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難得的周末時光,我和孩子的媽媽各自玩著手機。一旁的兒子百無聊賴,神色黯淡。兒子一向膽小,我以為他想看電視但不好意思說出口,畢竟他因為看電視沒少挨我們的訓斥。見此情形,我替他打開電視,可他還是悶悶不樂,我一再追問他怎么了,沒想到,孩子清澈的眼眸里竟然流下淚來,他顯得很委屈。
我知道,他是想讓我們多陪陪他。不知多少家庭和我們一樣,父母總以累為借口,下班回來丟給孩子一個電視遙控器或一袋誘人的零食,然后便各自捧著手機在一旁觀看,不時還發(fā)出陶醉的笑聲。家里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不少,唯獨缺少一家人的其樂融融。一方居室,空間很小,可是三個人的距離卻變得如此遙遠。
看著楚楚可憐的兒子,我無比自責。我們總是說自己很累,但把時間給了工作,給了朋友的酒杯,甚至給了懶覺,給了毫無意義的碎片化信息,就連明星的離婚案,我們也給足了關注的時間,而唯獨對最應該陪伴的孩子,我們卻變得異常吝嗇。沒有溫暖的陪伴,孩子就無法擁有幸福感。
一旁的兒子委屈極了,我真是心疼不已,突然想到,兒子養(yǎng)的幾條泥鰍要換水了,我趕緊招呼兒子一起換水。兒子眼睛一亮,轉(zhuǎn)憂為喜,捧著魚缸隨我一同進了衛(wèi)生間。
孩子的需求就是這樣容易滿足。我們玩得很高興,他把泥鰍倒在一個大盆里,然后我們一起抓,我跟他講,我小時候在機井坑里摳泥鰍忘了回家吃飯,后來奶奶知道我去了那個危險的地方,竟然在我的屁股上抽出一條“紅泥鰍”。兒子笑得天真爽朗,說我小時候是個淘氣的孩子。
我倆一起挑戰(zhàn)看誰先抓住泥鰍的尾巴,結(jié)果我們撲了一身水,泥鰍也沒抓著。兒子的心情一點點明朗起來,更讓我吃驚的是,他竟然批評了我:“爸爸,你真殘忍,那么多泥鰍都讓你吃了,這幾條是被我保護起來的,我是不會吃泥鰍的。小泥鰍那么可愛?!蔽异o靜地看著他,無理辯駁;但我已然意識到,有陪伴就會有成長,他已經(jīng)開始學會去表達愛了,而且這種精心撫育的成長是一個身心健康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
還記得家長會上的一次講座,有心理專家表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孤僻性格,他們不愿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fā)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根“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長大后,處理自己的家庭問題時也可能會出現(xiàn)障礙。
其實,我們總是呼吁給孩子負責任的愛,陪伴孩子成長就是負責任的愛。以忙和累為借口都是自私的表現(xiàn)。精神上的孤獨,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養(yǎng)孩子跟種莊稼不一樣,莊稼今年收成不好來年再種,孩子的教育卻走不了回頭路。
今天,我對孩子說句對不起。我們揚言愛你,卻不會愛,以為給吃、給喝、給穿、給用就是愛。孩子,從今天開始,我們會好好愛你,用陪伴代替所有長情的告白,我們不偉大,但會盡到養(yǎng)育的責任,畢竟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汲取的最好的養(yǎng)分便是來自父母的溫暖。科學的陪伴,就如同守候一朵花的成長,你若會愛,芬芳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