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鳳華
棲居海陵小城,格外懷想故園春日水鮮塘鱧魚和鱉裙羹。一有閑暇,我便來到水鄉(xiāng),佇立在河邊菜花叢中,天地簡靜,菰蒲凝綠,鄉(xiāng)愁空曠無邊。遠處河邊有挽褲腳撿清明螺的村婦,人面桃花相映紅。
美食家聶風喬曾賦詩贊譽春日水鮮虎頭鯊:“漫野甜香黃菜花,三春一品虎頭鯊。汆湯剮片腮幫肉,飽沃清鮮又幾家?”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新粟米炊魚子飯,嫩蘆筍煮鱉裙羹?!奔佐~鮮活,燉湯、紅燒、清蒸都很美。
菜花點亮鄉(xiāng)村,鄉(xiāng)村處處流光溢彩,吉祥的村莊蓄滿鄉(xiāng)愁。此時的虎頭鯊肉質(zhì)肥美,故名“菜花魚”。蘇州稱塘鱧魚,杭州則叫土步魚,蘇中一帶叫蒲魚、虎頭鯊。塘鱧魚與青螺、青蝦、春筍、青韭為江南五大春菜名鮮,成為春日水鄉(xiāng)人家餐桌上的佳饌。
塘鱧魚清蒸、紅燒、燉湯、油炸皆可。其通體瓦灰色,頭和鰓都大,嘴闊而廣,上下唇有一排小釘似的細齒,魚鱗極細。塘鱧魚渾身粗糙,極易抓捏,性情溫和,喜歡潛伏在水草中,一動不動。
遙記兒時,我們來到清亮河邊,把小瓦插進蒲鞋里,把蒲鞋沉到河里,用淤泥壓緊鞋的四周。我們則爬到岸邊的桑樹上,品嘗著紫紅色的、酸甜的桑葚,吃得嘴角滿是紫色。過一段時間,我們就來到沉鞋的地方,慢慢地提起引繩。鞋上了岸,里面準有一條塘鱧魚趴伏著,搖著尾巴,很不情愿別人攪擾其清夢。
釣塘鱧魚時,在一截鋁線中間系上插秧用的尼龍線,尼龍線另一端系在一根削尖的小木棍上,就成了盛魚的叫“串子”的工具。春風駘蕩,荷葉搖曳,遠處圩堤上有水牛剪影,牧歌悠揚,一派古雅意蘊。
所獲塘鱧魚在木桶里養(yǎng)個三五天,不成問題。等木桶里的塘鱧魚夠燒一盤時,母親便從缸里擰出幾把咸雪菜,燒個雪菜煮塘鱧魚,那絕對是清醇可口的鄉(xiāng)間美味。
塘鱧魚一身都是蒜瓣肉,白嫩、豐腴,味道極鮮。取幾條洗凈入鍋,熬湯尤佳。再放入幾塊豆腐,湯沸盛于青花碗里,撒些青蒜花,湯汁雪白、黏稠,濃香直撲鼻翼。抿一口,嘖嘖,味蕾立時陷入鮮美的沼澤中。難怪鄉(xiāng)賢汪曾祺深情描述:“蘇州人做塘鱧魚有清炒、椒鹽多法。我們家鄉(xiāng)通常的吃法是汆湯,加醋、胡椒。虎頭鯊汆湯,魚肉極細嫩,松而不散,湯味極鮮,開胃。”
最喜鄉(xiāng)間美味紅燒塘鱧魚。塘鱧魚“刺啦”入鍋,佐以青蔥、姜末、紅椒,起鍋盛入白瓷盤里,再丟一撮芫荽,撒上胡椒粉,色澤明艷,濃香撲鼻。嘗之,頓覺肉質(zhì)鮮嫩,味道鮮美,令人頗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塘鱧魚清炒時可配上嫩筍和木耳,其腮幫上的兩塊肉筋道細嫩,大家爭相搛食,嘖嘖稱贊。也可燜蛋,佐以蔥段,蛋香肉嫩,舀上一勺,其味不遜于銀魚燉蛋。糖醋虎頭鯊,酥脆香甜,色美味濃,風味十足,令人沉醉于鮮美的鄉(xiāng)土菜肴中。
有道蘇州名菜“咸菜豆瓣湯”,菜綠,豆白,湯鮮,其中“豆瓣”原料就是鄉(xiāng)間塘鱧魚的兩塊腮幫肉。味道活泛鮮美,集全身之精華。此菜葷素搭配、相得益彰,清淡的調(diào)味讓魚肉更鮮美,深得食客的青睞。
陸文夫在《姑蘇菜藝》中說“頭刀(或二刀)韭菜、青蠶豆、鮮筍、菜花甲魚、太湖莼菜、馬蘭頭……四時八節(jié)都有時菜,如果有哪種菜沒有吃上,那老太太或老先生便要嘆息,好像今年的日子過得有點不舒暢,總是缺了點什么東西?!?/p>
鄉(xiāng)賢鄭板橋任山東濰坊知縣,得知一鄉(xiāng)紳家有一道美食叫黃燜甲魚,特意去品嘗,一吃果真忘不掉。就跑到鄉(xiāng)紳家廚房,讓廚子重新做一遍給他看。學成以后,他親自下廚做給朋友們吃。鄭板橋的黃燜甲魚特地加入了蘑菇、海參、魚肚等輔料,味道鮮美,流芳至今。
甲魚又名團魚、王八、鱉等,形似烏龜,吻突尖長,頭形似蛇;腹部青白,趾間有蹼;背部灰綠,邊緣有厚實滑潤的裙邊。
家鄉(xiāng)漁人釣甲魚頗見匠心。把縫衣針的針鼻夾掉,用結(jié)實的尼龍線從針的中間系緊,另一端系在白色的泡沫塑料上,魚鉤便做好了。如法炮制,做幾十個待用。把新鮮的豬肝切成丁,穿在甲魚鉤上。
