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楊富榮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的葵花種植商。幾年前,他承包了1000畝鹽堿地,通過深耕、平整、疏通排灌之后種上了葵花,因為鄂爾多斯是內(nèi)蒙古的主要葵花種植區(qū),以盛產(chǎn)粒大、仁滿的葵花子而出名。楊富榮一邊改良鹽堿地,一邊摸索著種葵花。而后,他又投資200萬建了一個炒貨廠,直接加工自己種植出來的葵花子。
有一次逛炒貨市場時,楊富榮發(fā)現(xiàn)別人賣20元一斤的炒貨,其實就因為瓜子個頭大一些,每一顆瓜子的長度都達到了6厘米左右。于是,他一頭扎進自己的葵花地,開始琢磨怎么把瓜子種得更大一些。楊富榮先是嘗試輪作,然后買來一臺無人機,給灌漿時候的向日葵多補充一次葉面肥,以保證每棵葵花都能得到營養(yǎng)。同時,他降低種植密度,讓葵花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到了收獲季節(jié),楊富榮會把葵花子用機器都篩選一遍,從100斤大小不一的葵花子中篩選出10斤7.5厘米以上的葵花子進行炒制。
楊富榮想著,葵花子光個頭大還不行,還得保證它的品質(zhì)。于是,他又采取了一項措施——每個葵花盤收子兩遍。當向日葵的花盤變成黃綠色,苞葉枯黃成褐色,舌狀花朵逐漸干枯脫落,管狀花用手一撥就掉,就是向日葵收獲的最佳時間。楊富榮第一遍收葵花,不直接把花盤割下來收走,而是先砍下帶著一截稈子的花盤,斜向上45°插進土里晾曬,這叫作“插盤葵花”。原來,剛砍下來的葵花很嫩,花盤里的水分需要自然曬干。所以,第一次收割時楊富榮不急著把葵花花盤帶回去。等一周過后,他讓工人來收第二遍,此時,用人工棒打的方法把葵花子從花盤里敲出來,就能保證收獲的葵花子不僅賣相好,而且果肉緊實。就這樣,楊富榮嚴把瓜子品質(zhì),加工出了個頭超大的炒貨瓜子。而后,他又通過宴席打開銷售渠道,把葵花瓜子賣出了高價。
葵花是每年春播秋收,所以楊富榮在春夏秋三季都忙活著操持葵花。有意思的是,就是這樣一個追求高品質(zhì)種大瓜子的人,居然每到冬天就“不務(wù)正業(yè)”,跑去購買沒人要的瘦牛小牛,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楊富榮的老家有一種體型小巧的草原沙牛,它的脂肪是淡黃色的,肉質(zhì)細膩。當市面上普通牛肉一斤賣30多元時,草原沙牛肉一斤能賣到45元還供不應(yīng)求。每年一到冬天,草原沙牛就因為天氣冷、草場上沒有牧草等原因變得很瘦。此時,牧民如果給牛補喂飼料,一頭牛一個冬天要花掉3000元。牧民們覺得這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所以寧愿低價也要把牛賣出去。楊富榮正是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就趁著冬天去收購別人看不上的瘦牛小牛,然后將秋季剛收割下來的一摞摞葵花秸稈當成飼料喂給它們吃。對楊富榮來說,喂牛的飼料幾乎是零成本。經(jīng)過2個月的好吃好喝,那些瘦牛小牛很快就能長成壯實的牛。楊富榮再轉(zhuǎn)手把它們賣掉,一頭牛至少能賺5000元。
楊富榮一心種植大瓜子,看似瞎折騰,實則是為了敲開高品質(zhì)炒貨的市場大門;他在冬季大量收購瘦牛小牛,看似不務(wù)正業(yè),實則進行資源整合,打通產(chǎn)業(yè)鏈。正是有這般規(guī)劃,他的葵花生意才越做越大。
(編輯? 高倩/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