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題解:唐傳奇《古鏡記》里寫過一只神奇的鏡子,能照出美女的原型是狐貍還是黃鼬。古代關(guān)于鏡子的故事,是在完成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達成的愿望——照見對鏡之人的本質(zhì)。史傳也曾被當(dāng)作一面鏡子:通過收集、整理、編排零散的材料,尋找過去事情變化的規(guī)律,成為未來的行為指引。在鏡中反復(fù)觀看、對比、自檢,對鏡之人假設(shè)自己獲得了一種強大的洞察力。再現(xiàn)一個古人的行止、思想、日常生活,觀察一個遙遠模糊的背影,真的能夠在鏡子呈現(xiàn)的無數(shù)面貌中分辨本質(zhì)嗎?
管道昇的名字從來與一樁“預(yù)謀出軌”緊密相連。
丈夫想納妾,寫了一首詞通知妻子:我為學(xué)士,你做夫人。豈不聞,陶學(xué)士有桃葉桃根,蘇學(xué)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何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理由很充分:陶淵明有桃葉、桃根,蘇東坡身邊有朝云、暮云。見賢思齊,有樣學(xué)樣,你都四十好幾,我也應(yīng)該多娶幾個吳姬越女。
作為妻子的管道昇寫了一首詞作為回應(yīng):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diào)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妻子根本沒有理會丈夫的振振有詞,她并沒有指責(zé)丈夫“你四十好幾,我吳姬越女”的怪論,只是溫柔地回憶起如膠似漆的從前:你儂我儂,我們就像是兩塊融合在一起的泥土,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吧粋€衾,死同一個槨”的諾言我還記得,你呢?
丈夫看見這首詞,大笑而止。
至于笑中是贊嘆、羞愧,還是尷尬,“作者”也沒說。沒錯,這可能是一則編出來的傳說。這個故事最先出現(xiàn)在《堯山堂外紀》中,作者蔣一葵生活在明朝萬歷年間,距離管道昇的時代過去了兩百多年。在《堯山堂外紀》的自序中,蔣一葵自稱從小熱愛“故事會”(“喜《齊諧》諸書”),長大了立志收集八卦小故事。畢竟是考中了進士的人,蔣一葵的這個故事編得很不錯:管家是春秋時代管仲的后裔,世居吳興(今湖州一帶),管道昇作為家中獨女,生來聰明過人,從小被父親視若掌上明珠,一定要挑一個滿意的女婿。名門之后,光華耀眼,結(jié)果,挑來挑去,管道昇直到二十八歲還沒有嫁人。那是女孩子十六歲就到了取字納吉,可以法定嫁人的古代。
挑女婿也挺費眼神的:人品外貌當(dāng)然重要,將來的前途也要考量,最重要的是,不能離家太遠——《傲慢與偏見》里男主角達西先生第一次試探女主角伊麗莎白就這樣問:五十英里很近,您不會想一直待在家鄉(xiāng)吧?
挑來挑去,管爸爸覺得趙孟頫不錯。
長得好看。趙孟頫年輕時被稱為“吳興八俊”,才氣英邁,神采煥發(fā)。三十四歲,他第一次見到元世祖忽必烈,閱人無數(shù)的蒙元皇帝如同見到了神仙,立刻把他,一個布衣平民的座位安排在右丞相之上,自己的身邊。
家世不錯,又是同鄉(xiāng)。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影視劇里“八賢王”)的后代。趙孟頫祖父趙希永,官至朝奉大夫,文華閣直學(xué)士;父親趙與訔,戶部侍郎兼臨安府知府,浙西安撫使,爵位歸安縣開國子。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無子,從親戚秀安僖王趙子偁那兒過繼了一個兒子,即為后來的宋孝宗。宋孝宗為他的哥哥在湖州賜了房子。這就是趙孟頫的四世祖。到趙孟頫的時代,趙家這一支,已經(jīng)是地道湖州人了。
將來有出息。趙孟頫十二歲上父親去世,他的母親對他說,你這么小的年紀沒有了父親,如果不能自強于學(xué)問,終無以成人。趙孟頫于是刻苦讀書,晝夜不休,十六歲就考上了國子監(jiān)。
最妙的是,宋代皇帝是宋太宗的后代,他們禮讓宋太祖的子孫,暗地里又把權(quán)力看得緊得很,生怕近親奪權(quán)。到了南宋,皇帝總是沒有兒子,在親戚中抱來抱去,對于沒有被選中的那些近親,瓜田李下,便要接受皇權(quán)嚴密的限制。對于趙孟頫,這是他不能擁有偉大政治抱負的悲哀,可是對于老丈人,這可太妙了——不用經(jīng)歷政治的風(fēng)浪,女兒會有安穩(wěn)的生活,又能離家近。
