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方祖岐,筆名重九,江蘇靖江市人(祖籍安徽徽州),1935年10月出生,195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1956年6月入黨。曾任沈陽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qū)政委等職。上將軍銜。2020年8月,獲得第五屆“江蘇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榮譽稱號。
雷鋒同志離開我們60多年了。“一個雷鋒走了,千萬個雷鋒在成長”這句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也是他在短暫的人生中最具歷史性、標志性的貢獻。
我與雷鋒初識于1961年春天,部隊進行“兩憶三查”(憶階級苦、憶民族苦,查立場、查斗志、查工作)活動。那時國家正處于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全國性的久旱不雨造成糧食歉收,吃飯成了大問題。嚴重到城市居民口糧嚴格定量,災(zāi)區(qū)農(nóng)民自己也在餓肚子,搞“兩彈一星”科研的有些項目不得不暫停下來;加上中蘇關(guān)系破裂,赫魯曉夫向我們逼債(抗美援朝期間蘇聯(lián)提供軍事裝備的記賬欠款);盤踞臺灣的蔣介石也想乘機“反攻大陸”……真是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來,考驗著每一個中國人。
戰(zhàn)勝困難靠什么?人民軍隊有政治建軍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毛澤東)。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雷鋒和雷鋒精神涌現(xiàn)出來了。
雷鋒,1940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農(nóng)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在舊社會受盡苦難。解放后,在黨和人民的培養(yǎng)教育下,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自覺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入伍前,先后在鄉(xiāng)、縣當過通信員,在農(nóng)場當過拖拉機手,在鞍山鋼鐵公司當過推土機手,多次獲獎。1960年入伍后勤學苦練,成績優(yōu)秀,成為“五好戰(zhàn)士”,當年11月入黨,不到3年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總政治部和軍委辦公會議先后行文決定在全軍開展“兩憶三查”教育活動,以振奮官兵斗志,“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在“兩憶三查”活動中,雷鋒成為在沈陽軍區(qū)部隊作巡回報告的“憶苦思甜”典型。終于有一天,雷鋒到我們坦克第三師來作巡回報告了。我時任師政治部組織科助理員,兼做黨委秘書工作,于是成了接待雷鋒和組織報告會的一線工作人員。
初識雷鋒,就給我留下了難忘印象:小個子、大眼睛、娃娃臉,身背挎包,面帶微笑,走到哪里就像一團火在燃燒,充滿著青春和陽光……
報告會在師部禮堂舉行,座無虛席。雷鋒快步走上主席臺,向大家敬禮致敬,贏得熱烈掌聲。
當雷鋒回憶到父親被日寇毒打致殘冤死、母親遭地主凌辱含恨自盡、哥哥弟弟在苦難中夭折、自己手臂上至今還留下被地主柴刀砍傷留下的傷痕……寂靜的會場上聽到了哭泣聲,看到許多人在流淚!隨即響起震耳欲聾的“不忘階級苦”“不忘民族恨”的口號聲!
在場的干部戰(zhàn)士都來自舊社會,許多人與雷鋒有相似的經(jīng)歷。此時此刻,怎能抑制住深藏在內(nèi)心的仇恨呢?大家由雷鋒想到自己,想到很多很多……
當雷鋒講到以“擠”和“鉆”的“釘子精神”,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對待工作像夏天一樣火熱”,甘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溫暖”,做了大量助人為樂的事情時,會場上又響起“向雷鋒同志學習、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等陣陣掌聲和口號聲。
報告會結(jié)束后,我們還組織全師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與雷鋒一起座談交流學毛著體會,并到射擊場一起打靶,交流軍事技術(shù)。這些活動,后來都成了部隊干部戰(zhàn)士議論的熱門話題。
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lǐng)導下,全國人民團結(jié)一心,咬緊牙關(guān)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終于戰(zhàn)勝了三年自然災(zāi)害,還清了欠蘇聯(lián)的債款,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叫囂也煙消云散了。
不幸的是:1962年8月,雷鋒在一次執(zhí)行運輸任務(wù)時,因公殉職,年僅22歲。
1963年3月5日,全國各大報刊發(fā)表了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一場全國性的學習雷鋒活動廣泛而深入地開展起來了,“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我初識雷鋒后再也沒有見到他,但無論是在基層還是做領(lǐng)導工作,都沒有忘記學習雷鋒、宣揚雷鋒精神、培養(yǎng)雷鋒傳人。成百上千個學雷鋒先進典型,從我身邊走向四面八方。
幾十年過去了。2017年5月,我已經(jīng)退休10多年,終于有機會到湖南長沙舉辦了一次大愛無疆——方祖岐書畫作品展暨慈善義捐活動。其間,我與幾位懷念雷鋒的老戰(zhàn)友雷鳴球(原南京軍區(qū)政委)等,一起去長沙市望城區(qū),拜訪了雷鋒故居和雷鋒紀念館。我們在那里徘徊不舍,思緒萬千。我在想: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代人,以及千千萬萬后來人,不都是踏著雷鋒的腳印、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走到了今天;這么多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為雷鋒題詞、弘揚雷鋒精神,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是少有的,雷鋒是第一人。
激動之余,詩興頓起,隨即賦自度詞一首:
靜思謠·訪雷鋒故里
清空碧宇,雷鋒故里,正是艷陽天。四平初識,一別五十六年。偉像高矗,臉呈稚氣,青春不改顏。劫難鑄輝煌,憶苦思甜源。茅棚泥屋今猶在,放眼望、高樓壯乾坤。
嗚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并非空談。點滴做起,螺絲釘精神,彰顯人生觀。弘揚真善美,實踐理想信念,走在時代前邊??匆淮忠淮卒h傳人,引創(chuàng)美好人間。
我“再識雷鋒”記憶最深刻的是2019年2月23日,參加在東部戰(zhàn)區(qū)31619部隊舉行的“郭明義學雷鋒愛心團隊授旗儀式”。見不到雷鋒本人了,但見到了從第一代至今的一代又一代著名雷鋒傳人,他們是活著的雷鋒。
我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并與郭明義一起為31619部隊的雷鋒銅像揭牌,為12支“郭明義學雷鋒愛心團隊”授旗。
郭明義是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被中共中央、國務(wù)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還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進入了領(lǐng)導層。但他還是個普通工人,他那自信、自強、自謙的形象,在我眼里就是一個當代的“活雷鋒”。
還要提到參加這次活動的一個人:趙明才。1960年11月,他與雷鋒一起在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黨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同臺作了學習毛主席著作體會的匯報,同時被樹為標兵,多次與雷鋒一起參加重要活動,既是雷鋒的戰(zhàn)友,又是第一代雷鋒傳人。我長他一歲,是同代人,曾贈他“志遠”二字。幾十年來,他的事跡曾在中央和地方80多家新聞單位作過報道;先后在20多個省、市作報告2800多場,聽眾達140多萬人次。他“活著就要像雷鋒那樣做人”之志,在踐行雷鋒精神的道路上,走得何其遠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
看吧,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后人超前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指引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千千萬萬新一代“雷鋒傳人”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匯成一股推進社會進步、歷史前進的洪流,勢不可當!
雷鋒同志:你看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