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我們推出“我與《領導文萃》的故事”征文活動,邀請老讀者、新朋友講述與《領導文萃》的難忘故事。在《領導文萃》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之際,我們從本期起陸續(xù)刊登部分來稿,與大家分享這段美好的歲月留聲。
1992年的冬天,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進廠做了一名工人。
晚上,躺在自己的小屋里,床頭燈下,胡亂翻書,一半為了消閑,更多的是化解心中的不甘和煩悶。一起分配來的同學,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人仍在生產(chǎn)一線實習鍛煉。曾經(jīng)對未來的種種憧憬與希冀,被骨感的現(xiàn)實撞得粉碎,前途就像漂泊在茫茫海上的一條船,隨波逐流,怎么也望不到岸。
時光流淌至1993年初,也就是在我還灰心喪氣的時候,《領導文萃》走進了我的世界。從這本創(chuàng)刊不久的雜志中,我知道自己當時的迷茫和消沉緣于自卑心理作祟,是心靈蒙上了塵埃。她使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反思自己,并開始正視曾經(jīng)抱怨過的命運。我終于懂得,如果生命是這茫茫大海,那么職業(yè)就是這條船,人在生命的海上漂泊總得有一條船,但船不是目的,海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誠心誠意地航行。
那段日子里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到月末去廠里的圖書館借閱《領導文萃》。萬籟俱寂時,翻開一本《領導文萃》,馬上就會沉浸到另一個世界,坐到古圣先賢身旁,聽他們講述那些動人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睿智與深刻?!额I導文萃》逐漸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我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2005年深秋的一個午后,我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告知我的作品在《人民日報》征文中獲獎了。作為一個有著數(shù)十年業(yè)余寫作經(jīng)歷的老人,父親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我這個兒子帶給他為數(shù)不多的驕傲之一,《領導文萃》功不可沒。
由于作品的不斷發(fā)表和獲獎,我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身的命運。這些年,我做過廠報編輯,考入公務員,成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邁入了作家的行列,并逐步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
2020年,新冠疫情不期而至,也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狀態(tài),“居家辦公”“彈性工作”成為新的時尚。也是在這一年,從小就跟著我看《領導文萃》的兒子大學畢業(yè)。面對疫情肆虐下實體經(jīng)濟的低迷,兒子對自己機械制造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感到有些迷茫。我與他及時分享《領導文萃》“今日時政”中關于就業(yè)形勢方面的專家訪談信息,堅定了他繼續(xù)深造學習的信心。兒子最終考研成功,在自己求學的道路上邁上了新的征程。
當年誕生在我工作之初的《領導文萃》,如今也迎來了她創(chuàng)刊30年的華誕。30年來,我與《領導文萃》共同成長,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年來,各類期刊雜志如過江之鯽,但《領導文萃》始終是我心中的最愛,從未改變。無論我身在何地,閱讀《領導文萃》始終帶給我無窮的樂趣;無論腳下的路走得順暢還是坎坷,她都讓我多了一些平和恬適,少了一些浮躁茫然。因為我始終堅信,一本好的雜志猶如陽光,能夠帶我穿越生命中的塵埃,照亮前進的道路。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