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一個專治各種不服的中國企業(yè)家。
10年前,他曾放言,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能造出特斯拉。但馬斯克壓根不把他放在眼里,說王傳福不是我的對手。不到10年,比亞迪以186萬輛的銷量,趕超特斯拉,坐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的鐵王座。
王傳福昔日說過的“大話”,正在變成現實。
一個造車的,在國家需要之際挺身而出,調動了企業(yè)所有的供應鏈做口罩,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量產、24天做到全球第一。王傳福的“中國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查理·芒格則稱他是愛迪生和韋爾奇的混合體;巴菲特為他打破規(guī)則,十幾年來重倉比亞迪。
2009年,王傳福更是以350億元身家,躍居中國首富。
但他對財富并不十分在意。兩天前,王傳福去參加上海車展時,因乘坐地鐵出行而火上了熱搜。
比亞迪非執(zhí)行董事夏佐全評論:“王傳福同志依然保持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領導比亞迪不斷前進,在全球開疆拓土,令人欽佩!”這個擠地鐵的車界首富,是怎么把比亞迪送上鐵王座的?
王傳福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說不上“光彩”。
他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十來歲時父母就相繼離世,靠著兄嫂的支持,才一路上大學。
1995年,他看到很多人在用 “大哥大”,這個磚頭般的手持無線電話,售價兩三萬元,光是里面一塊小小的鎳鎘電池,就能賣上千元。恰在此時,日本宣布將不在本土生產鎳鎘電池。
而電池,恰好是王傳福的研究專長。他嗅到商機,果斷作出人生的第一次“瘋狂之舉”——辭去“鐵飯碗”,下海經商。在當時,除了一腔熱血,王傳福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
他從表哥呂向陽手里借來250萬元,在深圳創(chuàng)立了比亞迪,一頭扎進手機電池行業(yè)。
在當時,三洋和索尼用的是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一條就要上億美元。比亞迪根本買不起,況且哪怕想買人家還不賣。
怎么辦?機器不夠,人來湊!
王傳福的“制造秘訣”是半自動化加人工,自己動手制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工序,由熟練的人工完成。
法子雖土但有效,他只花了100多萬元,就建成一條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到1997年,王傳福成為中國的電池大王,發(fā)展之快,令索尼、三洋等行業(yè)大佬都吃了一驚。
自己不會造車,怎么辦?
王傳福的路子很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逆向開發(fā)。什么意思?拆別人的產品學習,再想法子自己生產。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抄”;說得好聽一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為了造出車,比亞迪每年砸千萬,滿世界地購買最新車型。有一次,王傳福讓同事把自己的奔馳S300拆了,幾個年輕人看著價值百萬的奔馳不敢下手。
王傳福直接拿起車鑰匙,在車身上狠狠劃了一道,說“這樣你們就可以動手了”。
為了把價格打下來,王傳福復制了做電池的方法,自己開發(fā)生產線,大量利用人工來替代機械手。按照王傳福的說法,除了輪胎、玻璃和少數標準件,比亞迪幾乎所有配套產品自己都能生產。
2005年,王傳福搞出了比亞迪F3,外形跟豐田花冠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零部件都通用,但價格降了一半。
不到一年,F3銷量沖破10萬臺。驚得豐田人專門弄了一輛F3,研究比亞迪的低成本是怎么做到的。
王傳福的“模仿”很有自己的一套,他設立了知識產權部,100多人就是為了規(guī)避掉別人的專利,將開放專利收為己有。他們甚至都做好了打官司的準備,而且100%不讓對手贏。索尼、三洋都曾將比亞迪告上法庭,最后都是比亞迪取得了勝利。
王傳福坦然承認“我們原來不懂車,早期造車時難免請教、借鑒、學習”。
跟在別人后面模仿,王傳福自然不會止步于此,他的目標是先模仿再超越。
被巴菲特“選”中的王傳福,干一行,成一行。
做電池,3年成為中國之首;做新能源汽車,連續(xù)10年全球第一;2022年,比亞迪的市值甚至突破了10000億元,超越了中國銀行。
當他決定做汽車時,他在資本場上犯了眾怒,股市暴跌,一夜蒸發(fā)30%,連內部的員工都不看好他。
當你站在全世界的對立面,還有膽量走下去嗎?王傳福有。他對許多投資人表示,“我下半生就干汽車了”!