所以,管道昇雖然二十八歲才結(jié)婚,不過,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真是一樁好姻緣。
編出《我儂詞》這個故事的蔣一葵很聰明,很知道天長日久相看兩厭是人之常情。他甚至知道四十歲是女人被比喻成“豆腐渣”一樣色衰愛弛的年齡??墒撬x書不仔細,又或者生在萬歷年間,那個創(chuàng)造出《金瓶梅》的繁華市井中,他已經(jīng)很難體會趙孟頫身處過的動蕩。
管爸爸千算萬算,唯獨沒有算準1276年,蒙元攻破臨安,再三年,滅亡南宋。巨輪覆滅,每個人的生活都偏離了航向。作為趙宋后裔的趙孟頫,很快成了蒙元朝廷極力拉攏的“吉祥物”。至元二十三年(1286)的冬天,蒙元軍隊攻破臨安城的第十年,文天祥寫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之后的第七年,蒙元朝廷派到江南求賢良的程鉅夫追逐趙孟頫的第十年,東躲西藏甚至下決心要隱居山林的趙孟頫還是坐上從吳興去大都的船。
距離吳興四千里的元大都,氣候是風(fēng)沙彌漫,語言是半蒙半白,飲食是奶酪烈酒,趙孟頫很不習(xí)慣。同時,面對新政權(quán)他經(jīng)受皇權(quán)的拉攏與審視,蒙元官員的文化隔閡,而在與他有共同文化傳統(tǒng)的那些人眼里,他已經(jīng)是個“叛徒”。趙孟頫到大都沒多久就從馬上摔了下來。
在這樣如同“走鋼絲”的生活里,好像是拐杖、盔甲、護身符,趙孟頫幾乎想盡了辦法,要把管道昇帶在身邊。在元大都挨了一年,趙孟頫公事出差去杭州,距離湖州不遠,趕緊趁機接上管道昇,一同回到大都。三年之后,趙孟頫知濟南路總管,帶著管道昇。元貞元年(1295)成宗皇帝詔趙孟頫入史館,修《世祖實錄》,他要帶著管道昇。這年夏天,趙孟頫以“生病”為由,打算提早退休,在德清山里蓋了三間房子,更是必須要管道昇陪著他看“山云石上起,春鳥雨中啼”。
只是沒有能夠久住。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提舉江浙儒學(xué),帶著管道昇;至大二年(1309)做泰州尹,帶著管道昇……趙孟頫在哪里,一定要帶上管道昇一起去。直到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再次回到元大都,做集賢侍講學(xué)士,中奉大夫,又是管道昇,陪他逆水行舟,一路北上,被封“吳興郡夫人”。
無論身在哪里,怎樣的處境,趙孟頫給親人朋友寫信,都要提一提在他身邊的管道昇:抱怨做官辛苦“見星而出,戴星而歸”的時候,他說“拙婦附此起居諸位夫人”(《行書致宗源札》又名《度日帖》)。隱居德清山中的時候,他說“孟頫只留德清山中,終日與松竹為伍,無復(fù)一毫榮進意。拙婦附承嬸子夫人動靜”(《寄石民瞻書》)。六十歲,再次回到大都做官,得到中峰和尚的“法語教誨”,“即與老妻同看”(《吳門帖》)。哪怕書信中的稱呼從“二姐”(《行書致丈人節(jié)干札》)變成了“拙婦”“老妻”,他總是自覺不自覺地一再確認管道昇的在場。他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他的愿望:風(fēng)雨險途,他們會握著彼此的手,一道走下去。
他們是親密無間的“隊友”,管道昇配合“外交”,總讓趙孟頫在表達難以啟齒的懇求時更自然。在濟南做官管錢糧,出了短少,為了脫罪,趙孟頫一連給他在朝廷的朋友田師孟寫了四封信,請求他幫忙奔走。在這些信里,他說,生氣委屈的時候,我半夜里拉著妻子喝酒,唱《漁歌》,看月靜風(fēng)收,因此寫了一首詩,給你看看。[1]自然需要送一些禮物,又不能如此露骨,一副裙裥,一腳鹿肉,以管道昇的名義,送給女眷。[2]
趙孟頫常常想著辭官,一再地抄寫陶淵明的詩歌,曾經(jīng)意興闌珊地寫“致君澤物已無由,夢想田園霅水頭”(《歲晚偶成》)。可是,他不是個懂得拒絕的人,他自己也明白“我性真且率,不知恒怒嗔”(《述懷》)。每一次下定決心要辭職、退休,最后又因為種種原因,再次踏上宦旅。管道昇曾經(jīng)寫下四首《漁父詞》勸說趙孟頫:
遙想山堂數(shù)樹梅,凌寒玉蕊發(fā)南枝。山月照,曉風(fēng)吹,只為清香苦欲歸。
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回去霅溪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歸心日夜憶東吳。斟美酒,膾新魚,除卻清閑總不如。
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fēng)歸去休。
