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怡然
電視劇《覺醒年代》曾用“溫良”一詞形容中國人的精神?!皽亓肌庇袆e于火熱與冷酷,是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平衡,能迸發(fā)出熱烈,也能回歸于恬靜?!皽亓肌辈⒎菃我坏臏睾凸Я迹嵌喾N性格元素相互融合而達成的奇妙平衡,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
任何人都不應是一個簡單的平面,而應是一個復雜的多面體。如此,方可應對萬事,承載萬物。因此,上古圣君才會要求正直者須加以溫和,寬厚者宜輔以嚴肅。剛?cè)嵯酀?,才能成就完美性情?/p>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愛與性情豐富的人交往;閱讀文學作品時,同樣沒有人會喜歡“扁平人物”,而對“立體人物”情有獨鐘。前者性格單一,大多只有某一種極端屬性,似乎成了某一性格類型的“代言人”,如《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智絕”諸葛亮、“義絕”關(guān)羽、“奸絕”曹操。這樣的人,難以給人真實之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令人難以接近。而后者則性情多元,有血有肉,在書中讓人覺著真切,在現(xiàn)實中會更受歡迎,就像俠骨柔情的林沖、溫柔獨立的簡·愛、勇于改過的聶赫留朵夫,作為文學形象贏得無數(shù)讀者的傾慕,如果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也更令人傾心。
我們所處的世界、面對的社會復雜多變,我們身上多維的性格正是應對復雜世界、多變社會的利器。對友人的關(guān)愛和對敵人的仇恨、對他人的寬容和對自己的嚴格、對弱者的悲憫和對惡人的抗爭……這些對立的元素統(tǒng)一于一身,相反相成,會成就我們良好的性情。
當然,強調(diào)立體多維,并非要泯滅單純,而是為了消除單一。世界文學畫廊中有這樣兩幅極具象征意味的圖景:一幅是白云之下的堂吉訶德呼嘯著沖向巨大的風車,一幅是黑夜之中的哈姆萊特沉默著站在樓頂。他們身上都體現(xiàn)出單一的性格特征,也正是這種性格的單一性,導致了二人的人生悲?。禾眉X德耽溺于狂想,被過時的騎士文學所毒害,沖動而妄行;哈姆萊特則因處事瞻前顧后始終猶疑不定,最終錯失采取行動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將二人的性情加以糅合,在兩種極端而單一的性格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讓堂吉訶德多一點思維的理性、哈姆萊特多一份行動的果決,則二人的人生命運可能都會被改寫。
性情平衡的結(jié)果不是磨平個性、千人一面。尋找平衡,是讓人們避免單一偏執(zhí),讓諸多性格元素形成互補,鑄造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情。在后工業(yè)化的信息時代,社會的運行方式會使人的性情漸趨程序化、模式化、單一化。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們表情漠然、心事重重,許多人因生活所累,早已鈍化了對生活的體察和認知的能力,又何談陶冶性情?其實,越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越需要放慢腳步,改變性情單極化的表達樣態(tài),回歸內(nèi)心,重塑性情,以豐富的內(nèi)心、良好的性情從容面對、用心感知繽紛多姿的世界。
無情未必真豪杰。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人亦應具有多樣性的性情,就像靜默流淌的河水渴望融入波瀾壯闊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水向往著靜謐安逸的湖泊。人乃萬物之靈長,我們理當有日的熱烈、月的溫柔,有山的穩(wěn)健、水的靈動,有雨的執(zhí)著、風的輕盈……才能讓我們不辜負美妙的生命,擁有立體而豐富的人生!
對立統(tǒng)一構(gòu)成世界,世界才如此曼妙;相反相成造就人生,人生才這般精彩!
亮點借鑒
文章立意精準,論述周密,對與文章中心緊密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的闡述準確到位,對材料的遴選與解讀能夠圍繞文章主旨,多角度證明文章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結(jié)尾部分既言簡意賅,又深化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