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力 黃可瀛/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心理學家認為,視覺是人類的第一感覺,而顏色在視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色彩作為服飾的重要元素,會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及情感沖擊。運用色彩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當今服飾設計領域已是一種普遍方式。電影評論家讓·米特里曾說過:“電影色彩的真正豐富性在于精巧使用各種不同顏色— 用色彩講故事。”對電影服飾設計師而言,考慮觀眾的色彩心理是極為必要的,它在影片基調(diào)把控和角色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尤為關鍵。
因此,本文從色彩心理效應的角度出發(fā),利用個案研究、文獻研究、跨學科研究等方式,來剖析電影《金陵十三釵》中人物服飾獨特的色彩元素。對代表人物的服飾色彩做橫向研究,從而揭示色彩心理效應在電影服飾設計當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與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心理活動反映和電影整體風格表現(xiàn)相調(diào)和。為相關的跨學科研究提供具有可行性的理論依據(jù),同時為當今影視服飾設計尋找可借鑒的參考路徑。
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一書中提到“物色之動,心也搖焉?!鄙鷦有蜗蟮孛鑼懗隽松蕦θ祟愋睦淼挠绊憽T谛睦韺W當中,色彩心理效應是指人們在感知顏色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特殊心理反應,是人們對客觀世界色彩的主觀心理認知,因此也被稱為色彩的心理感知。物理學研究表明,色彩直接刺激到人的視覺系統(tǒng)后,錐體細胞與桿體細胞會將相應的色彩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通過思考同過去的經(jīng)歷建立起聯(lián)系,進而引發(fā)一系列情緒、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反應。從本質(zhì)上講,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符號,是沒有任何含義的。但基于色彩具有心理效應的特點,人在不同的色彩環(huán)境中,主觀上會獲得不同的情感暗示,從而產(chǎn)生喜、怒、哀、樂等情緒。
電影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影視成為一種迅速發(fā)展的文化產(chǎn)業(yè),它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超越了純娛樂特性,文化欣賞作用更加凸顯。影視作品中的服飾設計,反映著作品所表現(xiàn)的時代形象和文化內(nèi)涵,它影響著作品的視覺傳達效果,是傳遞人物性格特征的外化表現(xiàn)方式,對于提高作品的表現(xiàn)力、加強觀眾的心理感受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是電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電影服飾設計,指的是以影片中人物的職業(yè)、身份、年齡、個性和生活習俗為依據(jù),對演員所穿的服裝和配飾進行的裝扮設計,來展示影片所處的時代、民族、地區(qū)和特定的場景。在優(yōu)秀服飾設計師的演繹之下,服飾已與角色、時代融為一體,與對白和表情共同形成了角色塑造、情感表達的主要條件。它不僅能強化影片主題思想的表達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還會引發(fā)生活當中的時尚流行。正如《頂級電影服裝設計大師訪談》中所提到,電影演員們都有著這樣的共識:只有在穿戴上特定的服飾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電影的角色當中,從概念到情感,乃至個性化的表達與演繹[1]。
色彩作為服飾設計最重要的三大要素之一,在服飾的設計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在電影藝術表現(xiàn)中也是重要的視覺傳達符號?!督鹆晔O》是張藝謀執(zhí)導的一部史詩級戰(zhàn)爭電影,描繪了1937年在日軍侵略下淪陷的南京,講述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和十四個逃避戰(zhàn)火的風塵女子生死與共、同舟共濟的感人故事。大膽的服飾色彩運用是影片的一大亮點,例如秦淮女服飾的色彩應用,令人印象深刻。就像導演說的:“色彩最重要的是要給觀眾以視覺上的沖擊和震撼[2]?!?/p>