管道昇為趙孟頫描畫了故鄉(xiāng)的此時:屋前寒梅清香,山月曉風(fēng)拂面,霅溪邊有漁舟,船上有此生最愛的書畫,可以垂釣,可以賞玩,可以遠離四千里外燕京官場的不如意。你還記得我們的老鄉(xiāng),吳縣人張翰吧?他想著家鄉(xiāng)的莼菜和鱸魚而罷官,于是放下平生放不下的萬事,便歸來,得到了清閑。你看現(xiàn)在鱸魚正肥美,正是返歸田園的時候。
其實,當(dāng)古代的男人在仕與隱之間踟躕徘徊時,他們的妻子大多灑脫得多。漢代祝牧的妻子,她寫“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庇梦覀儸F(xiàn)在的話說:你選擇富貴,穿金戴銀我也能打扮成貴婦不給你丟臉;你選擇隱居,布衣稀粥我也會料理得樂在其中。
“漁父”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guān)“歸隱”的一個元素。它出自屈原的楚辭《漁父》:被放逐的楚大夫屈原憤懣不平,臉色憔悴地行走在江邊,遇見了在江畔悠游自得的漁父。屈原向漁父抱怨官場上的骯臟和傾軋,抱怨他堅持自己道德與理想的艱難,漁父卻只是唱著漁歌打槳而去,留下那首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焙髞硭蟹胖鸬木⒍家髡b著它自我開解:不要去管外物,管別人,只要安放好自己的靈魂,向著自然、田園和故土去尋得心靈的寧靜。
趙孟頫用自己名滿天下的書法抄錄了這四首詞,而后,留下題跋:吳興郡夫人不學(xué)詩而能詩,不學(xué)畫而能畫,得于天者然也。此《漁父詞》皆相勸以歸之意,無貪榮茍進之心。其與老妻強顏道:雙鬢未全斑,何苦行吟澤畔,不近長安者?異矣。
他夸獎管道昇與別人家的“虎妻”不同,別人家的妻子一定會叉著腰數(shù)落丈夫:頭發(fā)還沒白,就想著“行吟澤畔”,怎么不再去帝都闖蕩一下走走門路呢?而我家妻子只是勸我歸隱,毫無貪慕榮利之心。
話雖然這樣說,可是趙孟頫再次留在了大都。蒙元朝廷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留下來,自然是“昔為水上鷗,今如籠中鳥”(《罪出》),“茍且度日……見星而出,戴星而歸”(《行書致宗源札》又名《度日帖》)??墒沁@一走,便是“蓋棺定論”——他這一生,除了文學(xué)藝術(shù),終究一無所成。他十多歲中進士時展示的從政的才能,他對教育制度、財政制度的改革方案終究會被辜負。只此一生,怎能甘心?
這年趙孟頫六十歲,起起落落大半輩子,忽然官運亨通:先被詔用為集賢院侍講,而后又做翰林侍講學(xué)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六十一歲,遷集賢侍講學(xué)士、資德大夫,秩從二品;六十二歲,他對國子學(xué)考試制度的改革方案得以施行;六十三歲,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監(jiān)修國史,升一品。他的祖父母、父母都被追封。趙孟頫獲封“魏國公”,管道昇也被贈“魏國夫人”。趙孟頫這一次在元大都的停留,帶給了他至高的禮遇和榮耀。
管道昇沒有表達過對這樣“殊榮”的態(tài)度,可是她最擅長畫竹子,并且畫得極多、極好。中國的文人以竹比喻君子,賦予竹子太多理想人格的比喻。白居易在《養(yǎng)竹記》中寫過,“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受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币粋€下決心專門畫竹子的人,內(nèi)心也必然有清高堅韌的自許。管道昇因為竹子畫得好,被皇帝獎賞,特別賜下內(nèi)府皇帝專用的御酒;又因為她的書法好,命她抄寫《千字文》,送秘書監(jiān)裝池收藏。管道昇還被請去皇宮中,皇太后命坐賜食,寵愛優(yōu)渥。盡管如此,她時刻準備著放棄出入宮禁的特權(quán)和“魏國公夫人”的榮耀。
然而,這一次在大都又是一住六年。直到管道昇舊病復(fù)發(fā),病情劇增。反反復(fù)復(fù),連皇帝的御醫(yī)也沒有辦法。到此時,只是想回家。延祐六年(1319)四月,暮春時候,六十六歲的趙孟頫終于下定決心,坐上南還的歸舟,離開元大都,不再回來。但是太遲了,船行至山東臨清時,管道昇重病去世。
這恰好是他們相伴的第三十年。
趙孟頫用了很長的時間理解、消化、接受失去管道昇這件事,哀痛已極時,便恍惚像一場醉夢。他想不明白,如果冥冥中有這樣特別的因緣讓他們成為三十年夫妻,又何必讓管道昇先他而去?
