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鳳 王忠酉
摘要:碳質金礦屬于難處理金礦。如果原生礦石的有機碳含量在0.2%以上,就會對氰化提金產生干擾,并伴隨“劫金”問題的出現(xiàn)。目前,針對碳質金礦的預處理方法較多,不同的處理方法有著不同的應用優(yōu)勢和劣勢。如果選擇的預處理方法不恰當,將有可能對金的浸出率產生影響?;诖?,本文重點針對碳質難處理金礦的浸出方法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碳質金礦;化學氧化;浸出率
DOI:10.12433/zgkjtz.20232137
我國金礦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在優(yōu)質金礦開采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部分企業(yè)將目標集中到難處理金礦上。在二十世紀初期,人們已經初步了解了碳質對金浸出的干擾,但是,絕大多數(shù)金礦中存在著較多的碳質物,礦石中的碳劫金是碳質金礦處理難度較高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對碳質難處理金礦的預處理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方法。經過國內外礦業(yè)領域專家學者的多年研究,對碳質金礦進行妥善處理,提高金浸出率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氰化法;另一類是非氰化法。其中,針對氰化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五種方法:傳統(tǒng)焙燒法、微波焙燒法、化學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和覆蓋抑制法。針對非氰化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氯浸出法上。
一、氰化法
(一)傳統(tǒng)焙燒法
在碳質難處理金礦預處理過程中,傳統(tǒng)焙燒法是應用廣泛、技術成熟度較高的一種方法,主要應用于含碳包裹型金礦的預處理,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操作過程便捷等優(yōu)勢。在應用傳統(tǒng)焙燒法時,需要在650℃~750℃的高溫環(huán)境下,對金礦石進行直接焙燒,使礦石中的碳質物氧化不再具有吸附性。然后將碳質物包裹的金漏出來,為氰化浸出提供便利。有效應用傳統(tǒng)焙燒法,可以明顯提高金的浸出率。但是,這種工藝方法的應用會產生較大的能量消耗和資源成本。礦石中除了金、碳質物之外,還摻雜了硫、砷等元素。如果對礦石進行焙燒,將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污染。
劉升明等人用傳統(tǒng)焙燒法對某碳質難處理金礦進行預處理和氰化浸出,浸出率為92.61%,與未經過處理的金浸出率33.63%相比,存在明顯差異。雖然傳統(tǒng)焙燒法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金的浸出率,但是產生的高昂成本和生態(tài)污染問題限制了其發(fā)展。近幾年,隨著焙燒工藝的發(fā)展,已經在傳統(tǒng)焙燒工藝的基礎上延伸出了富氧焙燒工藝、固化焙燒工藝等多種新型工藝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有害氣體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在降低傳統(tǒng)焙燒工藝的應用成本方面,也研究了浮選—氰化浸出法,即先對碎礦進行浮選,然后再對經過浮選的精礦進行焙燒。
(二)微波焙燒法
微波焙燒法是利用波長在1mm~100cm的電磁波,對碳質金礦直接加熱處理,使礦石中的碳質物發(fā)生氧化反應,失去吸附能力。這是在傳統(tǒng)焙燒法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工藝技術,具有加熱速度快、加熱均勻、能耗可控、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污染少等優(yōu)勢。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微波焙燒法就已經開始在難處理金礦的預處理中應用。EMR公司利用這一技術對某含碳金礦進行預處理,發(fā)現(xiàn)當每噸礦石焙燒產生的能耗為15kW·h時,浸出率在95%以上。另外,有研究成果認為,微波本身就具有選擇性加熱特性,在加熱過程中不用考慮有害氣體的釋放。目前,貴州、四川等地的金礦企業(yè)已經將微波焙燒法應用浮選的脫碳過程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技術的應用也存在著能量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如果進行處理和解決,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Nanthakumar 等利用微波焙燒法對某低品位碳質金礦進行預處理,結果發(fā)現(xiàn)當功率控制在700W時,礦石中的碳質物含量將會減少60%以上,且硫元素也會被氧化。