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2023-05-26 07:07:10杜靜
天津教育·中 2023年4期
關鍵詞:音體美信息化信息技術

杜靜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時代背景下,中小學教師面臨著新的職業(yè)成長目標,信息化教學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然而,許多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yǎng)較低,不能適應信息化教學模式,特別是在農村地區(qū),信息基礎設施落后、教育培訓資源不足,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步伐較為緩慢,影響了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發(fā)展。本文立足于農村中小學的實際情況,探究提升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帶動音體美課程信息化發(fā)展。

信息化教學能力指的是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的能力,是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職業(yè)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行動計劃后,我國義務教育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也得到了持續(xù)發(fā)展。但是從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學情況來看,由于學校條件、教育觀念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音體美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是促進中小學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教師則是落實信息化教學的先鋒隊,提升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助于推動農村學校的信息化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優(yōu)質和智能的學習環(huán)境。

一、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信息技術素養(yǎng)

信息技術素養(yǎng)是指獲取、判斷、處理、使用及評價信息的能力,是用于管理信息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也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fā)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各個領域的進步,也對教育專業(y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教學設備,如多媒體、電子白板、投屏設備、網絡設備等,教師只有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掌握這些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二)教學方法素養(yǎng)

教學方法素養(yǎng)是指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合理選用恰當的方式方法的素養(yǎng)。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是“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音體美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方法素養(yǎng),能夠根據班級學情、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選擇恰當的信息化工具和資源,并將其融入教學過程,與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如情境教學、任務導向、小組學習、分解訓練等方法。信息技術是一種輔助性的工具,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將信息技術與恰當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

(三)學科素養(yǎng)

教師應具備任教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經驗和品質。中小學音體美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不僅包括專業(yè)理論知識,還包括專業(yè)技能,如美術教師應具有較好的繪畫功底、體育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運動能力和一定的體育特長等,還包括思維品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學科素養(yǎng)是教師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是通過長期的學習與訓練而形成的,教師要對任教學科有深刻的認知,才能深入淺出地講解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相較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音體美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理論與實踐并重,自身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基礎,如果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不足,即便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

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是指教師運用恰當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高效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還要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讓信息技術為教學活動服務。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包括教師在備課、課前預習指導、課堂活動、課后作業(yè)、測試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前提。教師要明確信息技術運用的時機、方法及地點,不能將信息設備當作黑板的替代品,也不能過多運用而影響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難以通過集體培訓和理論研究形成,需要教師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積累。

二、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基于信息時代,完善學科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念或目標,對一門課程中的要素進行排列組合,形成動態(tài)、清晰、合理的課程結構,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保障,也是各個學科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在信息時代下,中小學各個學科的課程體系發(fā)生了變化,課程內容更開放和豐富,教學方法更靈活和多元。農村中小學要緊跟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步伐,不斷完善音體美課程體系,引導教師革新教育觀念,通過集體建構、案例研討等方式推動音體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在研討與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完善學科課程體系的有效途徑。

例如,傳統的音樂課堂往往只有音樂元素,學生通過聽音頻、聽教師范唱或演奏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教材中的樂曲與舞蹈、美術等元素融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豐富的視聽體驗和審美感受,對歌曲的風格和內涵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傳統的體育教學以教師的講解和演示為主,對一些復雜的動作,學生很難學會。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多媒體教室,播放體育動作演示視頻,利用慢放、暫停、放大等功能,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動作的每個細節(jié),從而增強體育教學效果。農村中小學可以組織音體美教師分享信息化教學經驗和方法,互相促進、共同提升,推動信息技術與音體美教學深度融合,不斷完善音體美學科的課程體系。

(二)更新教師定位,實現角色轉型發(fā)展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教學活動向著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資源和學習途徑有限,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取知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在學習活動中有了更多選擇,對教師的依賴性降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查閱資料、學習知識。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要重新認知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用主觀想法或課本內容束縛學生的思想,而是要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幫助者和陪伴者。

從學校角度來看,農村中小學要加強對音體美教師的專業(yè)培訓,促使其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與特點,推動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以信息技術為媒介,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要協調好課堂上教師、學生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授課,將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另一方面,將信息技術教授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信息技術為切入點,打開學生通往世界的大門。比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信息等,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高效學習,教師則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構建課程團隊,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