愛別離。就這樣絮絮叨叨地一直給夫妻倆共同的朋友中峰明本和尚寫信。
管道昇去世之后的三十二天,趙孟頫向中峰和尚報告這件事情:“孟頫得旨南還,何圖病妻道卒,哀痛之極,不如無生??崾铋L途,三千里護柩來歸。與死為鄰。年過耳順,罹此荼毒?!保ā赌线€帖》)在信封上,“謹封”的“封”字甚至因為提筆不及,被墨涂壞了。在他傳世的書帖中,幾乎再難看見趙孟頫這樣“失控”的時刻。
過了二十六天,他又給中峰和尚寫信,說道:“孟頫自老妻之亡,傷悼痛切。如在醉夢……蓋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喪之,豈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極,如何可言?!保ā蹲韷籼罚?/p>
到了家里,需要安頓下來,打掃六年不住的房子??墒沁@個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是管道昇一手打造的。女主人的身影如同蒙塵的雕像,塵埃掃落,越發(fā)清晰,可是再也觸手不能及。舊房子,回憶越滿卻顯得越空蕩,讓人茫然。他終于明白,過去追逐難得的功名都是“幻心”,當(dāng)時只道是平常的那些終于逝去。趙孟頫對中峰和尚感慨道:“卅年陳跡,宛若夢幻,此理昭然,夫復(fù)何言。但幻心未滅,隨滅隨起,有不能自已者?!保ā哆€山帖》)
到了八月二十二日,距離安葬管道昇的日子近了,他又寫道:“孟頫自先妻云亡,凡事罔知所措,幸得雍子種種用力,稍寬燋煩……眠食日減,略無佳況……人誰無死,如空華然?!保ā兜に幪罚詮南绕拊仆?,所有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怎樣應(yīng)對,好在有兒子替我分擔(dān)。睡得少,吃得少,不太好。人誰無死,如空華然。
趙孟頫寫字向來注重字形結(jié)構(gòu),但《丹藥帖》中,有些筆畫失去控制:“今日至此”的“日”,“略無佳況”的“略”,都因為提按不及,筆畫不清,寫成了墨團。行文也有些顛三倒四,其中“若蒙以他故見拒,則是師父于亡妻不復(fù)有慈悲之念,而有生死之異業(yè)”,寫得突兀,語氣很不客氣,實在不是趙孟頫一向溫文爾雅的措辭。“見拒則是”四個字又像是后補的。這句之后,他寫道,“臨紙不勝哀痛,涕泣徯望之至”,最后四行排版忽大忽小,很像是版面不夠用了,硬湊進去,多少有些“不講究”。
古人用怎樣的字體作書寫信,是約定俗成,是個人的美學(xué)追求,也取決于寫信時的情狀,使用的筆墨的狀態(tài)。趙孟頫自然從年輕時就學(xué)習(xí)“二王”,但除去王羲之、王獻之,他也臨摹能夠?qū)ふ业降娜魏喂糯鷷业姆ㄌ陬佌媲浜兔总赖臅ㄉ嫌绕溆昧?。他抄?jīng)用規(guī)矩的正楷(時有行楷),寫信常用行書,到了晚年幾乎是行草,筆鋒的使用也更靈活,中鋒和側(cè)鋒交替,清峻和厚重變化萬端,大開大合,與壯年時優(yōu)雅矜持(常常被人云亦云者詬病為“俗”)的書風(fēng)又有不同。這是趙孟頫對書法理解的變化,也因為年紀漸長,力量變化。但因此,更能看見一個遍歷離合悲歡,經(jīng)受時間磋磨的人。
趙孟頫可能在管道昇走后哭得太多了,以致兩目昏暗,幾丈遠的東西便看不清;消瘦減損,走路沒有力氣,舉步艱難。在寫給朋友的信中[3],他說,我可能也不久于人間了。此時,沒有心力去在意一封信的美,那就這樣吧。
喪期臨近,長女趙由皙在身邊照料,在一封寫給丈夫的信里,趙由皙對丈夫說,父親因為憂慮,身體不好,哥哥趙雍在東衡忙母親的喪事,不在身邊。我照顧父親忙不過來,至于夫家的事情,你自己好自為之。另外,她特別囑咐丈夫挑一些個兒大的長得好的柿子發(fā)來,父親要吃。[4]
