十歲那年眼睛看不到,覺得自己沒有用了。后來我就寫字,徒眾用筷子比畫下筆處,從這里開始寫,我就從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開始,如同小學生練字,必須一筆寫到底,中間斷了就看不到下一筆落筆的地方了?!痹谕奖姽膭钕拢髱熢鰪娏诵判?。星云大師晚年多病,有時不能起身,有時不能動彈,但依然有堅忍不拔之心,堅持寫“一筆字”,通過“字”把人間佛教思想體現(xiàn)出來。“以書道通佛道”,讓躁動的心有方向,大師還將墨寶“與人為善”捐贈給湖州市博物館典藏。
星云大師“一筆字”展覽廣受各界好評。大愛、大慈與大善的美好在各地流傳,這對于凈化社會人心、促進和諧社會、弘揚中華文化等方面,起到了正能量的、積極的影響。
星云大師的到來為湖州的文化交流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擴大湖州與其他地方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影響力,為湖州文化的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他強調:“我出身貧寒,字寫得不好,請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而要看我的心。我有一顆誠心、一顆慈悲心、一顆中國心?!?/p>
昨夜星辰昨夜風,星云大師作為一位現(xiàn)代佛教大師,這位在中國佛教界與眾多名僧、居士、文化界許多著名人物交往密切,還攜弟子在全球各地創(chuàng)建了近三百個道場、十六所佛學院、二十多個美術館、三十余個圖書館、五所大學、一百多所中小學,可以說,其影響之大,遍及全球。
如今星云大師雖已安然圓寂,但隨著對他的回顧逐漸深入,人們將日漸認識這位“曾經對我國現(xiàn)代佛學領域有所建樹,其留下的一些作品在中國人民中起過影響,因而對現(xiàn)代佛學事業(yè)有過一定貢獻”的佛界大師,其人其事,一如他開創(chuàng)的“佛光山”佛學,將會在歷史上留下更美好的“才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