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尚書》云:“詩言志,歌永言?!痹姼枋窃娙藘?nèi)心情感的外化,讀懂詩歌就是要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半[”與“仕”的矛盾沖突是大部分詩人的痛苦根源,王績、蘇軾、孟浩然等著名詩人無一例外,他們將深刻的感悟付諸筆端,用坎坷的命運鑄就不凡的詩篇?,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隱”與“仕”的糾葛,感受人生百態(tài)。
東皋上的落寞身影
野 望
[唐] 王 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初唐詩人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曾做過縣丞,天下大亂后隱居?xùn)|皋。
《野望》描繪了秋天東皋的日暮美景,樹木披上一層金黃,余暉下的大地顯得更加靜謐。一聲吆喝吸引了山崗上遠眺的目光,王績看見當?shù)氐哪寥嘶貋砹?,獵戶也滿載而歸。在這其樂融融的美景中,遠眺之人王績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竟無一相識,內(nèi)心凄然,猶如一只離群之雁,此時的他只能放聲高歌懷念伯夷叔齊,從古人那里尋求一絲安慰。
整首詩畫面恬淡,雖是隱居生活的美好寫照,但給人以孤獨、悲涼之感。王績心中仍有牽掛,故不能像陶淵明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績的心中還有“仕”的夢想,現(xiàn)實卻把他置于“隱”的境地,理想與現(xiàn)實在碰撞,痛苦隨之油然而生,于是王績吟誦出“徙倚欲何依” “長歌懷采薇”這樣的佳句。
承天寺的寒冷月光
蘇軾給人的印象是樂觀豁達的。品讀他的詩詞,走入他的內(nèi)心,竟會發(fā)現(xiàn)其豁達背后的無奈與心酸。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黃州,第四年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
[宋]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月光在這個清幽寧靜的環(huán)境下有些凄寒,想必此時蘇軾的內(nèi)心與王績在東皋遠眺之時頗有相似之處吧。蘇軾想要救國救民,卻無職無權(quán),想要不理世事,又難以說服自己緊閉雙眼,只能笑嘆自己這樣的“閑人”安心賞月便好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道出了無奈,卻也有幾分灑脫,這便是蘇軾的獨特之處。蘇軾是將“隱”與“仕”中和得較好的文人,他活得通透豁達,但并不代表他心中沒有這兩股急流的碰撞。正是由于這份碰撞,才有了《赤壁賦》《定風(fēng)波》等傳世名篇。
峴山頂?shù)臒o限慨嘆
在我們的印象里,孟浩然是一位瀟灑飄逸的隱士,而在《與諸子登峴山》里,我們卻感受到他瀟灑背后的隱痛。
與諸子登峴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這首詩的起首兩句是孟浩然面對眼前的壯麗美景發(fā)出的慨嘆:人世間的事都是代謝變化的,來來往往終為云煙,只有江山美景依舊。頸聯(lián)通過“寒”“深”營造出深沉的意境,為尾聯(lián)的抒情做鋪墊。尾聯(lián)中提到的“羊公”是西晉名將羊祜。當年,羊祜功績卓著,受人景仰,曾登峴山飲酒賦詩;今日,孟浩然面對此情此景,不滿足于“隱”的現(xiàn)狀,渴望著能像羊祜一樣做一番事業(yè)。顯然,“讀罷淚沾襟”一句中的淚,既是為羊祜流的,也是為自己流的。這慨嘆穿越歷史的塵煙,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落寞的身影、無奈的慨嘆,既是“隱”與“仕”的碰撞,也是詩人人生沉浮的寫照。面對生命的坎坷,他們苦悶、彷徨,但是并未消沉。詩歌給他們精神上的“隱”,只為現(xiàn)實里更加堅定不移地“仕”。正如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也是文學(xué)最大的魅力所在。
(作者單位:沈陽市南昌初級中學(xué))
閱讀柳宗元的《鈷鉧潭西小丘記》、陸游的《秋思》、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提升版202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