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在全上海159座博物館中,位于七寶鎮(zhèn)新鎮(zhèn)路的閔行博物館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作為一家區(qū)級博物館,閔行博物館因為這兩年讓各種文物大展成為“網(wǎng)紅”,在全國文博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要知道,雖然閔行博物館2003年就已創(chuàng)立,但目前的新館是2019年9月才開,其間還經(jīng)歷了疫情三年,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上海文博界脫穎而出,怎么看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么,閔行博物館到底有什么“出圈”秘笈?
今年4月的一個周末,閔行博物館的“90后”宣教部主任徐迪對著一群圍攏過來的大人孩子們說:“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馬王堆漢墓的‘主人辛追夫人是一個妥妥的吃貨。她一天的飲食有多豐富呢?兔、鷓鴣、天鵝、斑鳩甚至還有各種烤串!考古工作者在辛追夫人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138枚半的香瓜籽,推測她去世之前應該是吃了大量的香瓜,解剖發(fā)現(xiàn)辛追夫人的死因是急性膽絞痛引發(fā)的冠心病?!?/p>
徐迪所講解的,是當時在閔行博物館舉辦的“漢·無極——長沙馬王堆文物精品展”。138件(組)精品展陳,全部來自湖南博物院的館藏。
長沙馬王堆漢墓于1972至1974年發(fā)掘,是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發(fā)現(xiàn)。湖南省博物院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發(fā)掘了馬王堆漢墓,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余件,包括漆木器、彩繪陶器、銅器、帛書帛畫、絲織衣物等十幾個種類。
其中1號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外形完整,全身潤澤,甚至手腳指紋仍清晰可見。徐迪透露,這得益于馬王堆漢墓深埋無氧、密封性好的保存環(huán)境,“最上面的封土層大概有4米,下面的夯土層一直到底部有16米,但是它最精華的一部分其實是白膏泥,它的密度之高、防水性之強,經(jīng)常用作瓷器。接下來還有木炭,吸水性很強,總共拉走了5000公斤”。
據(jù)悉,本次展出的文物中,有大量辛追夫人的服飾、梳妝用品、所愛食物等,對于人們了解當時文明情況提供了大量實物信息。
而一到周末,徐迪和同事們都會輪流充當講解員。參觀者在現(xiàn)場聽到的接地氣又生動有趣的講解詞,都是徐迪和同事們在查閱大量資料之后而準備的內(nèi)容。這也讓很多參觀者慕名來二刷甚至三刷,為的就是聽到個性化的講解。而徐迪的講解版本,就是“舌尖上的馬王堆”。
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馬王堆漢墓文物第三次走出湖南博物院,也是第一次來到上海。湖南博物院之所以選擇“級別”不高、“資歷”不深的閔行博物館作為上海首站,可能是考慮到閔博在借展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從西安博物院借展的“樂居長安——唐都長安生活展”,以及從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海淀區(qū)圓明園管理處借展的“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都是2022年的網(wǎng)紅展覽。
為了不辜負湖南博物院的信任,閔行博物館派出了中央民族大學文博系畢業(yè)的秦夢士作為策展人,他和同事們兩度前往長沙對接展覽事宜,經(jīng)手的資料就有好幾公斤重。經(jīng)過討論,秦夢士特意采用紅色喜慶的空間格調(diào),“這些文物出自漢墓,但撲面而來的是西漢時期的燦爛文明,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觀”。
在秦夢士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漢·無極——長沙馬王堆文物精品展”于3月3日至5月3日在閔行博物館展出,分為“驚世之現(xiàn)”“赫赫轪侯”與“安合大禮”三部分。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生活展。
