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舟
江南四大才子的名頭,可謂是如雷貫耳,他們詩文書畫樣樣精通。你可能以為,人家肯定從小就是“神童”,所以才能成為大才子呀!其實這么說不全對,四大才子有三個確實從小就很聰明,只有一個除外,他就是文徵明。
相比從小被稱為神童的祝枝山,小時家里一本書都沒有卻什么都懂的徐禎卿,以及16歲參加秀才考試就中了第一名的唐伯虎,文徵明的天資就有點兒“拿不出手”了,非但不聰明,小時候還有些遲鈍。周圍的人都指指點點,說文徵明是一個笨小孩,文徵明他爸爸卻很淡定地說,我兒子一定會大器晚成。他還預言說 :“唐伯虎天資卓絕,但是他為人輕浮,恐怕最終成就不高。我兒子將來的成就,可能是他達不到的?!?/p>
文爸爸這話在外人聽起來似乎就像是天方夜譚。28歲這年,文徵明和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兩年前,文徵明已經(jīng)單獨來考過一次,名落孫山了。而唐伯虎則是第一次赴考,此前就是聽了老大哥祝枝山的話,稍稍復習了一下。結果,放榜的時候,唐伯虎的名字閃閃發(fā)亮——第一名。而文徵明依舊名落孫山,沮喪極了,當晚,他落寞地寫了一首《客夜》,感嘆說:“我的功名什么時候才能考取?。∶刻熳鰤粑叶級舻娇荚?,我太難了!”
文徵明一家是書香門第。文爸爸了解自己的兒子,雖然天資不高,但是忠厚老實,他相信通過后天的學習,他兒子一定會有所成就。于是,他為文徵明請了一個相當豪華的老師團:請狀元吳寬教文徵明詩文;請著名書法家李應楨教文徵明寫字;請吳門畫派的開山祖師沈周教文徵明畫畫……這些名師不僅在書畫上頗有才能,且都與人為善,謙和內(nèi)斂,品德高尚。
于是文徵明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跟著前輩學習,跟他們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感情。
文徵明沉靜、溫厚、好學。當唐伯虎、祝枝山他們流連在燈紅酒綠,他卻沉迷于青燈黃卷,并且樂此不疲。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勤學苦練,文徵明的詩、文、書、畫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漸漸地有了名氣。
文徵明一生不攀權貴、不慕名利。文徵明少年時,他父親文林雖做了知府,但因為清廉,家中較為清貧。后來,他父親在溫州去世,按慣例,死在任上的官員,死后地方會給一些財物作喪葬之用,當?shù)毓偌澮矔蛠砦繂柦穑悠饋碛泻脦浊赡?。然而這筆錢卻被文徵明退了回去,并專門寫了一封答謝書:我父親當官,以清廉著稱,我不能收這筆錢,辜負了父親的清白……
溫州人見到文徵明如此堅持,覺得他很愚笨,但又很佩服。最終大家用這筆錢在當?shù)匦蘖俗ぷ?,叫“卻金亭”,來紀念這對父子。
1514年,當時的寧王派人到蘇州廣招人才,重金請?zhí)撇⒑臀尼缑鞒錾?。唐伯虎一見寧王禮賢下士,欣然前往。文徵明勸他別去,唐伯虎不聽。寧王使者說寧王尊重人才,求賢若渴,待遇好得不得了。文徵明再次發(fā)揮他那股“傻勁兒”,不管別人怎么吹噓,他就是態(tài)度堅定,說自己生病了,不能去。而唐伯虎到了南昌寧王府,每日寫詩作畫,待遇確實優(yōu)渥。不到半年,寧王不時暴露出造反的傾向,唐伯虎這才覺察出自己進了賊窩。他想走,又走不了。于是,他裝瘋賣傻,天天喝得大醉,這才得以脫身。
事后,唐伯虎深深欽佩于文徵明的遠見和品行。
文徵明的科考之路一直不順利,從青絲考到了白發(fā),考到鄉(xiāng)里的主考官都退休了好幾撥還沒考上。在第九次科考落榜之后,文徵明因工部尚書李充嗣欣賞他的才華,特別舉薦他去京城做了翰林院中品階最低的事務官。
考了一輩子功名,終于當上官了,然而文徵明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適合官場。同僚喜歡排擠他,覺得他沒有學歷,當眾擠對說:“我們衙門又不是畫苑,怎么會有畫匠在這里呢?”他們把文徵明說成是畫匠,故意貶低他,讓他難堪。任官不久,文徵明就前后三次請求辭職,最終回到了家鄉(xiāng)。
從帝都歸來的文徵明,從此斷了當官的念頭,全身心致力于詩文書畫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文徵明擅長行書和小楷,他的書法溫潤秀勁,穩(wěn)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tài)生動。他的書風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有“明朝第一”之稱。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后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在詩文上,他與祝枝山、唐伯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也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江南四大才子”。
耄耋之年的文徵明在替別人寫完一篇墓志銘后,把筆擱在一邊,端坐著、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文徵明沒有過人的天資,甚至被認為是笨小孩,長到十幾歲才趕上其他的孩子。但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好學、樸實謙遜,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成為一代文化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