葬禮之后,紛忙事緒落定。“致哀”的禮數(shù)走完,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了。只是,失去至親至愛的痛苦不是開關(guān),無法從一個特定的日子切斷。沒有人繼續(xù)陪著他無休無止地哀痛,只剩下趙孟頫坐在黑暗中。這一年的初冬,趙孟頫再次請求中峰和尚下山來幫幫自己:“孟頫與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緣,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婦,又不知因緣如何差別,遂先棄而去,使孟頫棲棲然無所依。今既將半載。痛猶未定。所以拳拳,欲得師傅一臨,以慰存歿之心耳。”(《兩書帖》)[5]
后來,趙孟頫確實勉力收拾好自己,想要恢復(fù)一種正常的生活:他是天下著名的藝術(shù)家,自然有朋友,有雅集,有排著隊求他寫字作畫的追慕者。只要他想,可以有許多“殺時間”的方式??墒牵?dāng)天氣熱起來,夏天的第一陣暖風(fēng)成了時信,提醒他,管道昇的忌日快到了。那些辛苦堆疊起來的,想要恢復(fù)正常生活的努力,搖搖欲墜。
只有再次提起筆來。延祐七年(1320)四月十二日,他向中峰和尚寄去請求,請他到東衡做法事,完成管道昇沒有完成的心愿:“先妻無恙時,曾有普渡之愿。滿擬和上(通‘尚)一到東衡,未了此緣。”(《入城帖》)
最終議定由中峰和尚的法嗣月千江主持法事。四月二十六日,趙孟頫向中峰和尚報告商定的法事過程,又再次請求他到時候在山中為管道昇默加觀想:“紛紛塵事中,不得以時上狀。惟極馳想,漸熱……五月十日老妻忌辰。一如前議,命千江菴主主持,了普渡一事。只作一晝夜,日誦法華,夜施十燈十斛。兼三時宣禮法華懺法。區(qū)區(qū)不敢祇屈尊重,敢乞慈悲就山中默加觀想,庶使無情、有情及亡者俱獲超度?!保ā秹m事帖》)
管道昇去世的第二年,趙孟頫的身體每況愈下,少睡,少吃,瘡痍舊疾加重。元英宗即位,朝廷時不時來信向他致意。他現(xiàn)在懂得拒絕了,可是,兩次請求退休,都沒有被批準。不管,趙孟頫下定決心留在湖州,哪兒也不去了。管道昇曾經(jīng)在《漁父詞》中描繪過的霅溪,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夾岸有桃花林,桃花樹下溪邊停著漁舟,春天時候,桃花瓣落在水面上,引來魚群,紛紛醉倒?,F(xiàn)在,趙孟頫終于有時間走這條隱者的道路,可是承諾陪伴他一起走下去的人又不在了。[6]
三十年,趙孟頫和管道昇如同經(jīng)線和緯線,行進在各自的路線上,默契地編織起一個家庭的日常。如今,緯線忽然被抽去,趙孟頫的生活散了架。傳統(tǒng)中經(jīng)典“文藝”夫妻的生活,是李清照的“賭書消得潑茶香”,但是對于趙孟頫和管道昇,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在不太寬松的家計中,應(yīng)付迎來送往。很奇怪的,趙孟頫自三十四歲入朝為官,幾乎一直都有一份不菲的工資,皇帝喜歡他,傳記里提到送他錢的事情就有兩次,出手就是五十錠中統(tǒng)鈔(中統(tǒng)鈔是元代官方流通的紙幣,按柯劭忞《新元史·食貨志》中給出的信息折算,五十錠中統(tǒng)鈔可以買織三千匹,綿三千斤,緞一百五十匹左右)。但是,趙孟頫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說起自己窮:為了養(yǎng)育三個兒子、六個女兒,支撐一大家子的生計,他不能從容地購買文玩字畫這樣昂貴的收藏品,只能用賣字畫來支撐。在吳興短暫的“退休”的那些年留下的書信里,好些內(nèi)容是通過親戚朋友牽線賣字畫換錢。他曾經(jīng)一連寫了兩封信給他的朋友段輔:上次寄給你的東西賣掉了沒有?我需要錢急用。(《奉答帖》)沒過多久,他又問,上次寄給你的東西已經(jīng)脫手了吧?希望幫忙催付余款,早日結(jié)清。米價又漲了,不知道怎樣混過年關(guān)。(《李長帖》)這樣急迫的催促,多少有失體面。又是管道昇,準備了一些禮物,以送給段輔家女眷的方式,為趙孟頫圓場。當(dāng)然,不是什么闊綽的豪禮,新姜五十斤,果餅二百枚而已。(《留杭數(shù)十日帖》)