“驚世之現(xiàn)”展示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fā)掘情況和墓主人身份。“赫赫轪侯”以馬王堆漢墓的出土器物為依托,展現(xiàn)了西漢初期貴族在飲食、衣著、娛樂、養(yǎng)生等方面的真實生活?!鞍埠洗蠖Y”展開了對漢代精神世界的剖析,以出土文物上描繪的場景為依據(jù),表達出漢代人們對長生不老、羽化升仙的追求,以及對宇宙、天地、生命的探索和認知。
閔行博物館館長劉靜告訴《新民周刊》,考慮到觀展體驗,“漢·無極——長沙馬王堆文物精品展”每日限流3000人,預約參觀,甚至在節(jié)假日增開夜場,開展兩個月來共接納觀眾12.3萬人。不僅展覽是免費的,現(xiàn)場發(fā)放的特展手冊也是免費的。劉靜表示:“我們?yōu)榇舜翁卣乖O計推出的手冊,每本有40頁,成本近10元,盡量滿足現(xiàn)場觀眾,但是總是不夠發(fā)。為此,我們在官微推出了電子手冊,不少觀眾就是拿著打印的手冊來現(xiàn)場參觀?!?/p>
本次展覽還依托了多種多媒體技術手段,比如在第三部分的展示中設置了大型投影秀《永生之夢》。劉靜透露,一場好的文物展覽,打光很有講究。在恰到好處的燈光下,文物展覽如同一場演出,每一位參觀者才會沉浸于其中。因此,他們在布展時特別注意燈光的效果,這也是閔博這兩年的特展頻頻出圈的原因之一。畢竟,燈光好看了,更多參觀者喜歡拍照打卡發(fā)朋友圈,引發(fā)展覽的第二波傳播。
事實上,在2019年之前,閔行博物館的存在感很低。
1992年,上海縣和原閔行區(qū)合并,形成了今天的閔行區(qū)。在閔行區(qū)成立10周年之際,建立自己的博物館被提上了日程。因此,一年后的2003年,閔行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劉靜回憶道,閔行博物館的展館,最早是位于莘莊地鐵站5樓,展示面積是4200平方米,樓下則是超市。2003年對外開放時,館內(nèi)有三個展覽,分別是“馬橋文化展” “民族樂器展”和一個區(qū)級的“城市規(guī)劃展”。當時,這幾個展廳都很小,“馬橋文化展”展廳面積只有500多平方米,民族樂器的展廳面積也才六七百平方米。
具體來說,“馬橋文化展”的所有展品都是借自上海博物館。因為馬橋文化本就來自閔行區(qū),區(qū)域文化放在本地區(qū)宣揚會更有歷史文化意義。閔行博物館向上海博物館借了200多件展品,展廳展出了150多件,剩下的可以輪流更換。展覽向觀眾展示馬橋文化時期先民制作使用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器具,以陶瓷為多,如原始瓷豆、云雷紋鴨形陶壺、葉脈紋陶罐等。
“漢·無極——馬王堆文物精品展”講解。
而“民族樂器展”,是閔行博物館和民族樂器廠的合作。上海敦煌民樂一廠就在閔行區(qū),為了表現(xiàn)樂器廠制作技藝的精湛,早年樂器廠按照畫冊仿制了一批老樂器。2002年,在閔行區(qū)政府的牽線搭橋下,這些樂器就拿到了閔行博物館展示陳列。同時,樂器廠征集了一些名家使用過的樂器,再加上現(xiàn)有的非遺傳承人制作的樂器,構成了三大板塊。閔行博物館在整理樂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三把明清時代的古琴,對此進行了修復,還請名家進行了演奏。
除了三大常設展廳,閔行博物館每年都會辦特展。例如在2010年,閔行博物館就舉辦了“古蜀遺珍——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但當時市民打卡博物館的興致還不像現(xiàn)在那么高漲,更別說建在地鐵站的小博物館了。因此,那些年的閔行博物館雖然借來了不少文物精品,但是名氣并不響亮。
2012年,在新閔行區(qū)建區(qū)20周年之際,閔行區(qū)政府決定給閔行博物館建一個新館。劉靜說:“最早的選址是在春申路附近,即現(xiàn)在的閔行圖書館的位置。后來,也有過把群藝館和博物館放在一起的想法。最后,政府決定做一個閔行文化公園,并安置一些文化元素,提高整體的環(huán)境,所以就把閔行博物館的選址選在目前所在地。現(xiàn)在的位置很好,閔行博物館與旁邊的海派藝術館及寶龍美術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三個大型場館,相互溝通、相互補充?!?/p>
由于種種原因,位于七寶鎮(zhèn)新鎮(zhèn)路的閔行博物館新館在2012年12月打下第一根樁之后,因為建筑設計和施工遇到一些問題,直到2016年才啟動籌備工作,而新館對外正式開放則是在2019年。
有了“樂居長安”的成功經(jīng)驗,閔行博物館一鼓作氣。2022 年9 月26 日至12月18 日,“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又成了“網(wǎng)紅”。