有人評價他是天生賭徒,每一步都踩對了點。但王傳福不這樣認為,他說自己很膽小,根本不會豪賭,而且“定戰(zhàn)略不能賭”。自始至終,王傳福堅信汽車行業(yè)將發(fā)生一場新能源革命。這個說法曾被許多人嘲笑。
王傳福身上,有著一種深刻的理性化氣質,他超前的戰(zhàn)略眼光,是基于科學的判斷——中國必須直面的石油安全、空氣清潔、氣候變暖等問題。他曾在節(jié)目中說過,石油是汽車的“血液”,而中國70%的油基本是靠進口,年花費萬億元,這很可怕。
而產業(yè)的變革需要技術去推動。王傳福是堅定的技術派,狂熱地追求技術和創(chuàng)新。長期以來,中國一些企業(yè)普遍面臨“技術恐懼癥”,王傳福說:“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后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yè)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fā)很難,直到你放棄”。
面對外界質疑,王傳福放下狠話:
“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
“一切技術專利都是紙老虎!”
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狠話放出去了,但王傳福明白,沒有領先的技術,根本做不到全球第一。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王傳福走上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他曾說“比亞迪在新能源車上造就了核心的東西”,這個核心就是比亞迪是國內唯一掌握三電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企。
這條護城河,王傳福花了10年打造。在他看來,新能源車就是一條“大魚”,在沒人相信電動車時,王傳福就開始“養(yǎng)”,股東質疑他“燒”錢太多,但王傳福不為所動。
在比亞迪總部的墻壁上,專利技術貼得滿滿當當,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萬項、授權專利超2.8萬項,每天有19件專利申請、15件專利授權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正是這些專利,撐起了比亞迪的競爭力,讓奔馳、特斯拉搶著合作。
技術和創(chuàng)新是王傳福最大的底氣。但技術拼到最后,比拼的還是人。華為曾以年薪百萬,召集全球的天才少年,讓聽得見炮火的士兵做決定;而比亞迪已擁有超6.9萬名研發(fā)工程師。在王傳福看來,中國的工程師創(chuàng)造力是最棒的,他們總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后”。“你把人僅僅看作勞動力,他就只能打工;而當你把人看作創(chuàng)造者,他就是設計師?!?/p>
如果說,技術實力是王傳福帶領比亞迪走向全球的底氣。那么,人才的創(chuàng)造力是比亞迪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
2023年1月,王傳福入選“202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組委會給出的獲選理由是:王傳福是有著“堂·吉訶德式的冒險精神”,押注新能源車。整整20年,比亞迪逐步將核心技術與供應鏈掌控在手中,靜待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爆發(fā)時刻,終于在2022年一飛沖天。
如果說,堂·吉訶德手持長矛和風車搏斗,顯出騎士威風,是一種虛幻的理想主義。那么,王傳福就是現實的理想主義,用技術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
王傳福的造車之路并非一路坦途。
就在王傳福登頂中國首富的第二年,2010年,比亞迪陷入困局,企業(yè)擴張后的隱患一觸即發(fā)。
為了擴大產能、攫取更多利潤,最終導致比亞迪銷售體系失控,大量經銷商退網,品質問題接連發(fā)生。半年間,比亞迪利潤驟降了88.6%。
一時之間,人們都在問:比亞迪怎么了?2012年,一向心高氣傲的王傳福低頭認錯:“過去我們片面地追求數量和規(guī)模的擴張,忽視品牌質量的提升。我們在3方面犯了錯誤:經銷網絡、媒體關系和品質問題?!?/p>
王傳福開始研究蘋果的用戶體驗思維,花大力氣提升比亞迪產品的用戶體驗。
2020年,王傳?;淼朵h戰(zhàn)士,推出刀片電池,向三元鋰電池行業(yè)發(fā)動了一輪真正意義上的猛攻。
從技術上來看,刀片電池完成了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架構創(chuàng)新,最大殺手锏是杜絕了電動車自燃的可能。
在發(fā)布會現場,王傳福說:“安全,是純電動汽車最大的豪華?!?/p>
比亞迪用刀片電池解決用戶最關心的安全痛點,通過超級混動DM的技術,加速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 這項技術已經寫進清華大學教材《汽車動力系統(tǒng)原理》中。
敢為錯誤買單,借著新能源的東風,王傳福重回巔峰。
民族企業(yè)家:“現在剩下的,只有骨氣了!”
