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新寶,李孝智,萬思玉
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提升研究
費新寶,李孝智,萬思玉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高校共青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軍,其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對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和諧、平安校園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時代已然來臨。網絡呈現出互動性、全時性、開放性以及去中心化等特點,賦予人們更加廣泛的言論自由,網絡思想引導工作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本文以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提升為研究內容,在分析新媒體時代網絡思想與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的基礎上,研究當前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面臨的困境,提出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提升的意義與對策。
高校共青團;新媒體;網絡思想引導;提升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飛速發(fā)展,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的新媒體崛起,人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快速獲取信息,充分地表達觀點,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信息源,新媒體對于網絡思想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新媒體時代已然來臨。
“網絡思想”即公眾意見,是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tài)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網絡思想三要素為主體、客體和存在形式,網絡思想的主體是社會公眾,網絡思想的客體是社會現象、事件以及社會本身,網絡思想的存在形式即網絡思想的本體是態(tài)度、觀點、意見等。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思想與傳統(tǒng)網絡思想相比呈現出全新態(tài)勢,網絡思想更加復雜多元,社會網絡思想“眾聲喧嘩”,最主要的變化在于網絡思想的客體或議題設置不再由傳統(tǒng)媒體所壟斷,人人都可以成為“麥克風”,都可以成為議題的設置者。
網絡思想引導是指對網絡思想的引領和疏導,被看作是社會治理的重中之重,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保障社會健康運轉的關鍵。高校網絡思想引導是利用網絡引導在校大學生,將其社會心理與思想情感引向正確的思想方向,是高校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的話語權被削弱,網絡思想產生、傳播主體更加復雜、多元,呈現出互動性、全時性、開放性以及去中心化等特點,傳統(tǒng)的思想引導機制與手段失靈,新的網絡思想引導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zhàn)。
高校共青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軍,擔負著網絡思想宣傳引導的使命,高校共青團具有青年化、親民化、大眾化的特點,作為廣泛聯系在校師生的群團組織,在引導網絡思想方面擁有先天的優(yōu)勢??茖W、及時、有效引導網絡思想,是高校共青團在教育強國、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偉大進程中的價值呈現。
高校共青團的網絡思想引導力是指對網絡思想有效、持續(xù)地進行引導的能力,突出表現為網絡思想引導作用的內在統(tǒng)一與分工協作。高校共青團發(fā)揮著黨強化青年學生群體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抓手作用,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正成為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現實課題。
當代大學生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天然帶有新媒體時代的“烙印”,這加大了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的難度。新媒體的發(fā)展極大豐富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但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容易給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響。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高校共青團對在校學生的引導的方式方法也相對簡單。然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擁有更廣泛的信息獲取渠道,接觸更加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
新媒體時代倡導個性、自由、開放,一方面促進了學生自我意識成長,使得他們不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但另一方面,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也不再主流且單一,傳統(tǒng)的引導方式失靈。大學生不再輕信普通的信息源,而是更愿意相信自己通過小眾、隱蔽渠道獲得的“真相”。雖然高校共青團希望通過發(fā)布健康、積極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可能事與愿違,學生可能在新媒體的海量信息之中無法自拔,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因甄別能力不足,容易偏聽偏信、誤入歧途。
高校共青團師資是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網絡思想引導的核心力量,高校共青團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思想政治文化素養(yǎng)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保證網絡思想引導的正確方向,也必須提升相應的新媒體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積極了解新媒體網絡思想傳播的特點和學習新媒體的運用技能。然而現實中,個別共青團教師不愿意積極學習新媒體知識,固步自封,不愿意接納新鮮事物,對于網絡思想引導工作人浮于事,甚至高高掛起事不關己。同時,高校共青團教師往往身兼多職,這導致其忙于日常事務、分身乏術,對學生的新媒體時代網絡思想不能及時進行引導和有效溝通,錯失正確、高效引導的良好時機。此外,高校共青團教師缺乏網絡思想引導方面系統(tǒng)培訓和自主學習意識,使得他們進行網絡思想引導的方式方法有限,找準學生需求、創(chuàng)造情感聯絡的能力不足。
傳統(tǒng)的網絡思想引導模式主要是授課,一些高校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課程中,仍然是灌輸式教學方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例如思政課程內容雖然可以按指定教材和教學計劃按時完成,但課堂的互動性較差,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更缺乏對學生內心情感世界的洞察力,缺乏科學指導和富有啟發(fā)性的科學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政治教育的一個載體,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充滿溫度,通過師生心與心的密切溝通,喚起學生內在的思想共鳴,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轉向正確的網絡思想方向。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因其便捷、及時的優(yōu)點而快速成為高校師生最青睞的信息發(fā)布和信息獲取渠道,各高校也因時制宜申請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抖音視頻號等對外信息發(fā)布與交流的新媒體賬號,新媒體平臺已成為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然而一些高校的新媒體平臺建設滯后,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不足,生產傳播方式落后,發(fā)布的內容不夠接地氣,平臺之間溝通和信息共享較少,最終導致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效率低。
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要朝著習近平新聞輿論觀方向發(fā)展,要堅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堅持黨的輿論工作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fā)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1]。習近平新聞輿論觀充分闡釋了輿論工作的方向,為新世紀我國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工作負有光榮歷史使命,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使得高校共青團能夠在學生群體當中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