生來聰明過人,被父親視作掌上明珠的管道昇,此時必須把她全部的聰明運用到既能維持生計又能周全交際禮數(shù)的精密計算里。親家嫁女兒,送賀禮,需要選擇寓意吉祥又負擔(dān)得起的:纻絲一端,綿荔一柈,蜜橘百五十,栗子十斤,蜉蛄三十斤,綿羊一牽。(《復(fù)親家太夫人書》),小兒子娶妻,請姨丈幫忙采辦,也需要送些禮物致意,送不了貴重的,只有土特產(chǎn):竹絲圓食蘿一擔(dān),白魚十二尾,野雞臘四杖。(《與姨丈書》)
多數(shù)時候,是管道昇備下禮物,由趙孟頫轉(zhuǎn)送,但是與家中女眷的往來,必得以管道昇的名義回信。落款是“道昇”,寫字的依然是趙孟頫。趙孟頫說管道昇是自己的左右手,一旦沒了她便不知所措,想來是句真話。大約迎來送往的事情他實在搞不清楚。想幫忙,也會被管道昇趕去書房,對著字畫文玩做他的“藝術(shù)家”——一個在家庭生活里“無用”的男人。只有代筆回信時,趙孟頫終于有了點兒用。他仿佛特別要展現(xiàn)一下自己的魅力,落筆松弛而有彈性,是最典型的那種軒舉風(fēng)雅的“趙體”行書。這樣代筆的書信如今留下三件:《久疏上狀帖》[7]《二哥久出帖》[8]《秋深帖》[9],這三張?zhí)哟蠹s都寫在至大二年至四年,趙孟頫五十六歲至五十八歲期間。這是他書法的技藝與信心的盛時,學(xué)習(xí)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草書大成,因而落筆灑脫放縱,提按用筆輕重得宜,筆畫之間的牽連時如披帛,時如牽絲,骨肉勻停,十分的晉人瀟灑風(fēng)致。此時他是山陰道上的王羲之,花舞風(fēng)中,云生眼底,只需徐行,一切盡在掌握中。
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秋夜里,蟬蟲懶懶鳴叫,偶爾有微涼的秋風(fēng)吹動燈燭,燭火下是中華文明里最出色的書法家之一在按著妻子的囑咐寫一封家信。這個在家庭生活中多半添亂,時常無用的男人躍躍欲試地決定表現(xiàn)一番。當(dāng)然,想得太美,寫得太順,落筆的時候難免順手署了自己的名字“孟頫”。好像也不太有所謂,他甚至沒有打算重新抄寫一份,就在“孟頫”二字上又寫了“道昇”。這就是我們今天看見的《秋深帖》,十八行行草意態(tài)風(fēng)流,最后押署的兩個字筆墨反常地粗重,又四面開杈,像是光彩照人一身禮裙的閨秀,露出腳來,襪子草草破了個洞。不過,也多虧趙孟頫這么“不講究”,后人才知道他是個代妻子寫回信的“慣犯”(甚至還為自己寫了一句“官人不別作書”)。
趙孟頫可能仔細研究過管道昇的簽名,當(dāng)他刻意模仿時,字形幾可亂真。但是,趙孟頫代筆的那些信件中,“道昇”的“道”是一筆一劃清楚明白的正體字,管道昇親筆簽名中“道昇”的“道”卻是簡寫。現(xiàn)存唯一的管道昇真跡《致中峰和尚尺牘》中,管道昇寫字的筆畫速度較慢,她寫字沒有頻繁地提按、轉(zhuǎn)筆,所以她選擇一種寬而扁的結(jié)體,有漢碑古意。管趙夫妻二人都是佛教徒,以弟子禮侍奉中峰和尚。趙孟頫因為失去管道昇“哀痛之極,不如無生”,向中峰和尚傾訴自己“老無所依”之前的許多年,管道昇也曾向中峰和尚虔誠懺悔過自己心里過不去的痛苦。
這是一封不能由趙孟頫代筆的信。在信中管道昇提起自己手書五卷《般若經(jīng)》,她感謝中峰和尚的題贊點化,求和尚超度她早逝的父母,早亡的兒女。她是宿業(yè)深重的人,每日人事擾擾,不能安靜。但誠心至愿,為趙家和管家,以及一切孤魂冤親超度。[10]這封信寫在她失去長子和幼女之后。至大三年(1310)冬天,六十歲的趙孟頫回到大都,在他加官晉爵的同時,長子趙亮病倒,咳疾寒熱,死在第二年的春天?;蕬c二年(1313),趙孟頫升任翰林侍講學(xué)士、知制誥,官運亨通,同年,幼女夭亡。在他們的三十年婚姻中,管道昇帶著三個兒子、六個女兒、仆從、一大家子,跟隨趙孟頫輾轉(zhuǎn)南北,在這些大多毫無結(jié)果的奔波中,跨越酷暑嚴寒,遍歷南北水土。如今,趙孟頫終于得到結(jié)果,但是,管道昇失去了好不容易撫養(yǎng)成人的長子,最心愛的幼女。人生總是用一些得到交換一些失去,只是它不會在拿走“代價”的時候問一句:“換不換?”