魏明安等人利用微波焙燒法對江西某碳質金礦進行處理,發(fā)現(xiàn)碳的脫除率竟然高至98.17%,同時金的浸出率超過90%,就連現(xiàn)場金精礦氰化渣的浸出率也在84%以上。如果不對物料進行攪拌、不制粒,只需要耗時2~5min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反應過程中,溫度控制的難度較大。如果不能嚴格控制溫度指標,最終的處理效果也會受到影響。促進微波焙燒法的應用與發(fā)展,還需嚴格控制反應過程中的溫度。貴州某高硫高碳金礦,如果采用常規(guī)的浸出方法,金的浸出率幾乎為0。而使用微波焙燒法處理,則可以將金的浸出率提高至86.53%。蔡創(chuàng)開等人在對黔南某碳質金礦處理過程中,使用直接氰化法,最終金的浸出率不足17.26%。將R物質加入到金礦,并采取微波焙燒法處理,金的浸出率可以提高至81.22%,R物質屬于添加劑,主要作用是吸收微波,輔助微博加熱。完成礦石的預處理后,與礦物分離,并得到合理的回收。將添加劑放到微波焙燒法的應用過程中,是一項創(chuàng)新,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微波焙燒法的研究重點。
(三)化學氧化法
在工業(yè)領域中,通常將強氧化劑與碳質物混合,使碳質物鈍化,并逐漸喪失其應有的吸附能力,這種方法叫作氯化法或水氯法。具體操作步驟為:先將氯氣通入礦漿,與水發(fā)生反應,形成具有較強氧化性能的次氯酸。然后利用次氯酸與硫化礦的氧化反應,使礦石中的碳質物鈍化。在碳質物鈍化的過程中,碳質物表面也會出現(xiàn)羰基結構的有機物薄層,降低劫金問題的出現(xiàn)概率。一般情況下,常用的強氧化劑主要由以下四種:高錳酸鉀、臭氧、過氧化氫、次氯酸鹽。
與傳統(tǒng)的處理工藝相比,閃速氯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將傳統(tǒng)33%金的浸出率提高到84%,還明顯提高了氯氣的實際利用率。中南大學在冬天利用強氧化劑次氯酸鈉溶液對碳質金礦進行預處理,待到氣候變暖時再進行氰化浸出,嘗試在提高金的浸出率的同時,降低相應的工藝成本。通過研究,明確了溫度差異對碳質難處理金礦浸出率的影響,為未來碳質金礦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思路。
次氯酸鹽氧化法是一種發(fā)展相對成熟的水溶液氯化法,這種方法應用要在中性環(huán)境或者弱堿性環(huán)境中,通常應用于含較高碳酸鹽礦物碳質金礦的處理。方兆珩以貴州某碳質金礦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如果直接采用氯化提金法,采用全泥浸出,氰化浸出率僅有16%,而利用化學氧化法對碳質金礦預處理,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至90%。
礦漿電化學氧化法是一種化學氧化法,先對氯化物電解處理,形成次氯酸鹽,然后利用次氯酸鹽,對碳質金礦氧化處理。經過電化學氧化處理后的碳質金礦,將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至80%~86%,這種化學氧化法在電解過程中形成的HClO濃度并不高,所以針對碳質金礦的氧化處理時間更長。
FeCl3氯化法是借助氯的強絡合能力和三價鐵的強氧化性,對碳質金礦預處理,常用于以下兩種金礦的預處理:高硫碳質金礦、含銅難處理金礦。張德海在對東北寨難浸金礦進行提金研究時,發(fā)現(xiàn)硝酸預處理—氰化工藝的應用,可以將金的浸出率提高至95.80%。
熱壓氧化還原法的應用,將碳質物對金的氰化浸出率的影響控制到最低。例如,在高溫環(huán)境中,借助硝酸的強氧化作用,對碳質物進行氧化處理或者鈍化處理,以達到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的目的。結合國內外相關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對含碳3.2%的金精礦氧化還原處理,將實驗溫度控制在180℃~200℃ ,將氧分壓控制在0.35~0.70MPa,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至96%~99%。
(四)生物氧化法
生物氧化法,又叫細菌氧化法,主要是將浸礦細菌及其代謝物粘附到碳質物表面,借助浸礦細菌及其代謝物的特性,使碳質物鈍化,并喪失吸附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劫金問題,使金的氰化浸出率得到明顯提高。與其他預處理方法相比,生物氧化法的應用具有投入成本低、工藝流程簡單、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小、保證金的浸出率等優(yōu)勢。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內外礦山企業(yè)對碳質金礦細菌氧化處理,利用氰化浸出工藝,提高金的回收量。需要注意的是,細菌氧化法的應用,雖然能夠對有機碳有效的分解,但是面對無機碳時,只能對其進行鈍化處理。利用白腐菌對某碳質金礦預處理,可以將金的浸出率控制到80%以上。