電影沒有通過鏡頭去描繪南京曾經(jīng)的繁華,而是通過眾多美女的形象和精美的服飾對場景意象來進行設定。導演大膽地將紅、黑、黃、綠、藍等幾種精致的顏色運用到了秦淮河歡場女子的服飾上面。十四位秦淮女服飾的色彩沒有重復,幾何和纏枝紋樣拼接結(jié)合,艷麗奢華,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精華,人物形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塑造出一幅幅完美的電影畫面。
影片中,彩色玻璃窗屏蔽了外界的硝煙和哀鳴,十四位著裝艷麗的秦淮女來到這座莊嚴肅穆的大教堂,在嬉笑怒罵中徑直走進了象征純潔的圣地,服飾絢麗的色調(diào)與教堂陽光下色彩明艷的彩色玻璃遙遙呼應,讓人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和鮮活,在壓抑的氛圍中成為一道與戰(zhàn)爭格格不入的靚麗風景線,同時反襯了戰(zhàn)爭的殘酷。在結(jié)尾部分,這群秦淮女為了保護女學生們,毫不猶豫地脫下了自己色澤華麗的旗袍,換上了女學生們的藍色棉襖,奔赴死亡之約。鏡頭又在華麗與樸素的服飾色彩間切換,讓人深刻體會到了她們命運的轉(zhuǎn)換(圖1)。服飾色彩及形制的變換既展現(xiàn)了秦淮女們那一刻堅定的意念和形象,又帶給觀眾深深的惆悵和悲憤的心理情緒感應。
圖1 《金陵十三釵》中身著彩色華麗旗袍的秦淮女們
劇中青年女學生的裝束,沒有采用民國時期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文明新裝”,而是選取了與秦淮女服飾形制相同的旗袍,但是色彩設計選用了黑、白或藍、白相間的顏色搭配,塑造出清純的時代女性學生群體形象,充斥著滿滿的青春活力感(圖2)。兩者的服飾形象設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映照了當時社會兩種不同階層的形象。
圖2 文明新裝與《金陵十三釵》中的女學生服飾
一邊是風華正茂正在讀書的少女,一邊是青樓戲坊的美艷佳人。這兩類人群在危難時刻都有不同的善良表現(xiàn)。這種不同階層人本性當中體現(xiàn)出的“善”,是將人物服飾色彩設計中的素凈純潔、艷麗多姿這兩組對比的色調(diào),通過服飾形制的相同得到了統(tǒng)一。同時,女學生和秦淮女們的服飾色彩又帶來的聯(lián)想的心理效應。她們互為鏡像,在電影反映的那個時代或者情景中,由于命運的交織也暗示著她們也許會是彼此。樸素的女學生裝束設計也使人脫離了香艷的夢境,讓人產(chǎn)生了置身以往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的心理情景。
在電影服飾設計中,設計師運用常態(tài)化的色彩心理效應來進行創(chuàng)作,使服飾作為重要表現(xiàn)手段,與影片基調(diào)、人物形象更加自然地調(diào)和在一起,通過畫面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及連帶的心理效應,以最快的速度將作品相關的信息傳遞給觀眾。
角色外表的具象化和差異化通過服飾構(gòu)建,而服飾中的色彩心理效應是建構(gòu)角色形象的一個重要因素[3]。在電影服飾設計中,為了更容易引起觀眾對角色的共鳴,設計者會兼顧觀眾對色彩的心理反應,讓服飾的色彩隨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而改變。
影片中,玉墨的出場穿的是耀眼的孔雀藍旗袍,配以藍色花朵圖案。孔雀藍,色性亦正亦邪,很難準確地判斷出它色彩真正的品格傾向,將玉墨神秘、縹緲的形象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將玉墨性格中的理性和沉穩(wěn)顯露無遺。這種具有矛盾傾向的色彩設計,在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向觀眾傳達出這部影片核心人物性格的兩面性等多重信息,使觀眾牢牢記住了這個角色,產(chǎn)生了對其命運變化了解的渴望。進入到教堂避難后,玉墨常穿的是一件左半身為盛放的藍色花朵圖案,點綴著金色,而右半身則是單一的緋紅色,裁剪精致的旗袍(圖3)。這種極度的色彩對比是矛盾心理的象征,向觀眾說明了玉墨這位秦淮河頭牌性格中的深懷大義,所以從她口中說出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就顯得格外自然。也為玉墨帶領這群秦淮女子決絕地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一群女學生生命的壯舉作了不留痕跡的鋪墊。玉墨的最終登場,是以書娟的視角來進行描述的:秦淮女們吟唱著《秦淮景》徐徐而來,玉墨一身鮮亮的紅白色旗袍,宛若落入塵世的仙子,其形象頓時讓觀眾萌生出對戰(zhàn)爭的無限恨意。
圖3 穿半紅半藍旗袍的玉墨
因此,設計師有效地把握服飾色彩和這些色彩能引起觀眾怎樣的心理效應的關聯(lián)性,能夠在電影中更好地進行角色的深入刻畫,使觀眾在第一時間感知到角色傳達的情感信息,進而產(chǎn)生心理共鳴。
影調(diào)類似于繪畫的色調(diào),在繪畫領域中,色塊或線條被用來表達作品的內(nèi)在思想和感受[4],色彩是一種重要的視覺感知元素和藝術表現(xiàn)手段,在和畫面、色彩、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的過程中,構(gòu)建出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唯美意象,構(gòu)成了一部完整的、獨具特色的電影作品。在電影里,色彩元素可以通過服飾來賦予畫面不同基調(diào),它可以體現(xiàn)和強調(diào)電影畫面的整體色調(diào),也可以是電影畫面基調(diào)中最具有活力的點睛之筆。