暮色蒼茫,撥開河邊的茼蒿、蒲草、水蓼,把甲魚鉤小心翼翼地放到河邊。魚鉤一般丟在離河岸一米左右的水中,水草密集、蘆葦茂盛處是甲魚最理想的藏身之所。鉤丟在水中,泡沫塑料就丟在蘆葦或水草上。
翌日清晨,踏著露水,來到河邊收魚鉤。收鉤時,會鉤到或大或小的甲魚,小心地把甲魚從鉤上取下來。大部分甲魚的嘴角都被刺破,鮮血直流,但不至于送命。
也有人射甲魚。取一硬扎的竹片做槍身,槍身的托處裝一轉(zhuǎn)輪,轉(zhuǎn)輪用來收放釣線,釣線的一頭系一釣砣,釣砣往上每隔一寸扣一副鉤。甲魚隔一會兒就會浮出水面吸氣。靜伏水邊,見水面冒泡,隱約出現(xiàn)一對小鼻孔時,猛地立起身,瞄準出現(xiàn)小鼻孔的方位,將槍頭的釣砣甩過去。待釣砣落入甲魚附近水面時,穩(wěn)住轉(zhuǎn)輪猛地一拉,那張牙舞爪的甲魚就上鉤了。甲魚在水面上掙扎、沉浮,一股殷紅的甲魚血,染紅了一片水域。
小時候,大隊里的魚塘快干時,我們會提著小木桶,蹚到塘底扒淤泥里的甲魚和泥鰍。我們的手上、臉上、身上都是黑黢黢的淤泥,可臉上卻洋溢著喜氣和自豪,木桶里早養(yǎng)著幾只碗口大的甲魚了。甲魚殼曬干,可用來串鑰匙,等糖擔子來還可以換棉花糖吃。
甲魚吃法頗多,有清蒸甲魚、白煨甲魚、紅燒甲魚、冰糖甲魚等。小鎮(zhèn)人家辦宴席總少不了一碗鵪鶉蛋甲魚湯,裊裊熱氣中,是食客們的嘖嘖稱贊聲。
陽春三月,燉一鍋甲魚湯待客,頗有田園詩情。湯中摻入枸杞、蓮子,加幾塊雪白的豆腐,佐青蒜花?;鹈缢僚?,湯中甲魚、豆腐諸食材慢慢翻滾,纏綿悱惻,卿卿我我,純粹的、粗糲的、質(zhì)樸的甲魚香,似遠歸的故人。院外柿葉颯颯,天色靛青,有一種天長地久的縹緲和恍惚。屋內(nèi)彌漫著魚香,覆蓋著寧謐。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舉杯投箸之際,是一種田園生活的清蒼疏曠,是一種無羈無絆的浮世清歡。
甲魚四周的軟肉,亦作“鱉裙”,乃肉質(zhì)最美的部位。將甲魚宰殺清洗后入鍋,先煸炒再慢燉,加入豬油,直到湯汁起黏,并出現(xiàn)紅亮的光澤,筷子一戳就通為好。搛之品嘗,柔嫩爽口、香中帶甜、腴而不膩,實是水鄉(xiāng)至味!在鄉(xiāng)下喝甲魚湯,有清涼古意。其情形,有豐子愷漫畫神韻。
母雞燉甲魚,特鮮美,令人不忍停箸。將甲魚和肥雞放進鍋里燉,加入花椒、生姜、蔥花、豆醬、枸杞,大火煨熟,出鍋熟爛香美,味道清爽。鄉(xiāng)賢鄭板橋獨愛甲魚燉雞。在湯里加了海參、魚肚、口蘑,先煨后燜,味尤鮮美,遂有“黃燜甲魚”流傳蘇魯一帶。
《隨園食單》記載甲魚的六種烹法“生炒、醬炒、帶骨、青鹽、湯煨、全殼”,現(xiàn)今以前五種最常見。各地烹飪方法迥異,紅燒甲魚裾爪、水魚裙邊是湖南名肴?!鞍酝鮿e姬”是江蘇名菜,甲魚與雞反向置砂鍋中,加雞湯調(diào)料蒸至酥爛。此菜以甲魚、母雞分喻霸王、虞姬二者,相背喻為相別,湯鮮味醇,營養(yǎng)豐富。紅燒甲魚屬于閩菜系,此菜葷香醇厚,富含營養(yǎng),能夠補虛養(yǎng)身、氣血雙補、滋陰調(diào)理、清熱去火。松茸鮑片炒裾邊、杏圓花膠燉水魚、荷葉火腿鮮菇蒸水魚是粵式風味。山東濰坊的黃燜甲魚是一道以甲魚、肥母雞為主料的菜肴,它的成名與鄭板橋有關(guān)。
棲居水鄉(xiāng),月光小院中,黃發(fā)垂髫,圍桌啜飲甲魚湯,恬淡平和,鄉(xiāng)愁涌動,令人想起老樹的畫,想起蘇軾“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品咂兒時塘鱧魚、昂嗤魚、甲魚、翹嘴等水鮮,舌尖上的幸福與親情洋溢的溫馨,令人恍若隔世。每每桌上魚刺堆積,清風颯至,月光清澄,蛙聲盈耳,頓覺時光綿軟,塵世的幸福伸手可觸。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漁行實驗學校)
(插圖:爪 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