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綠色防控因成本高等,蟲害防控以化學農藥為主。大棚蔬菜害蟲輕簡化綠色防控的做法是,同種同收、以便一起犁地、晾地。大棚使用29目(孔徑約0.7 mm)的防蟲網。訂制防蟲網時,讓廠家在大棚兩側或三面的網上安裝拉鏈。采收后在棚頂四角掛黃色粘蟲板,拉開拉鏈犁地,晾地7 d以上,使蟲子因缺乏食物遷走或餓死。檢查網上是否有蟲卵塊,若有予以摘除,播種后拉上拉鏈。沒有拉鏈的棚,采收后在棚內四周肩高位置、每隔1 m掛1張黃板。不使用大棚種植的,晾地播種后,直接覆蓋29目的防蟲網。大宗葉類蔬菜一般不噴施殺蟲劑。
關鍵詞:害蟲;綠色防控;防蟲網;拉鏈
中圖分類號:S63+S436? ? ? ? 文獻標志碼:C? ? ? ? 文章編號:1673-2871(2023)05-158-03
害蟲綠色防控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生態(tài)防治,包括套種、輪作等[1];二是農業(yè)防治,包括深翻炕地等[2];三是生物防治,包括以蟲治蟲等[3];四是物理防治,包括高溫悶棚、使用防蟲網、粘蟲板、殺蟲燈等[4]。上述綠色防控措施中,有的成本較高、殺蟲較慢,有的使用復雜、菜農文化普遍偏低、難以掌握,所以,蔬菜害蟲防控以施化學農藥為主。筆者2018年研發(fā)出蔬菜害蟲輕簡化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過程中又不斷改進。新技術具有成本低、防蟲效果好、使用簡單、易推廣的特點,《農民日報》等媒體進行過報道,海南、貴州、內蒙古等地列為了主推技術,目前已有十幾個省推廣試用[5]。筆者總結了2020—2022年在幾個地方的應用情況,概述如下。
1 大棚蔬菜害蟲輕簡化綠色防控技術
大棚可分為防蟲網大棚和塑料大棚,塑料大棚的兩側通常也安裝有防蟲網。大棚種植戶通常在播種前、使用農藥等殺滅棚內害蟲,但很多大棚內蟲多[6]。冬季過后,許多大棚敞開,起不到防蟲作用(圖1)。筆者分析棚內蟲多的原因,一是大棚上的防蟲網網孔過大;二是種植戶采收完上一茬菜后很快又種,原來的蟲子繼續(xù)危害;三是棚太大,種植戶分批播種,為節(jié)省開支,一般僅給蟲多的菜打藥,蟲子遷到其他菜上,很快又遷回。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1 根據大棚蔬菜品種及害蟲種類,選用目數合適的防蟲網
在很多地方,跳甲是白菜、甘藍等大宗葉類蔬菜的最重要害蟲,抗藥性很強,需頻繁打藥防治。筆者在幾個省的蔬菜大棚看到,跳甲能從大棚兩側的防蟲網孔鉆進棚內。若防蟲網目數過高,又會影響通風透光。防蟲網目數是指1英寸(2.54 cm)的長度上的孔數。筆者查閱文獻中報道的阻隔跳甲的防蟲網目數時,發(fā)現不同文獻報道的目數相差較大、難以參考[7-9]。筆者聯系防蟲網生產企業(yè),定制了不同目數的防蟲網(網線粗0.16 mm),做成防蟲網袋裝跳甲,為引誘跳甲出袋,在上面隔空放了菜葉(圖2)。裝蟲結果表明,能夠阻隔跳甲的防蟲網最低目數為29目(孔徑約0.7 mm)。將29目網用于田間試驗、檢驗阻隔跳甲的效果時,發(fā)現29目網除了能阻隔跳甲,也能阻隔蚜蟲、斑潛蠅等對大宗葉類蔬菜和其他多種作物造成重大危害的小型害蟲。
筆者使用29目防蟲網種植黃瓜、豇豆時,發(fā)現粉虱、薊馬能夠進入。完全阻隔薊馬需要孔徑0.2 mm的防蟲網,使用后嚴重影響通風透光,產量下降。生產上,葉類蔬菜常與瓜豆輪作,若收完葉菜、種瓜豆時再更換目數更高的防蟲網阻隔粉虱、薊馬,需增加不少成本,還影響通風透光。因此,筆者建議種植瓜豆也可用29目網,進入棚內的粉虱可用黃色粘蟲板、白僵菌、斯氏鈍綏螨或麗蚜小蜂等控制,薊馬可用綠僵菌、藍板、斯氏鈍綏螨或小花蝽等控制。
購買29目防蟲網時,要檢測防蟲網的實際目數和孔徑。筆者在幾個省的蔬菜大棚里發(fā)現,大棚上防蟲網的網孔多為長方形,而不是正方形,應是廠家減少了網線;網線直徑低于標準的0.16 mm,不同生產廠家使用的網線的直徑也不同,所以目數相同的網、孔徑不同。用戶購買防蟲網時,一般不會測量實際目數和孔徑,導致文獻中報道的阻隔小型害蟲的目數相差較大[7-11]。市場上的防蟲網目數還普遍虛高,筆者測量一些號稱40目網的實際目數,僅為20~27目,不能阻隔跳甲等小型害蟲。所以,購買防蟲網時,要檢測實際目數和孔徑。
1.2 同種同收
搭建大棚時,面積不宜過大,可根據每日采收量、以種葉類蔬菜3 d內能采完為宜,以便同種同收。對于已建成的面積過大的棚,可用防蟲網或塑料薄膜隔開。
1.3 晾地餓蟲
若是塑料大棚,定制29目網時,讓廠家在大棚兩側的網上各安裝一根拉鏈,若是防蟲網大棚,在門口以外的三面各安裝一根拉鏈,拉鏈距離地面1.7 m左右(圖3)。采完整棚的菜后,用耙子清出地上殘株,犁地后最好再次用耙子清出根、莖,一是減少病蟲源,二是使其不能成為害蟲食物。機械化程度高、人均管理面積大的種植企業(yè),難以做到人工清除殘株,可直接旋耕兩遍,將殘株埋入土里,使其不能成為害蟲食物。若犁地、晾地時恰逢陰天,殘存在地表的根、莖、葉曬干的慢,會成為蟲子食物,可用耙子清出。采收后在棚頂四角掛黃板,拉開拉鏈,犁地后晾地7 d以上,使地里的蟲子因饑餓遷走或餓死。在棚頂四角掛黃板的目的,是為了殺滅少數未從拉鏈開口處遷出而聚集在棚頂四角的害蟲(圖3)。晾地期間要檢查防蟲網上是否有蛾子產的卵塊,若有予以摘除。播種后拉上拉鏈,阻擋蟲子進入棚內。
