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1.17—2023.5.7
繪畫藝術在歐洲文明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堪稱經典的400多年藝術巡禮,匯聚了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館藏精華。展覽共分8個板塊,以教科書式的方式,通過精選50位藝術家的52件作品,完整呈現從文藝復興至19世紀后印象派的發(fā)展脈絡,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歐洲美術簡史。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戈塞特、卡拉瓦喬、普桑、克勞德、委拉斯貴茲、凡·代克,倫勃朗、卡納萊托、康斯特布爾、透納、塞尚、高更、馬奈、雷諾阿、莫奈以及梵高等藝術史中熠熠生輝、如雷貫耳的大師杰作,讓中國觀眾有了一次可以親睹原作、細品經典的機會,深入了解和感受歐洲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和美妙絕倫。(圖:拉斐爾,《圣母子與施洗者圣約翰(加瓦圣母)》,約1510—1511年,木板油畫,38.9cm×32.9cm,英國國家美術館,1865年購入)
主辦: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3.4.8—2023.7.29
展覽帶領觀眾重新思考“紀實攝影”在藝術領域的定義和用法。泰特現代藝術館將紀實攝影定義為:“一種以直接、準確呈現人物、地點、物體和事件為主要訴求的表達方式,常常用在新聞報道中?!钡恰凹o實攝影”這個詞組的使用或許有失考量,因為攝影都是現實的記錄。攝影師在鏡頭里觀察著周圍的世界,這個行為本身就意味著取景器截取的總是現實的一角。同時,紀實攝影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親歷。隨著目擊者作為“客觀的眼睛”這一角色今日在新聞報道中的逐漸弱化,年輕一代的攝影師和藝術家仍傾向于用攝影媒介維持著屬于他們描述人物、地點、物體和事件的“坦誠”,這些作品的獨特之處就在于畫面中真情實感的流露。
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廣州)
展期:2023.4.28—2023.8.27
展覽遴選了近100件19世紀英國的油畫、水彩畫、雕塑、服飾、珠寶和瓷器等藏品,結合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特色外銷精品,共同展現維多利亞時代杰出的藝術成就與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是英國文化藝術的繁榮時代。在此時期,拉斐爾前派、社會現實主義、唯美主義與古典主義繪畫流派林立,名家輩出。如夢如幻的風景畫與針砭時弊的現實作品交織描繪出時代的兩面性,典雅的服飾與珠寶凝聚了深沉的美麗與情誼,豐富的東方舶來品敘述了中西匯流的歷史與演變。
策展人:朱炯
主辦:愛馬思藝術中心(北京三里屯)
展期:2023.3.31—2023.5.22
藝術家吳為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她從兩位老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組成作品《芬芳一生》,獻給他們。吳為用影像和文學雙重媒介,擁抱遠去的至親之人。照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凝視與述說相伴而行,她的作品讓我們沉浸在時間的過往之中,觸摸并感受老人存留之物的質地與溫度,從而建立起生命消亡和永恒之愛的顯性鏈接。吳為在創(chuàng)作期間,去到外公外婆生活和工作的老屋與縣城,傾聽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在故地尋覓他們的回憶印記,拜訪他們教過的學生,撫摸他們穿過的衣服,點亮兒時的烤火爐,日復一日坐在他們的房間里,感受每一份點滴的溫存。在“記憶”主題的探索中不斷地挖掘那些共存共通卻又專屬于每個人的內心觸動。
主辦:山中天藝術中心、十點睡覺藝術空間(北京)
展期:2023.4.1—2023.6.25
“影”,是“光”的反面,是一個陰陽相伴的物理現象。在藝術史中,無數藝術家們崇拜光、研究光、表現光,相較而言,卻較少直面晦暗不清的“影”。本次展覽以“影”為視覺線索,藝術家們依靠畫筆、暗房、石膏或像素形成不同類型的陰影。但在單純的視覺關聯(lián)之外,“影”在不同作品中的含義多種多樣。它是時空維度之間的草灰蛇線,是存在的痕跡,同時,它也是我們的日常之下、視野之外涌動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