管道昇最愛小女兒,小女夭亡后,她時常哀泣不能止,憔悴黃瘦。不知道管道昇是否會對造成這些顛沛流離的趙孟頫心生怨懟,后人只看到,她是順從的妻子。趙孟頫在為管道昇書寫的墓志銘里極力稱贊了管道昇的賢惠:“處家事,內(nèi)外整然。歲時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齋明盛服,躬致其嚴。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贖而出之”。在完美妻子的表象下,她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心力,整理自己。在他們共同走向的道路之外,這是管道昇一直獨自行走的窄道。
傳統(tǒng)的傳記書寫中,握筆的人假裝這個艱難的整理自己的過程不存在:一個女人必須時刻以她最溫柔整飭的狀態(tài)侍奉丈夫、姑婆,教養(yǎng)兒女。一旦她暴露出自己的脆弱,讓人看見她沒有愈合的傷口,律法有“七出”之罪等著她,更體面一些,不用鬧上公堂,她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心疾”的瘋女人。很少有女人可以拿起筆,像管道昇一樣,留下一篇文字,告訴后人,她失去了父母、兒女,她內(nèi)心的負罪感,她把破碎的自己重新拼整起來的艱難。更多的聲音,淹沒在時間里。
趙孟頫與管道昇的次子趙雍后來也成了著名的書法家。元仁宗曾經(jīng)要求管道昇、趙孟頫和趙雍各自書寫《千字文》,裝裱在一起,為了向后世證明所謂“沒文化”的蒙元王朝也有出自一個屋檐下的書法家。趙孟頫以此作為管道昇的功績,驕傲地寫在她的墓志銘里,證明她成功地扮演了母親和賢內(nèi)助的角色。
歷史對于“才女”的要求也在這里:她的才華智慧必得用來取悅和幫助她身邊的男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東坡朝云》圖軸,是清代名畫家朱耷的作品。畫面上東坡手執(zhí)蒲扇,肘支書桌,意態(tài)自在地斜倚在高背太師椅上,朝云隔桌而立,凝神屈膝,謙卑地站著,仿佛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相似的還有同樣藏于此處的《曹大家授書圖》,畫中是東漢最著名的女性歷史學(xué)家,參與編輯了《漢書》的班昭。她因為嫁給曹壽,失去了自己的姓氏,又因為曹壽早逝,被邀請進入宮廷,從此不再有人叫她“班昭”,她的名字變成了一種“職位”的代稱——“曹大家”。在這張《曹大家授書圖》里,班昭的身邊圍繞著兩個小孩子,大約是皇子,她在教他們寫字。
《北夢瑣言》的作者孫光憲曾經(jīng)講過“才思非婦人之事”,宋代的曾糙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婦人識字即亂情,尤不可作詩”。甚至女性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唐代著名的“才女”宋若莘飽讀詩書,她的才華轉(zhuǎn)化成了一套《女論語》,專門教女孩子不要出門,否則賤辱門風(fēng)(“當(dāng)在家庭,少游道路。辱賤門風(fēng),連累父母?!保坏瘸蔀槟赣H,必得教導(dǎo)女孩子掃地?zé)?,紉麻緝苧,不許出門,服從呼來喝去(“男人書堂,請延師傅。習(xí)學(xué)禮義,吟詩作賦。女處閨門,少令出戶。喚來便來,喚去便去。掃地?zé)?,紉麻緝苧?!保?。
管道昇受過良好的教育,當(dāng)然知道時代對于女人的要求。吊詭的是,她越是博覽群書,越是理解傳統(tǒng)的文明里對一個才華外露,善于表達自己的女人的敵意。管道昇屢屢表現(xiàn)出對自己“才華”的不安。在《墨竹圖》的一條題跋中她自我反省說繪畫并不是她應(yīng)該做的事,只是天性愛好,不能自己(“操弄筆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她是如此出色的畫家,但在所有的題跋、自識中,她每每把自己放在趙孟頫的“學(xué)生”位置:“竊見吾松雪(趙孟頫號)精此墨竹,為日已久,亦頗會意?!薄澳窬又鶒壅撸嚯m在女流,竊甚好學(xué)。未有師承,難窮三昧。及侍吾松雪,十余秋傍觀,下筆始得一二”……她要勸慰丈夫,操持家計,教養(yǎng)兒女,在所有占用時間與耐心的工作之外,她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可是她總要強調(diào)自己的學(xué)習(xí)是“竊”——偷偷地——她甚至沒有專研畫藝,以“畫家”作為身份的資格。
只因為她是一個女人。