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是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每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方法、經驗有所不同,農村中小學可以將校內的音體美師資力量整合起來,構建藝體課程團隊,建立團隊合作機制,樹立“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共同目標,打造教師發(fā)展共同體。在構建課程團隊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管理人員,可以由校內骨干教師、教研主任等擔任組長,指導各項信息化教研活動的規(guī)劃與落實。其次,音體美教師作為團隊成員,要承擔課程改革的任務,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將信息化教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課堂實踐中去,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最后,圍繞“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目標,推動相關領域專家與學校音體美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使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相融合,讓音體美教師了解更多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技術和設備,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模式,通過公開課、聽評課、課題研究等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打造現代化的音體美教師隊伍。

(四)打造信息平臺,形成常態(tài)培訓機制

為了構建常態(tài)化的培訓機制,促進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持續(xù)發(fā)展,農村中小學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局域網、計算機教室、校園網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線上平臺,為教師創(chuàng)設網絡培訓學習和討論互動的空間,構建區(qū)域交流網絡。音體美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或電腦登錄平臺,觀看或下載平臺中的培訓資料,也可以在互動板塊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或疑問,與其他教師共同討論研究。學??梢栽谛畔⑵脚_中設置不同的板塊,按照學科分類設置音樂區(qū)、美術區(qū)、體育區(qū)等,為同一學科的教師提供專屬交流空間,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話題劃分區(qū)域,如“希沃白板的功能與使用方法”“VR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微課視頻的制作步驟與技巧”等。

教師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為自己“充電”,也可以將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上傳至平臺,與其他教師分享,如體育教師可以上傳運動技能的示范與講解視頻,并配上文字說明,供其他教師參考;音樂教師可以上傳學生獨唱或合唱視頻,展現學生的風采,并寫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心得;美術教師可以上傳學生的繪畫、雕塑、剪紙等作品,并詳細說明創(chuàng)作步驟,為其他教師提供教學思路。此外,教師可以上傳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以及教學設計、案例反思等材料,不斷豐富平臺中的教研資源,形成內容豐富的優(yōu)質資源庫。

農村中小學校要以網絡為渠道,加強與城鎮(zhèn)學校之間的交流,引進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和教研成果,打破空間距離。還可以邀請教育專家或骨干教師入駐平臺,時常分享一些信息化教學經驗,增進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以信息平臺為載體,形成常態(tài)化的教師培訓機制,促進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持續(xù)提升。

(五)組織專題培訓,學習先進教學技術

專題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音體美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和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學習教育信息領域的新理論、新成果,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結構。從學校層面來看,農村中小學要改變以往片面重視文化課的現象,認識到音體美課程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加大資金、人力、物力等投入,為音體美教師提供更多培訓的機會和資源。傳統的線下培訓方式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育培訓工作可以通過線上開展,如我校組織音體美教師參加安徽省阜陽市開展的信息技術2.0培訓活動,教師用手機關注微信公眾號即可觀看“省裝備中心直播”,也可以將鏈接復制到電腦瀏覽器中觀看,實現了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除了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外,農村中小學也可以邀請教育領域的專家,通過線上平臺開展培訓活動,深化校內音體美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增強其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結語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了解先進的信息技術,并將其融入日常教學,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音體美是中小學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在信息時代下,農村中小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音體美教師要緊跟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趨勢,完善課程體系,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成為符合新時代教育需求的成長型教師。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農村初中音體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AH201815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音體美信息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如何進行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音體美教學
家長(2019年15期)2019-01-14 05:28:32
重視音體美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知識文庫(2018年1期)2018-05-14 12:10:58
如何破解音體美教師短缺困局
甘肅教育(2015年1期)2015-02-03 09:28:16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裕民县| 玉溪市| 包头市| 南雄市| 平泉县| 梅河口市| 江油市| 阿巴嘎旗| 桃园市| 大冶市| 新闻| 孝感市| 阿图什市| 汤阴县| 石门县| 蓝田县| 共和县| 新巴尔虎右旗| 北流市| 雷山县| 夹江县| 贵阳市| 凤庆县| 三台县| 灵川县| 麻城市| 包头市| 庆城县| 会理县| 绥宁县| 乐平市| 丰台区| 乡城县| 双城市| 钦州市| 七台河市| 邻水| 稻城县| 丰顺县| 安阳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