原來沒有安裝拉鏈的大棚,可在每次晾地時,將網從埋壓的土里提起,使棚里的蟲子因缺乏食物遷走,播種后再放下網,用土壓好防蟲進入[12]。也可不提起網,采收后在網內四周肩高位置、每隔1 m掛1張黃板,殺滅犁地后因缺乏食物向上爬的跳甲等害蟲,或延長晾地餓蟲時間,直到網上看不到活蟲再播種。跳甲、黃守瓜等鞘翅目害蟲耐饑能力強,有的超過20 d,若等全部餓死,造成大棚閑置浪費,可晾地10 d左右、餓死大部分害蟲。菜苗長出后,若發(fā)現有殘存的跳甲,可懸掛黃色粘蟲板控制。
1.4 效益分析
以天津市西青區(qū)從事有機葉菜種植的農戶為例,以往種植大白菜等大宗葉類蔬菜,需要先用微生物菌劑等處理土壤、滅蟲,在生長期還需要施用植物源、微生物源農藥6次以上,菜葉上還有蟲孔。使用該技術后,大宗葉類蔬菜一般不再噴施殺蟲劑,優(yōu)質品產量提高30%以上。
2 不使用大棚的蔬菜害蟲輕簡化綠色防控技術
不使用大棚、播種后直接覆網,主要用于葉類蔬菜的種植。我國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進,未能大面積推廣。筆者在幾個省調研時看到,盡管菜農在播種前使用辛硫磷等化學殺蟲劑處理土壤,但網內的菜上還是有多種害蟲(圖4)。
筆者分析網內害蟲多的原因,一是犁地后晾地時間太短,地里原有的害蟲繼續(xù)危害;二是防蟲網網眼太大。針對這兩點,筆者對技術進行了改進。
2.1 技術要點
晾地餓蟲方法同1.3。播種后、直接覆蓋29目防蟲網,網應寬松,預留菜苗生長空間,四周用土壓好,也可用鋼筋、竹片、玻璃纖維桿等搭成矮棚,以免網上的蟲子對挨著網的菜葉造成危害(圖5)。中途需要拔草、間苗時掀開網,完工后再蓋上。
2.2 效果分析
以海南省??谑薪紖^(qū)菜地進行分析,以往在播種前用化學藥物處理土壤,菜上還有蟲孔,使用此技術后不施用任何藥劑,菜上幾乎沒有蟲孔,見圖6。
購買667 m2土地所需的29目防蟲網的費用比原來的網增加300元左右,可用5年,平均每年增加成本約60元。因為蟲口少,667 m2每茬平均增產150 kg以上,1 kg按4元計算,每茬多賣600元以上,減少農藥、打藥人工花費400元以上,即每茬增收1000元以上。在海南一年可種8茬以上的葉菜,增收在8000元以上。
參考文獻
[1] 劉萬才,朱景全,趙中華,等. 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研究進展[J].植物醫(yī)生,2021,34(5): 5-12.
[2] 孫菲菲,劉勝環(huán),張悅,等. 南京地區(qū)葉菜周年生產茬口安排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J]. 長江蔬菜, 2022(22): 20-23.
[3] 李金玲,梁增文,劉天英,等. 壽光市設施蔬菜綠色防控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J].中國蔬菜,2019(9): 93-95.
[4] 常青,洪波,陳志杰,等. 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現狀與問題思考[J].北方園藝,2020,17: 131-137.
[5] 付偉.巧用“棚中棚” 蟲害影無蹤[N].農民日報,2020-02-25(5).
[6] 王培,符偉,唐濤,等. 4 種殺蟲劑灌根對設施甜瓜主要害蟲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J]. 中國瓜菜,2021,34(4): 117-121.
[7] 邱英東. 覆蓋不同目數防蟲網防治黃曲條跳甲及對小白菜產量影響的試驗[J].上海蔬菜,2016(4): 41-42.
[8] 葛金萍,孫雪梅,季錦美. 防蟲網在葉菜類蔬菜綠色防控中的應用效果初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9(3): 112-113.
[9] 陳育民,馮偉明,郝東川,等. 地毯式覆蓋防蟲網防治菜心黃曲條跳甲應用效果探析[J].天津農業(yè)科學,2020,26(8): 80-83.
[10] 張瑞敏,付步禮,邱海燕. 防蟲網對豇豆主要害蟲的阻隔作用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5(11): 36-38
[11] 黃偉,李剛,張俊花. 防蟲網覆蓋對甘藍蟲害防控和生長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16,32(1): 44-48.
[12] 高建明,陳河龍,張世清,等. 華南地區(qū)蔬菜防蟲網覆蓋栽培存在問題及技術改進[J]. 中國蔬菜,2019(1):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