哪怕是施展畫藝的時刻,“母親”的身份也總是籠罩在“藝術(shù)”之上:早春,晴朗的天氣,新的竹枝從石頭邊上冒出來,新綠與老綠濃淡各不相同。這是畫家眼里可愛的色彩。她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緣由,是帶著兒子們在竹林散步。[11]
因而不奇怪的,管道昇的傳世之作很少。目前作者傳為管道昇的畫作,大多是明人偽造托名之作[12]。我們甚至不能確定,這些卑微的以“妻子”和“母親”的身份自我約束的題跋到底有多少是管道昇的心聲,又有多少是后代對于管道昇形象的塑造。
她是趙孟頫的妻子,趙雍的母親,哪怕是在編造出的傳說里,她的才華也僅僅是為了留住丈夫納妾的心的一首《我儂詞》。完滿的婚姻,出息的兒女,那都很好??墒牵拮优c母親之外,她是管家“天資開朗”“生而聰敏過人”的女兒,她也許曾經(jīng)有對于自己的期望,那是獨立于一個母親或者妻子的職責(zé)之外的,僅僅作為個人的自我??墒?,當(dāng)她的老父親覓得佳婿,把她交給趙孟頫時,哪怕這是一段由無數(shù)書畫珍品腳注的完滿婚姻,那個天資開朗聰慧過人的小女兒,在成為某人妻子的那一刻,消失了。
注釋:
[1]近有小詩云:山妻對飲唱漁歌,唱罷漁歌道氣多。風(fēng)定云收中夜靜,漫天明月靜寒波。(《與師孟書》)
[2]“拙婦再三伸意嬸子夫人,杭州銷金裙裥一副奉送?!保ā杜c師孟書》)“鹿肉一腳奉納,愧不能多。拙婦附致嬸子夫人問禮?!保ā杜c師孟書·專遣急足帖》收錄于《三希堂法帖》卷二十一)
[3]趙孟頫《致進之提舉尺牘》,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4]趙由皙《致賢夫官人札》,收入《趙氏一門合札》,現(xiàn)藏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
[5]《趙氏一門法書》收錄趙孟頫尺牘十一封,管道昇致中峰和尚尺牘一封,趙雍書中峰明本作懷凈土詩帖一封。
[6]趙孟頫的外孫王蒙在他的名畫《花溪漁隱》(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紙本,淺設(shè)色)中描繪過霅溪風(fēng)景。王蒙畫中柳樹的用筆方式與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十分相像,想來師承趙孟頫。
[7]《久疏上狀帖》,又名《與親家太夫人書》,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8]《二哥久出帖》,又名《久不上記帖》,現(xiàn)藏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
[9]《秋深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0]《管道昇致中峰和尚尺牘》,收入《趙氏一門法書》,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11]管道昇《自題墨竹》:春晴今日又逢晴,閑與兒曹竹下行。春意近來濃幾許,森森稚子石邊生。(《庚子銷夏記》卷二)
[12]《石渠寶笈》著錄的管道昇《竹石圖》軸(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竹溪攬勝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管道昇畫《竹》并書《修竹賦》,《畫茄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新篁坡石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碧瑯庵圖》(現(xiàn)藏吉林省博物院)經(jīng)考證多為后人偽造。只有《煙雨竹叢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是管道昇親筆。詳見陳葆真《管道昇和她的竹石圖》以及李湜《〈石渠寶笈〉著錄女畫家作品辨?zhèn)巍贰?/p>
北溟魚,南京人。清華大學(xué)哲學(xué)學(xué)士,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法律人類學(xué)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xué)法律博士。著有《長安客》《在深淵里仰望星空》等。
責(zé)任編輯: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