正是因為“千呼萬喚始出來”,七年精心打磨的閔行博物館新館在開館之際被寄予了厚望——這里被打造成閔行文化的一張名片,也是閔行文化的高地。
新館建筑面積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層。除了三個常設展廳,如何辦好每年的特展,則成了新館最重要的任務。
作為一家區(qū)級博物館,一開始去向外面借展品的時候,總覺得有些底氣不足?!敖枵菇?jīng)費只是一方面,對方還要看你的影響力,就是我把展品放到你這里,會產(chǎn)生怎樣的展覽效果?!眲㈧o坦言,作為文博界的“新人”,閔行博物館在一開始借展時沒有什么優(yōu)勢。
2019年開館后的第一個特展是“奧地利銀器展”,第二個是“絲路啟航——廣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特展”。2020年的特展則是來自杭州的“精品玉石器”展。
不幸的是,三年疫情徹底打亂了博物館的工作節(jié)奏。雖然博物館是免費參觀,但是出于防疫要求考慮,每天限流,勢必造成參觀人數(shù)的減少。而有時為了防疫要求而臨時閉館,又減少了展品和觀眾見面的時間。
2022年讓閔行博物館首次出圈的“樂居長安——唐都長安生活展”,本來展期是2022年4—6月。劉靜透露:“我們布展到一半,誰知就開始遭遇封控,一等就是兩個月。借給我們展品的西安博物院很同情我們的遭遇,本來三個月租借展品到期之后要給到下一站的寧波博物館。我們就和他們商量,最終西安博物院同意免費延長一個月的展期,寧波博物館答應推遲一個月辦展,我們就爭取到了一個月。等到6月復工復產(chǎn)的時候,當時還不能完全自由流動,我就把工人接到博物館內(nèi)閉環(huán)管理?!?/p>
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樂居長安——唐都長安生活展”于2022年7月1日至7月24日在閔行博物館開幕。當時,130余套展品巧妙引用“百千家似圍棋局”“月照長安萬戶人”“羅衫葉葉繡重重”“齊紈魯縞車班班”“八珍玉食在長安”“春風細雨走馬去”“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等詩句,串聯(lián)起盛唐長安的生活百態(tài)。展覽中,既有建筑布局、交通出行、娛樂文化,又有羅衫玉帶、日常用具、珍饈佳肴,成功地在繁華國際大都市上海營造出了“長安古意”。
因為疫情,每天只開放1000個參觀名額,最終也有2萬人到現(xiàn)場參觀?!拔铱吹胶芏嗳舜髦谡帧⒋┲蒲b漢服來打卡,幫我們朋友圈做了一次宣傳?!眲㈧o感慨道。
有了“樂居長安”的成功經(jīng)驗,閔行博物館一鼓作氣。2022年9月26日至12月18日,“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又成了“網(wǎng)紅”——清代圓明園銅牛首、虎首、猴首、豬首及圓明園管理處所藏銅馬首(復制件)以及神面卣、遂公盨、倗季鳳鳥尊、立兔形典尊、昌邑食官鼎等42件海外回流青銅器,在閔行博物館展出。展覽通過清代圓明園銅獸首的匠造、流散、歸國歷程,為觀眾展現(xiàn)中華民族歷經(jīng)的苦難、抗爭、探索及偉大復興。
除了五大獸首齊聚是亮點之外,此次展覽還采用實景搭建、環(huán)幕投放、動態(tài)投影等場景化設置和多媒體技術,讓觀眾見證西洋樓海晏堂的數(shù)字重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此次展覽占據(jù)2022年國慶版“中博熱搜榜”——全國“博物館十大熱搜展覽推介”排名第二。閔行博物館也首次上榜全國百強博物館。在不到三個月的展期內(nèi),共有11.3萬人前來參觀。
不難看出,閔行博物館正在形成自己的辦展思路——沿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脈絡策展,將自帶流量、中國頂級的文化題材做一遍,用自成系列的重磅大展把中國歷史串起來。對此,閔行區(qū)文旅局局長楊繼楨總結道:“用小成本辦大展。讓每一個展覽,都成為給觀眾講中國故事的‘大師。我們要繼續(xù)辦‘性價比高、老百姓喜愛的展覽,去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追求?!?/p>
據(jù)劉靜透露,閔行博物館的下一個特展是6月開幕的鄂爾多斯青銅器文物展?!拔覀儨蕚涿績赡贽k一個少數(shù)民族相關的文物特展,和每年的漢族文物特展交相輝映?!碑吘?,做“網(wǎng)紅”并非閔行博物館的終極目標。劉靜希望這座區(qū)級博物館變成最好的歷史課堂,變成市民美育之地,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