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強,對未來充滿希望和熱情。大學教育階段正是學生樹立科學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樹立起來的,絕不是畢其功于一役的。網絡思想引導工作同樣要堅持持久戰(zhàn)思維,堅持長期的網絡思想宣傳、網絡思想引導,堅持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網絡思想引導,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形勢,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構建和諧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離不開正確的網絡思想引導,加強對年輕學生的思想和政治工作,增強“四個自信”,確保學生被培養(yǎng)成為一個個真正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將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在廣大師生中形成廣泛的校園價值認同,更好地集聚、團結師生,形成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強大合力。
網絡思想工作始終站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和新媒體的迅速興起。以新浪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為主要代表的社交媒體平臺以其內容豐富、時效性強、交互方便等優(yōu)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傳統(tǒng)的新聞媒介的受眾逐漸減少,傳統(tǒng)媒體的引導能力不斷下降。然而各種敵對勢力都在等待時機,意圖歪曲歷史、煽動分裂、破壞團結,大量謠言被制造傳播,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念泛濫,網絡環(huán)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峻,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將從學生的新媒體活躍用戶群體著手,凈化網絡思想環(huán)境,營造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提升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必須堅持黨對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工作的領導。黨的新聞網絡思想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網絡思想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2]。習近平新聞網絡思想觀提出的三個“堅持”,其中就有堅持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3]高校網絡思想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加強黨對高校網絡思想引導工作的全面領導,要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4]。我國國內的網絡思想工作應該堅持弘揚我國的主旋律,讓大眾的思想都能做到統(tǒng)一。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思想指導,弘揚健康活躍的主流校園文化。
當今世界局勢復雜多變,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快速發(fā)展,高校網絡思想引導工作面臨巨大考驗。高校共青團要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深化實施“青馬工程”,要實現網絡思想引導力提升,必須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銳意進取,開創(chuàng)網絡思想引導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網絡思想工作進行理念創(chuàng)新,接納和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積極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提升在校師生對于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的親切感、參與感。巧妙結合招生季、畢業(yè)季、春節(jié)、寒暑假等話題,推出豐富的互動活動,鼓勵在校師生通過校園訪談、線上留言、打卡分享等形式參與話題討論。
通過互動反饋及時調整,使得推送內容更加貼近高校師生的學習生活,立足于師生的現實需求,既要做到及時傳播信息資訊,也要深度開拓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社會實踐等原創(chuàng)內容,根據閱讀量、轉載量等指標,及時調整內容比例,做到精準推送,培養(yǎng)用戶黏性。
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網絡思想引導事半功倍。高校共青團通過創(chuàng)新師生之間互動的機制,引導在校師生主動參與、引導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加強對于大學生思想的跟蹤、研究,及時了解、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正確的網絡思想,營造良好的校園、社會網絡思想環(huán)境。
新媒體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優(yōu)質的內容,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豐富宣傳內容,利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去宣傳晦澀深奧的內容,吸引大學生主動學習,以取代單純的理論知識識記,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一個個小故事展現大主題。
努力打造優(yōu)質網絡視聽作品,營造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校園文化氛圍。新媒體平臺既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講好校園故事,要通過短視頻、圖片、漫畫等豐富的形式全方位展現在校師生的風采。
在校師生是新媒體平臺原創(chuàng)內容的主要來源之一,建立師生主動貢獻原創(chuàng)內容的激勵機制,突出網絡思想平臺原創(chuàng)內容,從而凝聚起高校黨委、高校共青團、高校師生等多方力量,構建起多方共建、成果共享的網絡思想引導新陣地。
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提升,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工作隊伍。習近平新聞網絡思想觀提出要加快培養(yǎng)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網絡思想工作隊伍[5]。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的引路人,師資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教育的成敗。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的運營隊伍既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媒體專業(yè)素養(yǎng),也要堅持以人為本增強高校共青團新聞宣傳和網絡思想引導工作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引發(fā)青年學生的共鳴、認同、支持與喜愛。
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平臺的運營隊伍要與新媒體中心、宣傳中心等學生組織協同合作,優(yōu)化運營隊伍團隊構成,側重校園新聞采編等一線團隊的資源投入,根據內容推送的全流程組建運營隊伍,充分吸納優(yōu)秀師生進入運營隊伍,集思廣益,打造一支結構多元、專兼職結合的網絡思想引導隊伍。
新媒體時代重塑了信息傳播的格局,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新媒體擴寬了學生獲取信息、表達自我的渠道,賦予了高校網絡思想工作更多的機遇,相應地對共青團的引導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對大學生網絡思想的引導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導力的提升需要堅持黨對高校思想工作的領導,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強化內容生產,打造多元化的網絡思想工作隊伍。越是在新媒體復雜的形勢中,越要堅定政治立場,保持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鑒別力,唯此才能提升網絡思想的引導力。
[1]曹洪剛.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新聞編輯的素養(yǎng)[J].新聞窗,2016(2):51-52.
[2]吳敏燕.習近平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23(2):23-28.
[3]光明日報評論員.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八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N].光明日報,2018-09-03(3).
[4]欒煥.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新媒體建設[J].中國石油企業(yè),2019(7):97-99.
[5]王爽.將“戰(zhàn)時”新成果轉化為“平時”新常態(tài)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教育系統(tǒng)新聞宣傳工作探索與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20(33):74-75.
G40-058
A
1672-1047(2023)05-0085-03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5.22
2023-09-18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項目“‘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團協同育人研究”(2022C2012120);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精品項目 “基于‘五化’志愿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2020XGJPG3009)。
費新寶,男,湖北黃梅人,交通學院團總支負責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蔡新職]