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博
重陽節(jié)這天,我和家人驅(qū)車來到有著“仙山之祖”之稱的昆崳山登高辭青。
昆崳山景區(qū)有一座龍須橋,橋下的九個龍頭分別有瀑布噴薄而出。我們循聲望去,只見池水澄澈見底,波光粼粼,五彩的錦鯉在水中悠然暢游。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彪m然已是深秋時節(jié),但山中仍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天高云淡,草木青蔥,我們走在高低不平的石子路上,呼吸著草木清香的氣息,聽著溪聲和鳥鳴,嘗一口甘甜的山泉水,仿佛心靈也受到了洗滌。
登山的臺階從九龍?zhí)堕_始,我們扶著扶手,沿著右側(cè)的臺階上行,左側(cè)的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連日的暴雨增加了瀑布的水量。站在“飛來石”旁,我眺望山頂,只見山峰峭立,峰巒疊翠,鑲嵌在其間的瀑布像一條七彩巨龍扶搖直上,猶如李白在詩中所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人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本領(lǐng)。
越往上走,山勢越發(fā)陡峭,巉巖壁立,萬仞摩天,腳下近乎筆直的棧道宛若天梯。我攙扶著奶奶,一步一步上著臺階。
終于登頂了,壯美風(fēng)光盡收眼底。秋日的午后,冷風(fēng)蕭瑟,秋風(fēng)拂過面頰,身心似乎變得輕盈起來,我張開雙臂,想把這些秀麗的山澗、深邃的峽谷、嶙峋的怪石、芬芳的野花、凄切的秋蟲都擁入懷中。
傍晚下山后,我們尋到一處農(nóng)莊——桃源村。桃源村古色古香,雞鳴狗吠之聲不絕于耳。路邊有兩排盛開的金桂,香氣沁人心脾。一只只勤勞的蜜蜂落在盛開的菊花上,大口地吸食花蜜,肥胖的家貓悠閑地臥在房頂上曬太陽。
走著走著,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奶奶問我們要不要山里采的蘑菇。我們隨她走進院子,她的老伴摔傷了,孩子們在醫(yī)院里照料。老奶奶靠賣山貨貼補家用。老奶奶很樂觀,她說等老爺爺出院了,來年果樹有了收成,日子就會慢慢好起來。老奶奶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之秋”,好在兒女都很孝順。
“登高望遠沐秋風(fēng),且看人間親情重”,在這個美好的秋日中,讓我們一同沉浸在這片醉人的美景中吧!
指導(dǎo)老師 許海燕
名師點評
本文采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將昆崳山景區(qū)的龍須橋、九龍?zhí)?、山頂、桃源村等景點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猶如一幅畫卷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小作者生動細致地描寫了登山途中的景色,運用比喻、聯(lián)想等修辭手法,將登山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