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江敏
“雙核”即核心價值與核心素養(yǎng)。“核心價值”指學習者應當具備的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科學思想方法的綜合?!昂诵乃仞B(yǎng)”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半p核”與高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人文主題”“單元任務群”相呼應。
人文主題凸顯核心價值,單元寫作任務考查核心素養(yǎng)?!半p核”視域下的作文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價值。
一、“發(fā)現美好”,隨心寫作
隨心寫作即日常化隨筆寫作,希望學生每天用三百字記錄發(fā)現的“美好”,形式不限。目的是讓學生喜歡寫作,將其變成“發(fā)現美好”的途徑。當然,它不是讓學生否認“丑陋”的存在,而是積極引導學生以“向陽”的態(tài)度生活,培養(yǎng)的是健康的、積極的情趣。隨筆寫作可以讓教師迅速了解學生思想變化,從而引導其健康成長。
“發(fā)現美好”的過程就是向善向好的過程,是學生追求核心價值的外顯;而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寫作中,掌握了寫作的方法性知識,提升了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落實了核心素養(yǎng)。
隨筆化寫作初期,需要教師搭建支架。教師不妨借助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強化外觀、內視、心想。比如:那天下午,很多學生都在窗邊看晚霞,討論得很激烈。筆者就以此為素材,設計問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
問題如下:能否描繪一下你們昨天觀察到的晚霞?僅僅是那抹晚霞讓你駐足嗎?古今中外有哪些詩人也記錄了晚霞?晚霞能否成為你筆下獨一無二的意象?……學生在真實問題討論中開拓了思路。
“凝視五秒,發(fā)現美好”,漸漸地,學生從每天300字變成了800字甚至更多。學生在寫作中不僅掌握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而且養(yǎng)成了“觀察美好生活,常思考”的習慣,這是“雙核”的起點。
二、以讀促寫,深化認知
讀寫本是一體,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經典中的寫作技巧,而且能感受“偉大的靈魂”,這正是“雙核”在語文課程中的表現。教師可以將閱讀情境與真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搭建寫作情境,讓學生有一種不得不“抒發(fā)情感”的沖動。而學生在寫作中逐漸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對大時代下“自我”的思考,從而實現核心價值培養(yǎng)。
在“勞動光榮”單元學習中,筆者梳理了單元學習內容和目標,閱讀課牢記“勞動光榮”主題,寫作課借助閱讀課素材,結合學生實際,引發(fā)他們對勞動的思考,傳承核心價值中的“勞動精神”。下面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任務設計提綱。
在《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學習中,學生為中國科學家自豪。這激發(fā)了他們?yōu)樽鎳鴬^斗的決心,是核心價值的體現。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小像表達對袁隆平的贊賞,看似是畫畫,卻是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埋伏筆。畫小像直接受文中“細節(jié)描寫”影響,這再次引起學生對文中手法的關注,為描寫“身邊最美勞動者”打下基礎。
學生在描寫“身邊最美勞動者”時,以“發(fā)現美”的眼光講述了父母、教師、宿管、物業(yè)等人的故事,認識到今天幸福生活離不開其他人的努力和幫助。這就是核心價值的內化過程。
為了更好地實現閱讀與寫作的結合,筆者對必修上冊每個單元的寫作任務進行了改編,兼顧閱讀體驗和學生實際情況,并明確評價標準,將其展示給學生。以第一單元為例,筆者設計如下:
寫作任務的設計,一方面考查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情況,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核心價值的培養(yǎng),努力實現閱讀對學生寫作的指導作用。
三、借助情境,以“文”傳情
情境分為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除了語文課堂建立的情境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實踐情境設計寫作任務。
一方面,借助節(jié)日,設計有針對性的活動和寫作任務;另一方面借助學校育人文化活動,開發(fā)情境化的寫作訓練。這些真實情境大大拉近了學生與寫作的距離,便于學生抒情。
自由非虛構的創(chuàng)作,不僅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與建構能力,而且能看到育人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印記。
國慶節(jié)假期,學生在“西紅柿炒雞蛋”實踐基礎上撰寫文章,體驗多元,“有學生從雞蛋和西紅柿的搭配中體會到和而不同的智慧;有的從紅黃的顏色中想到國旗和愛國之志;還有從煙火之氣中看到家庭生活富足……”真實情境、恰當的活動任務,達到了“雙核”育人目標。
“雙核”視域的作文教學強調價值先行,落實核心素養(yǎng),在寫作中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凝視五秒,發(fā)現美好”是教師給學生的寫作理念和生活理念,可以更加形象、具體地詮釋“雙核”理念。
“雙核”視域的作文教學聚焦寫作,卻著眼于“人”的培養(yǎng),而“凝視五秒,發(fā)現美好”無功利性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可以長遠影響學生。在序列化的作文訓練中,學生不僅改變了對寫作的態(tài)度,而且改變了看待生活的視角。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筆端,形成了優(yōu)秀的作品。
寫作教學不僅是寫作技巧的傳授,而且是理念的分享。當教師走進并影響學生的心靈時,優(yōu)秀作品就產生了。教師應該積極搭建學習支架,喚醒學生對美好的渴望。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