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生物氧化法開始應用到工業(yè)領域中。1986年,南非費爾尤金礦山細菌處理廠正式投入運行時,就將細菌氧化處理法應用到難處理金礦的處理中。澳大利亞的Wilun礦山直接使用微生物氧化處理技術,將金的浸出率在原先基礎上提高13%,將生產成本降低10%,投入成本節(jié)省20%。陳勃偉等人對某高劫金難處理碳質金礦處理,由于碳質金礦的劫金指數(shù)約2.52g/t,劫金能力為105.93g/t,決定使用生物氧化法預處理,最終金的浸出率提高至82.77%。R·K·阿曼克瓦赫等人,利用多毛鏈霉菌對碳質金礦處理,破壞含碳基質,將金的浸出率控制到94.7%。Amankwah 等人選擇兩段細菌,對碳質金礦進行預處理。第一段使用礦質化能營養(yǎng)細菌,對硫化物過氧化和破壞,第二段使用多毛鏈霉菌對含碳基質分解。最終發(fā)現(xiàn),對礦漿濃度降低、提高對礦漿溫度,可以為碳基質的去除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當實驗溫度為23℃ ,礦漿濃度為20%,經過細菌處理14d后,碳基質的去除率提高59.4%。當?shù)V漿濃度為5%,經過細菌處理14d后,碳基質的去除率提高到76%。當實驗溫度提高至45℃時,碳基質的去除率提高到85%。與此同時,由于此次實驗使用的是分批體系,研究人員預測,如果使用連續(xù)體系,縮短停留時間,碳基質的去除率將會進一步提高,對經過兩段處理的碳質金礦提金,發(fā)現(xiàn)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到94.7%。
與其他方法相比,生物氧化法的應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不會在浸出過程中釋放出SO2和As2O3等有害氣體,無須投入較高的成本,整個操作過程非常安全、簡便、潔凈。但是,這一方法的應用也存在明顯劣勢,即氧化速度過慢,對于礦漿濃度、酸堿度和溫度要求較高。
(五)覆蓋抑制法
覆蓋抑制法指的是利用抑制劑對碳質物表面處理,使碳質物表面形成靜電斥力,以達到抑制碳質物吸附能力,避免劫金現(xiàn)象出現(xiàn)。一開始,人們只是發(fā)現(xiàn)加入適量,碳基質劫金現(xiàn)象的發(fā)生概率會明顯降低。1970年,加拿大最早將煤油作為抑制劑應用到石墨型碳質金礦的處理中,后來又發(fā)現(xiàn)水楊酸、多羥基芳烴衍生物等也能夠抑制碳質物的吸附能力,并降低劫金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概率,提高碳質金礦中金的浸出率。
王槐山等人將煤油作為抑制劑,明顯提高了金的浸出率。需要注意的是,煤油無法與水相融,且應用過程中會對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嚴重的污染。但是,其研制出來的WGY新型抑制劑,不僅能夠讓碳質物在短時間內喪失吸附能力,還可以直接從碳質物中完成金的置換,金的浸出率在原來基礎上提高25%。與此同時,試驗結果標明碳質物對經氰絡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抑制劑的吸附性越強,越能夠從碳質物中將金氰絡合物置換出來。
二、非氰化法
碳氯浸出法,是將浸出工藝與碳吸附工藝結合在一起的提金方法。在碳氯浸出法的應用過程中,氯源主要發(fā)揮兩種作用:氧化作用和絡合浸金作用。氯氣會對活性炭氧化或鈍化處理,雖然碳氯浸過程形式較多但是工作人員會選擇先氯化處理,再加入活性炭。這樣既能夠對礦石中的原生有機碳鈍化處理,又不會對活性炭的活性產生影響,還可以保證金的浸出率,并使金吸附到活性炭上。碳質物和硫化物的氧化處理與金的浸出、金的回收實現(xiàn)同步。如果沒有活性炭,在ClO-濃度下降之后,礦石中的有機碳就會被活化,并將金吸附到碳質物上。在應用碳氯法時,需要將NaClO3的濃度控制到水溶液氯化法以上。吳敏杰等人針對載金炭電鏡分析,發(fā)現(xiàn)碳氯浸出環(huán)境中,金會以單質的形式吸附到碳上,由此明確解吸難度可能高于標準Zadra法。另外,在碳氯浸過程中,雖然活性碳的活性并不會完全消失,但是其活性卻會受到一定的抑制,其對于金的吸附能力無法充分發(fā)揮。
三、結語
在碳質難處理金礦中,大多有活性碳質物和有機酸,這些物質的存在,會對氰化提金產生干擾,降低金的浸出率。必須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物質進行妥善的處理,不同的浸出方法有著不同的應用優(yōu)勢與劣勢,只有選擇合適的浸出方法,才能夠降低各種物質的干擾,提高金的浸出率。
參考文獻:
[1]張作金,王倩倩,代淑娟.碳質金礦預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礦產保護與利用,2017(05):99-104.
[2]田慶華,王浩,辛云濤,等.難處理金礦預處理方法研究現(xiàn)狀[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7,8(02):83-89.
[3]馬方通,高利坤,董方,等.難處理金礦預處理及強化氰化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黃金,2016,37(0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