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佳
穿越歷史尋找初心,一個個口口相傳的革命故事,有著動人的細節(jié)。
在陜西省旬陽市仁河口鎮(zhèn)郭永清家中,珍藏著一個紅軍留下來的“寶貝”——一只外表有些斑駁的銅茶罐。郭永清常常從柜子里拿出這個傳家寶,給孫子孫女們講述紅軍的故事。
銅茶罐從何而來?故事要從88年前說起。
1935年4月的一天下午,紅二十五軍的一個團約千人行軍至旬陽仁河口鎮(zhèn),決定在此休整。
“這是什么隊伍?先趕快躲起來!”仁河口鎮(zhèn)的村民們遠遠望見大隊人馬到來,十分害怕,四散奔逃,有的藏進山中,有的緊閉家門不出。觀察一陣后,村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支部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他們在空地上席地而坐,對百姓秋毫無犯。
紅軍以前沒來過這里,但村民們對他們優(yōu)良的作風早有耳聞。村民們根據(jù)眼前所見,確定這就是紅軍,于是趕緊開門迎接。
郭永清丈夫的奶奶見一個小紅軍赤腳趕路,雙腳都磨破了,心生憐惜,便連夜用家里的破布條打了兩雙布綹草鞋送給小紅軍。
“你快收下,路上穿吧?!币娦〖t軍推辭,老人家急了。
“大娘,那我拿這只銅茶罐和您換吧,您留下當個紀念?!?/p>
小紅軍收下了草鞋,把自己燒水用的銅茶罐送給了老人家。第二天天剛亮,這支部隊就出發(fā)了,走時還幫村民們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
這只銅茶罐看似尋常,卻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人民軍隊遵守群眾紀律、維護群眾利益的有力見證。
軍愛民,民擁軍。
類似“銅茶罐見證軍民魚水情”的紅色故事,在仁河口鎮(zhèn)還有不少。
1932年11月,紅三軍從商洛的武關(guān)向南轉(zhuǎn)移,分批在安康的旬陽、漢濱區(qū)境內(nèi)渡過漢江,經(jīng)平利、鎮(zhèn)坪,翻過大巴山進入湖北。
在這場“小長征”中,紅三軍深得民心,群眾熱心地將幾名掉隊的傷員保護下來。當時年僅17歲的紅軍戰(zhàn)士趙長江因病留在仁河口鎮(zhèn),被一王姓人家收留。為了堅持革命,他以編竹器為掩護,在當?shù)孛孛苓M行革命活動。
不久,趙長江依靠當?shù)厝罕娏α拷M建了一支地方游擊隊,逐漸發(fā)展到40多人、十幾條槍。1935年1月,旬陽境內(nèi)最早的鄉(xiāng)級紅色政權(quán)——水泉坪蘇維埃鄉(xiāng)政府秘密建立,趙長江擔任政府主席。
1935年1月至5月,戰(zhàn)略轉(zhuǎn)移中的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陜建立蘇區(qū),兵至陜南,趙長江寫信給程子華、徐海東,取得了聯(lián)系。為鞏固紅色政權(quán),趙長江被安排留在當?shù)乩^續(xù)進行革命斗爭。1935年12月,因叛徒出賣,趙長江不幸遇害。
趙長江犧牲后,當?shù)厝罕姲阉苍嵩谌屎涌阪?zhèn)。墓坐南向北,東西寬6米,南北長10米,封土為圜丘形,2018年被認定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至今日,趙長江組建游擊隊、幫助當?shù)厝罕姲l(fā)展生產(chǎn)的故事仍廣為流傳。
信念如磐,一脈相承。在旬陽這片土地上,紅軍留下來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流傳在百姓口中,書寫在史料里,呈現(xiàn)在展館中,也銘刻在一代一代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