影片開始以寫實的手法還原了真實的歷史景象:被日軍掃蕩的南京城滿目瘡痍,在重創(chuàng)下哭泣。在灰暗色調(diào)中,所有人物的服飾都被迷霧遮擋住了原本的色彩傾向,士兵們的服飾從頭到腳顏色都已無法辨識,只?!盎疑?。觀眾直觀的感受其實是沒有顏色的,透過無色彩我們仿佛也能感受到殘酷的環(huán)境中士兵們內(nèi)心的不甘。這種陰郁、蒼涼并且肅穆的灰色調(diào)給人一種無助、無奈又壓抑的心理感受,也凸顯出了歷史的厚重和滄桑,從而奠定了戰(zhàn)爭題材電影慘烈、殘酷、悲愴的基本格調(diào),觀眾通過這種基調(diào)會產(chǎn)生了一種復雜的難以名狀的悲憤之情等。在電影結(jié)尾的畫面中,影片基調(diào)由灰色定格為一片絢爛,書娟透過彩色玻璃窗將秦淮女們進入教堂的情景盡收眼底:在那神圣的、交相呼應的多彩光線渲染下,色彩艷麗的旗袍在整個場景在視線中格外地美麗,這鮮艷的、色彩傾向明確的顏色使得壓抑的畫面更有張力。在整體以灰色調(diào)為主的電影畫面中,這一絢麗影調(diào)的出現(xiàn)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純潔,這群秦淮女們共同譜寫的人性至善的偉大贊歌,被這一點睛之筆渲染得如此絢爛,使觀眾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導演運用色彩心理效應,以服飾的色彩來渲染獨特的影調(diào)氛圍,既將南京大屠殺這段悲痛的歷史真實地再現(xiàn)給觀眾,又通過畫面色調(diào)的切換,將其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渲染得淋漓盡致,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色彩是一種視覺語言,它的語言修辭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象征、隱喻等方面。因此,運用色彩的心理效應,對某些色彩的特殊寓意展開著重強調(diào),從而進一步強化某些特定人物、特定場景所帶給觀眾的心理隱喻效應。而這種高度凝練又富有隱喻性的表達方式,更加通過色彩的變化,賦予了影片特殊的寓意和價值。
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一縷純凈的學生藍從灰蒙蒙的迷霧里顯露出來,雖然已經(jīng)蒙上了一層塵土,但還是那樣醒目。給人一種能夠呼吸到清新空氣的感覺,讓觀眾在沉悶中從心底里感受到一絲希望?!皥?zhí)意”尋找琴弦的豆蔻的綠色旗袍在電影灰色調(diào)中是讓人矚目的、淡淡的綠色,在那些倒塌的建筑和破敗的環(huán)境之下顯得生機盎然,帶給人一線生的希望。而這一絲代表生命的綠,最后也靜靜地破滅。這種極致的色彩對比,誘發(fā)出了觀眾對善良的豆蔻命運的同情和惋惜,產(chǎn)生出無盡悲哀的情緒。當女學生們拼死逃回到教堂的時候,電影中出現(xiàn)了一筆濃重的色彩—紅十字旗?;疑{(diào)下,鏡頭中那一抹代表著神圣以及和平的紅色顯得格外觸目驚心。即使在如此神圣的紅十字下,也未能阻止日寇的獸行。所以,這一抹紅色更顯得慘烈。導演巧妙地運用紅色飾品實現(xiàn)了深刻的寓意和強化功能,推動了故事悲劇色彩的升華。
由此可見,導演可以通過細微的色彩對比變化烘托電影場景的氛圍,這種以視覺形象表達為主、在形象背后隱喻意涵的藝術形式,對特殊寓意具有強化作用,進而有效地對觀眾的心理情緒產(chǎn)生誘導。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符號,可以通過色相、明度、純度的變化以及調(diào)和、對比、強調(diào)、關聯(lián)等應用的形式法則,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暗示等心理活動。將色彩所能帶來的心理效應應用于電影服飾設計之中,可以對形象刻畫、場景氛圍的烘托以及整體風格的統(tǒng)一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電影服飾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將色彩表現(xiàn)的形式結(jié)合心理學原理去進行創(chuàng)作,使觀眾獲得不同的心理感受。只有很好地利用色彩的心理效應來挖掘和表現(xiàn)角色的形象特點或渲染場景的氣氛,才能使服飾變成一種可以傾訴情感的言語。
本文從色彩心理學理論角度出發(fā),以服飾色彩為切入點,以《金陵十三釵》為例,分析色彩在電影服飾設計方面如何去體現(xiàn)心理效應。通過對其色彩情感傾向、象征意義等進行研究,進而找到影響電影服飾色彩設計的心理效應因素。本研究為設計學與心理學相結(jié)合的跨學科研究拓展了思路,總結(jié)了色彩心理效應在電影服飾色彩設計中應用方法,進一步為服飾設計如何更好地為電影服務、有效地提升影視作品的視覺表現(xiàn)力與藝術感染力提供了參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