“奮斗,我們每天都在奮斗?!睍r至今日,57歲王傳福依然兢兢業(yè)業(yè)。
在一檔訪談節(jié)目中,俞敏洪問王傳福:“當你什么都有了,你的進取心為什么還那么足?”王傳福的動力,以前是因為窮,現在剩下的,就是為了骨氣。
他向俞敏洪說過這樣一段故事:
“我第一次去美國,他們老讓我拿返程機票給他看,我覺得很難受,好像我就要賴在你美國不回來似的,我干嗎要賴在你美國不回來?”
去英國時,他同樣被盤問許久,出示很多證件,王傳福一氣之下,連護照都不要,就走了出去。
這種侮辱讓王傳福相當難受,“我們中國人不笨,我們的產業(yè)不會比你差,甚至比你還好,我們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就希望能夠把這個產業(yè)做大,為中國人爭一個面子”。
當技術足夠自信,比亞迪具備持續(xù)的產出能力后,王傳福開始反撲了,且是帶著強烈的中國色彩。
2021年5月,比亞迪吹響征戰(zhàn)歐洲的號角,首批100臺唐EV發(fā)往挪威。當一些國產汽車借洋名字提高身價時,王傳福卻將汽車命名為“秦漢宋元”,車上所有的按鍵都用漢字。
把國產車賣到國外,有些人可能覺得中文按鍵不洋氣,會影響銷量。王傳福拋出靈魂之問:“中國人要有骨氣和信心,中華民族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漢字,為什么不能用?”
他霸氣回應:“沒事,出了錯我承擔,我舍得這點銷量!”
王傳福做新能源的出發(fā)點是,希望用技術解決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
他曾說,比亞迪做的是面向大眾的產品,并且比亞迪推動著許多公共交通類產品,銷往全世界,適用于所有人,比如云巴和云軌。
這源于他的一次東京之行——東京有800萬輛車,比當時的北京多300萬,但市區(qū)遠不如北京擁堵。調研后,王傳福發(fā)現東京的軌道交通體系雖然龐大,但地鐵占的比例并不高,絕大多數都是輕軌。
他花了5年時間,砸下50億元,終于研發(fā)出云巴和云軌,并在比亞迪廠區(qū)先運行。
2022年3月,一則重磅消息再次驚動汽車行業(yè),比亞迪正式停止燃油車的整車生產。這一次,世人都看到了它壯士斷腕般的決心和壯志。
對于王傳福來說,每一份責任感,也是一份動力。
中國需要怎樣的企業(yè)家?
過去20年,任正非一個人打出租車是常事了,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給員工之后,只有1.01%的華為股份,甚至連個保鏢都沒有。
王傳福會搭乘地鐵去車展會場,穿著工作服在比亞迪食堂吃工作餐。
華為顧問田濤曾說,卓越的企業(yè)家有一個不容回避的兩級張力是,欲望的張揚與欲望的節(jié)制。質量、干凈、責任,對企業(yè)家來說,是底線要求,也是崇高要求,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在王傳福和任正非身上,我們看到:真正的企業(yè)家,既有對做大企業(yè)的欲望和野心,又有著在欲望和理智間保持平衡的混沌力。
俞敏洪曾問王傳福,如果你走出比亞迪的大門,交給你一個空白的后半生,你還會干什么?王傳福思考了一下,回答:我從來沒想過,我除了比亞迪沒有別的企業(yè),個人的企業(yè)都沒有,(不信)你可以用天眼查。
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產業(yè)的競爭,實體經濟永遠是最堅實的底盤。
像王傳福這樣一根筋的實干家,才是中國最稀缺、最難以復制的資源。
(來源:決策視點)
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